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防眩目车灯.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1758002
  • 上传时间:2018-07-1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77.5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19819.1

    申请日:

    2015.04.30

    公开号:

    CN104791685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1S 8/10申请公布日:201507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10申请日:20150430|||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10; F21V5/04; F21V3/02; F21W101/02(2006.01)N; F21W101/10(2006.01)N

    主分类号:

    F21S8/10

    申请人:

    杨发; 杨旺

    发明人:

    杨发

    地址:

    101501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豆各庄村中心街4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朱坤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眩目车灯,包括光源(1)、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光源(1)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位于光源(1)的同侧,上凸透镜(2)位于该光轴以上,下凸透镜(3)位于该光轴以下,上凸透镜(2)到光源(1)的距离大于上凸透镜(2)的焦距,下凸透镜(3)到光源(1)的距离小于下凸透镜(3)的焦距。该防眩目车灯不但能够降低光轴以上光线的强度,还能增强光轴以下光线的强度,更能将光轴以下光线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分成光线强度逐渐递增的多个不同区域,从而将光线集中在驾驶员需要的远方位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车灯包括光源(1)、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光源(1)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位于光源(1)的同侧,上凸透镜(2)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上,下凸透镜(3)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下,上凸透镜(2)的光心到光源(1)的距离大于上凸透镜(2)的焦距,下凸透镜(3)的光心到光源(1)的距离小于下凸透镜(3)的焦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上凸透镜(2)为半圆形,上凸透镜(2)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合,上凸透镜(2)的底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下凸透镜(3)为半圆形,下凸透镜(3)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合,下凸透镜(3)的顶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上凸透镜(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下凸透镜(3)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25:5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上凸透镜(2)的底边与下凸透镜(3)的顶边连接,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均为平凸透镜。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车灯还包括聚光碗(4),所述聚光碗(4)包括碗口和碗底,聚光碗(4)内含有光反射面,该光反射面的焦点为一条线段,该线段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该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碗口相对应,该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碗底相对应,光源(1)位于该线段的两端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聚光碗(4)包括上聚光碗(41)和下聚光碗(43),上聚光碗(41)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上,下聚光碗(43)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聚光碗(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上聚光碗(41)内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为所述线段中光源(1)和该线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分,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所述另一端,在碗底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的位置与光源(1)的位置相对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下聚光碗(4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下聚光碗(43)内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为所述线段中光源(1)和该线段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部分,在该碗口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光源(1),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所述一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眩目车灯,其特征在于:光源(1)、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均位于聚光碗(4)内,上凸透镜(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下凸透镜(3)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25:50,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上凸透镜(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75:25,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下凸透镜(3)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100:5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防眩目车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防眩目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与日俱增。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晚间常常需要开近光灯或远光灯,当使用远光灯会车时,会给对方的司机带来眩目甚至失明的感觉,造成短时间无法正常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在会车时必须使用近光灯,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司机为了自己方便而很难做到,行车时的安全隐患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会车时由于滥用远光灯而导致对面司机眩目甚至失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眩目车灯,该防眩目车灯不但能够降低光轴以上光线的强度,还能增强光轴以下光线的强度,更能将光轴以下光线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分成光线强度逐渐递增的多个不同区域,从而将光线集中在驾驶员需要的远方位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目车灯,包括光源、上凸透镜和下凸透镜,光源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上凸透镜和下凸透镜位于光源的同侧,上凸透镜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上,下凸透镜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下,上凸透镜的光心到光源的距离大于上凸透镜的焦距,下凸透镜的光心到光源的距离小于下凸透镜的焦距。
