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微生物培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g****
  • 文档编号:1722469
  • 上传时间:2018-07-07
  • 格式:PDF
  • 页数:31
  • 大小:3.4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1626.9

    申请日:

    2013.09.26

    公开号:

    CN104685047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M 1/34申请日:20130926|||公开

    IPC分类号:

    C12M1/34; C12N1/00; C12Q1/04

    主分类号:

    C12M1/34

    申请人:

    捷恩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恩地裕一; 牛山正志; 青木根玄

    地址:

    日本东京千代田区大手町二丁目2番1号

    优先权:

    2012-222473 2012.10.04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代理人:

    杨贝贝; 臧建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侵入的异物的存在且装入大量试样的微生物培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器,其包含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微生物培养器,其包括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袋的注入口为喷口、螺 旋盖、压入盖、皇冠盖、橡胶塞、氨甲酸乙酯塞、硅塞、软木塞、金属制盖、棉塞、纸塞、 三通旋塞、扣件、夹头、拉链中的任一种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其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及
    灭菌袋,其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培养器是用 于检测好气菌,且
    培养袋是由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培养器是用 于检测厌气菌,且
    培养袋是由非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培养器是用 于检测透析液中或逆渗透水中所包含的微生物,
    培养袋内的培养基具有补充透析液中或逆渗透水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的规定辅助营养成 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 规定辅助营养成分是每平方米0.1g~3.0g的蛋白胨、0.1g~3.0g的酵母提取物、0.1g~0.5g 的酪蛋白分解物、0g~0.5g的葡萄糖、0.075g~0.3g的丙酮酸钠、0g~0.3g的磷酸氢二钾、 0.1g~0.5g的可溶性淀粉、0.01g~0.05g的硫酸镁、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1.0 g的吲哚酚衍生物。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 规定辅助营养成分是每平方米0.38g~9.0g的肉提取物或鱼肉提取物、0.63g~15.0g的胰化 蛋白胨、0g~3.0g的葡萄糖、0g~0.3g的磷酸氢二钾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 1.0g的吲哚酚衍生物。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 规定辅助营养成分是每平方米2.5g~40.0g的麦芽提取物、0g~40.0g的葡萄糖、0.25g~4.0 g的蛋白胨、0g~0.3g的磷酸二氢钾、0g~0.1g的氯霉素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 1.0g的吲哚酚衍生物。

    10.  一种微生物检验试剂盒,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

    11.  一种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其将微生物培养器中密封于灭菌袋中的培养袋自灭菌袋取 出,所述微生物培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 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灭菌袋;
    打开培养袋的注入口并自注入口向培养袋内装入透析液;
    封闭注入口之后将培养袋置于微生物培养的条件下而培养微生物;
    检验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存在或量。

    12.  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其将微生物培养器的密封于灭菌袋中的培养袋自灭菌袋取 出,所述微生物培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 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灭菌袋;
    打开培养袋的注入口并自注入口向培养袋内装入试样液;
    封闭注入口之后将培养袋置于微生物培养的条件下。

    13.  一种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其是对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所培 养的微生物的存在或量进行检验。

    14.  一种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微生物培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 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灭菌袋,其中,
    将自培养袋的开封部分将培养基装入内部后的培养袋收纳至具有透气性的灭菌袋,并对 灭菌袋进行密封处理;
    将经密封处理的灭菌袋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中,对收纳至灭菌袋内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 进行灭菌处理;
    在将收纳有培养袋的灭菌袋密封的状态下,自灭菌袋的外侧关闭培养袋的开封部分,来 对装有实施过灭菌处理的所述培养基的培养袋进行密封处理。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其是在灭菌处理后、密封处理前, 进一步进行将经灭菌处理的灭菌袋置于真空中而去除残留于灭菌袋内的灭菌气体的去除处 理。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密封处理后,进一 步进行将培养袋自减菌袋取出的取出处理。

    17.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培养袋的内 面是由一种原材料所形成,所述原材料能够在至少比形成灭菌袋的原材料中形成灭菌袋内面 的原材料的温度更低的温度下进行热熔接,且
    密封处理是在自灭菌袋的外侧关闭开封部分的状态下对培养袋进行加热,而将培养袋密 封。

