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投影机.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1681370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格式:PDF
  • 页数:30
  • 大小:1.8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5797.2

    申请日:

    2011.07.29

    公开号:

    CN104793454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B 21/20申请日:20110729|||公开

    IPC分类号:

    G03B21/20; G03B35/16; H04N9/31; H05B41/292

    主分类号:

    G03B21/20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寺岛彻生; 竹泽武士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170535 2010.07.29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代理人:

    万利军; 陈海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损耗且进行使立体图像看起来明亮的投影的投影机。该投影机(500)以所提供的转换定时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转换以交替输出,包括:放电灯(90);放电灯驱动部(230),将驱动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和控制部(40),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由在时间上相邻的转换定时夹着的期间在第一期间开始,在第二期间结束,控制部(40)使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大地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并且在第二期间进行使得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地对放电灯驱动部(230)进行控制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按所提供的转换定时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转换而交替输出,该投影机包括:放电灯;放电灯驱动部,其将驱动所述放电灯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和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由时间上相邻的所述转换定时夹着的期间,在第一期间开始,在第二期间结束,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大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以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使得相互成为相反极性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进行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 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放电灯的第一电极侧,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反射而向被照明区域射出;和副反射镜,其与所述放电灯的所述主反射镜相对,配置在第二电极侧,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向所述主反射镜反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以所述第二电极变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使得经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后的平均电力成为一定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7.  一种投影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和快门眼镜,该快门眼镜具有根据来自所述控制部的信号而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转换的右快门及左快门,在所述第一期间,所述右快门及所述左快门成为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二期间,所述右快门及所述左快门中的一方成为所述打开状态而另一方成为所述关闭状态。8.  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按所提供的转换定时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转换而交替输出,该投影机包括:放电灯;放电灯驱动部,其将驱动所述放电灯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和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由时间上相邻的所述转换定时夹着的期间,包括第一期间和相对于所 述第一期间时间上在后相邻的第二期间,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大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以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使得相互成为相反极性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期间进行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该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比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高的频率的交流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进行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一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二期间中进行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放电灯的第一电极侧,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反射而向被照明区域射出;和副反射镜,其与所述放电灯的所述主反射镜相对,配置在第二电极侧,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向所述主反射镜反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及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至少一方中,以使得以所述第二电极变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6.  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使得经所述第一期间和所述第二期间后的平均电力成为一定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17.  一种投影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和快门眼镜,该快门眼镜具有根据来自所述控制部的信号而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转换的右快门及左快门,在所述第一期间,所述右快门及所述左快门成为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二期间,所述右快门及所述左快门中的一方成为所述打开状态而另一方成为所述关闭状态。

