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38872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2CN102438872A*CN102438872A*(21)申请号 201080022600.8(22)申请日 2010.05.1961/180,655 2009.05.22 US12/782,116 2010.05.18 USB61F 5/14(2006.01)B61F 5/24(2006.01)F16C 17/04(2006.01)F16C 27/02(2006.01)(71)申请人韦伯太克控股公司地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72)发明人罗纳德J萨普锐尼斯安德鲁罗比塔耶朱塞佩萨马蒂诺 乔纳德马洛皮特格雷加尔 。
2、布雷德利安德森(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代理人顾进(54) 发明名称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57) 摘要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具有底部的外壳,一对形成为穿过底部厚度的安装孔,直立在底部上大体呈圆柱形的外壳壁,一对截然对立的通道,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以及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底部的内表面的导向件。盖设置成相对于外壳进行往复的轴向运动。弹性体弹簧设置在外壳和盖结合所形成的基本上闭合的腔体中。设置有一对空气通路以散布在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每个空气通路由一对形成为穿过盖的壁部并对齐的开口限定。每个开口可限定在盖壁上的套口。
3、中。(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11.1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US2010/035381 2010.05.1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35414 EN 2010.11.25(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CN 102438880 A 1/4页21.一种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a)外壳,包括:(i)底部,具有邻接火车车辆转向架承梁的基本上平坦的底面并限定所述外壳的底端;(ii)一对安装孔,形成为穿过所述底部厚度并以有轨车。
4、的运动方向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承梁的轴线的安装轴线排列;(iii)大体呈圆柱形的外壳壁,直立于所述底部并限定所述外壳的直立纵向轴线,所述直立纵向轴线大体横切所述安装孔的安装轴线;(iv)一对截然对立的通道,设置于并从与其内部敞开连通的所述外壳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而且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安装轴线设置的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通道在横向于所述外壳的直立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大体U形的横截面;(v)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形成为穿过所述外壳壁厚度,并且每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设置在与其大体对齐的各对通道的下方;(vi)导向件,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b)盖,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往复轴向运动。
5、;(c)可压缩弹性构件,设置在通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盖的结合而形成的大体上闭合的腔体中,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具有按尺寸大小以容纳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口径;以及(d)用于散热的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所述盖包括:(a)大体上圆柱形的盖壁,限定与所述外壳的纵向轴线同轴设置的纵向轴线;(b)大体敞开的底端,限定所述盖壁的底边;(c)大体闭合的顶端,在横向于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和中心部所限定的所述盖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横截面形状,所述每对端部具有与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互补的突出的端刃表面,所述中心部具有一对突出的边,所述顶端在其上支撑所述盖壁的每个顶边和基本上平坦的外端表面,所述外。
6、端表面邻接所述有轨车车体部;(d)一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上并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安装轴线设置的所述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按尺寸大小与所述各对通道有效地结合;(e)第二导向件,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所述盖的顶端内表面同时容纳在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的轴向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当所述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安装在所述有轨车上时,所述用于散热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的所述盖中一个或两个空气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每个空气通路包括:(a)一对套口设置在邻近每对所述截然对立的突出部。
7、两侧的所述盖壁中,每对套口具有在基本垂直的平面上设置的后壁和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设置的壁架,其中在所述盖进行往复运动过程中,所述壁架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保持对齐或位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上;以及(b)一对开口,所述每对细长开口形成为穿过各个套口的所述后壁并在横向于所述盖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2/4页3的所述纵向轴线的平面上伸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用于散布在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的压缩和延伸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的装置包括:(a)多个凹槽,形成在所述盖的闭合顶端的内表面上;和(b)分隔件,位于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的顶端表面和所述盖。
