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1745464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678.9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2068.3

    申请日:

    2015.02.13

    公开号:

    CN104697051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20150213|||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2011.01)I; F24F13/10; F24F11/00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月华; 云前; 文元彬; 李海华; 张卫东; 苏炳超; 黄灿彬; 陈明瑜

    地址:

    5283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美的工业城东区制冷综合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贾玉姣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导风板的内表面上,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孔。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且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内侧。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导 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孔;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端可转动地 设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表面的上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2mm-3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风孔的进风口面积小 于出风口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组在长 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散风孔组,每组所述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所述 散风孔,相邻两组的所述散风孔交错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风孔形成为圆形或者 长条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风孔的形状相同。

    8.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 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无风感模式、制冷风感模式和制热风感模 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启空调室内机,选择出风模式;
    S2:当选择无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旋转至 与出风方向大体垂直,所述第三导风板旋转至与所述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
    当选择制冷风感模式或制热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 导风板贴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所述第三导风板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冷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 板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上方。
    在制热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下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 板向上转动到所述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以改变出风方向。

    说明书

    说明书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炎热夏天,用户常常开启空调制冷,如果带有冷气的风吹到人的身上后,会感觉不舒 适,对一些老人、孕妇、小孩等体质偏弱群体,更容易因此患上空调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 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第二导风板,所述 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孔;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有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 孔,从而当第二导风板转动到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的位置时,壳体内的风从多个散风孔吹 出,降低了风速且风被打散而变得柔和,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同时通过设有第三导风 板,有利于将风导向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表 面的上端。
    具体地,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2mm-3mm。
    优选地,每个所述散风孔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散风 孔组,每组所述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所述散风孔,相邻两组的所述 散风孔交错分布。
    可选地,每个所述散风孔形成为圆形或者长条形。
    具体地,所述多个散风孔的形状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 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无风感模式、制冷风感模式和制热风感模式,所述 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启空调室内机,选择出风模式;S2:当选择无风感模式时, 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体垂直,所述第三 导风板旋转至与所述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当选择制冷风感模式或制热风感模式时, 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贴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所述第三导风 板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在无风感模式时,将第二导风板转动到 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的位置,壳体内的风从多个散风孔吹出,降低了风速,可以实现无风 感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 的上方;在制热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三导风板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无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向上转动到所述出风口 的出风范围内以改变出风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风感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风感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底盘10、面框11、面板12、出风口13、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 3、散风孔30、第三导风板4、风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 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 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空调室 内机100与室外机一起组装成空调器,空调器可以为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且空调器可以为 单冷机或者冷暖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均以空调器为冷暖机为示例进行说明,空调室内机 100包括无风感模式、制冷风感模式和制热风感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和第 三导风板4。壳体具有出风口13,具体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壳体包括底盘 10、面框11和面板12,面框11设在底盘10上,面框11的前侧敞开,面板12设在面框 11的前侧,面板12的下端和面框11之间限定出出风口13。更具体地,面框11可以是可 转动或者可拆卸地设在底盘10上,面板12可以是可转动或者可拆卸地设在面框11上。可 以理解的是,壳体内具有用于流通空气的风道,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在壳体内的风机 5等元件。