    说明书

    说明书微生物培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揭示一种微生物培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 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的培养是使用各种培养基而进行。培养基例如有以前以来通常使用的液体培养基 或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虽然没有试样量的限制,但存在无定量性、体积大的缺点。另外, 关于琼脂培养基,当采用通常使用的直径90mm的培养皿时,试样液量的上限通常为至多1 mL,超过1mL的试样液难以进行检验。因此,检验微生物浓度相对较低的试样时,为了以1 mL左右的试样液进行检验,先对原试样进行增菌培养后再供于检验。
    例如,对于沙门菌(salmonella)等食物中毒菌的检验,要求1cfu/25g的敏感度。另外, 近年来,对于例如透析用水(透析水)等医疗系的水的检验,不仅要检验放热性物质,也推 荐检验微生物。然而,由于此种试样的微生物浓度很低,故而有时检验需要大量试样。例如, 对于透析水,有时要求可检测出试样1mL中微生物小于一个的高敏感度,若可对超过1mL 的例如10mL~100mL的试样液直接、定量性地进行微生物检验,则较简便,故而理想。
    对于此种大量试样的检验,若使用更大的容器,则也可进行超过1mL的试样的检验,但 占用空间而不实用。因此,例如若以大面积使用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片状培养基,则也可 进行超过1mL的试样的定量检验,但变得需要大于培养基部分的衬纸与覆盖膜,因此会损害 省空间性,若成为大面积,则覆盖部的开闭、试样的扩散也需要时间。另外,在为薄膜过滤 (membrane filter,MF)法的情况下,需要专用的过滤器支架或歧管、或者抽吸泵类,在检验 透析液时必须制成专用的培养基等,作业步骤多而繁杂。另外,在为无需琼脂培养基的简易 MF法的情况下,必须添加液体培养基,不易进行菌数的测定,另外,将试样装入装置时,细 菌或病毒容易附着在手等上。另外,在显色反应法(SensiMedia法)的情况下,由于为液体 培养基,因此无定量性,另外,在检测原理上,当存在不具有呼吸活性的菌的情况下无法进 行正确的检测。
    因此,近年来提出有一种在袋状容器中收纳有片状培养基的微生物培养器,其省空间, 且可简便地实现超过1mL的相对大量试样的微生物定量检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44437号手册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124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7-75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8-112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7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袋状容器收纳有片状培养基的微生物培养器例如可通过打开袋状容器的开口部分的拉 链(zipper)而使其成为开口状态,并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atmosphere)中,而成为灭菌过 的微生物培养器。但是,利用此种方式进行灭菌处理的微生物培养器有在灭菌处理后至关闭 开口部分为止的期间,微生物等异物通过开口部分侵入容器内部的问题。另外,使用拉链类 作为开口部分的开闭物的袋状容器由于密闭性较低,故而即便为关闭开口部分的状态也有异 物类侵入的问题,另外,例如难以大量地装入透析液之类的原本细菌数较少的试样以检测细 菌。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侵入的异物的存在且装入大量试样的微生物培 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 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分开设置用以将试样装入培养袋的注入口与用以将培养基装 入内部的开封部分(unsealing portion)。
    详细而言,本发明是一种微生物培养器,包括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 入口的培养袋。若为此种微生物培养器,则将试样装入培养袋内时,是通过与可取放培养基 的开封部分相比异物难以通过的注入口装入,因此会抑制侵入的异物的存在。另外,由于容 器的密闭性好,难以漏出,故而也可装入大量试样。
    此外,培养部的注入口只要可在注入试样后成为密封状态,则可为任何注入口,例如可 应用喷口(spout)、螺旋盖(screw cap)、压入盖、皇冠盖(crown cap)、橡胶塞(rubber plug)、 氨甲酸乙酯塞(urethane plug)、硅塞(silicon plug)、软木塞(cork)、金属制盖(molten cap)、 棉塞、纸塞、三通旋塞(three-way cock)、扣件(fastener)、夹头(chuck)、拉链(zipper) 中的任一种以上。
    另外,上述微生物培养器也可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 袋、及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灭菌袋。若为此种微生物培养器,则培养袋的外侧的 减菌状态由减菌袋保持,因此将试样装入培养袋时,异物进入培养袋中的可能性低。
    另外,也可为:上述微生物培养器用于检测好气菌,培养袋由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 若培养袋由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则氧气会自培养袋的外侧被供给至内侧,因此可培育好 气菌。
    另外,也可为:上述微生物培养器用于检测厌气菌,培养袋由非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 若培养袋由非透氧性的原材料所形成,则氧气不会自培养袋的外侧被供给至内侧,因此可培 育厌气菌。
    另外,也可为:微生物培养器用于检测透析液中或逆渗透水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培养袋 内的培养基具有补充透析液中或逆渗透水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的规定辅助营养成分。若培养基 具有补充透析液中原本所含的营养成分程度的规定辅助营养成分,则可在不使透析液中的微 生物因营养过多而死灭的情况下在培养袋内进行培育。
    此外,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规定辅助营养成分例如可为每平方米0.1g~3.0g 的蛋白胨(peptone)、0.1g~3.0g的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0.1g~0.5g的酪蛋白(casein) 分解物、0g~0.5g的葡萄糖(glucose)、0.075g~0.3g的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0g~ 0.3g的磷酸氢二钾(dipotassium phosphate)、0.1g~0.5g的可溶性淀粉、0.01g~0.05g的硫 酸镁(magnesium sulfate)、及0.015g~0.1g的四唑盐(tetrazolium salt)或0.15g~1.0g的 吲哚酚(indoxyl)衍生物。若培养基中包含该程度的成分,则可在培养袋内培育透析液中或 逆渗透水中的微生物。
    此外,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规定辅助营养成分例如也可为每平方米0.38g~9.0 g的肉提取物(meat extract)或鱼肉提取物(fish extract)、0.63g~15.0g的胰化蛋白胨 (tryptone)、0g~3.0g的葡萄糖、0g~0.3g的磷酸氢二钾、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 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若培养基中包含该程度的成分,则可在培养袋内培育透析液中或逆 渗透水中的微生物。
    此外,培养袋内的培养基所具有的所谓规定辅助营养成分例如也可为每平方米2.5g~40.0 g的麦芽提取物(malt extract)、0g~40.0g的葡萄糖、0.25g~4.0g的蛋白胨、0g~0.3g的 磷酸二氢钾(potassium dihydrogenphosphate)、0g~0.1g的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及 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若培养基中包含该程度的成分,则 可在培养袋内培育透析液中或逆渗透水中的微生物。
    另外,本发明也可自作为包含上述任一微生物培养器的微生物检验试剂盒的方面把握。