8、的闭合端的内表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并包括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其形成为穿过所述外壳壁厚度并沿所述安装轴线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是一块弹性体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所述盖包括:至少一个盖壁,具有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排列的每对对立的直部;和一对对立突出部;其中所述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还包括一对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具有:(a)其内表面,邻接于所述盖壁的各对直部的外表面;(b)突出部,与所述各对通道有效地啮合;以及(c)闭锁突出部,保持在所述外壳的各对截然对立的开口中。9.根据权利要求8。
9、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中用于散热的装置包括主要形成为穿过每个突出壁部的开口。10.一种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a)外壳,包括:(i)底部,具有邻接火车车辆转向架承梁的基本上平坦的底面并限定所述外壳的底端;(ii)一对安装孔,形成为穿过所述底部厚度并以有轨车的运动方向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承梁轴线的安装轴线排列;(iii)大体圆柱形外壳壁,直立于所述底部并限定所述外壳的直立纵向轴线,所述直立纵向轴线大体横切所述安装孔的安装轴线,所述外壳壁具有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直径;(iv)一对截然对立的通道,设置于并从与其内部敞开连通的所述外壳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同时沿基本上垂直所述安装轴线设置。
10、的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通道在横向于所述外壳的直立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大体U形的横截面,其中每对所述截然对立的通道的顶边设置成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大体一个平面上;(v)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形成为穿过所述外壳壁厚度,每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设置在与其大体对齐的各对通道的下方;(vi)一对第二截然对立的开口,形成为穿过所述外壳壁厚度并沿所述安装轴线排列;以及(vii)第一导向件,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b)盖,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往复轴向运动;所述盖包括:(i)大体圆柱形的盖壁,限定与所述外壳的纵向轴线同轴设置的纵向轴线;(ii)大体敞开的底端,限定所述盖壁的底边;(iii)。
11、大体闭合的顶端,在横向于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和中心部所限定的所述盖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横截面形状,所述每对端部具有与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互补的突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3/4页4的端刃表面,所述中心部具有一对突出的边缘,所述顶端在其上支撑每个顶边和所述盖壁的基本平坦的外端表面;(iv)一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上并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安装轴线设置的所述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按尺寸大小与所述各对通道有效地结合;(v)一套套口,设置在邻近每对所述截然对立的突出部两侧的所述盖壁中,每套套口具有在基本垂直的平面上设置。
12、的后壁和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设置的壁架,其中在所述盖进行往复运动过程中,所述壁架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保持对齐或位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上;(vi)一套第三开口,每套第三开口形成为穿过所述每个套口的后壁从而所述每对第三开口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通过所述盖的内部形成空气通路;以及(vii)第二引导件,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所述盖的所述顶端的内表面;以及(c)一块弹性体弹簧,设置在通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盖的结合而形成的大体上闭合的腔体中,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具有按尺寸大小容纳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口径。11.结合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具有外壳和设置在其中的可压缩弹性构件,盖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往复轴向运。
13、动,所述盖包括:(a)大体呈圆柱形的盖壁,限定与所述外壳的纵向轴线同轴设置的纵向轴线;(b)大体敞开的底端,限定所述盖壁的底边;(c)大体闭合的顶端,在横向于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和中心部所限定的所述盖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横截面形状,所述大体闭合的端部由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和中心部限定,所述每对端部具有与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互补的突出的端刃表面,所述顶端在其上支撑所述盖壁的每个顶边和基本平坦的外端表面;(d)一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盖壁的外部侧表面上并沿基本垂直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轴线设置的所述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按尺寸大小与所述外壳的各对通道有效地结合;(e)导向件,主要设置于。