    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上凸透镜为半圆形,上凸透镜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合,上凸透镜的底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
    下凸透镜为半圆形,下凸透镜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合,下凸透镜的顶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
    上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与下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的比为25:50。
    上凸透镜的底边与下凸透镜的顶边连接,上凸透镜和下凸透镜均为平凸透镜。
    所述防眩目车灯还包括聚光碗,所述聚光碗包括碗口和碗底,聚光碗内含有光反射面,该光反射面的焦点为一条线段,该线段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该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碗口相对应,该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碗底相对应,光源位于该线段的两端之间。
    聚光碗包括上聚光碗和下聚光碗,上聚光碗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上,下聚光碗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下。
    上聚光碗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上聚光碗内的上光反射面的焦点为所述线段中光源和该线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部分,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所述另一端,在碗底处的上光反射面的焦点的位置与光源的位置相对应。
    下聚光碗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下聚光碗内的下光反射面的焦点为所述线段中光源和该线段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部分,在该碗口处的下光反射面的焦点位于光源,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所述一端。
    光源、上凸透镜和下凸透镜均位于聚光碗内,上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与下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的比为25:50,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与上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的比为75:25,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与下凸透镜的焦点到光源的距离的比为100: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眩目车灯不但能够降低光轴以上光线的强度,还能增强光轴以下光线的强度,更能将光轴以下光线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分成光线强度逐渐递增的多个不同区域,从而将光线集中在驾驶员需要的远方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防眩目车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光源、上凸透镜、下凸透镜、上聚光碗和下聚光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该防眩目车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该防眩目车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中F方向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5是图1中F方向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6是图1中F方向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7是第一种上凸透镜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种上凸透镜的主视图。
    图9是第三种上凸透镜的主视图。
    其中1.光源,2.上凸透镜,3.下凸透镜,4.聚光碗;
    41.上聚光碗,42.上光反射面,43.下聚光碗,44.下光反射面;
    A.上聚光碗碗口的焦点;
    B.下凸透镜的焦点;
    C.下聚光碗碗口的焦点或光源的位置;
    D.上凸透镜的焦点;
    E.下聚光碗碗底的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防眩目车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防眩目车灯,包括光源1、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光源1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图1至图3中点划线所示)上,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位于光源1的同侧,上凸透镜2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上,下凸透镜3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以下,上凸透镜2的光心到光源1的距离大于上凸透镜2的焦距,下凸透镜3的光心到光源1的距离小于下凸透镜3的焦距,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达到防眩目的目的,本发明相比于现有的机动车的车灯主要采用了降低车灯光轴以上部分区域的光线强度的想法,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位于光源1的右侧,光源1发出的在光轴以上的光线经过上凸透镜2折射后将汇聚于光轴的光线汇聚点H1,这样原本向上发散的光线将转为向下照射,所以光线在图3中光线汇聚点H1右侧的光轴以上的区域内的光线强度将被大大降低,而该区域一般正好为对面驾驶员眼睛所在的区域,所以由于上凸透镜2的存在,不但可以防眩目“将光线转为向下照射”还可以增强地面的光照,好比光线被上凸透镜2选择性的送到了需要去的地方而没有去不该去的地方。
    使用时,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大致沿水平方向设置,上凸透镜2为半圆形,上凸透镜2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合,上凸透镜2的底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下凸透镜3为半圆形,下凸透镜3的光轴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重 合,下凸透镜3的顶边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如图1和图4所示。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也有其他的形状,上凸透镜2只要能够把光源1发出的在光轴以上的全部或部分光线向下折射即可,下凸透镜3只要不将光源1发出的在光轴以下的全部或部分光线向光轴以上折射即可。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的直径可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4至图6所示。上凸透镜2的形状可以如图7至图9所示,下凸透镜3的形状也可以选择如图7至图9所示,只需在使用时旋转18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最好的防眩目及照亮司机前方的效果,选择上凸透镜2的底边与下凸透镜3的顶边连接,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均为平凸透镜。