    另外,本发明也可自作为透析液的检验方法的方面把握。例如,本发明也可为一种透析 液的检验方法,其将微生物培养器中密封于灭菌袋中的培养袋自灭菌袋取出,上述微生物培 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 行密封的灭菌袋;打开培养袋的注入口并自注入口向培养袋内装入透析液;封闭注入口之后 将培养袋置于微生物培养的条件下而培养微生物;检验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存在或量。
    另外,本发明也可自作为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的方面把握。例如,本发明也可为一种微生 物的培养方法,其将微生物培养器的密封于灭菌袋中的培养袋自灭菌袋取出,上述微生物培 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 行密封的灭菌袋;打开培养袋的注入口并自注入口向培养袋内装入试样液;封闭注入口之后 将培养袋置于微生物培养的条件下。
    另外,本发明也可自作为微生物的检验方法的方面把握。例如,本发明也可为一种微生 物的检验方法,其对利用上述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存在或量进行检验。
    另外,本发明也可自作为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的方面把握。例如,本发明也可为一 种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上述微生物培养器具备将片状培养基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附 注入口的培养袋、及将培养袋装入内部并进行密封的灭菌袋,上述制造方法中,将自培养袋 的开封部分将培养基装入内部后的培养袋收纳至具有透气性的灭菌袋并对灭菌袋进行密封处 理;将经密封处理的灭菌袋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中,对收纳至灭菌袋内的培养袋内的培养基 进行灭菌处理;在将收纳有培养袋的灭菌袋密封的状态下,自灭菌袋的外侧关闭培养袋的开 封部分,并对装有实施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的培养袋进行密封处理。
    为了可抑制侵入的异物的存在且装入大量试样,在使用例如盖类之类的开口部分的大小 较小且密闭性也较高的作为注入口的袋状容器中收纳片状培养基,并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中, 由此制成灭菌过的微生物培养器,在该情况下,由于开口部分的大小较小,因此灭菌气体残 留于灭菌处理后的袋状容器内的可能性变高。若灭菌气体残留于袋状容器内,则会对欲培养 的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即便对袋状容器使用透气性的材料,残留气体也难以自容器内完 全地排尽。另外,即便开口部分的大小较小,也无法排除在灭菌处理后至关闭开口部分的期 间,异物通过开口部分侵入容器内部的可能性。但是,若利用此种方法制造微生物培养器, 则在培养基的灭菌处理后至对培养袋进行密封处理的期间,培养袋保持收纳至灭菌袋内部的 状态,因此异物进入灭菌处理后的培养袋的可能性极低。另外,若利用此种方法制造微生物 培养器,则在培养基的灭菌处理后至对培养袋进行密封处理的期间,培养袋成为收纳至灭菌 袋内部的状态,因此可增大培养袋的开放部分,并可介隔具有透气性的灭菌袋,自灭菌袋的 外侧吸引去除残留于培养袋内的灭菌气体。
    此外,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也可在灭菌处理后、密封处理前,进一步进行将经灭菌 处理的灭菌袋置于真空中,而去除残留于灭菌袋内的灭菌气体的去除处理。若进一步进行该 去除处理,则可制造残留的灭菌气体得到抑制的微生物的培养器。
    另外,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也可进一步进行将培养袋自减菌袋取出的取出处理。若 进一步进行该取出处理,则可使经灭菌处理的培养袋流通。
    另外,培养袋的内面是由如下原材料所形成,即,所述原材料可在至少比形成灭菌袋的 原材料中形成灭菌袋内面的原材料的温度更低的温度下进行热熔接,且密封处理也可在自灭 菌袋的外侧关闭开封部分的状态下对培养袋进行加热,而将培养袋密封。若自灭菌袋的外侧 通过热熔接进行密封处理,则密封处理容易,且可提高培养袋的密封性而更确实地抑制异物 的侵入。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发明,可抑制侵入的异物的存在且装入大量试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的外观图的一例。
    图2是表示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3是表示将在内部装有培养基的培养袋收纳至灭菌袋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4是表示对收纳有培养袋的灭菌袋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5是表示利用熔接封口机关闭开放部分后的灭菌袋的图的一例。
    图6是沿着图5的符号A-A所示的线切割的情况下的灭菌袋的剖面图的一例。
    图7是表示对装有培养基的培养袋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8是表示利用熔接封口机关闭开放部分后的培养袋的图的一例。
    图9是沿着图8的符号B-B所示的线切割的情况下的灭菌袋及培养袋的剖面图的一例。
    图10是表示自灭菌袋取出培养袋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11是表示将试样装入培养袋内的情况的图的一例。
    图12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培养袋的图的一例。
    图13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培养袋的图的一例。
    图14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培养袋的图的一例。
    图15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培养袋的图的一例。
    图16是表示螺旋式盖的图的一例。
    图17是表示单触式盖的图的一例。
    图18是表示橡胶式盖的图的一例。
    图19是表示与三通阀连接的管的图的一例。
    图20是表示板状的橡胶式盖的图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例示,并非将本申请发明的 技术范围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微生物培养器>
    图1是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的外观图的一例。微生物培养器1如图1所示,是在袋 状培养袋10中装有片状培养基20的微生物培养器,其收纳至灭菌袋30。此外,微生物培养 器1并不限定于具备收纳培养袋10的灭菌袋30的微生物培养器,灭菌袋30也可省略。微生 物培养器1也可为构成适当地包含在检验细菌时较便利者的微生物检验试剂盒的全部或一部 分的微生物培养器。培养袋10安装有用以将试样注入至容器内的注入口11。培养袋10是将 两片重叠的片状原材料(例如聚合物等热熔解性材料)的边缘彼此熔接而成的培养袋,如图1 所示,边缘部分12A、12B被熔接。灭菌袋30与培养袋10同样地是将两片重叠的片状原材料 的边缘彼此熔接而成的灭菌袋,如图1所示,边缘部分31A、31B被熔接。
    作为培养袋10的材质,较理想为在添加试样时该试样不会泄漏而为液体非渗透性,另一 方面,具有使好气性细菌生长的透氧性。另外,为了观察微生物的生长,优选为透明或半透 明。作为满足此种要求的材质,例如优选为实质上为无孔性且透氧率为3mL/m2/24小时以上。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如上所述的聚合物等的树脂膜。为了具有对微生物的生长而言充分的 透气性,此时的膜的厚度宜为150μm的范围。作为树脂,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乙烯、聚丙 烯、及这些的复合物等。例如,在使用聚丙烯的情况下,就透气性的观点而言,其厚度理想 为150μm以下。
    培养袋1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若为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之类的方形则便于量产。另外, 培养袋10的大小可配合试样的液量自由地决定,例如若将假定的试样的液量设为10mL,则 准备100mm×120mm~160mm×200mm左右的培养袋较为便利。
    另外,培养袋10的注入口11只要可将试样注入至容器内则可为任意的,除密闭性优异 的盖类以外,例如也可使用拉链类。
    <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
    微生物培养器1例如可通过如下所述的制造步骤而制造。
