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玉米与平菇间作的栽培方法.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172221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44.9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5876.2

    申请日:

    2003.12.02

    公开号:

    CN1545845A

    公开日:

    2004.11.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G 7/00申请日:20031202授权公告日:20050928终止日期:2010120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7/00;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7/00; A01G1/0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宋凤斌; 刘振钦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高新路31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恩庆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是一种在玉米田中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种玉米,栽培平菇,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玉米的行距为65~75cm,株距为30~40cm,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菇床宽为60~70cm,深为17~20cm,长为9~11m。栽培平菇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栽培种的方式,另一种是菌棒的方式。栽培料的温度保持在20~30℃,栽培料含水量在60~70%。本发明利用玉米田形成的小气候条件,使平菇菌丝生长旺盛、粗壮,菇潮整齐,菇肉厚,菇质好。玉米因受平菇菌丝分泌物营养与刺激生长,植株健壮,穗大粒多,子粒饱满。本发明做到了粮丰菇旺,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种玉米、栽培平菇、田间管理, 其特征是在沙壤土上播种玉米,玉米的行距为65~75cm,株距为30~40cm; 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菇床宽为60~70cm,深为17~20cm, 长为9~11m,采用栽培种和菌棒的方式栽培平菇;栽培料的温度保持在20~ 30℃,栽培料含水量在6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平菇栽培 前3~4天,将菇床浇足底水,待土壤表面没有积水,在菇床底撒一薄层生石 灰,对菇床进行消毒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栽 培种方式是将已发酵好的栽培料按0.5~
    2: 5kg/m 2 的量均匀铺在菇床内, 铺料的同时接种10%备用平菇栽培种,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平菇栽培种, 再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平菇栽培种,料面压平压实后,覆沙壤土1.5~
    3: 0 cm;所述的菌棒方式是在菇床内栽培菌棒,将备用长满菌丝的菌棒横放在菇 床内,菌棒间相隔13~17cm,同时覆砂粘土1.5~2cm;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 要经常向玉米植株上喷水,并逐渐加大喷水量,以料面不积水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维持空气 相对湿度在8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栽 培料包含有粉碎成蚕豆大小颗粒的玉米芯70%、铡成8~12cm长碎段的水稻 秸秆20%、麸皮7.5%、过磷酸钙0.3%、多菌灵0.2%、生石灰1%、石膏粉 1%,PH为7.5~7.7,加入总培养料的65%的水后拌匀,发酵,温度控制 在60℃~70℃;所述的备用平菇栽培种是在栽培种营养料上接种平菇菌,培 养生长出平菇菌丝,栽培种营养料包含有玉米芯颗粒79.8%、麸皮16.6%、 白糖1.1%、KH 2 PO 4 0.3%、生石灰1.1%、石膏粉1.1%,以栽培种营养 料∶水=1∶1.3的比例加水,使PH为7.0~7.4,加水后装瓶、灭菌、接 种,在25℃~28℃下培养21~25天;所述的菌棒是在培养料上接种平菇菌, 培养生长出平菇菌丝,并作成棒状,培养料包含有玉米芯颗粒70%、麸皮8%、 水稻秸秆粉20%、尿素0.2%、过磷酸钙0.3%、生石灰1.5%,以培养料 ∶水=1∶1.4的比例加水,调整PH值为7.6~7.8,将加水后的培养料装 入直径为28cm、长为45cm的由聚乙烯作成的料袋内,使其形成棒状经灭菌、 接种,在25℃下培养38~42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平菇品种 为紫孢侧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紫孢侧耳 菌棒PH值为7.7,紫孢侧耳栽培种PH值为7.2,栽培料PH值调整到7.6。

    说明书


    玉米与平菇间作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涉及玉米同其它作物的间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玉米田中间作平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

        玉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多年来,在东北地区曾先后进行了玉米与豆类、春小麦,间、套、混种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了不同的玉米与其它作物间、套、混种模式,较成功地发挥了复合群体中不同作物的相对优势,大大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已知的玉米平菇间作方法是,玉米种植可以采用一般的大田种植方式,或实行大行距种植栽培,大行距种植行距为67厘米、株距为25厘米左右。春玉米按期播种,当玉米长到67~100厘米时,在每行玉米的荫面靠近玉米根处用铁镐刨宽、深各10厘米的沟。将发酵好的平菇生长料撒入沟内,厚约5厘米,随后用脚踏实。然后将菌种掰成小枣大小地块,摆好后再覆盖平菇生长料3~4厘米厚踏实,剩余的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上面,覆盖土2厘米厚。这种间作栽培方法受一定的自然条间的限制,间种过程中平菇的产量一直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作物间、套、混种的基本理论和玉米与平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良菌棒、栽培营养基等,营造有利于玉米和平菇生长环境,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与平菇间作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为了使间作作物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尤其是寒冷的地理条件,促进玉米与平菇共同生长,改变平菇间作产量低的现状,从菌棒、栽培种营养料、栽培料的制作入手,在原有菌料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菌棒培养平菇的方法。

