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介质收纳送出装置.pdf

  • 上传人:r7
  • 文档编号:1709716
  • 上传时间:2018-07-06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2.4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19484.9

    申请日:

    2011.10.27

    公开号:

    CN102844255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H 5/28申请日:20111027|||公开

    IPC分类号:

    B65H5/28

    主分类号:

    B65H5/28

    申请人: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岩崎悟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12.17 JP 2010-28244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王小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滚筒(1)、卷轴(2、3)以及输送辊(11a、11b)。从卷轴(2、3)送出带(4、5)。输送辊(11a、11b)将介质(9)送入带(4、5)之间。滚筒(1)向一个方向(A)旋转而将介质(9)与带(4、5)一起卷绕。滚筒(1)向另一个方向(B)旋转而将介质(9)和带(4、5)一起送出。从带(4、5)的宽度方向观察,输送辊(11a、11b)位于带(4、5)的两侧之间。当在比带(4、5)的两侧靠外侧的位置具有裂缝的介质(9)被从滚筒(1)送出时,输送辊(11a、11b)不与介质(9)的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接触。因此,避免了这样的介质(9)在送出的过程中被撕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介质收纳送出装置,该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
    滚筒,其向介质的收纳方向和送出方向旋转;
    卷轴,其用于向该滚筒供给带,并使所述带退绕;以及
    输送部件,其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隔开预定的距离进行配置,
    所述带形成为比介质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的宽度,
    在收纳介质时,将由输送部件朝向所述滚筒输送的介质与所述带一同卷绕并收纳
    于滚筒的外周,在送出介质时,使所述带退卷至所述卷轴而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送出所
    述介质,并且,利用所述输送部件进行输送,
    所述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输送部件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并配置在不与所述带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对输送辊作为所述输送部件来夹持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将所述多对输送辊配置
    成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

    说明书

    介质收纳送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滚筒与卷轴之间进行带的卷绕、送出来进行介质的收纳和送出
    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存在这样的装置:其具备一个滚筒和两个卷
    轴,使从该两个卷轴供给的两根带分别经由惰轮以重叠的方式引导至滚筒,并且将两
    个带的端部固定在滚筒的外周,利用滚筒将通过输送部件送入带间的介质与带一起卷
    绕,由此收纳介质,并且,通过利用卷轴将带退绕,来将介质从滚筒外周送出(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图5是这样的现有的介质送出装置的概要侧视图,图6是其立体图。在图中,1
    是滚筒,2和3是卷轴,4是从一个卷轴2送出的带,5是从另一个卷轴3送出的带,
    带4、5的一端分别被固定于卷轴2、3的外周,带4、5的另一端被固定于滚筒1的
    外周。

    在此,从卷轴2送出的带4在导辊6和导辊7上卷绕并被引导至滚筒1,并且,
    从卷轴3送出的带5在导辊8和与后述的输送辊同轴设置的未图示的导辊上卷绕并被
    引导至滚筒1,该带4和5在配置于最接近滚筒1的位置的导辊7的位置处上下重叠,
    由此,带4和5张紧设置成,在导辊7、未图示的导辊和导辊7之间形成V字。

    并且,带4和5以能够夹持介质9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为相同的宽度,并且形
    成为比介质9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小的宽度,并且,在滚筒1的外
    周设有宽度比带4、5的宽度稍大且具有预定深度的槽,滚筒1在该槽内对带4、5
    进行卷绕。

    并且,滚筒1和两个卷轴2、3以未图示的马达作为驱动源,向卷绕方向和作为
    卷绕方向的反方向的送出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

    10是配置在滚筒1与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之间的介质引导件(在图5中省略),该
    介质引导件10将由未图示的输送部件输送来的介质9向滚筒1侧引导,并且,将从
    滚筒1送出的介质9向所述输送部件侧引导。

    11a和11b是从滚筒1的外周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的作为输送部件的输送辊,该
    输送辊11a和11b在介质引导件10的滚筒1侧的端部分别位于带4、5的外侧。并且,
    该输送辊11a和11b互相抵接,并且,输送辊11a和11b中的任意一方以未图示的马
    达(例如,与前述的马达不同的马达)作为驱动源,根据滚筒1的旋转方向旋转。

    在此,从输送辊11a和11b互相抵接的位置到带4、5被卷绕至滚筒1的位置、
    即带5和滚筒1接触的位置的间隔(长度)成为比介质9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
    的长度,并且,在介质引导件10的端部与滚筒1的外周面之间,确保了将需要张数
    的介质9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所需要的间隔。

    在该结构中,在收纳介质时,在输送辊11a、11b旋转的状态下将由未图示的输
    送部件沿着介质引导件10输送来的介质9夹持于输送辊11a、11b,然后,借助于输
    送辊11a、11b的旋转朝向滚筒1进行输送,并送入到呈V字状打开的带4、5之间,
    当介质9的前端在输送辊11a、11b的近前(或前方)被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时,
    滚筒1以卷绕带4和带5的方式在图5中向箭头A所示的卷绕方向旋转,与此相伴,
    将带4、5从卷轴2、3送出。

    然后,介质9被夹入在导辊7的位置重叠的带4、5之间,借助于滚筒1的旋转,
    与带4、5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

    这样,依次将介质9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外周,由于介质引导件10的末端被
    配置成相对于滚筒1的外周保持预定的间隔,因此,能够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卷绕预
    定张数的介质9。

