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成型机.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其能够抑制模开闭驱动部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的中断。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具备使模具装置进行模开闭的模开闭驱动部、产生开模力的开模力产生部、及使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工作的控制部。。
CN201410440418.4
2014.09.01
CN104552837A
2015.04.2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64申请日:20140901|||公开
B29C45/64; B29C45/76
B29C45/6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山下幸贵; 森田洋; 小木曾太郎
日本东京都
2013-215057 2013.10.15 JP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胡建新; 朴勇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其能够抑制模开闭驱动部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的中断。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具备使模具装置进行模开闭的模开闭驱动部、产生开模力的开模力产生部、及使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工作的控制部。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模开闭驱动部,使模具装置进行模开闭;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及控制部,使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工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注射成型机具备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的合模力产生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开模力产生部通过电磁铁的吸附力产生所述开模力。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注射成型机具备电流供给部,所述电流供给部在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下,分别向包含于所述开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及包含于所述合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供给电流,该电流供给部具有:第1驱动部,与包含于所述开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第2驱动部,与包含于所述合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一端连接;及第3驱动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驱动部的线圈的另一端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驱动部的线圈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该第3驱动部。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注射成型机具备如下部件,该部件在模开闭方向的一端面形成有容纳包含于所述开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线圈槽,并且在模开闭方向的另一端面形成有容纳包含于所述合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线圈槽。6. 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穿过包含于所述开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截面中心的截面中心线与穿过包含于所述合模力产生部的电磁铁的线圈的截面中心的截面中心线不重叠。7.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具有对与动模一同移动的部件传递开模力的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从形成有电磁铁的部件的贯穿孔突出,并对与动模一同移动的部件传递开模力。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具有多个对与动模一同移动的部件传递开模力的传递部件。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所述控制部在合模工序中使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工作。
说明书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0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215057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具有使模具装置进行模开闭的模开闭驱动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模具装置例如由定模及动模构成。在合模状态的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有型腔空间,在型腔空间填充有成型材料。填充于型腔空间的成型材料固化成为成型品。开模后成型品从模具装置被推出。 定模及动模中的一个具有导销,定模及动模中的另一个具有导孔。在闭模工序中导销插入于导孔,进行定模与动模的对位。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90052号 有时在开模工序中会发生导销卡住,而开模工序中断的情况。若为了避免开模工序中断而使模开闭驱动部留有余力,则会导致模开闭驱动部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模开闭驱动部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的中断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模开闭驱动部,使模具装置进行模开闭;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及控制部,使所述开模力产生部工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模开闭驱动部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的中断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闭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的第1电磁铁的线圈与第2电磁铁的线圈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电流供给部及相关设备的图。