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1752079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923.6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5138.6

    申请日:

    2015.04.22

    公开号:

    CN104776582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10申请日:20150422|||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10

    主分类号:

    F24F13/10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荆振洋; 刘中杰; 李欣; 叶强蔚; 袁琪; 李冰; 陈远远; 曹磊; 岳锐; 刘洋

    地址:

    519070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代理人:

    颜镝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导风柱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在所述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所述柱体结构的一侧的气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通道(1)。本发明采用了能够相对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并在柱体结构内部设置引导气流排出的导风通道,由于柱体结构内部形成的导风通道能够形成更平滑的导风面,因此较之现有的导风板可以降低风阻,而且导风通道还可作为导风柱一侧风道本体的延伸部分,加大送风距离,而通过柱体结构的旋转,能够实现气流排出的出风大小及角度的引导,提高送风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导风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转轴旋转的 柱体结构,在所述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所述柱体结构的一侧的气 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通道(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 个导风板(p2),所述至少一个导风板(p2)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 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将所述导风通道(1)沿所述导 风柱的高度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 个隔板(p1),所述至少一个隔板(p1)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 垂直方向分别设置固定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将所述导风通道(1) 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由 多个子导风柱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依次拼接而成。

    5.  一种出风装置,其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 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导风柱,所述导风柱能够相对于所 述出风口旋转,并通过导风通道(1)引导来自所述空调器的内部风道 的气流排出。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 (1)的至少部分型线为所述空调器的内部风道的型线的延伸。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电机 (m1),所述导风电机(m1)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导风柱的两个端 面中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驱动轴(g)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柱相对于 所述出风口旋转。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连 杆(r)和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所述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可 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且所述扫风连杆(r)分别与所 述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所述扫风连杆(r) 使得所述扫风叶片(1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1)摆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电 机(m2)和曲柄(c1),所述曲柄(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扫风+电 机(m2)的输出轴和所述扫风连杆(r)的端部连接,所述扫风电机 (m2)能够通过所述曲柄(c1)驱动所述扫风连杆(r)沿所述导风 柱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扫风叶片(1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 (1)摆动。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的 柱面部分(c,d)的外轮廓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导风柱旋转至预设位置时, 与所述空调器的整机外壳配合来实现所述出风口的封闭的尺寸。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柱 的柱面部分(c,d)的形状与所述空调器的整机壳体形状一致。