    为了高效利用光源,所述防眩目车灯还包括聚光碗4,所述聚光碗4包括碗口和碗底,如图1和图2所示,聚光碗4的右端为碗口,聚光碗4的左端为碗底,聚光碗4内含有光反射面,该光反射面的焦点为一条连续的线段AE,该线段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上,该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碗口相对应,该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碗底相对应,即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线段的一端位于该线段的右侧(右端),所述碗口也位于聚光碗4的右侧(右端),该线段的另一端位于该线段的左侧(左端),所述碗底位于聚光碗4的左侧(左端),光源1位于该线段的两端之间。即在本实施例中,聚光碗4的内表面的该光反射面由沿聚光碗4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一系列环形反射面单元组成,所有的环形反射面单元的焦点形成了连续的所述线段,如图4和图5所示,该聚光碗4的具体结构见中国专利CN 204240278 U,本发明中不再详细介绍。在本实施例中,该线段为图1中的AE。
    进一步的,聚光碗4包括上聚光碗41和下聚光碗43,上聚光碗41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上,下聚光碗43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轴所在的水平面以下,如图1所示。上聚光碗41的碗口直径和下聚光碗43的碗口直径可以相同,如图4和图5所示。上聚光碗41的碗口直径和下聚光碗43的碗口直径也可以不同,如图6所示。上聚光碗41的碗底直径和下聚光碗43的碗底直径可以相同。上聚光碗41的碗底直径和下聚光碗43的碗底直径也可以不同。
    聚光碗4可以为现有普通的聚光碗,也可以选择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的聚光碗4(具体结构见中国专利CN 204240278 U),还可以选择如图6所示的聚光碗4(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聚光碗4由上聚光碗41和下聚光碗43组成,上聚光碗4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上聚光碗41的下边缘位于该防眩目车灯的光 轴所在的水平面,上聚光碗41内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为所述线段中光源1和该线段AE的左端之间的部分,即上聚光碗41内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为线段AC,如图1所示。具体的,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左端,即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位于该线段AE中的A点位置,在碗底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的位置与光源1的位置相对应,在碗底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的位置从左侧无限接近于光源1所在的C位置,如图1所示。
    下聚光碗4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80°,下聚光碗43内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为所述线段AE中光源1和该线段的右端之间的部分,即下聚光碗43内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为线段CE,如图1所示。具体的,在该碗口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光源1,在该碗口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光源1所在的C位置,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该线段的右端,即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位于该线段AE中的E位置。
    这样光源1发出的在光轴以上的光线经过上聚光碗41折射后将向光轴以下折射,这样原本向上发散的光线将转为向下照射,光源1发出的在光轴以下的光线经过下聚光碗43折射后将射向光轴以下更远的前方,上凸透镜2、下凸透镜3、上聚光碗41和下聚光碗43协同配合将光源1发出的光线投射到司机前方的多个区域,如本实施例中该防眩目车灯在司机前方投射出L1 L2、L2 L3、L3 L4、L4 L5、L5右侧五个区域。通过调整图1中ABCDE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精确的控制上述五个区域的宽度和光线强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光源1、上凸透镜2和下凸透镜3均位于聚光碗4内,上凸透镜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下凸透镜3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25:50,即DC:BC=25:50。在碗口处的上光反射面4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上凸透镜2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75:25,即AC:DC=75:25。在碗底处的下光反射面44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与下凸透镜3的焦点到光源1的距离的比为100:50,即EC:BC=100:50。即图1中AB=25,BC=50,CD=25,DE=75,CE=100,AC=75,BC=50,CD=25。
    L1 L2、L2 L3、L3 L4、L4 L5、L5右侧五个区域的光线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次序依次为L4 L5、L3 L4、L2 L3、L1 L2、L5右侧,这样设置的优点是,人眼具有近大远小的成像构造,同时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对前方的关注距离是有选择的,如司机更容易关注前方某一位置处,假设该位置距离司机200米,那么最科学的照明方式 应该为前方200米左右的位置集中照射(光线最强),由司机到200米位置处光线逐渐增强,由200米到更远的前方光线再逐渐减弱,而现有的车灯的光照强度一般为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司机关注远方就必然违规使用远光灯。本发明便可以实现上述科学的照明方式,通过调整图1中ABCDE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精确的控制上述L4 L5区域的宽度位于200米左右,同时该L4 L5区域的宽度和光线强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调节。
    由于L1 L2区域的光线强度较弱而且离司机的距离最近,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近出光线过强而对本车司机产生的眩目刺激,如人在黑暗的环境和明亮环境下同时观察远方黑暗环境中明亮的物体,人在黑暗的环境中观察远方黑暗环境中明亮的物体会感觉更加明亮,即同样的光线强度下L1 L2区域的光线弱会使司机感觉远方L4 L5区域更加明亮。同时,司机也会感觉L5右侧的亮度也被加强,使司机不会过分担心远方,减少司机习惯性的对远光灯的依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关 键  词:
    一种 眩目 车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防眩目车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5800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