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 图中:10-注射成型机,11-框架,12-固定压板,13-可动压板,15-后压板,18-第1吸附板,19-连杆,21-线性马达(模开闭驱动部),24-合模力产生部,25-第1电磁铁,26-第1吸附部,27-线圈,28-型芯,40-开模力产生部,41-第2电磁铁,42-第2吸附板,43-第2吸附部,45-线圈,46-型芯,70-电流供给部,71-第1驱动部,72-第2驱动部,73-第3驱动部,9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于同一结构或相对应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或相对应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并且,将进行闭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前方,将进行开模时的可动压板的移动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并且,将相对于框架垂直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来进行 说明。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为卧式,但也可以为立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闭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 注射成型机10进行模具装置30的闭模、合模、开模。模具装置30例如由定模32及动模33构成。注射成型机10具有框架11、固定压板12、可动压板13、后压板15、第1吸附板18、连杆19、作为模开闭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1、合模力产生部24以及开模力产生部40。 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11上。在固定压板12的模具安装面上安装有定模32。另外,固定压板12也可以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移动自如地导向块上。固定压板12的引导件可以与可动压板13的引导件共用。 可动压板13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例如导轨)17移动自如地导向块14上。由此,可动压板13相对于框架11进退自如。在可动压板13的模具安装面上安装有动模33。 后压板15通过多根(例如4根)连接杆16与固定压板12连结。后压板15可以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由层压钢板构成。后压板15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第1吸附板18之间,并固定于框架11。在后压板15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孔,在该贯穿孔插穿有连杆19。连杆19连结可动压板13及第1吸附板18。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11上,后压板15固定于框架11,但也可以是后压板进退自如地载置于框架,固定压板12固定于框架11。 第1吸附板18通过连杆19与可动压板13连结,并与可动压板13一同移动。第1吸附板18可以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由层压钢板构成。第1吸附板18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17移动自如的第1滑动底座20。由此,第1吸附板18在比后压板15更靠后方移动自如。 线性马达21使通过连杆19连结的可动压板13及第1吸附板18相对于框架11移动。线性马达21例如配设于第1吸附板18与框架11之间,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推动力通过第1吸附板18传递至可动压板13。 另外,线性马达21也可以配设于可动压板13与框架11之间,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推动力通过可动压板13传递至第1吸附板18。 线性马达21包括固定件22及可动件23。固定件22形成于框架11,可动件23形成于第1滑动底座20。若向可动件23的线圈供给规定的电流,则通过由流过线圈的电流形成的磁场与由固定件22的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可动件23进退。其结果,第1吸附板18及可动压板13能够相对于框架11进退,并进行闭模及开模。另外,也可将线圈与永久磁铁的配置互换,并且,也可以用其他线圈来代替永久磁铁。 另外,作为模开闭驱动部,例如也可以用包含旋转马达及将旋转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的驱动单元,或液压缸等流体压力缸来代替线性马达21。 合模力产生部24由形成于后压板15的第1电磁铁25及形成于第1吸附板18的第1吸附部26等构成,并以第1电磁铁25的吸附力产生合模力。在后压板15的后端面的规定部分,例如连杆19的周围形成有容纳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线圈槽,在线圈槽的内侧形成有第1电磁铁25的型芯28。第1吸附部26形成于第1吸附板18的前端面的规定部分例如包围连杆19并且与第1电磁铁25对置的部分。若向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供给电流,则第1电磁铁25与第1吸附部26之间产生吸附力,从而产生合模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电磁铁25与后压板15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后压板15的一部分。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1吸附部26与第1吸附板18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第1吸附板18的一部分。并且,第1电磁铁25与第1吸附部26的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在第1吸附板18侧形成第1电磁铁25,在后压板15侧形成第1吸附部26。并且,也可以在后压板侧与第1吸附板侧这两侧形成电磁铁。并且,也可以在后压板侧及第1吸附板侧的至少一侧形成多个电磁铁。构成合模力产生部的多个电磁铁可以是能够分别控制的。 开模力产生部40由形成于后压板15的第2电磁铁41、及形成于第2吸附板42的第2吸附部43等构成,并以第2电磁铁41的吸附力产生开模力。在后压板15的前端面的规定部分,例如连杆19的周围形成有容纳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线圈槽,在线圈槽的内侧形成有第2电磁铁41的型芯46。第2吸附部43形成于第2吸附板42的后端面的规定部分例如包围连杆19并且与第2电磁铁41对置的部分。若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流,则第2电磁铁41与第2吸附部43之间产生吸附力,从而产生开模力,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电磁铁41与后压板15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后压板15的一部分。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2吸附部43与第2吸附板42分体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为第2吸附板42的一部分。并且,第2电磁铁41与第2吸附部43的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在第2吸附板42侧形成第2电磁铁41,在后压板15侧形成第2吸附部43。并且,也可以在后压板侧与第2吸附板侧这两侧形成电磁铁。并且,也可以在后压板侧及第2吸附板侧的至少一侧形成多个电磁铁。构成开模力产生部的多个电磁铁可以是能够分别控制的。