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排水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面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屋面排水结构包括一集水管,在集水管的顶部安装一个雨水盖,在使
用过程中,将集水管预埋在楼板内,雨水通过雨水盖进入集水管经过与集水管连接的排水
管排出。这种结构雨水充足时排水不流畅,而且没有集水结构设计,雨水难以排出,对楼板
的防水性带来很大压力;另外,排水口还存在有灰尘、碎屑堆积堵塞而产生异味的问题,更
有排水噪音大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效果好、不易堵塞、具有降噪功能
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建筑屋面排水结构包括楼
板、地漏,所述地漏设于所述楼板内,所述楼板设有锥形通孔,所述地漏外围设有若干加强
肋通过细石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楼板内,所述地漏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设有雨
水斗,底部设有滤网,所述地漏底部设有返水管,所述返水管连通排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楼板顶部设有
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顶部铺设防水混凝土层,所述防水混凝土层围绕所述地漏设
有坡度,包括第一坡度、第二坡度, 所述第一坡度与第二坡度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坡度
设为1%~2%的坡度,所述第二坡度设为5%的坡度,其坡长为200~300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坡度与所
述固定座之间设有建筑防水密封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网为不锈钢
编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固定于
建筑墙体,在所述排水管外设有隔音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一、采用将所述地漏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楼板的锥形通孔内的方式,加强了
所述地漏的安装强度,避免了安装缝隙雨水渗漏的问题,所述滤网的设置,解决了管道堵塞
的问题;
二、所述防水混凝土层设有的第一坡度、第二坡度,具有集水功能、解决了积水残
留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
三、所述返水管具有排污防异味的作用,避免管道污水产生的异味扩散;
四、所述排水管外设一层隔音层,解决了排水造音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建筑屋面排水结构1包括楼板11、地漏12,所述楼板11设有锥形通孔111,所述
地漏12外围设有若干加强肋121通过细石混凝土13浇筑于所述楼板11内,所述地漏12顶部
设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顶部设有雨水斗15,底部设有不锈钢编织滤网16,所述地漏12
底部设有返水管17,所述返水管17连通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固定于建筑墙体,在所述排
水管18外设有隔音层19。
所述楼板11顶部设有防水保护层112,所述防水保护层112顶部铺设防水混凝土层
113,所述防水混凝土层113围绕所述地漏12设有坡度10,包括第一坡度101、第二坡度102,
所述第一坡度101与第二坡度10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坡度101设为1%~2%的坡度,所
述第二坡度102设为5%的坡度,其坡长为200~300mm。
所述第二坡度102与所述固定座14之间设有建筑防水密封胶20。
具体实施时,将所述地漏12用细石混凝土13浇筑于所述楼板11的锥形通孔111内,
所述楼板11上铺设防水保护层112,所述防水保护层112上再铺设防水混凝土层113,所述防
水混凝土层113采用坡度设计,所述防水混凝土层113与所述地漏12之间用建筑防水密封胶
20密封,将所述地漏12底部接上所述返水管17,所述返水 管17连通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
18固定于建筑墙体,雨水通过所述防水混凝土层113的坡度集中流向所述地漏12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屋面排水结构的有益效果是:
一、采用将所述地漏12用细石混凝土13浇筑于所述楼板11的锥形通孔111内的方
式,加强了所述地漏12的安装强度,避免了安装缝隙雨水渗漏的问题,所述滤网16的设置,
解决了管道堵塞的问题;
二、所述防水混凝土层113设有的第一坡度101、第二坡度102,具有集水功能、解决
了积水残留问题,提高了排水效果;
三、所述返水管17具有排污防异味的作用,避免管道污水产生的异味扩散;
四、所述排水管18外设一层隔音层19,解决了排水造音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