    图2是表示将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的情况的图的一例。为了制造微生物培养器1,自 熔接边缘部分12B前的开放部分13将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内。
    图3是表示将在内部装有培养基20的培养袋10收纳至灭菌袋30的情况的图的一例。将 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内之后,将打开着开放部分13的状态的培养袋10自熔接边缘部分 31B前的开放部分32装入灭菌袋30内。
    图4是表示对收纳有培养袋10的灭菌袋30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的一例。将培养袋10收 纳至灭菌袋30内之后,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32,并对灭菌袋30进行密封处理。 由此,灭菌袋30成为构成灭菌袋30的两个片状原材料彼此在图1所示的边缘部分31B相互 熔接,而使灭菌袋30被密封的状态。
    图5是表示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32后的灭菌袋30的图的一例。若利用熔接 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32,则灭菌袋30的内部成为利用边缘部分31A、31B而遍及全周被关 闭的状态。因此,灭菌袋30内的培养袋10成为与灭菌袋30外部的微生物或其他异物隔离的 状态。
    图6是沿着图5的符号A-A所示的线切割的情况下的灭菌袋30的剖面图的一例。灭菌袋 30的构成灭菌袋30的两片片状原材料中的任一个是由具有透气性的片材31所形成,而另一 个是由可对该片材31熔着的热熔解性膜33所形成。由于灭菌袋30利用此种方式构成,故而 可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32,此外,在关闭开放部分13的状态下若将灭菌袋30置 于规定的气体氛围中,则该规定的气体也可透过片材31,使灭菌袋30内的收纳物暴露于该规 定的气体中。
    因此,本制造方法是将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32而进行密封处理后的灭菌袋30 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中,对收纳至灭菌袋30内的培养袋10的外侧或内侧、培养袋10内的培 养基20等进行灭菌处理。通过将灭菌袋30置于灭菌气体的氛围中,会使收纳至灭菌袋30内 的培养袋10的外侧或内侧、培养袋10内的培养基20等上所附着的微生物死灭。此外,若在 灭菌袋30的具有透气性的片材31设置例如若接触气体则发生变色的墨水等指示剂类,则容 易辨别微生物培养器1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作为灭菌处理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如下所述的处理。即,例如将若接触气体则发生变 色的指示剂类贴附于培养袋10或者灭菌袋30等的合适的场所,并将收纳有培养袋10的灭菌 袋30插入灭菌机。灭菌机的温度设定为例如45℃左右。继而,关闭灭菌机的门并对罐内进行 减压(例如,以表压(gage pressure)计为-0.085MPa左右),使其成为真空状态。继而,装 入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气体直至规定的压力(例如,以表压计为0.110MPa)。 继而静置,直至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达到设定压力之后12小时)。在此期间,在灭菌机 内,灭菌作用慢慢地进行。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在灭菌机内抽出气体而抽真空。由于培养袋 10成为边缘部分12B未熔接,开放部分13打开的状态,故而EO气体不会残留于培养袋10 内而快速地被排出。抽真空后供给空气而进行空气置换。继而,进一步进行两次此种抽真空 及空气置换,实施共三次空气配给(air ration)。继而,打开灭菌机的门并取出制品,确认指 示剂的变色。若确认到指示剂变色,则设为完成灭菌处理。
    图7是表示对装有培养基20的培养袋10进行密封的情况的图的一例。将灭菌袋30置于 灭菌气体的氛围中而实施灭菌处理之后,进行去除培养袋10内的灭菌气体的处理,然后在将 收纳有培养袋10的灭菌袋30密封的状态下,自灭菌袋30的外侧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培养 袋10的开放部分13,而对装有实施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20的培养袋10进行密封处理。由此, 培养袋10成为构成培养袋10的两个片状原材料彼此在图1所示的边缘部分12B相互熔接, 而使培养袋10被密封的状态。
    此外,作为去除培养袋10内的灭菌气体的处理,例如有如下方法等:在灭菌处理结束后、 至培养袋10的密封处理开始前的期间,将收纳有培养袋10的灭菌袋30长时间置于非灭菌气 体氛围中;或者,在可进行抽真空的槽内配置收纳有培养袋10的状态的灭菌袋30,并抽真空, 而将该灭菌袋30置于低气压的氛围中。
    图8是表示收纳有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13后的培养袋10的灭菌袋30的图的 一例。若利用熔接封口机2关闭开放部分13,则培养袋10的内部成为利用边缘部分12A、12B 而遍及全周被关闭的状态。因此,培养袋10内的培养基20成为与培养袋10外部的微生物或 其他异物隔离的状态。
    图9是表示沿着图8的符号B-B所示的线切割的情况下的灭菌袋30及培养袋10的剖面 图的一例。培养袋10是以如下方式形成:构成培养袋10的两片片状原材料各自具有不泄漏 试样的液体非渗透性及使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透过的透氧性,且任一原材料可对另一原材 料熔着,并且难以熔着于构成灭菌袋30的膜33。
    即,在将构成灭菌袋30的膜33的外侧面的原材料设为“原材料1(外侧)”,将构成膜 33的内侧面的原材料设为“原材料1(内侧)”,将构成灭菌袋30的片材31的原材料设为 “原材料2”,将构成培养袋10的膜14的外侧面的原材料设为“原材料3(外侧)”,将构 成膜14的内侧面的原材料设为“原材料3(内侧)”,将构成培养袋10的膜15的外侧面的 原材料设为“原材料4(外侧)”,将构成膜15的内侧面的原材料设为“原材料4(内侧)” 的情况下,通过使各原材料的熔点满足如下关系,可适当地调整关闭开放部分13时的熔接封 口机2的温度,在不使培养袋10熔着于灭菌袋30的情况下,自灭菌袋30的外侧利用熔接封 口机2关闭培养袋10的开放部分13。
    “原材料3、4(内侧)”《“原材料1(内侧)”《“原材料1(外侧)、原材料2、原 材料3、4(外侧)”
    微生物培养器1是经由上述一连制造步骤而完成。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是 经过上述一例的制造步骤而完成,因此例如与在省略灭菌袋30的状态下对培养袋实施灭菌处 理,其后关闭培养袋的开放部分的情形相比,可大幅度地抑制菌类或其他异物侵入培养袋内 的可能性。另外,对于经由上述一系列制造步骤而完成的微生物培养器1,例如通过在将培养 袋10收纳至灭菌袋30的状态下出货,可抑制流通过程中微生物或其他异物附着在培养袋10 的表面。若异物向培养袋10的表面的附着得到抑制,则在打开注入口11时,异物侵入培养 袋10内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上述制造方法在将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内时,并不限定于自设置于注入口11 的相反侧的开放部分13将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内的形态,例如也可自设置于注入口11 的附近或者其他部分的开放部分将培养基20装入培养袋10内。另外,上述制造方法在将培 养袋10收纳至灭菌袋30时,并不限定于自注入口11侧装入的形态,例如也可自开放部分13 侧将培养袋10装入灭菌袋30内。
    另外,培养基20例如也可利用如下方法,而成为收纳至培养袋10的状态。例如,也可 使构成培养袋10的两片片状原材料重叠,在它们之间夹持培养基20,并对片状原材料的边缘 彼此进行加热而使边缘部分12A熔接,由此成为将培养基20收纳至培养袋10的状态。
    另外,培养袋10并不限定于对片状原材料的边缘彼此进行加热而使其熔接,例如也可通 过利用胶带等进行粘接而形成。
    <灭菌袋的原材料>
    此外,灭菌袋30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的表1所示的材料而实现。
    [表1]
    灭菌袋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CPP(cast polypropylene, 流延聚丙烯):未延伸聚丙烯
    在上述表1中,“原材料1(外侧)”相当于图6所示的膜33的外侧(不与片材31接触 的一侧)的部分,“原材料1(内侧)”相当于图6所示的膜33的内侧(与片材31接触的一 侧)的部分,“原材料2”相当于图6所示的片材31。灭菌袋30例如可通过使用上述表1所 示的材质的灭菌袋,对片材31赋予透气性,并对膜33赋予可对片材31熔着的热熔解性。
    另外,培养袋10例如可通过使用以下的表2所示的材料而实现。