14、并直立于所述盖的所述顶端的内表面;以及(f)至少一个空气通路,当所述盖设置成沿基本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进行往复轴向运动时,所述至少一个空气通道设置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的所述盖中。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通路是当所述盖安装成用于往复轴向运动时设置在基本水平平面的所述盖中的一对其流通路,并在基本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上而且均匀地从此分隔开。13.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a)外壳,具有底部,一对形成为穿过所述底部的安装孔,直立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上的大体圆柱形的外壳壁,和沿所述外壳壁的纵向轴线主要直立于所述底部的第一导向件。(b)盖,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壳。
15、进行往复轴向运动;具有闭合顶端,直立于所述闭合顶端的内表面上的大体圆柱形的盖壁上,和沿所述盖壁的纵向轴线直立于所述闭合顶端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导向件;(c)可压缩弹性构件,设置在通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盖的结合而形成的大体闭合的腔体中,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具有按尺寸大小容纳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口径;(d)分隔件,位于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的顶端表面和所述盖的闭合端的内表面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4/4页5(e)多个凹槽,径向地形成在所述盖的闭合顶端的内表面和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上。14.一种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a)外壳,包括:(i。
16、)底部,具有邻接火车车辆转向架承梁的基本平坦的底面并限定所述外壳的底端;(ii)一对安装孔,形成为穿过所述底部厚度并以有轨车的运动方向沿基本垂直于所述承梁的轴线的安装轴线排列;(iii)大体圆柱形的外壳壁,直立于所述底部并限定所述外壳的直立纵向轴线,所述直立纵向轴线大体横切所述安装孔的安装轴线,所述外壳壁具有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直径;(iv)一对截然对立的通道,设置于并从与其内部敞开连通的所述外壳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沿基本垂直所述安装轴线设置的轴线排列,所述每对截然对立的通道在横向于所述外壳的直立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大体U形横截面,其中每对所述截然对立的通道的顶边设置成于所述外壳壁的顶边在大体。
17、同一平面上;(v)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形成为穿过所述外壳壁厚度,每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设置在与其大体对齐的各对通道的下方;以及(vi)导向件,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b)细长盖,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往复轴向运动并限定盖壁,所述盖壁具有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安装轴线的方向排列的一对对立的侧壁部和呈凸形的一对对立的端部;(c)一对分隔件,每个分隔件具有:(i)其内表面,邻接所述盖壁的各对侧壁部的外表面;(ii)突出部,与所述各对通道有效地啮合;以及(iii)闭锁突出部,保持在所述外壳的各对截然对立的开口中。(d)可压缩弹性构件,设置在通过所述外壳和所述盖结合而形成的大体闭合的腔体中,。
18、所述可压缩弹性构件具有按尺寸大小容纳所述导向件的轴向口径。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还包括主要形成为穿过每个突出的壁部的开口。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1/5页6用于有轨车的具有改进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体用于有轨车的能量吸收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轮式卡车的枕梁和有轨车车体的下侧之间以适应有轨车“摆动”运动的侧支承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形成为穿过盖壁的开口的改进了散热的恒定接触侧轴承。背景技术0002 众所周知,恒定接触侧轴承广泛地应用于有轨车的每个转向架以容纳。
19、和补偿有轨车车体相对于这种转向架的纵向垂直和侧向运动。由于这种运动的结果,在侧支承组件中产生热量,更具体地说,由于盖和有轨车车体防磨板之间的摩擦。而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发现侧支承组件能够耐受这种热量,所以需要进行其它改进。0003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了散热的恒定接触侧轴承。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轨车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该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具有与铁路车辆转向架的承梁邻接的基本上平坦底面的底部。有一对安装孔,其形成为穿过底部的厚度并以有轨车的运动方向沿设置在每个大体垂直于承梁轴线的安装轴线排列。大体圆柱形的外壳壁直立于底部并限定外壳的直立纵向轴线,所述直立纵向。
20、轴线大体横切安装孔的安装轴线。还有一对截然对立的通道,该通道设置于并从与其内部敞开连通的外壳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同时沿基本上垂直于安装轴线设置的轴线排列。每对截然对立的通道都在横向于外壳的直立纵向轴线的平面上具有大体U形的横截面。每对截然对立的通道的顶边都设置成与外壳壁的顶边一样大体平坦。一对截然对立的开口设置成并形成为穿过外壳壁的厚度。每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设置在与其大体对齐的每对通道的下方。导向件也主要设置于底部的内表面上并直立于底部的内表面。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还包括盖,该盖设置成相对外壳进行往复轴向运动。可压缩弹性弹簧设置在由外壳和盖的结合所形成的大体上闭合的腔体中。可压缩弹性构件具有按尺。
