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井防砂堵管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井防砂堵管鞋,安装于盐井开采中心管的尾端,属于盐井开采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卤水开采的主要工作是采卤和输卤,常用的地下卤水的开采方式有:井式开采、渠式开采和井渠结合开采三种,以井渠结合方式为佳。井眼成型后,从地面的井口下一根套管插入盐溶腔中,向井眼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进行固井,套管起到封堵的作用。固井完毕后在套管中插入中心管下到盐溶腔底部,中心管的底部安装有管鞋。采卤时,清水从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状空腔自上而下进入盐溶腔,盐溶腔中的卤水从管鞋进入中心管内,自下而上流向井口。
由于盐溶腔中含有大量砂砾,饱和卤水浮力较大,带砂能力很强。特别是在倒井作业和因突发事件(如停电)停井时特别容易形成砂堵,使得盐井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盐井容易砂堵的问题,管鞋必须具有阻止大砂砾沿中心管向上的能力,防止砂砾在向上浮动的过程中形成砂桥从而堵塞中心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盐井防砂堵管鞋,可以有效地截留井底砂砾,防止形成砂桥。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盐井防砂堵管鞋,包括圆柱状的花管本体,所述花管本体的底部开口,所述花管本体的圆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所述花管本体的顶部设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设有可与盐井中心管相旋接的母螺纹,所述花管本体的下部设有防砂孔板,所述防砂孔板将所述花管本体的横截面分隔成上下两腔,所述防砂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水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采卤时,清水从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状空腔自上而下进入盐溶腔,盐溶腔中的卤水从管鞋的下端口及分流孔进入管鞋中,再从管鞋向中心管流动。当卤水带砂向上翻涌时,防砂孔板可以把大直径的砂砾截留在井底,这样在井筒中就难以形成砂桥,降低井筒出现砂堵的危险。分流孔不仅可以弥补防砂孔板带来的过流面的减少,而且在出现水击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砂孔板相对于所述花管本体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防砂孔板使过流面呈椭圆形,增大了过流面积,且使砂砾卡在截留面的几率大大减小,有效阻止砂砾向上翻涌,避免造成不明位置的砂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砂孔板的中心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可以保证防砂孔板的过流面积不小于管鞋本体的横截面,且易于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砂孔板的厚度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花管本体上的分流孔直径小于等于所述防砂孔板上透水孔的直径。确保被防砂孔板截留的大砂砾不会从分流孔进入管鞋上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砂孔板上透水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花管本体上的分流孔直径为10mm。可以将直径大于12mm的砂砾全部截留在井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砂孔板的中心与所述花管本体的下端口之间的距离占所述花管本体总高度的1/4~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花管本体上的分流孔沿轴向设有四列,四列分流孔的相位角依次相差90°,各所述分流孔与同列相邻分流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各所述分流孔与异列相邻分流孔之间的轴向距离分别为50mm。相对的两列分流孔分别位于同一高度上,相邻的两列均匀错开,保证卤水流的均匀与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花管本体上的分流孔共设有36个,所述防砂孔板的上方设有26个所述分流孔。防砂孔板的下方设有10个分流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盐井防砂堵管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沿B-B的剖视放大图。
图4为图1中上接头部位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防砂孔板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花管本体;2.上接头;3.分流孔;4.防砂孔板;4a.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盐井防砂堵管鞋包括圆柱状的花管本体1,花管本体1的底部开口,花管本体1的圆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3,花管本体1的顶部设有上接头2,上接头2设有可与盐井中心管相旋接的母螺纹,花管本体1的下部设有防砂孔板4,防砂孔板4将花管本体1的横截面分隔成上下两腔,防砂孔板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水孔4a。防砂孔板4的厚度优选为5mm。
采卤时,清水从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状空腔自上而下进入盐溶腔,盐溶腔中的卤水从管鞋的下端口及分流孔3进入管鞋中,再从管鞋向中心管流动。当卤水带砂向上翻涌时,防砂孔板4可以把大直径的砂砾截留在井底,这样在井筒中就难以形成砂桥,降低井筒出现砂堵的危险。分流孔3不仅可以弥补防砂孔板4带来的过流面的减少,而且在出现水击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分流。
防砂孔板4相对于花管本体1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防砂孔板4使过流面呈椭圆形,增大了过流面积,且使砂砾卡在截留面的几率大大减小,有效阻止砂砾向上翻涌,避免造成不明位置的砂堵。
防砂孔板4的中心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可以保证防砂孔板4的过流面积不小于管鞋本体的横截面,且易于制作。
花管本体1上的分流孔3直径小于等于防砂孔板4上透水孔4a的直径。确保被防砂孔板4截留的大砂砾不会从分流孔3进入管鞋上腔。
防砂孔板4上透水孔4a的直径为12mm,花管本体1上的分流孔3直径为10mm。可以将直径大于12mm的砂砾全部截留在井底。
防砂孔板4的中心与花管本体1的下端口之间的距离占花管本体1总高度的1/4~1/3。
花管本体1上的分流孔3沿轴向设有四列,四列分流孔的相位角依次相差90°,各分流孔与同列相邻分流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各分流孔与异列相邻分流孔之间的轴向距离分别为50mm。相对的两列分流孔分别位于同一高度上,相邻的两列均匀错开,保证卤水流的均匀与稳定。
花管本体1上的分流孔共设有36个,防砂孔板4的上方设有26个分流孔。防砂孔板4的下方设有10个分流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