    在上述表2中,“原材料3(外侧)”相当于图9所示的膜14的外侧(不与膜15接触的 一侧)的部分,“原材料3(内侧)”相当于图9所示的膜14的内侧(与膜15接触的一侧) 的部分,“原材料4(内侧)”相当于图9所示的膜15的内侧(与膜14接触的一侧)的部分, “原材料4(外侧)”相当于图9所示的膜15的外侧(不与膜14接触的一侧)的部分。此外, 构成培养袋10的原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表2所示的形态,例如在外侧为PET/PE且内侧为 OPP/PE的情况下,也可进而变更表2所示的原材料的组合。
    此处,上述表2所示的各材质的透氧度及熔点如下述表3、表4、表5所示。
    [表3]

    透氧度的测定条件
    [无标记]25℃、50%RH、ASTM D 1434~66
    [标记*]27℃、56%RH、等压氧电极法
    [表4]

    透氧度的测定条件
    25℃、50%RH、ASTM D 1434~66
    [表5]
    其他 透氧度(cc/m2·24hrs·atm) 熔点(℃) EVA 7,900 89~113 ION 7,700 86~97
    透氧度的测定条件
    25℃、50%RH、ASTM D 1434~66
    培养袋10是将具有如上述表3、表4、表5所示的透氧度及熔点的材质的原材料,例如 以如上述表2所示的样式组合而使用,由此对膜14、15赋予不泄漏试样的液体非渗透性及使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透过的透氧性,且任一膜可对另一膜熔着,并且可对膜14、15赋予熔 点低于构成灭菌袋30的膜33的热熔解性。
    <培养基>
    此外,收纳于培养袋10的培养基20理想为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层叠物,例如宜为包含多 孔质基质层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的片状培养基。作为培养基20的更具体的构造,例如有 包含基板、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及多孔质基质层的构造。
    上述水溶性高分子层中可包含适合于以培养为目的的微生物的营养成分。水溶性高分子 层中可进而包含选自pH值制备剂、抑制目标以外的微生物的生长的选择剂、用以使微生物生 长容易观察或确认特定微生物的生长的显色剂、色素、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类等中的至少1 种。
    作为培养基20的制造方法,例如有将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适合于以培养为目的 的微生物的营养成分、pH值制备剂、抑制目标以外的微生物的生长的选择剂、用以使微生物 生长容易观察或确认特定微生物的生长的显色剂、色素、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类等的水溶液 涂布在基板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膜的方法,也可逐次涂布分别包含上述各成分的水溶性高 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而重叠多层。在该情况下,培养基20成为包含多孔质基质层、及至少1 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且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的至少1层包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作为培养基20的具体制法,例如可列举:在聚酯等的膜(基板)上涂布包含营养成分、 盐成分及显色酵素受质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并进行干燥膜化的方法等。
    进而,作为另一形态,例如可列举如下方法等:在聚酯等膜(基板)上重叠水溶性高分 子的水溶液的层,并进行干燥膜化之后,在该膜上重叠包含营养成分等的水溶性高分子的水 溶液的层,并进行干燥膜化。进而,在该膜上重叠包含显色剂的水溶性高分子的水溶液(该 水溶液也可进而包含营养成分及pH值调整剂)的层,并进行干燥膜化。继而,在膜层上进而 重叠多孔质基质的层,并进行干燥。因具有多孔质基质层,使试样液变得容易扩散且容易使 用。在重叠多孔质基质层的情况下,宜为在最上层干燥之前重叠多孔质基质层,之后进行干 燥。也可使用凹版辊(gravure roll)等,将营养成分、pH值制备剂、选择剂、显色剂、色素、 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类等各种成分全部或一部分涂布在多孔质基质。
    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时,准备将如此而制作的干燥膜状的培养基层自聚酯 等的膜(基板)剥离、或者不剥离,切割成与所培养的试样液量相应的大小而制成的片状培 养基20,实施上述一系列制造步骤。
    此外,作为培养基20的基板,只要加热干燥时的拉伸强度充分则并无特别限定,但一般 而言,例如使用厚度20μm~50μm的聚酯膜。
    形成培养基20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只要为在添加试样时将其 溶解并显示出10cps以上的粘度,且不阻碍微生物的生长的化合物,则可为任意的。例如可 列举: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改性聚乙烯醇(在乙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聚合时, 共聚合不饱和二羧酸〔例如马来酸(maleic acid)、富马酸(fumaric acid)、戊烯二酸(glutaconic  acid)、烯丙基丙二酸(allylmalonic acid)、它们的酸酐、或它们的单烷基酯〕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昭61-42002号公报)、使环状酸酐与聚乙烯醇反应而成的聚 合物;纤维素(cellulose)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羟 烷基纤维素(例如羟甲基纤维素);淀粉及其衍生物(例如可溶性淀粉、羧甲基化淀粉); 纤维素衍生物、淀粉及其衍生物以外的多糖类(例如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瓜耳胶(guar  gum)、阿拉伯胶(gum arabic));丙烯酸(acrylic acid)及其衍生物(例如聚丙烯酸、聚丙 烯酸盐、丙烯酸(盐)-乙烯醇共聚物);聚醚(polyether)(例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蛋白质、蛋白质衍生物(例如胶原蛋白(collagen))。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使用奥斯瓦尔德(Ostwald)粘度计在20℃下所测得的4质量%水溶 液的粘度优选为显示10cps以上,进而优选为显示15cps~80cps。通过使用此种水溶性高分 子化合物,微生物不会侵入培养基的内部,另外,开始裂殖的微生物不会在培养基表面移动, 而主要在其表面形成集落(colony),其计数变得容易,故而优选。这些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中,优选为选自由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烯醇所组成的群中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尤其优选 为皂化度75%~95%、分子量25000~250000的聚乙烯醇。在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 的培养基20,适宜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宜为40g/m2~300g/m2,优选为70g/m2~150 g/m2。
    作为用以形成培养基20的多孔质基质层的材料,可列举:由合成纤维(例如尼龙、聚丙 烯腈(polyacrylonitrile)、聚酯(polyester)(尤其是经亲水化处理的聚酯)、聚烯烃(polyolefin) (尤其是经亲水化处理的聚烯烃)、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半合成纤维(例如嫘萦 (rayon)等)、天然纤维(例如羊毛(兽毛)、绸、棉、纤维素、纸浆(pulp)等)、无机纤 维(例如玻璃纤维)等所形成的编织布、纤维织物、无纺布、由上述纤维的构成原材料所制 作的多孔质膜、海绵(sponge)、多孔质陶瓷(ceramics)等。多孔质基质并非必须为亲水性, 但若使用亲水性的多孔质基质或经亲水化处理的多孔质基质,则吸水速度变快,作业效率提 高。若在亲水性或经亲水化处理的多孔质基质的表面涂布水溶性物质,则微生物的分散性提 高,故而更优选。多孔质基质中,优选为纤维织物或无纺布。作为构成纤维织物或无纺布的 纤维,优选为尼龙、棉、纤维素、嫘萦,尤其优选为包含尼龙的纤维织物或无纺布。尼龙无 纺布优选为利用熔喷(Melt-Blown)制法所制作的无纺布。作为多孔质基质层的优选例,有单 位面积重量40g/m2~100g/m2、透气度7cm/sec~24cm/sec的尼龙熔喷无纺布。作为多孔质 基质层的具体例,例如有国际公开第01/44437号手册中揭示的多孔质基质层。
    作为培养基20所使用的营养成分、即培养基成分,只要为适合于设为检测目标的微生物 的生长的成分,则可为任意成分。例如可利用通用的液体培养基或自琼脂培养基去除琼脂的 培养基成分等。也可进而将抑制检测目标以外的微生物的生长的选择剂、或用以使长成的集 落变得容易观察的指示剂、显色剂等添加至片状培养基,另外,为了检测特定的微生物,也 可添加显色或荧光酵素受质。另外,可添加色素、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类等。
