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后墙体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墙体,具体是一种温室后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作物的生长也受到抑制,这就导致冬季缺乏水果和蔬菜。随着高分子聚合物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人们能够使用大棚种植作物。目前主要使用的大棚为普通大棚和温室大棚,普通大棚成本低,构造简单,但是可添加设备少,不能对大棚内部进行升温,可种植的作物非常有限。温室大棚构造复杂,可以安装一定的设备,但成本较高。
人们在采用大棚种植作物的时候,冬天大棚内的温度角度,不利于作物的生长,需要对大棚内进行升温,一般都采用地暖对大棚内部进行升温,升温速度比较快,大棚内的温度也比较一致。但是如果一直维持升温设备的运转,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很高。但是现有的大棚的墙体为砖墙,热容量不高,如果停止升温设备的运转,大棚内的温度会很快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后墙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后墙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方为涂塑钢枕梁,混凝土垫层右侧设有保温苯板,保温苯板右侧设有导热墙布,导热墙布右侧设有钢塑墙网,钢塑墙网右侧设有墙布浸塑压条;混凝土垫层底端右侧设有墙基土,墙基土底部设有防冻苯板,防冻苯板左端与混凝土垫层右端铰接;混凝土垫层左侧设有墙布浸塑压条,墙布浸塑压条左侧设有导热墙布,导热墙布左侧设有钢塑墙网,钢塑墙网左侧设有前墙架立管;混凝土垫层上方设有水泥封盖,所述水泥封盖和位于混凝土垫层左侧的墙布浸塑压条、保温苯板以及混凝土垫层形成密封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填土;水泥封盖右端上方设有 拱架后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苯板共两层,每层的厚度为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冻苯板的厚度为60mm,长度为6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苯板与混凝土垫层之间的夹角为82°,填土左侧的墙布浸塑压条与混凝土垫层之间的夹角为8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填土的热容量比传统砖墙多一倍,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导热墙布具有高吸热率,吸热系数高达0.82,具有吸热快、放热慢的特性;通过设置保温苯板,能够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垫层,2-涂塑钢枕梁,3-防冻苯板,4-墙基土,5-墙布浸塑压条,6-保温苯板,7-钢塑墙网,8-导热墙布,9-拱架后延管,10-水泥封盖,11-前墙架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温室后墙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混凝土垫层1,混凝土垫层1上方为涂塑钢枕梁2,混凝土垫层1右侧设有保温苯板6,保温苯板6右侧设有导热墙布8,导热墙布8的吸热系数为0.82,具有吸热快、放热满的特点;导热墙布8右侧设有钢塑墙网7,钢塑墙网7右侧设有墙布浸塑压条5;混凝土垫层1底端右侧设有墙基土4,墙基土4底部设有防冻苯板3,防冻苯板3左端与混凝土垫层1右端铰接;混凝土垫层1左侧设有墙布浸塑压条5,墙布浸塑压条5左侧设有导热墙布8,导热墙布8左侧设有钢塑墙网7,钢塑墙网7左侧设有前墙架立管11;混凝土垫层1上方设有水泥封盖10,所述水泥封盖 10和位于混凝土垫层1左侧的墙布浸塑压条5、保温苯板6以及混凝土垫层1形成密封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填土;水泥封盖10右端上方设有拱架后延管9。100立方米的填土可吸放10万千卡的热量,比传统的砖墙的热容量多一倍,具有良好的蓄热效果,能够使大棚内处于较高的温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苯板6共两层,每层的厚度为50mm,能够大幅减缓热量散失,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冻苯板3的厚度为60mm,长度为600mm,能够防止墙基土4冻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苯板6与混凝土垫层1之间的夹角为82°,填土左侧的墙布浸塑压条5与混凝土垫层1之间的夹角为8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