    在送出介质时,滚筒1向图5中箭头B所示的送出方向旋转,同时,利用卷轴2、
    3使带4、5退绕。由此,介质9在被带4、5夹着的状态下从滚筒1的外周一张一张
    地剥离并送出,在其前端被输送辊11a和11b夹持后,借助于输送辊11a和11b的旋
    转将介质9沿着介质引导件10向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侧输送。

    此时,带4、5在通过导辊7的位置后分离,分别经由辊5、8被卷绕于卷轴2、
    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图7和图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例如在卷绕于滚筒1
    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较长的裂缝,并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的位
    置,而且在送出介质时,由于存在比具有裂缝的介质9先送出的介质9等原因,而在
    滚筒1旋转一圈以上后将具有裂缝的介质9送出的情况下,即,在对于具有裂缝的介
    质9需要使滚筒1旋转一圈以上的情况下,如果该具有裂缝的介质9与滚筒1一同旋
    转,则如图7所示那样,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会从滚筒1的外周面抬起而啮入输
    送辊11a和11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滚筒1与输送辊11a和11b保持原状旋转,
    则如图8所示那样存在下述问题:被带4、5夹着的介质9沿着滚筒1前进,啮入输
    送辊11a与11b之间的部分9a被输送辊11a和11b输送,因此,啮入输送辊11a和
    11b之间的部分9a被撕裂而从介质9分离。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为一种介质收纳送出装置,该介质收纳送出装置具备:滚筒,其向
    介质的收纳方向和送出方向旋转;卷轴,其用于向该滚筒供给带,并使所述带退绕;
    以及输送部件,其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隔开预定的距离进行配置,所述带形成为比介质
    在与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的宽度,在收纳介质时,将由输送部件朝向
    所述滚筒输送的介质与所述带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的外周,在送出介质时,使所述
    带退绕至所述卷轴而从所述滚筒的外周送出所述介质,并且,利用所述输送部件进行
    输送,所述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输送部件收纳在所述带的宽度以内,
    并配置在不与所述带接触的位置。

    发明效果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由于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的宽度以内的间隔、并且以不
    与带接触的方式配置多组输送辊,所述多组输送辊与滚筒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进
    行配置,因此,即使在卷绕于滚筒的介质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
    比带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在送出介质时,当存在裂缝的
    介质在与滚筒一同旋转时,能够防止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啮入输送部件而从介质分离
    这样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概要侧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介质收纳送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概要侧视图,图2是其主要部分立体图。

    在该第1实施例中,作为输送部件的多组(在图中为两组)输送辊11a和11b以
    与该滚筒1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介质引导件10的滚筒1侧的端部,
    所述输送辊11a和11b以带4、5的宽度以内的间隔且以不与带4、5接触的方式配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导辊7与输送辊11a、11b之间的位置配置导辊12,将从卷
    轴3送出的带5卷绕在导辊8和导辊12上并引导至滚筒1。

    其它的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因此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对上述
    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各部分的动作是基于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的
    程序(软件)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的。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收纳介质时的动作和送出时的动作基本上与现有技术相同,
    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在此,对例如下述情况下的送出介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卷
    绕于滚筒1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并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
    的位置的情况。

    图3和图4是示出这种情况下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送出介质时,当滚筒
    1向图1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如果对于存在裂缝的介质9的送出需要使滚
    筒1旋转一圈以上,则如图3所示那样,有时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从滚筒1的外
    周面抬起,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以在上侧带4和带5的宽度内的间隔配置有两组输
    送辊11a和11b,因此,介质9的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不会啮入输送辊11a和11b
    之间,而是随着滚筒1的旋转如图4所示那样穿过介质引导件10和输送辊11b的下
    侧,由此防止裂缝扩展。

    并且,在将存在裂缝的介质9送出时,该介质9在被带4和5夹着的状态下从滚
    筒1的外周一张一张地剥离并送出,在其前端被输送辊11a和11b夹持后,借助于输
    送辊11a和11b的旋转输送介质9,但此时,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被沿着介质引导
    件10向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侧输送。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第1实施例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4、5的宽度以
    内的间隔、且以不与带4、5接触的方式配置多组(在图中为两组)输送辊11a和11b,
    所述多组输送辊11a和11b与滚筒1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即使在卷
    绕于滚筒1的介质9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比带4、5靠外侧的
    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在送出介质时,当存在裂缝的介质9与滚筒1
    一同旋转时,能够防止比裂缝靠外侧的部分9a啮入输送辊11a和11b之间而从介质9
    分离这样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利用两根带4、5夹着介质9、并将介质9与该带4、
    5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结构中进行了应用,但在例如省略带5、并将介质9与
    带4一同卷绕并收纳于滚筒1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采用输送辊11a、11b作为将介质9向滚筒1输送、
    并将从滚筒送出的介质向未图示的输送部件侧输送的输送部件,但也可以采用输送带
    来代替该输送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形成了这样的结构:以带的宽度以内的间隔、并且以不与带接触的
    方式配置多组输送辊,所述多组输送辊与滚筒的外周面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因此,
    即使在卷绕于滚筒的介质的卷绕方向后部侧存在裂缝、且该裂缝位于比带靠外侧的位
    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送出介质时存在裂缝的介质在与滚筒一同旋转时,防止比裂缝
    靠外侧的部分啮入输送部件而从介质分离。

    标号说明

    1:滚筒;

    2、3:卷轴;

    4、5:带;

    6~8:导辊;

    9:介质;

    10:介质引导件;

    11a、11b:输送辊;

    12:导辊。

    关 键  词:
    介质 收纳 送出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介质收纳送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7097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