    说明书

    说明书投影机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10216745.8、申请日为2011年7月29日、发明名称为“投影机”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使用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的投影机正在实用化。作为此类投影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与图像信号同步地相应于色分离单元等来使光源的强度变化的单元的投影机。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当简单地使光源的强度变化时,放电灯的电极的损耗变显著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使用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并输出立体图像的投影机正在实用化。
    作为输出立体图像的方式之一,有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转换而交替输出的方式(例如,“XPAND beyond cinema(X6D Limited社的商标)”方式等有源快门眼镜方式)。在该方式中,使用与图像信号同步的有源快门眼镜等,通过右眼观看右眼用图像、左眼观看左眼用图像,而使用左右眼的视差来立体地观看图像。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02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237302号公报。
    在用交替地输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方式投影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与现有的投影平面图像(二维图像)的情况相比,进入右眼和左眼的光量为一半以下。此外,在发生右眼用图像进入左眼、左眼用图像进入右眼的串扰时,由于不能立体地感受到图像,因此需要有源快门双方都关闭 的期间。因此,在以交替地输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方式投影立体图像的情况下,存在图像比投影现有的平面图像的情况看起来暗的问题。为了使图像看起来明亮,可考虑简单地提高驱动电力,但是,存在增加投影机的消耗电力、与提高驱动电力相伴的促进周边部件的劣化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可提供能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损耗且可使立体图像看起来明亮地进行投影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以所提供的转换定时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转换以交替输出,包括:放电灯;放电灯驱动部,其将驱动所述放电灯的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和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由在时间上相邻的所述转换定时夹着的期间在第一期间开始,在第二期间结束,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所述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所述第二期间相对较大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并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期间进行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该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根据本发明,控制部以使驱动电流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因此可实现能使立体图像看起来明亮地进行投影的投影机。
    此外,根据本发明,控制部在第二期间进行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向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损耗。
    在该投影机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极性的直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 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保持放电灯的电极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偏损耗(损耗不均)。
    在该投影机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进行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该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降低的第一期间的闪烁的产生。此外,抑制闪烁的产生也是放电起点的位置稳定。因此,可抑制电极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的突起的变形。
    在该投影机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比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高的频率的交流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进一步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降低的第一期间的闪烁的产生。此外,抑制闪烁的产生也使得放电起点的位置稳定。因此,可抑制电极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的突起的变形。
    在该投影机中,所述控制部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二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一期间中进行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实现放电灯的电极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偏损耗。
    在该投影机中,所述控制部在时间上夹着一个所述第一期间的两个所述第二期间中进行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使得相互成为相反相位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实现放电灯的电极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偏损耗。
    在该投影机中,包括:主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放电灯的第一电极侧, 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反射而向被照明区域射出;和副反射镜,其与所述放电灯的所述主反射镜相对,配置在第二电极侧,将由所述放电灯产生的光束向所述主反射镜反射,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和所述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至少一方中,以使得以所述第二电极变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所述驱动电流向所述放电灯供给的方式控制所述放电灯驱动部。
    这样,可抑制比第一电极易于变形的第二电极的变形,可使放电灯的电极间距离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4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5是用于对控制部40的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A)至图6(D)是表示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和电极的温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第一期间、第二期间及转换定时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放电灯点亮装置    20 电力控制电路    21 开关元件    22二极管    23 线圈    24 电容器    30 极性反相电路    31 第一开关元件    32 第二开关元件    33 第三开关元件    34 第四开关元件     40 控制部    41 系统控制器    42 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    43 极性反相电路控制器    44 存储部    50 副反射镜    60 工作检测部61 第一电阻    62 第二电阻    63 第三电阻    70 点亮(ignite)电路   80 直流电源装置    90 放电灯    90e1 第一端部    90e2 第二端部    91 放电空间    92 第一电极    93 第二电极    112 主反射镜    114固定部件    200 光源装置    210 光源单元    230 放电灯驱动部    305 平行化透镜    310 照明光学系统    320 色分离光学系统    330R、330G、330B 液晶光阀    340 十字分色棱镜    350 投影光学系统    400 投影机系统    410 有源快门眼镜    412 右快门414 左快门    500 投影机    502 图像信号    510 图像信号变换部512R、512G、512B 图像信号    514 同步信号    522 固定部件    534 导电性部件    536 第一端子    544 导电性部件    546 第二端子552p 突起    560R、560G、560B 液晶面板    562p 突起    570 图像处理装置    572R、572G、572B 驱动信号    582 通信信号    584 通信信号    600 交流电源    700 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再有,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不当地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此外,以下说明的全部构成不限于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素。
