后注浆透水预制桩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管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注浆透
水预制桩。
背景技术
工程中通常采用灌注桩后注浆的方法来提高桩的承载和抗拔力,
但在软土地区灌注桩的成孔较为困难,容易出现塌孔和桩身挤断,导
致成桩困难或出现局部缺陷。普通的预制管桩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
题,但往往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或抗拔能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注浆预制
桩又很难达到良好的注浆效果,如浆液分布不均,扩散半径不足,注
浆凝固体的强度不够,基底隆起严重,桩位严重偏移等,同时,软土
地区基坑坑底的地下水水位较高,承载能力差,不便于机械化施工,
进一步增加了后注浆预制桩的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后注浆透水预制
桩,以克服现有预制管桩承载能力不足或抗拔能力不足,注浆预制桩
易产生浆液分布不均,扩散半径不足,注浆凝固体的强度不够,基底
隆起严重,桩位严重偏移的缺陷,软土地区基坑坑底的地下水水位较
高,承载能力差,不便于机械化施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
后注浆透水预制桩,包括桩身主体(1),桩头桩帽(3),桩尾桩帽
(4),桩尖(5)和垫片(8),还包括嵌桩连接盘(2),滤水装置
(6),可回收钢管(7)和注浆封堵盘(9),所述桩身主体(1)包
括桩身(101),局部透水孔(102),桩端局部扩大孔(103)和预制
桩管孔(104),所述桩身(101)上设有透水孔(102),内部设有预
制桩管孔(104),两端设有桩端局部扩大孔(103);所述桩身(101)
上端桩端局部扩大孔(103)连接有桩头桩帽(3)和嵌桩连接盘(2),
所述桩身(101)下端桩端局部扩大孔(103)连接有桩尾桩帽(4),
所述桩尾桩帽(4)连接有桩尖(5),所述嵌桩连接盘(2)通过螺栓
和垫片(8)与注浆封堵盘(9)和桩身(101)连接,所述预制桩管孔
(104)内设有滤水装置(6)或可回收钢管(7)。
进一步的,所述嵌桩连接盘(2)包括嵌体(201),盘体(202)
和螺栓孔(203),所述嵌体(201)连接有盘体(202),所述盘体(202)
上设有螺栓孔(203),所述盘体(202)通过螺栓孔(203)、垫片(8)
及螺栓与注浆封堵盘(9)和桩身(10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装置(6)包括钢筋骨架(601),细滤网(602),
粗滤网(603)和细铁丝网(604),所述钢筋骨架(601)外设有细滤
网(602),所述细滤网(602)外设有粗滤网(603),所述粗滤网(603)
外设有细铁丝网(604)。
进一步的,所述可回收钢管(7)包括管体(701)和提升孔(702),
所述管体(701)两端管壁上各均布设有四个提升孔(702)。
进一步的,所述桩身(101)上同一横截面均布设有两个局部透水
孔(102),相邻两横截面上局部透水孔(102)错位交叉角度为90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注浆透水预制桩,通过均布的局部透水
孔实现浆液的均匀注入,提高预制桩的抗压可抗拔承载力,防治桩体
挤断和局部缺陷区的形成,注浆过程同时进行抽水和注浆工作,改善
注浆的水力条件,加速浆液扩散,增大注浆半径,减小基底因注浆而
引起的隆起变形,提高注浆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身主体、桩头桩帽和桩尾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身主体、桩头桩帽和桩尾桩帽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嵌桩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桩头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桩尾桩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桩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回收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注浆封堵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抽注结合式注浆桩身主体平面布置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降水和注浆结合式注浆桩身主体平面布置图。
图中:
1、桩身主体;101、桩身;102、局部透水孔;103、桩端局部扩
大孔;104、预制桩管孔;2、嵌桩连接盘;201、嵌体;202、盘体;
203、螺栓孔;3、桩头桩帽;4、桩尾桩帽;5、桩尖;6、滤水装置;
601、钢筋骨架;602、细滤网;603、粗滤网;604、细铁丝网;7、可
回收钢管;701、管体;702、提升孔;8、垫片;9、注浆封堵盘。
图11与图12中,虚线表示基坑边缘,实线连接的桩进行降水,
未连接的桩进行注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2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包括桩身主体1,桩头桩帽3,