    第一导风板2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3,也就是说,出风口13 的打开或关闭是由第一导风板2的动作实现的。第二导风板3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导风板2 的内表面上,第二导风板3上设有多个散风孔30。第三导风板4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且位 于第二导风板3的内侧。在图1-图5的示例中,第一导风板2和第三导风板4分别可转动 地设在面框11上,第二导风板3的上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上端。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二导风 板3贴在第一导风板2的内表面上,第三导风板4与第二导风板3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 是,当第二导风板3贴在第一导风板2的内表面上时,第二导风板3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一 导风板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第二导风板3的外表面还可以与第一导风板2的内表面之间 具有间隙。
    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风感模式或制热风感模式时,如图4和图5所 示,第一导风板2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3,第二导风板3贴在第一导风板2的内表面上,第 三导风板4转动至与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大体平行的位置,壳体内的风在第三导风板4的 导引下直接从出风口13吹出,此时,风量最大,实现有风制冷或者制热。
    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2位于打开出风口13 的位置,第二导风板3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体垂直的位置,第三导风板4转动至出风口13 的出风方向大体平行的位置,壳体内的风在第三导风板4的导引下吹向出风口,大部分风 吹向第二导风板3并从多个散风孔30吹出壳体,由于大部分风从多个散风孔30吹出,降 低了风速并且被打散而变得柔和,使得人体感觉不到风,实现了无风感的效果。其中可以 通过设置每个散风孔30的孔径大小,实现将风速降低到趋于无风感觉,例如低于0.2m/s。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散风孔30的孔径为2mm-3mm。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处于制冷 状态或者制热状态。同时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导风板与出风口的出风方 向大致平行指的是导风板所在的位置不影响壳体内的空气的流动,即导风板不起到截止空 气流动的作用,导风板起到导引空气流动的目的,其中导风板指的是第一导风板2、第二 导风板3和第三导风板4的统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有第二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3上设有多 个散风孔30,从而当第二导风板3转动到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的位置时,壳体内的风从多 个散风孔30吹出,降低了风速且风被打散而变得柔和,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同时通过 设有第三导风板4,有利于将风导向出风口13。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每个散风孔30的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从而当风从每 个散风孔30吹出时,可以增大送风范围。进一步地,在无风感模式时,当第二导风板3转 动到与出风方向大体垂直的位置时,每个散风孔30的出风口位于相应的散风孔30的进风 口的上端,也就是说,在无风感模式时,多个散风孔30将通过其的风向上吹送,以进一步 避免风吹到人身上,保证了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导风板3上设有多组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散风孔 组,每组散风孔组包括多个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散风孔30,相邻两组的散风孔30交 错分布。从而不仅可以提高第二导风板3的外观美观性,同时由于相邻两组的散风孔30交 错分布,可以有利于散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风孔30形成为圆形或者长条形,多个散风孔30的 形状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散风孔30的形状不限于此,每个散风孔30还可以形成为 不规则形状等其他形状,或者多个散风孔30构造成百叶窗式出风结构,只要多个散风孔 30可以出风且可以降低风速即可。
    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其中空 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无风感模 式、制冷风感模式和制热风感模式,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已在上述 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启空调室内机100,选择出风模式,具体地,可以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面板12 或者空调室内机100的遥控器上设置多个按钮,通过选择不同的按钮选择不同的出风模式。
    S2:当选择无风感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3,第二导风板3旋转至与出风 方向大体垂直,第三导风板4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在第三导风板4的导引 下,壳体内的风吹向第二导风板3并从多个散风孔30吹出,降低了风速,使得人体感觉不 到风,实现了无风感的效果。
    当选择制冷风感模式或制热风感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3,第二导风板3 贴在第一导风板2上,第三导风板4旋转至与出风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从而壳体内的风 在第三导风板4的导引下直接从出风口13吹出,风量最大,实现有风制冷或制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在无风感模式时,将第二导风板3 转动到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的位置,壳体内的风从多个散风孔30吹出,降低了风速,可以 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制冷风感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 上方。从而从出风口13吹出的冷风在第三导风板4的导引下向上吹送,冷空气在制冷房间 内从上到下流动,可以提高制冷速度。
    在制热风感模式时,第三导风板4的出风端位于进风端的下方。从而从出风口13吹出 的热风在第三导风板4的导引下向下吹送,热空气在制冷房间内从下到上流动,可以提高 制热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无风感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向上转动到出风口13的出 风范围内以改变出风方向,从而从出风口13吹出的一部分风会被第一导风板2阻挡而改变 流动方向后向上吹出,进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风吹向人体,进一步保证实现无风感效果。
    同时在制冷风感模式,可以将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转动到大致平行于第三导 风板4的位置,以避免阻挡风的流动。
    在制热风感模式,可以将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转动到大致平行于第三导风板4 的位置,以避免阻挡风的流动。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 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 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 “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 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 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 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关 键  词:
    空调 室内 及其 控制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454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