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1752771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600.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73139.0

    申请日:

    2015.04.13

    公开号:

    CN104775500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3F 5/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后: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5020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455号变更后:315099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128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中开建设有限公司变更后:中开建设有限公司|||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00申请日:20150413|||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00; E03F5/14; E03B1/00;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3F5/00

    申请人: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 中开建设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军; 涂同喜; 邵健; 王永峰; 沈国荣

    地址:

    315020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环城北路4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7

    代理人:

    白洪长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是针对现有建筑施工中同类水收集循环系统利用率不高,工程竣工后原设施较难继续使用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循环利用系统的房屋排水沟与沉淀池连接;其要点是所述沉淀池包括总沉淀池和分沉淀池,分别分为三级沉淀,总沉淀池设有抽水泵和增压泵,总沉淀池与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分别连接;房屋建筑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水管网接入沉淀池的总沉淀池;房屋建筑的外墙设有防火管网,对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防火进行防火喷淋,防火管网与消防水箱连接。房屋排水沟、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沉淀池、水管网、防火管网及其对应的管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该循环利用系统的施工场地包括房屋建筑和临时建筑,房屋建筑的周围设有房屋排水沟(1),房屋排水沟与沉淀池(6)的进水管连接,临时建筑包括沙石堆场(2)、备用场地(8)、机房仓库(9)、生活办公区、预制场地、临时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所述机房仓库、生活办公区和预制场地三者的易燃区分别设有灭火器和消防喷淋头,沙石堆场、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防尘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包括总沉淀池(601)和分沉淀池(602),总沉淀池设有抽水泵和增压泵,房屋排水沟(1)分别间隔设有分沉淀池,分沉淀池通过相连的房屋排水沟接入总沉淀池,总沉淀池的出水管与生活水箱(3)、施工水箱(4)、消防水箱(5)分别连接,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分别设有自来水管,总沉淀池的排污管与市政排污管网连接;所述消防水箱分别与消防喷淋头的管路连接,施工水箱分别与施工管路连接,施工管路的节点分别设有水阀,施工管路设有防尘喷头,生活水箱与临时公共厕所的管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的总沉淀池(601)和分沉淀池(602)分别分为三级沉淀,总沉淀池由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分别由一级、二级或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的二级沉淀与上一级沉淀池构成三级沉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7),后浇带呈网状分布,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10),水管网接入沉淀池(6)的总沉淀池(60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沙石堆场(2)和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废水排水水沟,废水排水水沟通过沉淀池(6)的分沉淀池(602)接入总沉淀池(60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场地的临时建筑还包括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设置于房屋建筑的外墙,房屋建筑的外墙设有防火管网,防火管网设有防火喷淋头,防火管网通过管路连接消防水箱(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社区公共厕所,社区公共厕所的管路连接生活水箱(3)。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喷淋头的管路设有园林灌溉喷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管路的节点分别设有园林灌溉喷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排水沟(1)、生活水箱(3)、施工水箱(4)、消防水箱(5)、沉淀池(6)及其对应的管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临时公共厕所改建为社区公共厕所,消防喷淋头的管路改建为园林灌溉喷头,部分施工管路的节点改造设置园林灌溉喷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7),后浇带呈网状分布,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10),水管网接入沉淀池(6)的总沉淀池(601),后浇带的水管网作为排水设施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房屋建筑外墙的防火管网和防火喷淋头予以保留,作为房屋建筑外墙的降温、维修和防火设施。

