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收纳送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质收纳送出装置.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4255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CN102844255A*CN102844255A*(21)申请号 201180019484.9(22)申请日 2011.10.272010-282440 2010.12.17 JPB65H 5/28(2006.01)(71)申请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岩崎悟(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代理人党晓林 王小东(54) 发明名称介质收纳送出装置(57) 摘要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滚筒(1)、卷轴(2、3)以及输送辊(11a、11b)。从卷轴(2、3)送出带(。
2、4、5)。输送辊(11a、11b)将介质(9)送入带(4、5)之间。滚筒(1)向一个方向(A)旋转而将介质(9)与带(4、5)一起卷绕。滚筒(1)向另一个方向(B)旋转而将介质(9)和带(4、5)一起送出。从带(4、5)的宽度方向观察,输送辊(11a、11b)位于带(4、5)的两侧之间。当在比带(4、5)的两侧靠外侧的位置具有裂缝的介质(9)被从滚筒(1)送出时,输送辊(11a、11b)不与介质(9)的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接触。因此,避免了这样的介质(9)在送出的过程中被撕裂。(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0.17(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
3、074805 2011.10.27(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081313 JA 2012.06.21(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1/1页21.一种介质收纳送出装置,该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滚筒,其向介质的收纳方向和送出方向旋转;卷轴,其用于向该滚筒供给带,并使所述带退绕;以及输送部件,其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隔开预定的距离进行配置,所述带形成为比介质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的宽度,在收纳介质时,将由输送部件朝向所述滚筒输送的介质与所述带一同。
4、卷绕并收纳于滚筒的外周,在送出介质时,使所述带退卷至所述卷轴而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送出所述介质,并且,利用所述输送部件进行输送,所述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输送部件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并配置在不与所述带接触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对输送辊作为所述输送部件来夹持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将所述多对输送辊配置成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4255 A1/4页3介质收纳送出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滚筒与卷轴之间进行带的卷绕、送出来进行介质的收纳和送出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背景技术0002 作为现有的这种介质收纳送出装。
5、置,存在这样的装置:其具备一个滚筒和两个卷轴,使从该两个卷轴供给的两根带分别经由惰轮以重叠的方式引导至滚筒,并且将两个带的端部固定在滚筒的外周,利用滚筒将通过输送部件送入带间的介质与带一起卷绕,由此收纳介质,并且,通过利用卷轴将带退绕,来将介质从滚筒外周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3 图5是这样的现有的介质送出装置的概要侧视图,图6是其立体图。在图中,1是滚筒,2和3是卷轴,4是从一个卷轴2送出的带,5是从另一个卷轴3送出的带,带4、5的一端分别被固定于卷轴2、3的外周,带4、5的另一端被固定于滚筒1的外周。0004 在此,从卷轴2送出的带4在导辊6和导辊7上卷绕并被引导至滚筒1,并且。
6、,从卷轴3送出的带5在导辊8和与后述的输送辊同轴设置的未图示的导辊上卷绕并被引导至滚筒1,该带4和5在配置于最接近滚筒1的位置的导辊7的位置处上下重叠,由此,带4和5张紧设置成,在导辊7、未图示的导辊和导辊7之间形成V字。0005 并且,带4和5以能够夹持介质9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为相同的宽度,并且形成为比介质9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小的宽度,并且,在滚筒1的外周设有宽度比带4、5的宽度稍大且具有预定深度的槽,滚筒1在该槽内对带4、5进行卷绕。0006 并且,滚筒1和两个卷轴2、3以未图示的马达作为驱动源,向卷绕方向和作为卷绕方向的反方向的送出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0007 10是配。
7、置在滚筒1与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之间的介质引导件(在图5中省略),该介质引导件10将由未图示的输送部件输送来的介质9向滚筒1侧引导,并且,将从滚筒1送出的介质9向所述输送部件侧引导。0008 11a和11b是从滚筒1的外周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的作为输送部件的输送辊,该输送辊11a和11b在介质引导件10的滚筒1侧的端部分别位于带4、5的外侧。并且,该输送辊11a和11b互相抵接,并且,输送辊11a和11b中的任意一方以未图示的马达(例如,与前述的马达不同的马达)作为驱动源,根据滚筒1的旋转方向旋转。0009 在此,从输送辊11a和11b互相抵接的位置到带4、5被卷绕至滚筒1的位置、即带5和滚筒1接触。
8、的位置的间隔(长度)成为比介质9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长度,并且,在介质引导件10的端部与滚筒1的外周面之间,确保了将需要张数的介质9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所需要的间隔。0010 在该结构中,在收纳介质时,在输送辊11a、11b旋转的状态下将由未图示的输送部件沿着介质引导件10输送来的介质9夹持于输送辊11a、11b,然后,借助于输送辊11a、11b的旋转朝向滚筒1进行输送,并送入到呈V字状打开的带4、5之间,当介质9的前端在说 明 书CN 102844255 A2/4页4输送辊11a、11b的近前(或前方)被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时,滚筒1以卷绕带4和带5的方式在图5中向箭头A所示的卷绕方向旋。
9、转,与此相伴,将带4、5从卷轴2、3送出。0011 然后,介质9被夹入在导辊7的位置重叠的带4、5之间,借助于滚筒1的旋转,与带4、5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0012 这样,依次将介质9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由于介质引导件10的末端被配置成相对于滚筒1的外周保持预定的间隔,因此,能够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卷绕预定张数的介质9。0013 在送出介质时,滚筒1向图5中箭头B所示的送出方向旋转,同时,利用卷轴2、3使带4、5退绕。由此,介质9在被带4、5夹着的状态下从滚筒1的外周一张一张地剥离并送出,在其前端被输送辊11a和11b夹持后,借助于输送辊11a和11b的旋转将介质9沿着介质引导件1。
10、0向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侧输送。0014 此时,带4、5在通过导辊7的位置后分离,分别经由辊5、8被卷绕于卷轴2、3。0015 现有技术文献0016 专利文献001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23号公报发明内容001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19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0020 图7和图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例如在卷绕于滚筒1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较长的裂缝,并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的位置,而且在送出介质时,由于存在比具有裂缝的介质9先送出的介质9等原因,而在滚筒1旋转一圈以上后将具有裂缝的介质9送出的情况下,即,在对于具有裂缝的介质9需要。