21、寸大小以容纳导向件的轴向口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最终元件是用于散热的装置。这种散热装置由至少一个空气通路实现,所述空气通路是由与各个通道有效地啮合的突出部两侧的盖壁上形成的套口以及形成为穿过每个套口的垂直后壁的开口构成。0005 盖可具有与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一样细长的形状,所述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还包括一对位于盖每一侧上外壳中的分隔件。0006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其具有设置在盖中并沿大体上平行于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安装轴线的方向排列的一对空气通路。0008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
22、,其具有形成在盖的内表面上的凹槽。0009 除了上述对本发明的多个目的和优点进行详细地描述之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说 明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2/5页7而言,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和优点也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0010 图1示出本发明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三维视图;0011 图2示出图1中应用于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外壳构件的三维视图;0012 图3示出图1中应用于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盖构件的三维视图;0013 图4是图1中沿线IV-IV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横截面图;0014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构造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顶。
23、部平面视图;0015 图6是图5中沿线IV-IV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横截面剖视图;0016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构造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顶部平面视图;0017 图8是图7中沿线VIII-VIII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的横截面剖视图;0018 图9是示出图1,图5或图7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在有轨车中应用的环境平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应当指出的是,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之前,为了清楚地阐述和理解本发明,在数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0020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轨车的改进了散热的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通常标示为10。具体参见图1到图4以及图9,侧支承组件10。
24、包括:外壳,通常标示为20;盖,通常标示为70;以及弹性可压缩元件,通常标示为140。0021 如图2所示,外壳20包括大体椭圆形的底部30,该底部30具有与有轨车转向架4的承梁6的上表面邻接的大体上平坦的底面32并且限定外壳20的底端22。一对安装孔38形成为穿过底部30的厚度并以这种有轨车2的运动方向沿设置在大体垂直于承梁6的轴线5的安装轴线39排列。每个安装孔38设置成与底部30的一端部36极为接近但分隔开。外壳20具有大体圆柱形的外壳壁40,所述外壳壁40直立于底部30并限定外壳20的直立纵向轴线24,所述外壳20的直立纵向轴线24大体横切安装孔38的安装轴线39。每个外壳壁40都具有。
25、预定高度和预定直径。依照常规,底部30的端部36延伸穿过外壳壁40的外侧表面42从而使其畅通无阻地接近孔38。0022 两个截然对立的通道50设置于并从与其内部46敞开连通的外壳壁40的外表面42向外延伸,沿基本垂直于安装轴线39设置的轴线排列,并与承梁6的轴线5对齐。每个通道都在横向于外壳20的纵向轴线24的平面上具有大体上U形的横截面。每个通道50的顶边52设置成与外壳壁40的顶边48一样大体上平坦。0023 一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60形成为穿过外壳壁40的厚度。每对第一截然对立的开口60设置在与其大体上对齐的每个通道50的底边54的下方。这样,当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10安装在有轨车转向架4。
26、上时,通道50的底边54沿垂直方向与底部30的底面32分隔开。0024 还有一对第二截然对立的开口62形成为穿过外壳壁40的厚度。每对第二截然对立的开口62设置在底部30的每一对端部32上。最后,第一细长导向件66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底部30的基本平坦的内表面34上。说 明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3/5页80025 如图3所示,盖70设置成相对于外壳20进行往复轴向运动。盖包括大体圆柱形的盖壁80,所述盖壁80限定与外壳20的纵向轴线24同轴设置的纵向轴线82。每个盖壁80都具有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直径。盖70也具有大体敞开的底端72,所述底端72限定盖壁80。
27、的底边84。还有大体闭合的顶端90,所述顶端90在横向于由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92和中心部94限定的盖80的纵向轴线82的平面上呈横截面形状。每对端部92都具有与盖壁80的外部侧表面86互补的凸出的断刃表面96。中心部94具有一对凸出的边98。顶端90在其上支撑盖壁80的顶边88和基本平坦的外表面89。0026 还有一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100,所述突出部100设置在盖壁80的外部侧表面86上并沿大体垂直于安装轴线39设置的轴线排列。每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100按尺寸排列以与每对通道50有效地接合并在每对通道50中进行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防止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10的使用过程中外壳70围绕纵向轴线82旋转。