    作为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基成分,例如作为一般活菌检验用,可使用:酵母提取物-蛋白胨- 葡萄糖混合物、肉提取物-蛋白胨混合物、蛋白胨-大豆蛋白胨-葡萄糖混合物、或对它们添加 磷酸盐、氯化钠、碳酸盐、镁盐等盐类而成的混合物;作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群检验用, 可使用:去氧胆酸钠(sodium desoxycholate)-蛋白胨-柠檬酸铁铵(ammonium iron citrate)- 氯化钠(sodium chloride)-磷酸氢二钾-乳糖-中性红(neutral red)混合物、蛋白胨-乳糖-磷酸 氢二钾-黄色曙红(Eosin Y)-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混合物等;作为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检验用,可使用:肉提取物-蛋白胨-氯化钠-甘露醇(mannite)-酚红(phenol  red)-蛋黄混合物、蛋白胨-肉提取物-酵母提取物-丙酮酸钠-甘氨酸(glycine)-氯化锂-亚碲酸 蛋黄液混合物等;作为弧菌(Vibrio)检验用,可使用:酵母提取物-蛋白胨-蔗糖-硫代硫酸钠 -柠檬酸钠-胆酸钠-柠檬酸铁-氯化钠-牛胆汁-溴麝香草酚蓝(bromothymol blue)-麝香草酚蓝 (thymol blue)混合物等;作为肠球菌用,可使用:牛脑提取物-心脏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 磷酸氢二钾-氮化钠-溴麝香草酚蓝-氯化2,3,5-三苯基四唑鎓盐混合物等;作为真菌用,可使用: 蛋白胨-葡萄糖混合物、酵母提取物-葡萄糖混合物、马铃薯提取物-葡萄糖混合物等、麦芽提 取物-蛋白胨-葡萄糖混合物等;作为沙门菌用,可使用:蛋白胨、肉提取物、甘油、硫代硫酸 钠、L-赖氨酸、柠檬酸铁铵、去氧胆酸钠、月桂基硫酸钠混合物等;作为水系细菌用,可使 用: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酪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磷酸盐、可溶性淀粉、镁盐混合物等, 或肉提取物或鱼肉提取物、胰化蛋白胨、葡萄糖等。
    作为pH值调整剂,例如可列举磷酸盐、碳酸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钙等)等。此种pH值调整剂是用于维持适合 微生物生长的pH值。
    作为选择剂,可使用抗生素、合成抗菌剂等抗生剂、色素、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等。作 为抗生素,可例示:甲氧西林(methicill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克肟(Cefixime)、 头孢他啶(ceftazidime)、头孢磺啶(cefsulodin)、杆菌肽(Bacitracin)、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利福平(rifampicin)、新生霉素(novobiocin)、粘菌素(colistin)、林可霉素(lincomycin)、 氯霉素、四环素(tetracycline)、链霉素(streptomycin)等;作为合成抗菌剂,可例示:磺胺 剂(sulfa drug)、萘啶酸(nalidixic acid)、喹乙醇(olaquindox)等。
    另外,作为色素,可例示: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结晶紫(crystal violet)、亮绿(brilliant  green)、孔雀绿(malachite green)、亚甲基蓝等。另外,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例示:泰吉特 (Tergitol)7、十二烷基硫酸盐、月桂基硫酸盐等。另外,作为无机盐类,可例示:亚硒酸盐、 亚碲酸盐、亚硫酸盐、氮化钠、氯化锂、草酸盐、高浓度的氯化钠等。除这些以外,也可使 用牛胆酸盐(salt oftaurocholic acid)、甘氨酸、胆汁粉末、胆汁酸盐、去氧胆酸盐等。
    为了使长成的集落变得容易观察,通过预先对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添加四唑盐或酯酶 (esterase)、磷酸酶(phosphatase)等显色或荧光酵素受质,可使微生物的生长显色或产生荧 光点而容易地观察。另外,通过预先添加特定的微生物所具有的酵素的显色或荧光酵素受质, 而具有可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优点。例如有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氯化2,3,5-三苯基四 唑鎓盐、6-氯-3-吲哚酚-β-D-葡糖醛酸等。
    另外,作为以透析液或逆渗透水的检验为目的的情形时的培养基成分,为了使透析液中 或逆渗透水中的微生物不会因营养过多而死灭,只要为具有补充透析液中原本所含的营养成 分的程度、或者逆渗透水中的微量微生物所需的规定辅助营养成分的即可,例如可列举每平 方米0.1g~3.0g的蛋白胨、0.1g~3.0g的酵母提取物、0.1g~0.5g的酪蛋白分解物、0g~ 0.5g的葡萄糖、0.075g~0.3g的丙酮酸钠、0g~0.3g的磷酸氢二钾、0.1g~0.5g的可溶性 淀粉、0.01g~0.05g的硫酸镁、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
    上述成分中,培养基成分(为使细菌生长所需的成分)为0.1g~3.0g的蛋白胨、0.1g~ 3.0g的酵母提取物、0.1g~0.5g的酪蛋白分解物、0g~0.5g的葡萄糖、0.075g~0.3g的丙 酮酸钠、0g~0.3g的磷酸氢二钾、0.1g~0.5g的可溶性淀粉、及0.01g~0.05g的硫酸镁,0 g~0.3g的磷酸氢二钾是成为pH值调整剂的成分。在超过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因细菌的增殖 速度降低,活菌数减少等,检测速度或敏感度会降低,或者变得无法检测。
    另外,上述成分中,显色基质(用以使长成的细菌变得容易观察的成分)为0.015g~0.1 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在超过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变得难以目视检测。 另外,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会抑制细菌的增殖,使检测敏感度降低。或者,因基质的 过度着色,使背景(background)颜色变深。结果变得难以分辨菌数。
    另外,作为以透析液或逆渗透水的检验为目的的情形时的培养基成分,为了使透析液中 或逆渗透水中的微生物不会因营养过多而死灭,只要为具有补充透析液中原本所含的营养成 分的程度、或者逆渗透水中的微量微生物所需的规定辅助营养成分的即可,例如可列举每平 方米0.38g~9.0g的肉提取物或鱼肉提取物、0.63g~15.0g的胰化蛋白胨、0g~3.0g的葡萄 糖、0g~0.3g的磷酸氢二钾、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
    上述成分中,培养基成分(为使菌生长所需的成分)为0.38g~9.0g的肉提取物或鱼肉 提取物、0.63g~15.0g的胰化蛋白胨、及0g~3.0g的葡萄糖,0g~0.3g的磷酸氢二钾是成 为pH值调整剂的成分。在超过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因细菌的增殖速度降低,活菌数减少等, 检测速度或敏感度会降低,或者变得无法检测。
    另外,上述成分中,显色基质(用以使长成的细菌变得容易观察的成分)为0.015g~0.1 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在超过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变得难以目视检测。 另外,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会抑制细菌的增殖,使检测敏感度降低。或者,因基质的 过度着色,使背景颜色变深。结果变得难以分辨菌数。
    另外,作为以透析液或逆渗透水的检验为目的的情形时的培养基成分,为了使透析液中 或逆渗透水中的微生物不会因营养过多而死灭,只要为具有补充透析液中原本所含的营养成 分的程度、或者逆渗透水中的微量微生物所需的规定辅助营养成分的即可,例如可列举每平 方米2.5g~40.0g的麦芽提取物、0g~40.0g的葡萄糖、0.25g~4.0g的蛋白胨、0g~0.3g 的磷酸二氢钾、0g~0.1g的氯霉素、及0.015g~0.1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 生物。
    上述成分中,培养基成分(为使菌生长所需的成分)为2.5g~40.0g的麦芽提取物、0g~ 40.0g的葡萄糖、及0.25g~4.0g的蛋白胨,0g~0.3g的磷酸二氢钾是成为pH值调整剂的 成分。0g~0.1g的氯霉素是成为选择剂的成分。在超过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因细菌的增殖速 度降低,活菌数减少等,检测速度或敏感度会降低,或者变得无法检测。
    另外,上述成分中,显色基质(用以使长成的细菌变得容易观察的成分)为0.015g~0.1 g的四唑盐或0.15g~1.0g的吲哚酚衍生物,在超过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变得难以目视检测。 另外,在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会抑制细菌的增殖,使检测敏感度降低。或者,因基质的 过度着色,使背景颜色变深。结果变得难以分辨菌数。
    培养基20的形状若为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方形,则容易制造。培养基20的面积、厚 度根据所检验的试样液量及片状培养基所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多孔质基质及它们的 量而适当地决定。优选为培养基20理想的是满足下述式(1)所示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 质量与成为检体的试样液量的关系,及满足如上所述片状培养基中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 含量为40g/m2~300g/m2那样的大小。