11、使滚筒1旋转一圈以上的情况下,如果该具有裂缝的介质9与滚筒1一同旋转,则如图7所示那样,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会从滚筒1的外周面抬起而啮入输送辊11a和11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滚筒1与输送辊11a和11b保持原状旋转,则如图8所示那样存在下述问题:被带4、5夹着的介质9沿着滚筒1前进,啮入输送辊11a与11b之间的部分9a被输送辊11a和11b输送,因此,啮入输送辊11a和11b之间的部分9a被撕裂而从介质9分离。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0021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0022 因此,本发明为一种介质收纳送出装置,该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滚筒,其向介质的收纳方向和送出方向旋转;卷。
12、轴,其用于向该滚筒供给带,并使所述带退绕;以及输送部件,其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隔开预定的距离进行配置,所述带形成为比介质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的宽度,在收纳介质时,将由输送部件朝向所述滚筒输送的介质与所述带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的外周,在送出介质时,使所述带退绕至所述卷轴而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送出所述介质,并且,利用所述输送部件进行输送,所述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输送部件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并配置在不与所述带接触的位置。0023 发明效果0024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由于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的宽度以内的间隔、并且以不说 明 书CN 102844255 A3/4页5与带接触的。
13、方式配置多组输送辊,所述多组输送辊与滚筒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在卷绕于滚筒的介质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比带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在送出介质时,当存在裂缝的介质在与滚筒一同旋转时,能够防止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啮入输送部件而从介质分离这样的情况。附图说明0025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概要侧视图。0026 图2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27 图3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28 图4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29 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概要侧视图。0030 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3。
14、1 图7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0032 图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0034 实施例10035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概要侧视图,图2是其主要部分立体图。0036 在该第1实施例中,作为输送部件的多组(在图中为两组)输送辊11a和11b以与该滚筒1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介质引导件10的滚筒1侧的端部,所述输送辊11a和11b以带4、5的宽度以内的间隔且以不与带4、5接触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导辊7与输送辊11a、11b之间的位置配置导辊12,将从卷轴3送出的。
15、带5卷绕在导辊8和导辊12上并引导至滚筒1。0037 其它的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因此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各部分的动作是基于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的程序(软件)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的。0038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收纳介质时的动作和送出时的动作基本上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在此,对例如下述情况下的送出介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卷绕于滚筒1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并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0039 图3和图4是示出这种情况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送出介质时,当滚筒1向图1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如果对于。
16、存在裂缝的介质9的送出需要使滚筒1旋转一圈以上,则如图3所示那样,有时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从滚筒1的外周面抬起,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以在上侧带4和带5的宽度内的间隔配置有两组输送辊11a和11b,因此,介质9的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不会啮入输送辊11a和11b之间,而是随着滚筒1的旋转如图4所示那样穿过介质引导件10和输送辊11b的下侧,由此防止裂缝扩展。0040 并且,在将存在裂缝的介质9送出时,该介质9在被带4和5夹着的状态下从滚筒1的外周一张一张地剥离并送出,在其前端被输送辊11a和11b夹持后,借助于输送辊11a和11b的旋转输送介质9,但此时,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被沿着介质引导件。
17、10向未图示说 明 书CN 102844255 A4/4页6的输送部件侧输送。0041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第1实施例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4、5的宽度以内的间隔、且以不与带4、5接触的方式配置多组(在图中为两组)输送辊11a和11b,所述多组输送辊11a和11b与滚筒1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即使在卷绕于滚筒1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在送出介质时,当存在裂缝的介质9与滚筒1一同旋转时,能够防止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啮入输送辊11a和11b之间而从介质9分离这样的情况。0042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利。
18、用两根带4、5夹着介质9、并将介质9与该带4、5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结构中进行了应用,但在例如省略带5、并将介质9与带4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004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采用输送辊11a、11b作为将介质9向滚筒1输送、并将从滚筒送出的介质向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侧输送的输送部件,但也可以采用输送带来代替该输送辊。004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045 在本发明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的宽度以内的间隔、并且以不与带接触的方式配置多组输送辊,所述多组输送辊与滚筒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即使在卷绕于滚筒的介质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比带靠外侧的位置的。
19、情况下,也能够在送出介质时存在裂缝的介质在与滚筒一同旋转时,防止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啮入输送部件而从介质分离。0046 标号说明0047 1:滚筒;0048 2、3:卷轴;0049 4、5:带;0050 68:导辊;0051 9:介质;0052 10:介质引导件;0053 11a、11b:输送辊;0054 12:导辊。说 明 书CN 102844255 A1/4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4255 A2/4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4255 A3/4页9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4255 A4/4页10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4255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