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台上快速安装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安装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龙头台上快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水龙头的安装,通常是在台面之下进行的,因此需要专业人士长时间弯腰、或蹲着或躺在阴暗狭窄的台盆底下,并使用多种专用工具才能完成。这种需要到台面下进行组装和锁紧的安装方式,对龙头安装人员由于操作空间小、操作困难,安装难度大,效率低。
针对上述不足,本案的申请人提出申请号为201320263263.2实用新型,其公开了一种龙头台上快速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座、螺杆、螺母、随螺杆和螺母配合相对旋转后而升降的升降座及两个杠杆转动臂;该安装座设有安装孔,该螺杆设置在该安装孔的一侧;该两杠杆转动臂枢接在该升降座上,且对称的位于所述螺杆的两侧,并且两杠杆转动臂的枢接轴之间的夹角α满足条件:0°<α<180°。该专利前案设置了一对可以翻转的杠杆转动臂,并且两杠杆转动臂的枢接轴之间形成有夹角,这样,即使两杠杆转动臂在翻转呈水平状态后两者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在翻转呈一定角度之时,两者的最大宽度也会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从而可以顺利穿过该安装孔;而呈水平状态时,两杠杆转动臂的宽度又大于安装孔的宽度,呈合抱状态位于安装孔的外周,不但可配合安装座将本机构夹紧在龙头台面上,同时不占用安装孔内的空间,可提供最大的安装空间。这种从台面上方进行龙头安装的方式,不但使龙头装配简单,而且无需借助龙头本身的结构,因此可以适用各种结构的水龙头,再者其仅采用单根螺杆,占用台面安装孔的空间最小,从而可实现龙头软管顺畅穿过。该机构不但可以实现在台面之上安装水龙头,而且可以适用各种款式的水龙头,又可提供足够大的安装空间,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的安装空间小、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该专利前案在台上安装后,龙头的固定需要通过侧锁螺钉等方式,由于螺钉外露容易受潮生锈,时间久后容易失灵,导致龙头产生晃动,而且螺丝的锁固及拆卸需要通过扳手配合动作,若扳手丢失则会造成该螺头无法拆卸或者无法锁紧,因此上述专利前案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龙头台上快速安装机构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专利前案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通过侧锁螺钉进行固定,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龙头台上快速安装装置,实现龙头本体与底座的快速安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龙头台上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可独立固定于安装台面的底座及与底座配合的龙头本体,还包括设于底座与龙头本体之间的环状衬套,所述底座的外壁面形成一衬套高度的环槽,该衬套卡置于该环槽中,该衬套上设有至少一凸出衬套外侧壁的弹性凸部,所述龙头本体的内壁设有与该弹性凸部配合的卡槽。
所述衬套为具有开口的C型状,所述底座与该衬套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为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块,所述衬套的内壁设有凸出衬套内壁的凸块,所述底座设有与该凸块配合的凹槽。
所述衬套的外壁设有连通内壁的开槽,由开槽底部往上延伸形成一顶部具有勾部的所述弹性凸部。
所述衬套上还设有一弹性凸点,所述龙头本体的侧壁设有一与该弹性凸点配合的侧孔。
所述衬套上设置的开槽底部往上延伸形成一弹片,弹片上设置所述弹性凸点。
所述底座的外壁与龙头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块及限位槽。。
所述衬套的内壁或外壁设有多个波浪形的凹凸槽。
所述衬套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筋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龙头台上快速安装结构是在已装配于台面的底座上装设一衬套,通过衬套上设置的弹性凸部与龙头本体内设置的卡槽实现龙头本体与底座的快速安装,且无需侧锁螺丝固定。因此,相较于上述现有的龙头台上快速安装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结构也相当简单,由于无需侧锁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因此可避免螺丝失灵造成龙头晃动,及可避免由于侧锁螺丝需借助工具而具有安装、拆卸不便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衬套与底座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龙头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所有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头台上快速安装结构,包括可独立固定于安装台面的底座1及与底座1配合的龙头本体2,还包括设于底座1与龙头本体2之间的环状衬套3,底座1的外壁面形成一衬套3高度的环槽11,该衬套3卡置于该环槽11中,该衬套3上设有至少一凸出衬套3外侧壁的弹性凸部31,所述龙头本体2的内壁设有与该弹性凸部31配合的卡槽21。通过将衬套3卡固于底座1上,再通过衬套3上设置的弹性凸部31与龙头本体2内设置的卡槽21实现龙头本体2与底座1的快速安装。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上述衬套3可为具有弹性的圆环或者具有开口32的C型环,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与C型状的衬套3为例说明,衬套3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凸部31,衬套3的外壁设有连通内壁的开槽33,由开槽33底部往上延伸形成一顶部具有勾部311的所述弹性凸部31,三个弹性凸部31间隔环设于该衬套3上,该衬套3还设置一弹性凸点34,衬套3上另设置一开槽32,开槽32底部往上延伸形成一弹片35,弹片35上设置所述弹性凸点34,龙头本体2上设有供该弹性凸点34伸入的侧孔22。该弹性凸点34与该侧孔22的配合不仅可将衬套3与该龙头本体2再次卡紧定位,且具有防呆对位的功效,即该龙头本体2在安装时,可直接将侧孔22对应衬套的弹性凸点34插入,实现快速安装。
底座1与该衬套3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采用相互配合的凹槽及凸块,所述衬套3的内壁设有凸出衬套3内壁的凸块36,所述底座1设有与该凸块36配合的凹槽12,该衬套3的凸块36可设置于上述任一开槽32的内壁,该底座1对应各弹性凸部31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凹槽12,使弹性凸部31在被按压时通过各凹槽12的让位顺利进入龙头本体2内。
所述底座1的侧壁还设有凸出侧壁的至少一限位块13,所述龙头本体2内设有与限位块13配合的限位槽23,该限位块13及限位槽23的设置具有定位及防转的功效。
所述衬套3的内壁或外壁设有多个波浪形的凹凸槽37,多个波浪形凹凸槽37的设置使该衬套具有一定的变形力,便于龙本体2的安装。衬套3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筋条38,借该筋条38的设置提供衬套3与龙头本体2组装时的过盈配合,防止龙头本体2组装后晃动。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衬套3上设置的弹性凸部31数量的不同,当然,弹性凸部31设置的越多,龙头本体2与衬套3的卡固越紧,但同时由于底座1上的凹槽12是配合弹性凸部31进行设置,弹性凸部31设置越多,凹槽13对应增加设置,底座1的强度则会相对降低,为了保证底座1的强度,同时保证龙头本体2与衬套3的卡固较佳为3至4个。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如图5所示,将衬套3卡入底座1的环槽11中,使衬套3的凸块36卡入底座的凹槽中,实现衬套3与底座1的定位,安装龙头本体2时,只需将龙头本体2的限位槽13对准底座1的限位块13或将龙头本体的侧孔22对准衬套3上的弹性凸点34,往下施加一定的力,使衬套3的弹性凸部的勾部311卡入龙头本体2的卡槽中,即可实现龙头的安装固定。龙头本体2仅有一个方向可以安装,安装后,龙头的水嘴朝向正前方。欲将龙头本体2拆卸时,只需将卡入龙头本体3侧孔的弹性凸点34往内按压,同时将龙头本体向上用力拔出即可拆卸(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龙头台上快速安装机构的专利前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借助衬套3的设置,实现龙头本体2与底座1的快速安装,安装方式简单便捷,且无需侧锁螺钉来固定龙头本体2,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