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结构.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1760012
  • 上传时间:2018-07-1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62.0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17749.0

    申请日:

    2011.05.06

    公开号:

    CN102765419A

    公开日:

    2012.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2D 5/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豫北转向系统(新乡)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和平大道322号变更后: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和平大道322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5/06申请日:2011050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5/06

    主分类号:

    B62D5/06

    申请人: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斌; 陈剑锐; 闫宗杰; 张健; 张红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和平大道3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代理人:

    梁瑞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转向器技术,涉及对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改进。包括转向器下壳体[1]、转向螺母[2]和位于转向螺母[2]右端圆柱面上密封槽内的组合密封组件[3],其特征在于,在下壳体[1]内腔的上部内壁有一个沿圆周方向伸展的圆弧槽[6],在转向螺母[2]的右端面的上部有一个盲孔[7],在转向螺母[2]上有一个与盲孔[7]连通的左卸荷孔[10]和右卸荷孔[8],在转向螺母[2]的圆柱面上、左卸荷孔[10]和右卸荷孔[8]的外端口之间有一个环形凹槽[9]。本发明的结构简单,零件的数量少,加工难度小,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结构, 包括转向器下壳体 [1]、 转向螺母 [2] 和位 于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上密封槽内的组合密封组件 [3], 在转向螺母 [2] 左端下部有与 摇臂轴 [11] 上的齿扇啮合的齿条, 转向螺母 [2] 的右端插入下壳体 [1] 的圆柱形右腔 [4] 内并保持间隙配合, 组合密封组件 [3] 将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与右腔 [4] 内壁之间的 间隙密封, 转向螺母 [2] 左边和下边的下壳体内腔构成左腔 [5], 右腔 [4] 和左腔 [5] 分别 通过下壳体 [1] 内部的油路与转阀机构相应的端口连通, 转向螺母 [2] 的上半部分圆柱面 与下壳体 [1] 内腔的上部内壁贴合 ; 其特征在于, (1) 在下壳体 [1] 内腔的上部内壁有一个沿圆周方向伸展的圆弧槽 [6], 该圆弧槽 [6] 沿转向螺母 [2] 轴向的宽度为 L, 该圆弧槽 [6] 的深度为 t = 1.5mm ~ 2mm, 该圆弧槽 [6] 沿宽度方向的垂直中分面与摇臂轴 [11] 的垂直中分面之间的距离为 D = 0mm ~ 80mm ; (2) 在转向螺母 [2] 的右端面的上部有一个垂直于右端面的盲孔 [7], 在转向螺母 [2] 圆柱面的上部有一个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 口位于转向螺母 [2] 圆柱面的上表面, 左卸荷孔 [10] 的内端口与盲孔 [7] 的左端连通, 右 卸荷孔 [8] 的内端口与盲孔 [7] 的右部连通 ; 在转向螺母 [2] 的圆柱面上、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口之间有一个环形凹槽 [9], 左卸荷孔 [10] 到环形凹槽 [9] 左边缘 的距离与右卸荷孔 [8] 到环形凹槽 [9] 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该距离 m 小于螺母 [3] 上圆弧槽 [6] 的宽度 L,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左卸荷位置时, 圆弧槽 [6] 将右卸荷孔 [8] 与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右腔 [4] 通过盲孔 [7]、 右卸荷孔 [8]、 圆弧槽 [6] 和环形凹槽 [9] 与左腔 [5] 连通 ;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右卸荷位置时, 圆弧槽 [6] 将左卸荷孔 [10] 与环形凹槽 [9] 连 通, 使左腔 [5] 通过环形凹槽 [9]、 圆弧槽 [6]、 左卸荷孔 [10] 和盲孔 [7] 与右腔 [4]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行程卸荷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右卸荷孔 [8] 和左卸荷孔 [10] 的孔径均为 d = 2mm ~ 6mm, 盲孔 [7] 的孔径不小于 d。