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电磁铁41的线圈槽形成于后压板15的前端面,第1电磁铁25的线圈槽形成于后压板15的后端面。因此,后压板15中的第1电磁铁25与第2电磁铁41之间的部分48能够作为第1电磁铁25及第2电磁铁41共用的后轭而使用。并且,由于后压板15为相对于框架11固定的部件,因此第1电磁铁25的配线和第2电磁铁41的配线较容易。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的第1电磁铁的线圈与第2电磁铁的线圈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中以向左下方倾斜的斜线表示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以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线表示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 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穿过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截面中心的截面中心线C1与穿过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截面中心的截面中心线C2不重叠。与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截面中心线C1、C2重叠的情况相比,截面中心线C1、C2之间的间隔较宽,能够有效地利用后压板15的后轭的部分48,且磁阻较低。 以第2电磁铁41的吸附力产生的开模力小于以第1电磁铁25的吸附力产生的合模力。因此,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可以小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如图4所示,从模开闭方向观察时截面中心线C2可以位于截面中心线C1的内侧。 第2吸附板42可以由铁等磁性材料形成,由层压钢板构成。在第2吸附板42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孔,在该贯穿孔插穿有连杆19。第2吸附板42固定于沿铺设于框架11上的引导件17移动自如地第2滑动底座29。由此,第2吸附板42在可动压板13与后压板15之间移动自如。例如,第2吸附板42在与第2电磁铁41之间形成规定空隙的第1位置(参考图1)和与第2电磁铁41接触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按压杆47从第2吸附板42起配设于后方,并插入于形成于后压板15的中央部的贯穿孔。在该贯穿孔还插穿有连杆19。另外,按压杆47用的贯穿孔及连杆19用的贯穿孔也可以分开形成于后压板15。 按压杆47与第2吸附板42一同移动。当第2吸附板42位于第1位置时,按压杆47可以不从后压板15向后方突出。若在第2吸附板42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图1的状态)下,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流,则第2吸附板42因第2电磁铁41的吸附力而后退。如此一来,在第2吸附板42到达第2位置之前,按压杆47从后压板15向后方突出,如图3所示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前端面的中央部。由此产生开模力。若在该状态下中断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力,则会失去开模力,第2吸附板42可以通过弹簧等弹性体的作用力而返回至第1位置。 可以在连杆19的周围配设多个按压杆47。按压杆47相当于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传递部件。与有1根按压杆47时相比,当按压杆47的根数为多根时开模力的平衡性更好,并能够抑制第1吸附板18的倾斜。能够抑制动模33的倾斜,并能够减少导销34的卡住。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与模具装置30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可以在连杆19的周围以等间隔配设多个按压杆47,可以以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配设。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吸附板18因开模力而倾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压杆47形成为柱状,但也可以形成为筒状。在筒状的按压杆的贯穿孔,也可以插穿有连杆19。 由第2电磁铁41产生的开模力大于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开模力。因此,能够减少开模工序因模具装置30的导销34卡住而中断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电流供给部及相关设备的图。如图5所示,注射成型机具有转换器50、DC链路60、电流供给部70、及控制部90。 转换器50将从三相交流电源P供给的交流电电力转换成直流电。转换器50例如为三相桥式电路,包括6个二极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交流电源为三相交流,但也可以是二相交流。并且,转换器50只要为将交流电电力转换为直流电的部件即可,例如,除二极管之外,还可以包含开关元件。作为开关元件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led-Effect Transistor)、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双极晶体管等。二极管反并联连接于各开关元件。二极管也可以内置于各开关元件内。 DC链路60包括2根直流电源线路61、62及DC链路电容器63。2根直流电源线路61、62连接转换器50及电流供给部70。DC链路电容器63使2根直流电源线路61、62之间的直流电压平滑化。 在控制部90的控制下,电流供给部70向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及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流。关于电流供给部7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控制部90由存储器等存储部及CPU等构成,通过使CPU执行存储在存储部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流供给部70。 电流供给部70具有第1驱动部71、第2驱动部72、及第3驱动部73。第1驱动部71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一端连接。第2驱动部72与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一端连接。第3驱动部73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另一端及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另一端这两端共同连接。 第1驱动部71具有与高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1连接的第1高侧开关部(high side switch)81、及与低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2连接的第1低侧开关部(low side switch)82。第1高侧开关部81与第1低侧开关部82串联连接。第1高侧开关部81与第1低侧开关部82之间的第1中间节点83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一端连接。 