    12.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 导风柱,或者如权利要求5~11之一所述的出风装置。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空调器来说,其采用的导风装置通常为设置在空调器 出风口处的一块条形板材和位于其后的扫风叶片所构成的结构。这种 导风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条形板材形式的导风板会对风产生较大阻力, 而且难以控制与提升送风距离,此外,目前空调器无法通过导风板和 扫风叶片来调整出风口的大小、风速及风量,进而难以对空调器的出 风进行方便的调整,因此无法达到最优导风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能够实现导风效果 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柱,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 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在所述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所述柱体结构 的一侧的气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通道1。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风板p2,所述至少一个导风板p2 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将所述导风 通道1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p1,所述至少一个隔板p1沿所 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别设置固定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 将所述导风通道1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隔成多个子 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柱由多个子导风柱沿所述导风柱的高度方向 依次拼接而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其用于设置在 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包括前述的导风柱,所述导风柱能够相对于所述 出风口旋转,并通过导风通道1引导来自所述空调器的内部风道的气 流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通道1的至少部分型线为所述空调器的内部 风道的型线的延伸。
    进一步的,包括导风电机m1,所述导风电机m1的动力输出轴与 所述导风柱的两个端面中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驱动轴g连接,用以驱动 所述导风柱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旋转。
    进一步的,还包括扫风连杆r和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所述至少 一个扫风叶片1e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1内,且所述扫风连杆 r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所述扫风连 杆r使得所述扫风叶片1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1摆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扫风电机m2和曲柄c1,所述曲柄c1的两端分 别与所述扫风电机m2的输出轴和所述扫风连杆r的端部连接,所述 扫风电机m2能够通过所述曲柄c1驱动所述扫风连杆r沿所述导风柱 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扫风叶片1e相对于所述导风通道1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柱的柱面部分c,d的外轮廓设置为能够在所 述导风柱旋转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空调器的整机外壳配合来实现所 述出风口的封闭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柱的柱面部分c,d的形状与所述空调器的整 机壳体形状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导风 柱,或者前述的出风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能够相对自身转轴 旋转的柱体结构,并在柱体结构内部设置引导气流排出的导风通道, 由于柱体结构内部形成的导风通道能够形成更平滑的导风面,因此较 之现有的导风板可以降低风阻,而且导风通道还可作为导风柱一侧风 道本体的延伸部分,加大送风距离,而通过柱体结构的旋转,能够实 现气流排出的出风大小及角度的引导,提高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 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 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横截面示意 图。
    图3a-3d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横截面示 意图,示出了不同的导风柱内部导风面的形状。
    图4a-4b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横截面示 意图,其中示出了不同的导风柱外部柱面形状。
    图5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立体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的导风柱的立体示意 图。
    图7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在空调器中的侧向剖面 图。
    图9a-9d为本发明出风装置实施例中的导风柱旋转至不同的位置 时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10a-10b示出了本发明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空调器的不同 位置上安装的示意图。
    图11a-11b为本发明出风装置在出风量为50%时在下出风和上出 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调器上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11b,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出风装置,其用于设置在空调 器的出风口处,其包括能够相对于出风口旋转的导风柱,所述导风柱 能够相对于出风口旋转,并通过内部设置的导风通道1引导来自空调 器的内部风道的气流排出。对于出风装置来说,导风柱安装在空调器 的出风口处,能够占用较小的结构空间,进而减小对空调器的体积和 占用空间的要求。
    参见图1,导风柱包括能够相对于自身转轴旋转的柱体结构,在 柱体结构内设置有引导从柱体结构的一侧的气流排出到另一侧的导风 通道1。由于柱体结构内部形成的导风通道1能够形成更平滑的导风 面,因此较之现有的导风板可以降低风阻,而且导风通道1还可作为 导风柱一侧风道本体的延伸部分,加大送风距离,而通过柱体结构的 旋转,能够实现气流排出的出风大小及角度的引导,提高送风效果。
    结合图2所示的导风柱截面,导风柱可以具体包括导风面部分a、 b,柱面部分c、d和端面e、f。其中,导风面部分a、b以及端面e、 f共同围成了导风柱内的导风通道1,而导风面部分a和柱面部分c相 交,在图2中显示交点为o、m;导风面部分b和柱面部分d相交, 在图2中显示交点为p、n。其中,o、p、m、n四端点可以根据风道 需求来确定位置,其中可采用图2所示的中心对称的形式,以便在向 上、向下出风最大处时,导风柱能与风道本体更好的衔接。
