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pdf

  • 上传人:li****8
  • 文档编号:1792352
  • 上传时间:2018-07-1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70.9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43898.7

    申请日:

    2015.12.15

    公开号:

    CN205591555U

    公开日:

    2016.09.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G17/14; E04G21/02; E04G17/065

    主分类号:

    E04G17/14

    申请人:

    中铁城建集团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文冠; 李留安; 王振喜; 高明德; 娄树华; 张猛; 王博; 张德志; 那志强; 贾珍

    地址:

    100024 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一街1号院21号1层101、2层201、3层301、4层4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代理人:

    秦月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植入于地连墙内的止水丝杆,止水丝杆的另一端固定相垂直并紧贴地连墙一侧的模板,模板外侧贴合设置有成品木龙骨,其中,所述止水丝杆穿透所述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并通过与至少一个钢管的配合连接将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固定;所述模板的顶端设置喇叭口,喇叭口上设置注浆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传统的单支膜外墙施工方法需采用满堂脚手架和大量预埋件的问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解决了由于地下室外墙墙体较高采用传统的支撑系统而无法有效的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浇筑时模板精度较差的问题,以及地下室外墙浇筑质量差,密实性和抗渗性较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垂直植入于地连墙内的止水丝杆,止水丝杆的另一端固定相垂直并紧贴地连墙一侧的模板,模板外侧贴合设置有成品木龙骨,其中,所述止水丝杆穿透所述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并通过与至少一个钢管的配合连接将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固定;所述模板的顶端设置喇叭口,喇叭口上设置注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丝杆与模板连接的一端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并通过该对拉螺栓进一步固定所述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止水丝杆伸出成品木龙骨一端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地面水平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钢管与止水丝杆固定处还设置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固定的山型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由一端固定于模板顶端并呈倾斜的木板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固定于木板顶端并且两端分别朝向模板的两侧。

    说明书

    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外墙的建筑施工中,使用单支模施工方法时,墙体浇筑混凝土施工产生的侧压力将完全由模板来承担,因此,就要求模板支撑系统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即单侧模板支架体系要求具有一定的抗侧移能力,能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不走位,不偏斜。传统的单支模方式没有对拉螺栓的对拉紧固,因此模板的立面完全由满堂架一侧的斜杆和斜撑来定位固定,因此地面需要大量的预埋件,才能保证外墙混凝土浇筑时结构尺寸的精度和结构安全性,这就使建筑施工的成本大大增加。

    所以,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具备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能够在保证结构简单的情况也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植入于地连墙内的止水丝杆,止水丝杆的另一端固定相垂直并紧贴地连墙一侧的模板,模板外侧贴合设置有成品木龙骨,其中,所述止水丝杆穿透所述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并通过与至少一个钢管的配合连接将模板及成品木龙骨固定;所述模板的顶端设置喇叭口,喇叭口上设置注浆管。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丝杆与模板连接的一端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并通过该对拉螺栓进一步固定所述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止水丝杆伸出成品木龙骨一端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地面水平固定。

    进一步的,两个钢管与止水丝杆固定处还设置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固定的山型卡。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口由一端固定于模板顶端并呈倾斜的木板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固定于木板顶端并且两端分别朝向模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单支膜外墙施工方法需采用满堂脚手架和大量预埋件的问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并且也解决了由于地下室外墙墙体较高采用传统的支撑系统而无法有效的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浇筑时模板精度较差的问题,以及地下室外墙浇筑质量差,密实性和抗渗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地连墙;2、止水丝杆;3、模板;4、成品木龙骨;5、钢管;6、喇叭口;7、注浆管;8、对拉螺栓;9、山型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植入于地连墙1内的止水丝杆2,止水丝杆2的另一端固定相垂直并紧贴地连墙1一侧的模板3,模板3外侧贴合设置有成品木龙骨4,其中,所述止水丝杆2穿透所述模板3及成品木龙骨4并通过与至少一个钢管5的配合连接将模板3及成品木龙骨4固定;所述模板3的顶端设置喇叭口6,喇叭口6上设置注浆管7。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丝杆2与模板3连接的一端通过对拉螺栓8固定,并通过该对拉螺栓8进一步固定所述钢管5。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5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止水丝杆2伸出成品木龙骨4一端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地面水平固定。