第2驱动部72与第1驱动部71同样地具有与高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1连接的第2高侧开关部84、及与低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2连接的第2低侧开关部85。第2高侧开关部84与第2低侧开关部85串联连接。第2高侧开关部84与第2低侧开关部85之间的第2中间节点86与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一端连接。 第3驱动部73与第1驱动部71同样地具有与高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1连接的第3高侧开关部87、及与低电位侧的直流电源线路62连接的第3低侧开关部88。第3高侧开关部87与第3低侧开关部88串联连接。第3高侧开关部87与第3低侧开关部88之间的第3中间节点89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另一端及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另一端这两端共同连接。 第1高侧开关部81、第1低侧开关部82、第2高侧开关部84、第2低侧开关部85、第3高侧开关部87、及第3低侧开关部88例如为开关元件。二极管可反并联连接于各开关元件。另外,二极管也可以内置于各开关元件内。 控制部90控制第1高侧开关部81、第1低侧开关部82、第2高侧开关部84、第2低侧开关部85、第3高侧开关部87、及第3低侧开关部88的导通/截止状态。由此,控制部90独立控制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通电状态、及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通电状态。通电状态包括电流值及电流方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流供给部70具有将与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的另一端及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的另一端这两端共同连接的第3驱动部73。由于共用,驱动部的个数减少了1个,能够使电流供给部70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流供给部70向2个电磁铁的线圈供给电流,但也可以向3个以上的电磁铁的线圈供给电流。此时,只要电流供给部具有与2个以上的电磁铁的线圈的另一端共同连接的驱动部,就能够使电流供给部小型化。各电磁铁的线圈的一端分别与不同的驱动部连接。 接下来,再次参考图1~图3对上述结构的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在图2所示的开模完成时的状态下驱动线性马达21而使可动压板13前进,则动模33的导销34插入于定模32的导孔35,进行动模33与定模32的对位。接着,如图1所示动模33与定模32接触,完成闭模。在闭模完成的时刻,在后压板15与第1吸附板18之间,即第1电磁铁25与第1吸附部26之间形成空隙δ。另外,与合模力相比,闭模所需的力非常小。 另外,导销34与导孔35的配置也可以互换。即,可以在动模33侧形成导孔35,在定模32侧形成导销34。 闭模完成后,控制部90使合模力产生部24工作。与控制部90的指令相应的电流供给至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在隔着规定的空隙δ对置的第1电磁铁25与第1吸附部26之间产生吸附力。通过该吸附力,在可动压板13与固定压板12之间产生合模力。 在合模状态的定模32与动模33之间形成有型腔空间,在型腔空间填充成型材料(例如熔融树脂)。填充于型腔空间的成型材料固化成为成型品。 然后,控制部90使合模力产生部24停止。停止向第1电磁铁25的线圈27供给电力,合模力下降。 接着,控制部90使开模力产生部40工作。与控制部90的指令相应的电流供给至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在隔着规定的空隙对置的第2电磁铁41与第2吸附部43之间产生吸附力。通过该吸附力产生开模力,动模33从定模32分离,开始开模。 由第2电磁铁41产生的开模力大于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开模力。因此,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由于模具装置30的导销34卡住而中断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并且,在第2电磁铁41的驱动时,由于按压杆47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前端面的中央部,因此第1吸附板18不易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动模33的倾斜,并能够减少导销34的卡住。 接着,控制部90使开模力产生部40停止。停止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力后,控制部90驱动线性马达21而使可动压板13后退。动模33后退,完成开模。开模完成后,成型品从动模33被推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模工序不具有使开模力产生部40及线性马达21同时工作的期间,但也可以具有使两者同时工作的期间。容易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开模力产生部具有电磁铁来作为驱动源,但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可以多种多样。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只要是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工作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液压缸或气缸等流体压力缸,或包含马达及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单元。传递开模力的传递部件(例如液压缸的液压杆)可以从后压板15的贯穿孔突出并挤压第1吸附板18。并且,开模力产生部可以具有多种驱动源,例如也可以具有电磁铁和液压缸这两者。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多个驱动源可以是能够分别控制的。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配设按压杆。而第2实施方式中,以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为中心非对称配设按压杆。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开模力产生部具有与第2吸附板42一同移动的按压杆47A。按压杆47A插入于后压板15的贯穿孔中。在后压板15分别形成有按压杆47A用的贯穿孔及连杆19用的贯穿孔。按压杆47A比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更靠上方而配设,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上部。 若在第2吸附板42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流,则第2吸附板42因第2电磁铁41的吸附力而后退。如此一来,在第2吸附板42到达第2位置之前,按压杆47A从后压板15向后方突出,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上部。由此产生开模力。若在该状态下中断向第2电磁铁41的线圈45供给电力,则会失去开模力,也可以使第2吸附板42通过弹簧等弹性体的作用力返回第1位置。 由第2电磁铁41产生的开模力大于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开模力。