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式料池棚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配合料池使用的推拉式料池棚。
背景技术
砂石、灰土、砌块等作为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材料,其储存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目前,施工现场砂石、灰土、砌块等材料的存放方式主要是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在指定地点堆放,并在旁边设置明显标牌,砂石、灰土一般是采用高砖或者钢板三面砌筑料池存放,砌块等则是直接摆放在砖垫上。这些材料都是室外堆放,一般情况下不会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遮挡,只有在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时,才由现场施工人员拉油布进行遮挡,避免材料被雨水淋湿。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避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扬尘、噪声、废水等影响,绿色施工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大方向。《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中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其中3.3.1条明确规定了:“细散颗粒材料、易扬尘材料应封闭堆放、存储和运输。”因此,针对目前施工现场砂石、灰土、砌块等材料的储存方法,其存在诸多的弊端:①容易使材料受到施工现场其他物料的污染,影响其使用质量;②人工拉油布遮风挡雨的方式费时、费力,往往无法在下雨的第一时间对材料进行遮挡,导致材料被雨水淋湿;③室外露天堆放的方式,材料被风吹、日晒,外形上既不美观,同时也无法控制产生的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在存放时不受到其他物料的污染,避免被风吹、日晒、雨淋的同时对材料产生的扬尘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式料池棚,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料池的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推拉式料池棚,包括采用钢板三面砌筑的料池、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凹形钢条、定位钢条、滚轮、油布、油布支撑立杆和油布支撑横杆;料池的四个转角节点处固定设置第一立柱,在第一立柱上固定设置第二立柱;凹形钢条凹槽向上地焊接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交界处;滚轮两两为一组,用矩形钢条焊接连在一起;定位钢条平行于凹形钢条焊接在第二立柱的上,位于连接滚轮的矩形钢条的内侧,且两者的高度一致;油布支撑立杆竖直焊接在连接滚轮的矩形钢条上,在其顶端垂直焊接油布支撑横杆,所述油布上设有孔眼采用铁丝与油布支撑横杆绑扎固定。
所述第一立柱为矩形钢柱,位于料池四个转角节点处,下端与料池焊接在一起。若料池纵向长度较长,可在两个第一立柱之间再设置第一立柱。
所述第二立柱为矩形钢条,位于四个转角处的第一立柱上,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立柱连接。
所述凹形钢条沿料池的纵向焊接在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交界处,其凹槽方向向上。
所述定位钢条为矩形钢条,与凹形钢条平行,且焊接在第二立柱上。
所述滚轮的轮宽与凹形钢条的凹槽宽度匹配,以便滚轮能在凹形钢条的凹槽内滑动。
所述连接滚轮的矩形钢条的高度与定位钢条的高度一致。
所述油布支撑立杆和横杆均为矩形钢条,两者相互垂直,立杆竖直焊接在连接滚轮的矩形钢条上,横杆沿料池的横向焊接在立杆顶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式料池棚,安拆速度快,调整方便;利用滚轮的特性,能快速拉动油布,操作快捷;所用钢条、油布等构件均能回收再利用,外形美观,同时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料池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凹形钢条5.滚轮6.定位钢条7.油布支撑立杆8.油布支撑横杆9.油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一种推拉式料池棚,包括采用钢板三面砌筑的料池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凹形钢条4、定位钢条6、滚轮5、油布9、油布支撑立杆7和横杆8。
料池1的四个转角节点处固定设置四根第一立柱2,第一立柱2与料池1焊接,并将第二立柱3焊接在第一立柱2的顶端。凹形钢条4沿着料池1纵向设置,焊接在第一立柱2与第二立柱3的交界处,凹槽方向向上;滚轮5两两为一组,采用矩形钢条连接在一起;定位钢条6平行于凹形钢条4焊接在第二立柱3的上,位于连接滚轮5的矩形钢条的内侧,且两者的高度一致;油布支撑立杆7垂直焊接在连接滚轮5的矩形钢条上,油布支撑横杆8沿料池横向与立杆7顶端垂直焊接。
参照图2,根据料池1的大小,将与料池1相适配面积的油布9用铁丝绑扎在油布支撑横杆8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