    说明书


    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转向器技术, 涉及对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改进。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汽 车 动 力 转 向 器 活 塞 行 程 卸 荷 机 构” (申请号: 200910136297.3) 公开了一种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的行程卸荷结构, 该行程卸荷机构 在转向螺母内部安装着左阀座、 第一密封圈、 左阀芯、 导杆、 复位弹簧、 右阀座、 右阀芯、 第二 密封圈和阀壳等零部件。 其缺点是 : 需要在转向螺母内部安装两个单向阀和两个触发机构, 使行程卸荷结构的结构很复杂, 加工难度较大, 成本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 提出一种结构简单、 加工难度小, 成本低的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 向器行程卸荷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结构, 包括转向器下壳 体 1、 转向螺母 2 和位于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上密封槽内的组合密封组件 3, 在转向螺母 2 左端下部有与摇臂轴 11 上的齿扇啮合的齿条, 转向螺母 2 的右端插入下壳体 1 的圆柱形 右腔 4 内并保持间隙配合, 组合密封组件 3 将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与右腔 4 内壁之间的 间隙密封, 转向螺母 2 左边和下边的下壳体内腔构成左腔 5, 右腔 4 和左腔 5 分别通过下壳 体 1 内部的油路与转阀机构相应的端口连通, 转向螺母 2 的上半部分圆柱面与下壳体 1 内 腔的上部内壁贴合 ; 其特征在于,
         (1) 在下壳体 1 内腔的上部内壁有一个沿圆周方向伸展的圆弧槽 6, 该圆弧槽 6 沿 转向螺母 2 轴向的宽度为 L, 该圆弧槽 6 的深度为 t = 1.5mm ~ 2mm, 该圆弧槽 6 沿宽度方 向的垂直中分面与摇臂轴 11 的垂直中分面之间的距离为 D = 0mm ~ 80mm ;
         (2) 在转向螺母 2 的右端面的上部有一个垂直于右端面的盲孔 7, 在转向螺母 2 圆 柱面的上部有一个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口位于转向 螺母 2 圆柱面的上表面, 左卸荷孔 10 的内端口与盲孔 7 的左端连通, 右卸荷孔 8 的内端口 与盲孔 7 的右部连通 ; 在转向螺母 2 的圆柱面上、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口之间 有一个环形凹槽 9, 左卸荷孔 10 到环形凹槽 9 左边缘的距离与右卸荷孔 8 到环形凹槽 9 右 边缘的距离相等, 该距离 m 小于螺母 3 上圆弧槽 6 的宽度 L,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左卸荷位置 时, 圆弧槽 6 将右卸荷孔 8 与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右腔 4 通过盲孔 7、 右卸荷孔 8、 圆弧槽 6 和环形凹槽 9 与左腔 5 连通 ;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右卸荷位置时, 圆弧槽 6 将左卸荷孔 10 与 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左腔 5 通过环形凹槽 9、 圆弧槽 6、 左卸荷孔 10 和盲孔 7 与右腔 4 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 : 结构简单, 零件的数量少, 加工难度小, 成本低。 本发明的一个实 施例, 成本仅为现有行程卸荷结构的 10%以下。 附图说明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中局部 A 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 1、 2, 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 结构, 包括转向器下壳体 1、 转向螺母 2 和位于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上密封槽内的组合密 封组件 3, 在转向螺母 2 左端下部有与摇臂轴 11 上的齿扇啮合的齿条, 转向螺母 2 的右端插 入下壳体 1 的圆柱形右腔 4 内并保持间隙配合, 组合密封组件 3 将转向螺母 2 右端圆柱面 与右腔 4 内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转向螺母 2 左边和下边的下壳体内腔构成左腔 5, 右腔 4 和 左腔 5 分别通过下壳体 1 内部的油路与转阀机构相应的端口连通, 转向螺母 2 的上半部分 圆柱面与下壳体 1 内腔的上部内壁贴合 ; 其特征在于,
         (1) 在下壳体 1 内腔的上部内壁有一个沿圆周方向伸展的圆弧槽 6, 该圆弧槽 6 沿 转向螺母 2 轴向的宽度为 L, 该圆弧槽 6 的深度为 t = 1.5mm ~ 2mm, 该圆弧槽 6 沿宽度方 向的垂直中分面与摇臂轴 11 的垂直中分面之间的距离为 D = 0mm ~ 80mm ;
         (2) 在转向螺母 2 的右端面的上部有一个垂直于右端面的盲孔 7, 在转向螺母 2 圆 柱面的上部有一个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口位于转向 螺母 2 圆柱面的上表面, 左卸荷孔 10 的内端口与盲孔 7 的左端连通, 右卸荷孔 8 的内端口 与盲孔 7 的右部连通 ; 在转向螺母 2 的圆柱面上、 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的外端口之间 有一个环形凹槽 9, 左卸荷孔 10 到环形凹槽 9 左边缘的距离与右卸荷孔 8 到环形凹槽 9 右 边缘的距离相等, 该距离 m 小于螺母 3 上圆弧槽 6 的宽度 L,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左卸荷位置 时, 圆弧槽 6 将右卸荷孔 8 与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右腔 4 通过盲孔 7、 右卸荷孔 8、 圆弧槽 6 和环形凹槽 9 与左腔 5 连通 ; 当转向螺母 2 位于右卸荷位置时, 圆弧槽 6 将左卸荷孔 10 与 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左腔 5 通过环形凹槽 9、 圆弧槽 6、 左卸荷孔 10 和盲孔 7 与右腔 4 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 在汽车转向过程中, 当到达卸荷要求角度时, 转向器内部转 向螺母同时到达卸荷位置, 高压腔与低压腔连通, 使内部油液内泄, 降低高压腔助力油压, 减小输出力矩, 达到卸荷目的。
         当转向螺母 2 根据汽车转向要求向左移动时, 右腔 4 为高压腔, 高压油液推动转向 螺母 2 向左移动, 起到油液助力作用, 此时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被下壳体上部内壁封 闭, 同时密封组件 3 将左腔 5 与右腔 4 隔开, 左腔 5 与右腔 4 不连通, 当转向螺母 2 上的右卸 荷孔 8 左移进入圆弧槽 6 内部时, 圆弧槽 6 将右卸荷孔 8 与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右腔 4 的高 压油通过盲孔 7、 右卸荷孔 8、 圆弧槽 6 和环形凹槽 9 与左腔 5 连通并回油, 达到卸荷目的 ;
         当转向螺母 2 根据汽车转向要求向右移动时, 左腔 5 为高压腔, 高压油液推动转向 螺母 2 向右移动, 起到油液助力作用, 此时左卸荷孔 10 和右卸荷孔 8 被下壳体上部内壁封 闭, 同时密封组件 3 将左腔 5 与右腔 4 隔开, 左腔 5 与右腔 4 不连通, 当转向螺母 2 上的左 卸荷孔 10 右移进入圆弧槽 6 内部时, 圆弧槽 6 将左卸荷孔 10 与环形凹槽 9 连通, 使左腔 5 的高压油通过环形凹槽 9、 圆弧槽 6、 左卸荷孔 10、 盲孔 7 与右腔 4 连通并回油, 达到卸荷目 的。
         下表给出本发明 3 个实施例的参数数据。单位为 mm。
         4CN 102765419 A L 例1 例2 例3
         12 10 8 t 2说明D 20 15 15书m 15 15 12 d 3 3 23/3 页1.5 1.5上述实施例的成本仅为现有卸荷结构的不到十分之一。

    关 键  词:
    循环 汽车 动力 转向器 行程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行程卸荷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6001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