28、。0027 至少一对并优选一套四个套口110通过顶端90的一对截然对立的端部92和一对截然对立的突出部100的结合而被限定。更具体地,每个套口110由第一侧表面112、侧壁114、后壁116和壁架118限定,其中第一侧表面112设置于突出部100一侧上基本垂直的平面上,侧壁114设置于基本垂直的平面上并在其上支撑第二侧表面,后壁116设置在基本垂直的平面上并在其上支撑后表面的,以及壁架118设置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并在其上支撑套口110的底面。后壁116可在横向于盖70的纵向轴线82的平面上具有弯曲的凸出横截面。所以,所有四个后壁116都相对于盖70的纵向轴线82沿径向均匀地分隔开。0028 还。
29、设置有至少一对优选一套四个第三开口120。每套四个第三开口120都形成为穿过与盖70的内部敞开连通的各个套口110的垂直后壁116。每个第三开口120在横向于纵向轴线82的平面呈大体细长的形状。每个第三开口120的底边都与壁架118所支撑的套口110的底面对齐。而且,套口110的底面位于盖壁80的垂直方向上,因此盖70在负载情况下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以及在恒定接触侧支承组件10的使用过程中发生部件磨损的情况下,套口110的底面与外壳20的顶边48保持对齐。0029 假设如上所述设置套口110的位置,那么每对第三开口120沿基本平行于安装轴线39的方向并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上形成空气通路。当设置一对空。
30、气通路时,空气通路从安装轴线39均匀地分隔开。0030 一对截然对立的磨损指示器,比如套口128,设置在盖70的顶端90的外表面104上。0031 第二细长导向件130主要设置于并直立于盖70的顶端90的基本平坦的内表面106上。0032 一块可压缩弹性构件,比如弹性体弹簧140,设置在由外壳20和盖70的结合所形成的大体闭合的腔体28中以迫使盖70向上与有轨车车体(未示出)的下侧接触。弹性体弹簧140具有按尺寸大小以分别容纳第一导向件66和第二导向件130的轴线口径142。弹性体弹簧140可由任何能够满足美国铁道协会所要求性能的弹性可压缩材料制成。仅示例性地说明,这种弹性体弹簧140可由任何。
31、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在目前可取的方式中,弹性体弹簧140的材料是共聚多脂聚合物和共缩聚酰胺材料中至少一种。0033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设置有一种指示器装置(未示出)用于在火车车辆的转向架部分上安装这种弹性侧支承组件之后指示弹性侧支承组件的正常工作高度。如授予给说 明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4/5页9Merker,Jr但转让给本发明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4793720)披露的,这种指示器装置包括位于摩擦头构件上的第一部分,同时该指示装置的第二部分位于弹性侧支承组件的外壳构件上。将美国专利(No.4793720)的教导并入本发明以供参考。0034 已经。
32、发现,在有轨车2运行时,基本上沿有轨车2运动的方向排列的第三开口120促使空气流过腔体28以进行对流冷却,从而散发在盖70的顶端90的外表面104与有轨车车体防磨板(未示出)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在摆动或转向架旋转的平面中增加盖直到外壳公差也能扩大摩擦加热。沿有轨车2运动的方向排列的第二开口62促使热量进一步散发。这样,沿有轨车2运动的方向排列的第三开口120,以及特别是因此独自或结合第二开口62所形成的空气通路,散发在盖70的外表面104和有轨车车体防磨板(未示出)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0035 现在参照图5-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构造的侧支承组件,通常标示为200。侧支。
33、承组件200包括上述外壳20和一块弹性体弹簧140。侧支承组件200还包括盖,通常标示为210,除了闭合端212的基本平坦的内表面214包括相对于盖210的纵向轴线216沿径向或任何其它图案设置的预定多个凹槽220之外,所述盖210构造成与上述盖70大体相同。0036 侧支承组件200还包括由刚性材料比如诸如金属或其它能够承受工作负荷的材料制成的分隔件230。分隔件230位于在弹性体弹簧140的基本平坦的顶端表面142和盖210的闭合端212的基本平坦的内表面214之间。凹槽220具有与分隔件230的外边缘至少在同一平面上延伸,优选穿过这种圆周边延伸的端部,凹槽220允许散发在盖210的首先进。
34、入侧支承组件200的腔体228然后通过在外壳20和盖210上的各种开口从所述腔体向外的外上表面上产生的热量。设置有分隔件230以便防止弹性体弹簧140的顶端表面142下降并且可通过粘合或其它合适的方法设置成整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结合或选择设置在盖210中的凹槽220在分隔件230的上表面232上还设置有凹槽220。0037 尽管图5示出盖210具有上述套口110,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置有不带这种套口110的盖210。0038 现在,参照图7到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构造的侧支承组件,通常标示为300。侧支承组件300包括上述外壳20和一块弹性体弹簧140。侧支承组件300还包。
35、括盖,通常标示为310,所述盖310具有大体细长形状并定位成与外壳20进行往复轴向运动。盖310的盖壁具有沿基本平行于安装轴线39和一对对立的凸出端部314的方向排列的一对对立的侧壁部312。尽管,所示的侧壁部312具有基本平坦的外表面316,但是至少这种侧壁部312的中部可沿通道50的方向向外弯曲以与可压缩弹性体构件140的圆周形状配合。0039 而且,外壳310支撑上述导向件130。另外,开口120或类似开口可主要形成为穿过每个凸出的壁部314,其中开口120的底边设置成与外壳20的顶边对齐或在外壳20的顶边上。0040 还有一对分隔件320,其成形为与外壳20的内表面结合,更具体地,可与。
36、通道50有效地啮合。每个分隔件320在其上支撑突出部100同时还具有保持在外壳20的各个截然对立的开口60中的闭锁突出部322。分隔件320的内表面324邻接盖310的侧壁部312的外表面316。尽管,图8所示的分隔件是实心构件,但是分隔件320也可设置成中空构件。说 明 书CN 102438872 ACN 102438880 A 5/5页10而且当侧壁部312呈凸形时,内壁324将呈互补的凹形。0041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发明,对本发明进行了完整地、清楚地、简洁地和准确地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的部件进行各种改进和同等替换。说 明 书CN 10243887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