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卷材立面泛水收边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防水结构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防水卷材泛水收边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收头是防水工程的重要部位,也是防水施工的薄弱环节,非封闭式防水施工在工程中常见,特别是立面防水泛水已是渗漏高发部位。《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里6.2.14条规定卷材防水收头是屋面细部构造施工的关键环节。如檐口800mm范围内卷材应满粘,卷材端头应压入找平层的凹槽内,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女儿墙和山墙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卷材收头可直接铺至女儿墙压顶下,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目前,建筑领域还采用传统的卷材端头压入凹槽内的方法,包括压入混凝土凹槽内和填充墙砌体凹槽内两种。其中,前一种采取压入混凝土凹槽内时,应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先留出凹槽,安装模板复杂且模板固定困难;在浇筑混凝土时,凹槽底部混凝土因振捣棒无法到达,易产生振捣不密实的情况发生,拆模后,凹槽内易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达不到防水施工要求,还需增加人工抹灰修复凹槽表面,待达到防水要求后,才可进行防水施工。凹槽若因支模不牢固而引发变形,还需打磨处理凹槽表面,保证凹槽内表面平整光滑,满足卷材的粘结效果。后一种采取压入填充墙砌体凹槽内时,砌筑时应预先留出凹槽,且砌筑完还需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因凹槽尺寸不大,所以抹灰也比较困难。填充墙上施工凹槽,对墙体稳定性有影响且会出现裂缝等质量隐患,增加工程质量隐患的不确定因素。
也有采用卷材端头铺至压顶下或挑檐下的方法,包括现浇混凝土檐和后植筋浇筑混凝土檐两种。前一种采取现浇混凝土檐时,模板安装复杂且无法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应先浇筑挑檐以下混凝土,后浇筑挑檐以上混凝土,工序较多且增加施工缝,特别对立面墙体,极易在水平施工缝处发生渗水现象。拆模后的挑檐还应增加打磨工序,增加人工。后一种采取后植筋浇筑混凝土檐时,应通过弹线、植筋、绑筋、支模、浇筑混凝土等工序,工期长、工序多、施工复杂、费时费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工期短、防火效果可靠的防水卷材泛水收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卷材立面泛水收边结构,在混凝土立面基层表面涂有冷底子油层,冷底子油层上面铺设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防水卷材收边处涂有一层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在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表面涂有一层苯板胶,苯板胶表面挂有耐碱网格布,耐碱网格布表面还涂有一层苯板胶。
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涂在防水卷材收边处上下各搭接80mm-120mm的区域。
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涂在防水卷材收边处上下各搭接100mm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立面基层表面防水卷材收边处涂有一层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在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上面再涂有一层苯板胶,苯板胶表面挂有耐碱网格布,耐碱网格布表面还涂有一层苯板胶,无需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先留出凹槽或挑檐,减少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期,降低成本,省时省力,也避免了制作凹槽和挑檐带来的施工质量隐患。通过对比,本实用新型成本19元/m,而现有技术凹槽式成本73元/m,挑檐式成本38元/m;工期相比以100m为例,本实用新型为两个工日,凹槽式为10个半工日,挑檐式为9个工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在混凝土立面基层1表涂有冷底子油层2,冷底子油层上面铺设防水卷材3,防水卷材3收边处上下各搭接100mm涂有一层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在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表面涂有一层苯板胶5,苯板胶表面挂有200mm宽耐碱网格布6,耐碱网格布表面还涂有一层苯板胶7。
防水卷材施工前基层应清理干净,立面基层为混凝土构件时应采取打磨措施,保证光滑整洁,满足防水卷材的粘结效果。防水卷材粘贴完成后应在收边处涂刷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上下各搭接100mm,弥补防水卷材收头密封不严的部位。待防水涂料干燥后刷一层苯板胶,挂200mm宽耐碱网格布,耐碱网格布表面再刷苯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