    说明书

    说明书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地雨水和废水的回收利用,是一种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是指正在建筑项目施工,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作业现场,其范围一般由围墙所封闭,限制管理人员、物料、机械和车辆的进出,并需要严格遵守出入人员穿戴安全帽,生火仓库和易燃场地做好消防安全落实,沙石堆场和车辆做好扬尘控制等管理。其中,这些建筑工地的排水沟、消防喷淋设备等设施已成为了现有建筑工地安全消防措施到位的要求之一,而如何能减少工地扬尘,对雨水或废水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一些建筑公司在此方面也正在进行探索和研究。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120332285.0,授权公告日2013.08.07,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建筑工地的废水利用装置”;该废水利用装置包括工程给排水装置、生活给排水装置和雨水收集器;工程给排水装置的供水管与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生活给排水装置的供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工程给排水装置的排水管和生活给排水装置的排水管均与沉淀水池的废水进口连接,沉淀水池的净化水出口经水泵与蓄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410227009.6,申请公布日2014.11.05,发明名称“一种建筑工地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包括两套供水装置,一套为工程供水装置,另一套为生活供水装置;工程供水装置包括大储水桶,大储水桶的进水来自地下室集水井排水管,大储水桶设有三路输出,一路与消防水池连接,另一路与喷淋装置连接,还有一路与清洗房连接;生活供水装置包括小储水桶,小储水桶有两路进水,一路来自自来水管,另一路来自集水坑内的自动抽水泵,小储水桶有两路输出,一路与卫生间、浴室和洗衣槽连接,另一路与排污渠连接。上述供水系统和废水系统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做出了尝试和探索,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如:如何做到施工设施在竣工后的合理再利用,以及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后浇带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上述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现有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后浇带设有排水管等管网设施;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220718367.3,授权公告日2013.07.03,实用新型名称“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该后浇带疏水结构的混凝土基层上设置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增强了基础排水功能,在后浇带施工时,排水即时,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了地下水对接缝处的渗水影响,避免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接缝渗水的质量通病和因渗水造成后期维修的费用,节约基础施工工期,且有效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特别适用于在地下水较多的基础施工阶段。同时,现有建设项目中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已基本普及,但现有技术中对于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技术较少,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使其解决现有建筑施工中同类水收集循环系统利用率不高,工程竣工后原设施较难继续使用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该循环利用系统的施工场地包括房屋建筑和临时建筑,房屋建筑的周围设有房屋排水沟,房屋排水沟与沉淀池的进水管连接,临时建筑包括沙石堆场、备用场地、机房仓库、生活办公区、预制场地、临时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所述机房仓库、生活办公区和预制场地三者的易燃区分别设有灭火器和消防喷淋头,沙石堆场、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防尘喷头;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沉淀池包括总沉淀池和分沉淀池,总沉淀池设有抽水泵和增压泵,房屋排水沟分别间隔设有分沉淀池,分沉淀池通过相连的房屋排水沟接入总沉淀池,总沉淀池的出水管与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分别连接,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分别设有自来水管,总沉淀池的排污管与市政排污管网连接;所述消防水箱分别与消防喷淋头的管路连接,施工水箱分别与施工管路连接,施工管路的节点分别设有水阀,施工管路设有防尘喷头,生活水箱与临时公共厕所的管路连接。从而汇集于房屋排水沟的雨水、废水通过分沉淀池的逐层过滤,以及总沉淀池的整体过滤,达到再次利用的目的,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的自来水管用于回收水源不足时的补充。上述该循环利用系统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对应施工环境和城市环境都是一种较好地改善和提高。
    所述沉淀池的总沉淀池和分沉淀池分别分为三级沉淀,总沉淀池由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分别由一级、二级或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的二级沉淀与上一级沉淀池构成三级沉淀。通过总沉淀池和分沉淀池的三级沉淀方式,使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使用后的废水,以及雨水再次汇集至房屋排水沟内,并通过房屋排水沟上的分沉淀池逐级沉淀,回收至总沉淀池再次利用。同时,分沉淀池和总沉淀池通过三级沉淀过滤后,可以将沉淀池内的沉淀物中沙粒再次利用,淤泥回填土壤,并无需对总沉淀池内集中处理,从而降低了总沉淀池的负担,使总沉淀池的沉淀、过滤区小型化,方便了分沉淀池内的沙粒在施工的就近区域使用。
    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呈网状分布,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水管网接入沉淀池的总沉淀池。由于现有城市建筑普遍为带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的工程,而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后浇带,因此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会汇集大量的雨水和废水,这些雨水和废水如果能收集利用,对于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质量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上述结构即为通过后浇带内施工所需的水管网,对施工中和竣工后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废水、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