        本发明主要包括播种玉米,栽培平菇,田间管理。

        播种玉米。在地势较高、水源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肥沃沙壤土上种植玉米。播种方式同春玉米常规种植相同。播种前施足底肥,浇足水,耕耙平整。种植玉米的行距为65~75cm,株距为30~40cm,密度为40000~42000株/hm2。

        栽培平菇。

        在玉米株长到0.8~1.2m时,在每隔两行玉米间的垄沟作成菇床。将行间的土培到两侧的垄上,使菇床宽为60~70cm,深为17~20cm,长为9~11m。在铺料播种前3~4天,将菇床浇足底水。待土壤表面没有积水,在菇床底撒一薄层生石灰,对菇床进行消毒处理。菇床消毒处理后,即可铺料播种平菇。

        本发明栽培平菇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栽培种的方式,另一种是菌棒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可同时使用。

        所述的栽培种方式是将已发酵好的栽培料按0.5~1.5kg/m2的量均匀铺在菇床内,铺料的同时接种10%备用平菇栽培种。采取分层播种的方式,也就是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平菇栽培种,再铺一层栽培料接种一层平菇栽培种,共两层栽培料两层平菇栽培菌种。为了保持菇床的温度和湿度,料面压平压实后,覆沙壤土1.5~2.0cm。

        所述的菌棒方式是在菇床内栽培菌棒,栽培方法是将备用长满菌丝的菌棒横放在菇床内,菌棒间相隔13~17cm,同时覆砂粘土1.5~2cm,以保持菇床的温度和湿度。

        田间管理。

        菇床在播种后要控制好温湿度,以保证栽培料的温度和湿度。本发明栽培料的温度为20~30℃,栽培料含水量在60~70%。

        平菇播种后,经13~20天的培养,菇床料面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经常向玉米植株上喷水,并逐渐加大喷水量,以料面不积水为宜,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此时宜对空雾状喷水,切忌对照料面直接喷水,以免损伤幼菇。经7天正常管理,子实体菌盖平展,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菇。每采完一潮菇后,要认真清除床面残留的菇柄、碎片和死菇等,然后向料面轻轻喷水,保持栽培料湿润,使菌丝恢复生长以利下潮菇形成。一次性铺料播种可采菇3~4潮,每潮菇间隔10~15天。

        本发明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直接以喷雾方式向玉米田间喷水,以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在连雨天,通过未建菇床的垄沟及时排水,尽量不要使菇床内积水。

        本发明所述的栽培料以玉米芯和水稻秸秆为主,还包含麸皮、过磷酸钙、多菌灵、生石灰和石膏粉。将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水稻秸秆铡成8~12cm长的碎段。上述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0%,水稻秸秆20%,麸皮7.5%,过磷酸钙0.3%,多菌灵0.2%,生石灰1%,石膏粉1%,PH值调整到7.5~7.7。栽培料加水,加水量为总培养料的65%。加水后拌匀,发酵,温度控制在60℃~70℃。如温度超过70℃要及时翻堆补充水分,经5~7天堆积发酵的栽培料为褐色,具有酸、甜香味,料软且松散即可使用。

        所述的备用平菇栽培种是在栽培种营养料上接种平菇菌,培养生长出平菇菌丝。栽培种营养料包含玉米芯颗粒,麸皮,白糖,KH2PO4,生石灰,石膏粉。上述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9.8%;麸皮16.6%;白糖1.1%;KH2PO40.3%;生石灰1.1%石膏粉;1.1%。将栽培种营养料加水,使PH为7.0~7.4。栽培种营养料和水的量为:栽培种营养料∶水=1∶1.3。加水后装瓶、灭菌、接种。在25℃~28℃下培养21~25天,菌丝长满罐头瓶,备用。