    进一步的,两个钢管5与止水丝杆2固定处还设置通过所述对拉螺栓8固定的山型卡9。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口6由一端固定于模板3顶端并呈倾斜的木板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7固定于木板顶端并且两端分别朝向模板3的两侧。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

    先将止水丝杆2的一端植入地连墙1内,另一端在模板3支设时用对拉螺栓8紧固以减少预埋件和脚手架的使用,在模板3安装时,外侧用对拉螺栓8及山型卡9配合双钢管5来固定模板3,同时在地下室外墙单支膜系统中竖向采用成品木龙骨4作为支撑,成品木龙骨4外侧采用双钢管5组合作为横向支撑使成品木龙骨4互相作用,成为一个受力体系,以此来代替传统的支撑结构,从而提高模板3的精度,单边墙上端模板3安装时做喇叭口6,喇叭口6位置要高于被浇筑的墙顶20cm,以保证浇筑混凝土中浇筑面高于墙顶时混凝土能够充满,混凝土浇筑将喇叭口灌满后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拆模剔凿,以此方法来浇筑混凝土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在模板3安装之前将镀锌注浆管7安装在单边墙顶部以便浇筑混凝土注浆使用,外墙浇筑完成2天后进行注浆,以此方法提高其外墙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抗渗性和强度。

    其中,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连墙1防水堵漏;

    2)地连墙1基面和逆作已完成外墙施工缝剔凿;

    3)地连墙1打孔对拉螺栓8植入;

    4)钢筋加工、绑扎;

    5)注浆管7埋设;

    6)模板3安装;

    7)混凝土浇筑;

    8)注浆。

    其中,模板安装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1)模板3按照预埋止水丝杆2位置打孔;

    3)安装模板3并在顶端设置喇叭口6;

    4)将成品木龙骨4安装在模板3外侧;

    5)安装横向双钢管5;

    6)在止水丝杆2外侧安装山型卡9及对拉螺栓8;

    7)调整成品木龙骨4及对拉螺栓8松紧,使模板3位置、平整度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该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单支膜外墙施工方法需采用满堂脚手架和大量预埋件的问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其原理是在地连墙1上按照设计和规范的间距植入止水丝杆2,用对拉螺栓8作为锁具将模板3固定,此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单支模施工方法不使用预埋件同时能够节约脚手架使用的数量。

    同时解决了由于地下室外墙墙体较高采用传统的支撑系统无法很好的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浇筑时模板3精度较差的问题;其原理是采用了成品木龙骨4与双钢管5支撑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模板3固定形式,采用此形式的成品木龙骨4能够较大的提高模板3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减小模板3的位移从而提高侧墙施工的精度,另外采用成品木龙骨4与双钢管5支撑系统能够大量的减少材料的用量且材料都能够重复使用,从而减小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并且也解决了地下室外墙浇筑质量差,密实性和抗渗性较差的问题;其原理是在浇筑混凝土侧墙时采用预埋管后注浆技术,在模板3安装前,在外墙顶部和底部均埋置注浆管7,墙顶采用弹簧骨架注浆管和镀锌钢管注浆管两种注浆管同时埋设,待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2天以后进行注浆,以此方法提高其外墙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抗渗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经济效益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方法不需要制作和安装大量的预埋件也不搭设满堂式脚手架,所以不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及碗扣架,节约了周转材料,至于止水丝杆相对较为简单,也节约了人工的成本,故采用本项地下室外墙施工技术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效益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方法采用了成品木龙骨与双钢管支撑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模板固定形式,采用此形式的成品木龙骨能够较大的提高模板支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减小模板的位移从而提高侧墙施工的精度,提高了地下室外墙的质量,另外采用预埋注浆管后注浆技术能够提高其外墙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抗渗性和强度,综合以上说明,使用本项地下室外墙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外墙的施工精度和外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于外墙施工有着极大额质量效益。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单支膜外墙施工方法需采用满堂脚手架和大量预埋件的问题,减少了施工成本投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并且也解决了由于地下室外墙墙体较高采用传统的支撑系统而无法有效的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和浇筑时模板精度较差的问题,以及地下室外墙浇筑质量差,密实性和抗渗性较差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使地下室外墙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节约了材料,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地下室 外墙 处理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处理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9235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