    所述沙石堆场和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废水排水水沟,废水排水水沟通过沉淀池的分沉淀池接入总沉淀池。从而沙石堆场和车辆进出口处为了防止扬尘使用防尘喷头产生的废水也能进一步回收利用,并通过废水排水沟和分沉淀池沉淀后汇集至总沉淀池。
    所述施工场地的临时建筑还包括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设置于房屋建筑的外墙,房屋建筑的外墙设有防火管网,防火管网设有防火喷淋头,防火管网通过管路连接消防水箱。上述结构保证了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上防护网的消防安全,同时防火产生后的废水通过房屋排水沟能再次收集至沉淀池回收利用。
    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社区公共厕所,社区公共厕所的管路连接生活水箱。上述结构便于雨水收集后的生活使用,以及该循环利用系统在工程竣工后生活水箱的继续使用,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合理利用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过的生活水箱管路。
    所述消防喷淋头的管路设有园林灌溉喷头。上述结构便于该循环利用系统中雨水收集后的园林灌溉使用,以及消防喷淋头、消防水箱、消防水箱管路在工程竣工后的继续使用。
    所述施工管路的节点分别设有园林灌溉喷头。上述结构进一步便于施工过程中施工管路在工程竣工后用于园林灌溉。
    根据上述结构特征,一些施工过程中的管路,以及雨水沉淀设备和储藏设备可以在工程竣工后进一步地保留和实用。如:所述房屋排水沟、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沉淀池及其对应的管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临时公共厕所改建为社区公共厕所,消防喷淋头的管路改建为园林灌溉喷头,部分施工管路的节点改造设置园林灌溉喷头。这样,就可以对原来的主要雨水回收利用网络进行保留和继续使用,从而便于提高建成后社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程度,使社区的建设更加合理和完善。
    所述施工场地的房屋建筑还包括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呈网状分布,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水管网接入沉淀池的总沉淀池,后浇带的水管网作为排水设施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房屋建筑外墙的防火管网和防火喷淋头予以保留,作为房屋建筑外墙的降温、维修和防火设施。上述为对原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水管网、外墙防火网的进一步保留,从而便于社区房屋外墙的降温和雨水的进一步回收利用。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雨水、废水收集循环科学,利用率高,管网投入成本低,再利用率好;其适用于现有建筑工地中雨水和废水收集循环系统的设计,及其同类施工工地中水收集循环系统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过程雨水、废水收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过程雨水、废水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管路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竣工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房屋排水沟,2、沙石堆场,3、生活水箱,4、施工水箱,5、消防水箱,6、沉淀池,601、总沉淀池,602、分沉淀池,7、后浇带,8、备用场地,9、机房仓库,10、水管网。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3所示,该循环利用系统的施工场地包括房屋建筑和临时建筑,房屋建筑包括地下室和社区公共厕所,临时建筑包括沙石堆场2、备用场地8、机房仓库9、生活办公区、预制场地、临时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施工过程中,房屋建筑的周围设有房屋排水沟1,房屋排水沟与沉淀池6的进水管连接,机房仓库、生活办公区和预制场地三者的易燃区分别设有灭火器和消防喷淋头,沙石堆场、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防尘喷头;沉淀池包括总沉淀池601和分沉淀池602,总沉淀池设有抽水泵和增压泵,房屋排水沟分别间隔设有分沉淀池,分沉淀池通过相连的房屋排水沟接入总沉淀池,总沉淀池的出水管与生活水箱3、施工水箱4、消防水箱5分别连接,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分别设有自来水管,总沉淀池的排污管与市政排污管网连接;所述消防水箱分别与消防喷淋头的管路连接,施工水箱分别与施工管路连接,施工管路的节点分别设有水阀,施工管路设有防尘喷头,生活水箱与临时公共厕所、社区公共厕所的管路连接。
    同时,沉淀池的总沉淀池和分沉淀池分别分为三级沉淀,总沉淀池由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分别由一级、二级或三级沉淀组成,分沉淀池的二级沉淀与上一级沉淀池构成三级沉淀。地下室的顶板设有后浇带7,后浇带呈网状分布,后浇带内分别设有水管网10,水管网接入沉淀池的总沉淀池。沙石堆场和车辆进出口分别设有废水排水水沟,废水排水水沟通过沉淀池的分沉淀池接入总沉淀池。施工场地的临时建筑还包括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建筑脚手架和防护网设置于房屋建筑的外墙,房屋建筑的外墙设有防火管网,防火管网设有防火喷淋头,防火管网通过管路连接消防水箱。
    该循环利用系统中汇集于房屋排水沟的雨水即可通过房屋排水沟和分沉淀池的过滤重新汇入总沉淀池,汇集于地下室后浇带的雨水和废水通过水管网汇入总沉淀池过滤;由于沙石堆场和车辆进出口防尘喷淋的废水即可通过废水排水水沟和分沉淀池的过滤重新汇入总沉淀池,由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通过房屋排水沟和分沉淀池的过滤重新汇入总沉淀池。总沉淀池分别储存于生活水箱、施工水箱和消防水箱,施工水箱再次将收集过滤后的雨水、废水用于施工建设中,生活水箱的雨水用于临时公共厕所的使用;消防水箱储存的雨水作为机房仓库、生活办公区和预制场地三者易燃区的消防用水,以及作为房屋建筑外墙,建筑脚手架附近防火管网的消防用水,特别是高层建筑脚手架使用时的消防用水。总沉淀池过滤或沉淀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当收集的雨水和废水不足时,生活水箱、施工水箱和消防水箱通过自来水管供水,并可以通过自来水提供的水对水箱、管路和沉淀池进行冲洗。
    如图4所示,工程竣工后,房屋排水沟、生活水箱、施工水箱、消防水箱、沉淀池及其对应的管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临时公共厕所或改建为社区公共厕所,消防喷淋头的管路改建为园林灌溉喷头,部分施工管路的节点改造设置园林灌溉喷头。同时,后浇带的水管网作为排水设施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予以保留;房屋建筑外墙的防火管网和防火喷淋头予以保留,作为房屋建筑外墙的降温、维修和防火设施。这样,建成后的社区即可对原雨水收集系统进行再次的利用和使用。

    关 键  词:
    建筑 施工 雨水 废水 循环 利用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筑施工雨水、废水循环利用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5277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