桩尾桩帽4,桩尖5和垫片8,还包括嵌桩连接盘2,滤水装置6,可
回收钢管7和注浆封堵盘9,所述桩身主体1包括桩身101,局部透水
孔102,桩端局部扩大孔103和预制桩管孔104,所述桩身101上设有
透水孔102,内部设有预制桩管孔104,两端设有桩端局部扩大孔103;
所述桩身101上端桩端局部扩大孔103连接有桩头桩帽3和嵌桩连接
盘2,所述桩身101下端桩端局部扩大孔103连接有桩尾桩帽4,所述
桩尾桩帽4连接有桩尖5,所述嵌桩连接盘2通过螺栓和垫片8与注浆
封堵盘9和桩身101连接,所述预制桩管孔104内设有滤水装置6或
可回收钢管7。
优选的,所述嵌桩连接盘2包括嵌体201,盘体202和螺栓孔203,
所述嵌体201连接有盘体202,所述盘体202上设有螺栓孔203,所述
盘体202通过螺栓孔203、垫片8及螺栓与注浆封堵盘9和桩身101
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水装置6包括钢筋骨架601,细滤网602,粗滤网
603和细铁丝网604,所述钢筋骨架601外设有细滤网602,所述细滤
网602外设有粗滤网603,所述粗滤网603外设有细铁丝网604。
优选的,所述可回收钢管7包括管体701和提升孔702,所述管体
701两端管壁上各均布设有四个提升孔702。
优选的,所述桩身101上同一横截面均布设有两个局部透水孔
102,相邻两横截面上局部透水孔102错位交叉角度为90度。
具体使用时,桩身主体1可以通过工厂或现场浇筑制成,根据工
程需要确定桩身主体1桩长和局部透水孔102的位置以及分布长度,
通常局部透水孔102均匀分布在桩身101的桩中至桩尾部,当桩长不
够时可以通过桩锚焊接接长。
在打桩或压桩过程中,在预制桩管孔104内插入可回收钢管7或
滤水装置6,防止土体挤入桩身101内,影响局部透水孔102的透水和
透浆效果,注浆过程中可以提高注浆的均匀性,沉桩结束后拨出可回
收钢管7或滤水装置6,将注浆封堵盘9和嵌桩连接盘2通过螺栓连接,
并垫上垫片8防止漏浆,在嵌桩连接盘2的螺栓孔203抹上黄油封堵,
防止桩体101螺栓孔堵塞,保护嵌桩连接盘2的螺栓孔203;注浆封堵
盘9上设有注浆接口,可直接连接注浆管软管,浆液进入预制桩管孔
104,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后浆液由局部透水孔102渗出,均匀加固周
边土体。
桩身主体1注浆,通过均匀分布在桩中下部的局部透水孔102将
浆液均匀的注入桩身101周围,能有效地的提高预制桩的抗压可抗拔
承载力,防治桩体挤断和局部缺陷区的形成。注浆过程采抽注结合的
注浆方式,抽水的桩身主体1和注浆的桩身主体1交叉布置,同时进
行抽水和注浆工作,有利于改善注浆的水力条件,加速浆液扩散,增
大注浆半径,减小基底因注浆而引起的隆起变形,提高注浆的均匀性,
抽水及注浆的桩身主体1布置方式参照图11-12。
当基坑的地下水位较高时,可以直接在桩身主体1的预制桩管孔
104内置入滤水装置6,然后采用排水管降水,降低地下水位,提供良
好的施工环境。降水的同时改善周的水力条件,加速了浆液的扩散,
增大了浆液的渗透半径,提高注浆加固体的强度,同时减小了注浆引
起的基底隆起和桩位偏移,同时能有效地提高预制桩的承载和抗拔能
力。
打桩或压桩结束后,对桩身主体1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存在
较为严重的缺陷,在注浆之前在预制桩管孔104内放置钢筋网进行补
强,然后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一定时间内,回收嵌桩连接盘2、桩头
桩帽3、滤水装置6、可回收钢管7、垫片8、注浆封堵盘9和螺栓,
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程造价。
桩身主体1两端设有桩端局部扩大孔103,便于可回收钢管2和滤
水装置5的回收。
桩尾桩帽4上焊接铸铁桩尖5,能有效减少压桩或打桩的阻力,提
高沉桩速度,防止土体进入桩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均布的局部透
水孔实现浆液的均匀注入,提高预制桩的抗压可抗拔承载力,防治桩
体挤断和局部缺陷区的形成,注浆过程同时进行抽水和注浆工作,改
善注浆的水力条件,加速浆液扩散,增大注浆半径,减小基底因注浆
而引起的隆起变形,提高注浆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
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
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
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
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
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
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
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
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
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
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