        所述的菌棒是在培养料上接种平菇菌,培养生长出平菇菌丝,并作成棒状。培养料由玉米芯颗粒、麸皮、水稻秸秆粉、尿素、过磷酸钙、生石灰组成。各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玉米芯颗粒70%,麸皮8%,水稻秸秆粉20%,尿素0.2%,过磷酸钙0.3%,生石灰1.5%。将培养料加水,调整PH值为7.6~7.8。培养料和水的量为:培养料∶水=1∶1.4。将加水后的培养料装入直径为28cm、长为45cm的由聚乙烯作成的料袋内,使其形成棒状。经灭菌、接种,在25℃下培养。经38~42天菌丝长满料袋,备用。

        本发明利用玉米田形成的较好小气候条件,营造适应平菇培养和生长环境,使平菇菌丝生长旺盛、粗壮,洁白浓密,出菇快而多,菇潮整齐,菇肉厚,菇质好。本发明对玉米生长没有负面影响,玉米因受平菇菌丝分泌物营养与刺激生长,植株健壮,穗大粒多,子粒饱满,粒重提高,产量增加,同时玉米田无杂草生长,做到了粮丰菇旺,可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实验表明,间作200mm2玉米田,产玉米150kg,同时采收鲜菇732.5kg。另外,玉米间作平菇投资少,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中国吉林省西部前郭县长龙乡进行了试验,选用的玉米品种为单玉米13号,平菇品种为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提供的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Schulz.)Sacc.]。

        在4月中下旬进行玉米播种,种植玉米的行距为70cm,株距为35cm,密度为41000株/hm2。

        在5月上旬开始制作紫孢侧耳菌棒,菌棒培养料由70%的玉米芯颗粒、8%的麸皮、20%的水稻秸秆粉、0.2%的尿素、0.3%的过磷酸钙、1.5%的生石灰组成,菌棒培养料与水的比为1∶1.4,PH值为7.7,装料袋为直径28cm、长45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2.5kg。灭菌、接种,在25℃下培养,经40天菌丝长满料袋。

        5月中旬开始制作紫孢侧耳栽培种,栽培种营养料中有79.8%的玉米芯颗粒、16.6%的麸皮、1.1%的白糖、0.3%的KH2PO4、1.1%的生石灰、1.1%的石膏粉,栽培种营养料与水的比为1∶1.3,PH值为7.2。装瓶,每瓶装干料0.2 kg。灭菌、接种,在26℃下培养23天,菌丝长满罐头瓶。

        6月初开始制作栽培料,栽培料中有70%的蚕豆大小的玉米芯颗粒、20%的铡成10cm碎段的水稻秸秆、7.5%的麸皮、0.3%的过磷酸钙、0.2%的多菌灵、1%的生石灰、1%的石膏粉,PH值调整到7.6。栽培料加水,水量为总培养料的65%,拌匀后发酵,温度控制在65℃。经6天堆积发酵的栽培料为褐色,具有酸、甜香味,料软且松散即可。

        6月上旬,当玉米株高达1m时,在每隔两行玉米间作宽65cm,深18cm,长10m的菇床。播种前4天,将菇床浇足底水,待土壤稍干后,在床底撒一薄层生石灰消毒。

        6月上旬末,将已发酵好的栽培料,按1kg/m2均匀铺在菇床内,同时接种10%的备用紫孢侧耳栽培种,料面压平压实后,覆沙壤土1.7cm,保温、保湿、培养。在上述已接种紫孢侧耳栽培种的菇床之间的菇床内栽培紫孢侧耳的菌棒,将备用长满菌丝的料袋的薄膜去掉,菌棒横放在菇床内,菌棒间相隔15cm,覆砂粘土1.7cm,保温、保湿、培养。菇床播种后保持料温在25℃,栽培料含水量为65%。经15天培养,菇床料面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经7天正常管理,子实体菌盖平展后,采菇。每采完一潮菇后,认真清除床面残留的菇柄、碎片和死菇等,然后向料面轻轻喷水,保持栽培料湿润,使菌丝恢复生长以利下潮菇形成。6月上旬一次性铺料播种,到9月下旬采菇4潮。

        试验结果,用菌棒间作出菇时间为13天,第一潮菇产25.6kg,第二潮菇产24.8kg,第三潮菇产23.7kg,第四潮菇产21.5kg,四潮菇平均产菇量是27.4,用菌棒的转化率95.6%。用栽培料间作出菇时间为21天,第一潮菇产18.2kg,第二潮菇产17.4kg,第三潮菇产15.3kg,第四潮菇产0kg,三潮菇平均产菇量是16.9,用培养料的转化率50.9%。间作的玉米田产玉米7500kg/hm2,共采收鲜菇36625kg/hm2,对照田不间作平菇产玉米6500kg/hm2。

    关 键  词:
    玉米 间作 栽培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玉米与平菇间作的栽培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22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