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1786469
  • 上传时间:2018-07-16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63.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65381.2

    申请日:

    2016.06.14

    公开号:

    CN205857241U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29/045; E02D29/16; E02D31/02

    主分类号:

    E02D29/045

    申请人:

    江苏合筑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卫华; 华旦; 沈炜

    地址: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桃文化博览园麒麟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包括:底部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方的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第一筏板下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小于第二筏板下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为了保持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筏板的厚度大于第二筏板厚度,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之间还设置有后浇槽,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内均设置配筋,两处配筋在后浇槽处相对设置,一止水带两侧边分别嵌入两配筋内,后浇槽内浇筑有后浇带。通过对不同筏板后处理后浇带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实现施工时模板支护简单化,施工人员易于理解及操作。同时也可节约大量混凝土材料,便于推广。因施工简单,也有利于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包括:底部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方
    的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其特征在于,第一筏板下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小于第二筏板下
    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为了保持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筏板的
    厚度大于第二筏板厚度,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之间还设置有后浇槽,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
    内均设置配筋,两处所述配筋在所述后浇槽处相对设置,一止水带两侧边分别嵌入两所述
    配筋内,所述后浇槽内浇筑有后浇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
    带为板状结构的橡胶止水带或者为板状结构的止水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处所述
    配筋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缝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
    带水平宽度为80-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筏板、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二筏板三者顶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
    带位于两所述配筋之间的间隙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
    层、所述第一筏板、所述第二筏板和所述后浇带均为混凝土结构。

    说明书

    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浇带处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
    地下结构。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建筑地库在施工过程中需设置后浇带,防止因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
    现温度变化从而引起收缩裂缝,进而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水。传统的后浇带做法,其
    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板厚相同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若后浇带两侧板厚相差较大
    时,如高层建筑单体与大地库间的沉降后浇带,若按传统做法施工,会导致筏板底模板造型
    复杂和混凝土用量大幅增加,形成较大的浪费。同时后浇带出的防水处理结构需要特别处
    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
    筏板地下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
    板地下结构,包括:底部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方的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筏板下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小于第二筏板下方对应的垫层竖向标高,为了保持第一
    筏板和第二筏板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筏板的厚度大于第二筏板厚度,第一筏板和第
    二筏板之间还设置有后浇槽,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内均设置配筋,两处所述配筋在所述后
    浇槽处相对设置,一止水带两侧边分别嵌入两所述配筋内,所述后浇槽内浇筑有后浇带。

    优选的,所述止水带为板状结构的橡胶止水带或者为板状结构的止水钢板。

    优选的,两处所述配筋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缝材料。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水平宽度为80-100cm。

    优选的,所述第一筏板、所述后浇带和所述第二筏板三者顶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后浇带位于两所述配筋之间的间隙上方。

    优选的,所述垫层、所述第一筏板、所述第二筏板和所述后浇带均为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不同筏板后处理后浇带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实现施工时模板支护简单
    化,施工人员易于理解及操作。同时也可节约大量混凝土材料,便于推广。因施工简单,也有
    利于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先浇筑成型,带结构稳定,沉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保
    证第一筏板和第二筏板接缝处能够经受沉降和温度变化。

    (3)配筋结构保证了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结构的稳定。同时配筋可以固定止
    水带,保证第一筏板、第二筏板和后浇带三者连接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不会有渗水现象发
    生。填缝材料与止水板共同使用,保证了较高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筏板,2、第二筏板,3、配筋,4、后浇带,5、垫层,6、止水带,7、填缝材
    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
    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
    成。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包括:底部的垫层5,以及
    设置在垫层5上方的第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第一筏板1下方对应的垫层5竖向标高小于第
    二筏板2下方对应的垫层5竖向标高,为了保持第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顶面处于同一水平
    面,第一筏板1的厚度大于第二筏板2厚度,第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之间还设置有后浇槽,第
    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内均设置配筋3,两处配筋3在后浇槽处相对设置,一止水带6两侧边分
    别嵌入两配筋3内,后浇槽内浇筑有后浇带4。

    通过对不同筏板后处理后浇带4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实现施工时模板支护简单化,
    施工人员易于理解及操作。同时也可节约大量混凝土材料,便于推广。因施工简单,也有利
    于保证后浇带4的施工质量。

    止水带6为板状结构的橡胶止水带6或者为板状结构的止水钢板。

    第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先浇筑成型,带结构稳定,沉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4,保
    证第一筏板1和第二筏板2接缝处能够经受沉降和温度变化。

    后浇带4水平宽度为80-100cm。后浇带4位于两配筋3之间的间隙上方。

    第一筏板1、后浇带4和第二筏板2三者顶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垫层5、第一筏板1、第二筏板2和后浇带4均为混凝土结构。

    配筋3结构保证了第一筏板1与第二筏板2之间结构的稳定。同时配筋3可以固定止
    水带6,保证第一筏板1、第二筏板2和后浇带4三者连接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不会有渗水现
    象发生。

    两处配筋3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缝材料7,填缝材料7与止水板共同使用,保证了
    较高的防水性能。

    其中图1中的h1为第一筏板的厚度,h2为第二筏板的厚度。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
    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
    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关 键  词:
    带有 后浇带 不同 厚度 地下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有后浇带的不同厚度筏板地下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864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