    式(1):0.08<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重量(g)/试样液量(mL)<0.5
    作为培养基20的优选构成,可列举在基板(例如聚酯膜)上依序层叠有水溶性高分子化 合物层、包含营养成分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及多孔质基质层 的构成。另外,作为另一构成,可列举在基板(例如聚酯膜)上依序层叠有水溶性高分子化 合物层、包含营养成分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包含显色剂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层、及 多孔质基质层的构成。上述多孔质基质层上例如也可涂布营养成分、pH值制备剂、选择剂、 显色剂、色素、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类等各种成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微生 物培养器1的培养基20,例如也可使用国际公开第97/24432号手册中揭示的微生物培养器材。
    保存收纳有上述培养基20的使用前的微生物培养器1的条件可根据营养成分或显色剂的 种类或稳定性等而适当地选择,例如也可选择通常的条件即低温至常温的范围。
    <微生物培养器的使用方法>
    图10是表示自灭菌袋30取出培养袋10的情况的图的一例。另外,图11是表示将试样 装入培养袋10内的情况的图的一例。使用微生物培养器1时,如图10所示,自灭菌袋30取 出培养袋10。此时,优选为尽量使异物类不附着于被灭菌袋30保护的培养袋10的表面。继 而,如图11所示,打开培养袋10的注入口11,并将试样装入培养袋10内,再次关闭注入口 11。在培养时,理想为培养基20中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g)与试样液的容量(mL) 处于上述式(1)的关系。关闭注入口11而密闭培养袋10内之后,将培养袋10置于适合于 欲培养的微生物的温度及时间等条件下,开始微生物的培养。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 养器1适合好气菌的培养,但通过利用非透氧性的原材料而形成培养袋10,也可进行厌气菌 的培养。作为用作厌气菌检测用的情况下的培养袋10的材质,理想为在添加试样时该试样不 泄漏而为液体非渗透性,另一方面,具有厌气性细菌生长的非透氧性。另外,为了观察微生 物的生长,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作为满足此种要求的材质,例如优选为实质上为无孔性, 透氧率为0~20mL/m2/24小时。
    通过对利用上述方法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存在或量进行检验,可进行微生物的各种检验。
    <培养袋的变形例>
    此外,培养袋10例如也可如图12至图15所示,适当地变更注入口11的位置。
    另外,注入口11并不仅限定于例如图16所示的螺旋式盖,只要可进行试样的注入及注 入口11的开闭,则可为任意的。作为可用作注入口11的除盖以外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喷 口、螺旋盖、压入盖、皇冠盖、橡胶塞、氨甲酸乙酯塞、硅塞、软木塞、金属制盖、棉塞、 纸塞、三通旋塞、扣件、夹头、拉链中的任一种以上。即,例如可列举:如图17所示的单触 式盖、如图18所示利用注射针等装入试样的橡胶式盖(将橡胶塞插入口中,并使用铝盖等加 以固定)、或者如图19所示利用管连接医疗机器等所使用的药液类注入用三通阀等而成的、 如图20所示用于所谓小瓶(Vial)的板状的橡胶式盖(利用橡胶板塞住口,并使用铝盖等加 以固定)等。
    [实施例]
    <培养基的实施例1>
    在水0.125L中添加皂化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15g并加热溶解后,涂布于厚 度20μm、0.5m×0.5m的聚酯膜上,并在120℃下干燥5分钟而制成膜。在该膜上,将皂化 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8g、蛋白胨0.0625g、酵母提取物0.0625g、酪蛋白氨基酸 0.0625g、葡萄糖0.015625g、磷酸氢二钾0.0375g、可溶性淀粉0.0625g、硫酸镁0.00625g 溶解于水0.125L中,在110℃下干燥7分钟。在该膜上,将聚乙烯醇2.5g、5-溴-4-氯-3-吲哚 基磷酸盐0.075g、氯化2,3,5-三苯基四唑鎓盐0.0075g溶解在水0.05L中而重叠多层,贴合 单位面积重量65g/m2、透气度110L/m2sec的尼龙熔喷无纺布,并在100℃下干燥30秒钟。
    将该片状培养基20切割成120mm×150mm并装入培养袋10,将装有培养基20的培养 袋10装入灭菌袋30并关闭开放部分32,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关闭开放部分13而制 作微生物培养器1。此处所使用的培养袋20是将两片尼龙/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大小:150mm×220mm)重叠,在夹持有成为注入口 11的喷口的状态下熔接边缘部分12A而成的培养袋。另外,此处所使用的灭菌袋30是 MEDICOM(麦迪康)公司(MEDICOM是注册商标)的灭菌卷袋(roll bag)(大小:200×350)。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培养基20的葡萄糖浓度低,碳酸钠浓度也为零,故而作为测定试 样,例如需为包含葡萄糖及pH值调整剂的测定试样。另外,在培养增殖慢的细菌的情况下, 理想为进而追加酵母提取物等营养成分。若营养变得过多,则可能会因对细菌的渗透压上升 等原因而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本实施例的培养基20通过降低葡萄糖浓度,并将碳酸钠 浓度设为零,即便追加营养成分也不易引起增殖抑制。
    <培养基的实施例2>
    在水0.125L中添加皂化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15g并加热溶解后,涂布于厚 度20μm、0.5m×0.5m的聚酯膜上,并在120℃下干燥5分钟而制成膜。在该膜上,将皂化 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8g、肉提取物0.375g、胰化蛋白胨0.625g、葡萄糖0.125g 溶解于水0.125L中,在110℃下干燥7分钟。在该膜上,将聚乙烯醇2.5g、5-溴-4-氯-3-吲哚 基磷酸盐0.075g、氯化2,3,5-三苯基四唑鎓盐0.0075g溶解于水0.05L中而重叠多层,贴合 单位面积重量65g/m2、透气度110L/m2sec的尼龙熔喷无纺布,并在100℃下干燥30秒钟。
    将该片状培养基20切割成120mm×150mm并装入培养袋10,将装有培养基20的培养 袋10装入灭菌袋30并关闭开放部分32,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关闭开放部分13而制 作微生物培养器1。此处所使用的培养袋20是将两片尼龙/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大小:150mm×220mm)重叠,并在夹持有成为注入 口11的喷口的状态下熔接边缘部分12A而成的培养袋。另外,此处所使用的灭菌袋30是 MEDICOM(麦迪康)公司(MEDICOM是注册商标)的灭菌卷袋(roll bag)(大小:200×350)。
    <培养基的实施例3>
    在水0.125L中添加皂化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15g并加热溶解后,涂布于厚 度20μm、0.5m×0.5m的聚酯膜上,并在120℃下干燥5分钟而制成膜。在该膜上,将皂化 度89%、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8g、麦芽提取物2.5g、葡萄糖2.5g、蛋白胨0.125g、磷酸 二氢钾0.0375g、氯霉素0.0125g溶解于水0.125L中,在110℃下干燥7分钟。在该膜上, 将聚乙烯醇2.5g、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0.075g、氯化2,3,5-三苯基四唑鎓盐0.0075g溶 解于水0.05L中而重叠多层,贴合单位面积重量65g/m2、透气度110L/m2sec的尼龙熔喷无 纺布,并在100℃下干燥30秒钟。
    将该片状培养基20切割成120mm×150mm并装入培养袋10,将装有培养基20的培养 袋10装入灭菌袋30并关闭开放部分32,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关闭开放部分13而制 作微生物培养器1。此处所使用的培养袋20是将两片尼龙/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大小:150mm×220mm)重叠,在夹持有成为注入口 11的喷口的状态下熔接边缘部分12A而成的培养袋。另外,此处所使用的灭菌袋30是 MEDICOM(麦迪康)公司(MEDICOM是注册商标)的灭菌卷袋(roll bag)(大小:200×350)。
    <MF法及与简易MF法的比较>
    对与透析液的检验相关的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的方法、与以前已有的MF 法进行比较。在本比较中,准备利用透析液稀释菌液而制成约4CFU/mL的菌液。分别添加 25mL该菌液至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与MF法的过滤器(filter)。MF法是在抽吸 过滤菌液后,将过滤器移至R2A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在25℃下进行培养,并对3日后、5日 后的菌数进行测定(仅扭脱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extorquens)在7日后测定)。将该 结果示于以下。


