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640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23CN102886409A*CN102886409A*(21)申请号 201110201525.8(22)申请日 2011.07.19B21D 22/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华普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200940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十村18号B北387室(72)发明人田枢新 刘珍 岳彩坤(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代理人林君如(54) 发明名称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由主体框架、油压系统、上模具、下模具、上下方向导杆及加。
2、强三角板构成,主体框架为半框形结构,油压系统设在主体框架的上部,油压系统的中部设有活塞,该活塞穿过主体框架,上下方向导杆设在主体框架内,上模具及下模具套设在上下方向导杆上,加强三角板设在主体框架的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外形美观、节约成本、简化工艺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主体框架、油压系统、上模具、下模具、上下方向导杆及加强三角板构成,所述的主体框架为半框形结构,所述的油压系统设在主体框。
3、架的上部,油压系统的中部设有活塞,该活塞穿过主体框架,所述的上下方向导杆设在主体框架内,所述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套设在上下方向导杆上,所述的加强三角板设在主体框架的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方向导杆设有两根,上下方向导杆的上部套设上模具,下部套设下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连接主体框架上部的油压系统的活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三角板设有4个,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两侧的上部和下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6409 A1/2页3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技。
4、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梁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圆管连系梁容易发现一些缺陷及尺寸累积误差等问题,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影响安装及美观。现基本采用圆管连系梁两端连接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与梁连接,另一部分与主材圆管连接。这类连接方式,连接板件分为两块需要单独下料,打孔,焊接,打磨等工艺,也极大的增加了人工成本。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外形美观、节约成本、简化工艺的连系梁的压制装置。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5 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主体框架、油压系统。
5、、上模具、下模具、上下方向导杆及加强三角板构成,所述的主体框架为半框形结构,所述的油压系统设在主体框架的上部,油压系统的中部设有活塞,该活塞穿过主体框架,所述的上下方向导杆设在主体框架内,所述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套设在上下方向导杆上,所述的加强三角板设在主体框架的侧部。0006 所述的上下方向导杆设有两根,上下方向导杆的上部套设上模具,下部套设下模具。00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连接主体框架上部的油压系统的活塞。0008 所述的加强三角板设有4个,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两侧的上部和下部。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10 (1)外。
6、形美观:直接压制成型,直接减少了缺陷的发生;0011 (2)节约成本:直接压制成型,减少了板件下料、焊接、打磨等工艺;0012 (3)简化工艺:直接压制成型,工艺简化,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15 图中1为主体框架、2为油压系统、3为上模具、4为下模具、5为上下方向导杆、6为加强三角板。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说 明 书CN 102886409 A2/2页40017 实施例0018 一种连系梁的压制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该装置由主体框架1、油压系统2、上模具3、下模具4、上下方向导杆5及加强三角板6构成,主体框架1为半框形结构,油压系统2设在主体框架1的上部,油压系统2的中部设有活塞,该活塞穿过主体框架1,。上下方向导杆5有两根,设在主体框架1内,上模具3及下模具4套设在上下方向导杆5的上部及下部,上模具3的顶部连接主体框架1上部的油压系统2的活塞,加强三角板6设有4个,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1两侧的上部和下部。说 明 书CN 102886409 A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640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