    导风柱的两个端面e、f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设置驱动轴g,来作 为导风柱的柱体结构的自身转轴,以便通过外部驱动元件来驱动导风 柱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方式可通过手动来进行,在另外一个 实施例中,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导风柱的整体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 的需要进行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其整体上呈现圆柱形。而在另一 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整体呈棱柱形的柱体结构形式。
    导风面部分a、b的型线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为了保持出风 效率,导风通道1的至少部分型线为空调器的内部风道的型线的延伸。 导风面部分a、b的型线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图3a-3d所 示,导风面部分a、b中至少一个为平面,导风面部分a、b中至少一 个为波浪曲面,导风面部分a、b相互平行,导风面部分a、b至少一 个包含至少一个曲面,或者导风面部分a、b二者均为曲面且二者曲率 相同或者相反。
    如图4a和4b所示,柱面部分c、d的形状也可以根据空调器出 风口处的外壳形状进行适应性地设定,例如柱面部分c、d二者中至少 一个为曲面或者波浪曲面,二者表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结合图2、3a-3c和4a-4b所示,为了便于生产,导风面部 分a和柱面部分c相交以及导风面部分b和柱面部分d相交构成的柱 体空间可以是空心的,当然,也可以将上述柱体空间做成实心的,例 如图3d。
    另外,在一个导风柱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风柱还包括至 少一个导风板p2,该至少一个导风板p2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对于 圆柱体形的导风柱,其高度方向为轴线方向,也即是图5中的左右方 向)分别设置在导风通道1内,将导风通道1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分 隔成多个子通道,以形成多个出风口。
    在另一个导风柱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风柱还包括至少一 个隔板p1,该至少一个隔板p1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即 图6中的上下方向)分别设置固定在导风通道1内,将导风通道1沿 导风柱的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分隔成多个子通道,以形成多个出风口。 该隔板p1的上、下表面可按风道要求设计成特定的风道型线曲率和截 面变化,且可与导风通道1中的两个导风面中的至少一个导风面平行。
    在导风柱的形成上,其柱体结构可以直接形成,也可通过若干个 子导风柱拼接装配成一个整体的导风柱,拼接后的导风柱还能够形成 多个出风口。
    前面已提到导风柱的驱动方式可采用电机驱动,图7示出了本发 明的出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包括导风电机 m1,导风柱是通过该导风电机m1来驱动的,导风电机m1的动力输 出轴与导风柱的两个端面中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驱动轴g连接,用以驱 动导风柱相对于出风口旋转。
    为了便于改变风向,还可以在出风装置中增加扫风连杆r和至少 一个扫风叶片1e,该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可摆动地设置在导风通道1 内,且扫风连杆r分别与该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e的一端连接,通过驱 动扫风连杆r使得扫风叶片1e相对于导风通道1摆动。扫风叶片1e 的转轴也设置在导风通道内,这样当扫风连杆r沿导风柱的高度方向 运动时,扫风叶片1e在扫风连杆r的带动下围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 摆动效果。
    为了实现扫风叶片的驱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扫风电机m2和曲 柄c1,曲柄c1的两端分别与扫风电机m2的输出轴和扫风连杆r的端 部连接,扫风电机m2能够通过曲柄c1驱动扫风连杆r沿导风柱的高 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扫风叶片1e相对于导风通道1摆动。
    通过运行上述导风电机m1和扫风电机m2能够实现出风装置在 空调器的上下左右各方向的送风。以上只是该出风装置功能实现的一 种实例。对于在具体的产品上的应用,可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控制方 法来实现。其中扫风电机m2、导风电机m1可以通过齿轮、连杆或者 其他方式来传动,实现相应扫风和开闭功能。若不需要左右自动扫风, 则该装置则无需增设扫风电机m2及其传动机构;若不需要左右扫风, 则该装置可只需要保留导风柱和导风电机m1。甚至,本装置可以仅 仅只保留导风柱,通过手动转动导风柱来将导风柱固定在整机中相应 的位置。另外,为了形成一整体产品,还可以在出风装置上增设电机 盖S1,并将其一端固定在导风柱上,另一端连接导风电机m1。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出风装置一个实施例安装在空调器中的侧向 剖面结构,该空调器包括面板体2、底壳5、面板4以及位于内部的蒸 发器3、风叶6和空调器的整机电机7,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由面板体2 和底壳5形成一个圆形腔,来容纳上述出风装置,同时与导风柱的柱 面部分的配合来避免导风柱在运动时出现漏风情况。
    为实现空调器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出风口密封,导风柱的柱面部分 c、d的外轮廓可以设置为能够在导风柱旋转至预设位置(例如非工作 位置)时,与空调器的整机外壳配合来实现出风口的封闭的尺寸,而 导风柱的柱面部分的形状可设置为与空调器的整机壳体形状一致,从 而在非工作或关机状态下由导风柱完全封住了出风口,实现外观上更 为美观的无缝设计。另外,相比于现有的较薄的导风板容易凝露的缺 点,本发明的导风柱与空调器整机壳体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隔开出风装 置下方的外部气流,使冷热气流不易交汇,从而使得导风柱上不易产 生凝露。
    图9a-9c分别示出了下出风时1/4、1/2、3/4出风口O的位置。 运动至图9d状态时,出风口达到最大。在步进式的导风电机m1的带 动下,可实现空调器的出风口大小的无级调整。由于出风口越小、出 风的速度相应的就会越快,风道内的气压就越大,风叶受到的阻力也 越大,电机转速就越低,风量也越小。故出风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风 速、风量。
    对于不同形式的空调器,其出风口的位置可能也有所不同,图10a 和10b分别示出了出风装置在出风口处于空调器靠下位置和靠上位置 的应用实例。图11a、11b则分别示出了出风量为50%时出风装置在 下出风和上出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调器中的应用实例。
    上述导风柱和出风装置可以应用到各类空调器中,本发明也提供 了一种包括了上述导风柱或者出风装置的空调器,而空调器的种类包 括但不限于:挂壁式内机、柜式空调内机、座吊机和风管机末端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 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一种 导风柱 装置 空调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导风柱、出风装置和空调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520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