因此,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由于模具装置30的导销34卡住而中断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 也可以以第2电磁铁41的吸附力产生开模力,并且通过线性马达21产生开模力。容易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并且第1吸附板18的上部及下部同时向后方被挤压,第1吸附板18不易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动模33的倾斜,并能够减少导销34的卡住。 然而,有时由于合模力,会有力矩作用于第1吸附板18。为了减少该力矩,控制部也可以在合模工序中使开模力产生部工作。此时通过开模力产生部产生的开模力小于合模力。 例如,由于合模力而产生使第1吸附板18以图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时,控制部在开模工序中使开模力产生部工作。通过开模力产生新的使第1吸附板18以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从而减少力矩。由此,连接杆16的平衡性得到改善,合模力的平衡性得到改善。并且,第1吸附板18与后压板15之间的间隔易变得均匀,吸附力的平衡性得到改善。 通常,力矩的大小在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与力的作用点和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为了有效地减少作用于第1吸附板18的力矩,也可以在尽可能远离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的位置配设按压杆47A。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杆47A配设于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的上方,但也可以配设于下方或侧方。按压杆47A只要配设于减少由合模力产生的力矩的位置即可。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开模力产生部具有电磁铁来作为驱动源,但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也可以多种多样。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只要是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工作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液压缸或气缸等流体压力缸,或包含马达及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单元。传递开模力的传递部件(例如液压缸的液压杆)可以从后压板15的贯穿孔突出并挤压第1吸附板18。并且,开模力产生部可以具有多种驱动源,例如也可以具有电磁铁和液压缸这两种。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多个驱动源可以是能够分别控制的。 [第3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及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传递部件的按压杆用的贯穿孔。而第3实施方式中没有传递部件用的贯穿孔。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力产生部产生开模力时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开模力产生部具有在控制部的控制下产生开模力的多根液压缸141。例如,在后压板15的4个角分别安装液压缸141,且液压缸141的液压杆142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4个角,由此产生开模力。4根(图7中仅示出2根)液压缸142以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配设。 由液压缸141产生的开模力大于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开模力。因此,能够减少开模工序由于模具装置30的导销34卡住而中断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线性马达21的大型化。并且,开始开模时,液压缸141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的前端面的4个角,第1吸附板18以其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地被挤压,第1吸附板18不易倾斜。因此能够抑制动模33的倾斜,并能够减少导销34的卡住。 在合模工序中,为了减少由合模力产生的力矩,控制部也可以仅使4根液压缸141中的一部分工作。例如,合模工序中,上侧的液压缸141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而下侧的液压缸141可以不向后方挤压第1吸附板18。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液压缸141安装于后压板15侧,但也可以安装于第1吸附板18侧。此时,液压杆142向前方挤压后压板15,由于其反作用力,第1吸附板18向后方被挤压,产生开模力。并且,液压杆142也可以不以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配设。例如,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液压杆142也可以比第1吸附板18的中心线更靠上方而配設。与只有1根液压杆142时相比,液压杆142的根数为多根时的开模的平衡性更好,能够抑制第1吸附板18的倾斜。液压杆142相当于技术方案的范围中所记载的传递部件。传递部件可以与液压杆142分体设置,也可以以1根液压缸来驱动多个传递部件。传递部件传递开模力的对象部件也可以是第1滑动底座20、可动压板13等,只要是与动模33一同移动的部件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液压缸来作为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但开模力产生部的驱动源只要是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工作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气缸、电磁铁,或包含马达及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滚珠丝杠机构的驱动单元。传递开模力的传递部件(例如液压缸的液压杆)可以从后压板15的贯穿孔突出并挤压第1吸附板18。并且,开模力产生部也可以具有多种驱动源,例如也可以具有电磁铁和液压缸这两种。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多个驱动源可以是能够分别控制的。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的范围中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进。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分别具有作为模开闭驱动部的线性马达21及合模力产生部24,但模开闭驱动部与合模力产生部也可以为一体。例如,注射成型机可以具有合模马达,并通过合模马达的推力进行模开闭及合模。此时,注射成型机可以具有肘节机构。可得到与肘节倍率相应的合模力。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由开模力产生部产生的开模力大于由线性马达21产生的开模力,但也可以相同或更小。例如,可举出在开模工序中使开模力产生部及线性马达21同时工作的情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