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82570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16.3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1579.3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号:

    CN104836412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K 35/02申请日:20150518|||公开

    IPC分类号:

    H02K35/02; G08C17/02

    主分类号:

    H02K35/02

    申请人:

    浙江信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峰; 桑孙程; 桑立爽

    地址: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经济开发区七路1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代理人:

    薛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包括控制元件板、收发天线、线圈组合件、永磁铁、磁杆和弹片,线圈组合件的两条电压输出线引入到控制元件板上,线圈组合件套在磁杆上,磁杆的两端可以绕在线圈组合件内部的支点有一定的上下位移,磁杆一端与弹片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整体呈平板状,所述磁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行程限位片,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磁杆两端的上下位移量以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为限。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紧凑、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磁杆运动的上下位移量可以不受线圈组合件内部空间的限制而实现调整,使得产生的电压值可以满足于不同程度需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包括控制元件板、收发天线、线圈组合件、永磁铁、磁杆和弹片,控制元件板固定在线圈组合件上,线圈组合件的两条电压输出线引入到控制元件板上,收发天线也接入到控制元件板上,线圈组合件和永磁铁的位置相对固定,线圈组合件套在磁杆上,磁杆在线圈组合件内部的支点与线圈组合件相对固定,磁杆的两端可以绕支点有一定的上下位移,磁杆一端与弹片相连,线圈组合件、永磁铁、磁杆和弹片共同组成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整体呈平板状,所述磁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行程限位片,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磁杆两端的上下位移量以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为限。

    说明书

    说明书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可用于智能家居、无线控制的所有通讯和控制开关领域。
    背景技术
    原有的通讯、控制开关都是利用有线传输信号或电源才能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此方式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资源的占用,甚至有些场所受环境的影响,又无法安装即使安装费用也非常昂贵。随着小型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化的控制开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有申请人于2011年3月2日申请了专利号201110049714.8、名称《自供电的无线双向通讯传感器和控制开关》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技术较好实现了通讯传感器和控制开关的结构简单、不用电池、无需布线、实现双向通讯、免维护、微型化的技术要求。但是,上述专利技术存在的致命缺陷是:永磁铁的两端需要开辟内侧空间,不仅使结构复杂、所占空间大、整体强度低,关键的是限制了软磁铁两端的上下位移量,由于软磁体两端的上下位移量受限,所以使得产生的电压值非常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而如果增大永磁铁两端的内侧空间,那么结构就不能小型化,另外如果永磁铁内侧空间的上下壁厚度变薄,那么强度更会降低,在软磁铁两端不断的冲击下就会非常容易产生断裂,使用寿命短。总之,上述专利技术结构较复杂不紧凑、强度不高使用寿命短,同时软磁铁运动的上下位移量严格受限于线圈组合件内部空间,使得产生的电压值过小,不能很好满足不同程度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紧凑、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磁杆运动的上下位移量可以不受线圈组合件内部空间的限制而实现调整,使得产生的电压值可以满足于不同程度需求的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
    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包括控制元件板、收发天线、线圈组合件、永磁铁、磁杆和弹片,控制元件板固定在线圈组合件上,线圈组合件的两条电压输出线引入到控制元件板上,收发天线也接入到控制元件板上,线圈组合件和永磁铁的位置相对固定,线圈组合件套在磁杆上,磁杆在线圈组合件内部的支点与线圈组合件相对固定,磁杆的两端可以绕支点有一定的上下位移,磁杆一端与弹片相连,线圈组合件、永磁铁、磁杆和弹片共同组成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整体呈平板状,所述磁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行程限位片,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磁杆两端的上下位移量以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为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首先改善了永磁铁的结构,永磁铁为整体平板状而不需在两端开辟内侧空间,使结构简单、所占空间小、整体强度高;尤为重要的是,磁杆(相当于背景专利技术中的软磁铁)运动的上下位移量通过连接在磁杆两端的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来确定,该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以磁杆运动的上下位移量不受线圈组合件内部空间的限制,当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小,磁杆运动的上下位移量就小,产生的电压值也小,当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大,上下位移量就大,产生的电压值也大,所以可使得本发明所产生的电压值可以满足于不同程度需求。由于永磁铁为整体平板状,抗冲击能力强,而且上下行程限位片可以采用磁钢材料,强度也高,所以工作时不断的冲击不会使永磁铁和上下行程限位片产生断裂,使用寿命长。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更简单紧凑、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同时磁杆运动的上下位移量可以不受线圈组合件内部空间的限制而实现调整,使得产生的电压值可以满足于不同程度需求,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包括控制元件板7、收发天线10、线圈组合件1、永磁铁6、磁杆3和弹片4,控制元件板7固定在线圈组合件1上,线圈组合件1的两条电压输出线引入到控制元件板7上,收发天线10也接入到控制元件板7上,线圈组合件1和永磁铁6的位置相对固定,线圈组合件1套在磁杆3上,磁杆3在线圈组合件1内部的支点与线圈组合件1相对固定,磁杆3的左右两端可以绕支点有一定的上下位移,磁杆3右端与弹片4相连,线圈组合件1、永磁铁6、磁杆3和弹片4共同组成自供电装置,所述永磁铁6整体呈平板状,所述磁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上下行程限位片(左上行程限位片9,左下行程限位片8,右上行程限位片2,右下行程限位片5),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磁杆3左右两端的上下位移量以上下行程限位片之间的间距为限。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当初始无外力状态时,磁杆3右端翘起而左端下压,使得左上行程限位片9和右下行程限位片5分别与永磁铁6的上下端触碰,此时,右下行程限位片5接通永磁铁6的N磁极而左上行程限位片9接通永磁铁6的S磁极,即磁杆3左端为S磁极右端为N磁极;如图2所示,当外力施加于弹片4上时,磁杆3左端翘起而右端下压,使得右上行程限位片2和左下行程限位片8分别与永磁铁6的上下两端触碰,此时,右上行程限位片2接通永磁铁6的S磁极而左下行程限位片8接通永磁铁6的N磁极,即磁杆3左端为N磁极右端为S磁极,于是作用于磁杆3的磁极性发生反转,在这个过程中线圈组合件1会感应到磁杆3瞬间磁极性的变化而产生电能并通过线圈组合件1的两条电压输出线向外输出,经过控制元件板7对电压的整理,即可启动控制元件板7对信号的收发控制。随后放松对弹片4的外力作用,磁杆3回位,磁杆3回位过程中再次发生磁极性反转,线圈组合件1会再次感应磁杆3瞬间磁极性变化而产生电能并电压输出,不同的是此时电压方向相反。本发明可实现无需其它任何电源即可实现信号的收发,真正起到免维护,又环保和体积小。

    关 键  词:
    利用 磁场 极性 转移 发电 通讯 控制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利用磁场极性转移自发电的通讯和控制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825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