    根据上述表6、表7,得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时,确认到菌数多于使用 以前已有的MF法或者简易MF法的情形。根据该结果,得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 器1时,与以前已有的MF法或者简易MF法相比,可实现检测菌数更多且更高精度的细菌检 验。
    此外,上述表6、表7所示的数据是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培养基的情形,使用上述实施例 2的培养基的情形的数据如下述表8所示,使用上述实施例3的培养基的情形的数据如下述表 9所示。此外,在表6、表7中揭示3日后与5日后的菌数,但在下述表8、表9中揭示3日 后与6日后的菌数。

    根据上述表8、表9,得知至少对于实施例3的培养基而言,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 培养器1时,确认到菌数高于使用以前已有的MF法的情形。另外,得知对于实施例2的培 养基,在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器1的情形与使用以前已有的MF法的情形,确认 到大致相同的菌数。
    符号的说明
    1:微生物培养器
    2:熔接封口机
    10:培养袋
    20:培养基
    30:灭菌袋
    11:口部
    12A、12B、31A、31B:边缘部分
    13、32:开放部分
    31:片材
    14、15、33:膜

    关 键  词:
    微生物 培养 检验 试剂盒 透析 方法 制造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微生物培养器、微生物检验试剂盒、透析液的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微生物培养器的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224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