    1.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
    1-1.投影机的光学系统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投影机500具有:光源装置200、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 色分离光学系统320、三个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十字分色棱镜340和投影光学系统350。
    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单元210和放电灯点亮装置10。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和副反射镜50(后述)以及放电灯90。放电灯点亮装置10向放 电灯90供给电力,以将放电灯90点亮。主反射镜112将从放电灯90射出的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照射方向D与光轴AX平行。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通过平行化透镜305向照明光学系统310入射。该平行化透镜305将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平行化。
    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照度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均匀化。此外,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偏振方向在一个方向上一致。其原因是,为了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有效利用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已调整照度分布和偏振方向的光向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入射。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将入射光分离为红(R)、绿(G)、蓝(B)三种色光。三种色光分别由与各颜色对应的液晶光阀330R、330G、330B调制。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具备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后述)和在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各自的光入射侧以及出射侧配置的偏振板(未图示)。已调制的三种色光由十字分色棱镜340合成。合成光向投影光学系统350入射。投影光学系统350将入射光向未图示的屏幕投影。这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再有,作为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十字分色棱镜340和投影光学系统350的各自的构成,可采用众所周知的各种构成。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构成的说明图。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单元210和放电灯点亮装置10。在图中,表示光源单元210的剖视图。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和放电灯90以及副反射镜50。
    放电灯90的形状是沿照射方向D从第一端部90e1延伸到第二端部90e2的棒形状。放电灯90的材料是例如石英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放电灯90的中央部鼓出为球状,在其内形成有放电空间91。在放电空间91内,封入有作为包含稀有气体、金属卤化物等的放电介质的气体。
    此外,在放电空间91内,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从放电灯90突出。第一电极92配置在放电空间91的第一端部90e1侧,第二电极93配置在放电空间91的第二端部90e2侧。该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形状是沿光轴AX 延伸的棒形状。在放电空间91内,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电极前端部(称为“放电端”)按预定距离离开地相对。再有,该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材料是例如钨等金属。
    在放电灯90的第一端部90e1,设有第一端子536。第一端子536和第一电极92由通过放电灯90的内部的导电性部件534电连接。同样地,在放电灯90的第二端部90e2,设有第二端子546。第二端子546和第二电极93由通过放电灯90的内部的导电性部件544电连接。第一端子536和第二端子546的材料是例如钨等金属。此外,作为各导电性部件534、544,使用例如钼箔。
    第一端子536和第二端子546与放电灯点亮装置10连接。放电灯点亮装置10向第一端子536和第二端子546供给驱动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其结果,在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发生电弧放电。因电弧放电而产生的光(放电光)如虚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放电位置向全方向放射。
    在放电灯90的第一端部90e1,通过固定部件114固定有主反射镜112。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是旋转椭圆形状。主反射镜112将放电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再有,作为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的形状,不限于旋转椭圆形状,可采用将放电光向照射方向D反射的各种形状。例如,可采用旋转抛物线形状。该情况下,主反射镜112可将放电光变换为与光轴AX大体平行的光。因此,可省略平行化透镜305。
    在放电灯90的第二端部90e2侧,通过固定部件522固定有副反射镜50。副反射镜50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是包围放电空间91的第二端部90e2侧的球面形状。副反射镜50将放电光向主反射镜112反射。这样,可提高从放电空间91放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再有,作为固定部件114、522的材料,可采用能承受放电灯90的发热的任意耐热材料(例如,无机粘接剂)。此外,作为将主反射镜112及副反射镜50与放电灯90的配置固定的方法,不限于将主反射镜112和副反射镜50在放电灯90固定的方法,可采用任意方法。例如,可将放电灯90和主反射镜112独立地在投影机的壳体(未图示)固定。对于副反射镜50也同样。
    1-2.投影机的电路构成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实例的图。投影机500除了先前说明的光学系统外可包括图像信号变换部510、直流电源装置80、放电灯点亮装置10、放电灯90、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图像处理装置570、CPU(中央处理器)580。此外,也可构成为包括投影机500和有源快门眼镜410的投影机系统400。
    图像信号变换部510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502(辉度-色差信号或模拟RGB信号等)变换为预定的字长的数字RGB信号来生成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向图像处理装置570供给。此外,图像信号变换部510,被输入按所提供的转换定时交替转换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立体图像信号来作为图像信号502的情况下,根据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转换定时来向CPU580供给同步信号514。
    图像处理装置570对三个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分别进行图像处理,将分别用于驱动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供给。
    直流电源装置80将从外部的交流电源600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一定的直流电压,向位于变压器(虽然未图示,但包含在直流电源装置80中)的二次侧的图像信号变换部510、图像处理装置570以及位于变压器的一次侧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供给直流电压。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在启动时在放电灯90的电极间产生高电压而使其绝缘破坏以形成放电路,而后供给用于放电灯90维持放电的驱动电流I。
    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分别根据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而对经先前说明的光学系统向各液晶面板入射的色光的辉度进行调制。
    CPU580控制从投影机的开始点亮到熄灭的工作。例如,可经通信信号582向放电灯点亮装置10输出点亮命令和熄灭命令。此外,CPU580可经通信信号584从放电灯点亮装置10接收放电灯90的点亮信息。再有,CPU580可根据同步信号514来经有线或无线的通信单元向有源快门眼镜410输出用于与图像信号502同步地控制有源快门眼镜410的控制信号586。
    有源快门眼镜410可包括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右快门412和左快门 414根据控制信号586而被开闭控制。在用户佩戴有源快门眼镜410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右快门412,可遮蔽右眼侧的视野。此外,在用户佩戴有源快门眼镜410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左快门414,可遮蔽左眼侧的视野。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可由例如液晶快门构成。
    1-3.放电灯点亮装置的构成
    图4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电路构成的一个实例的图。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电力控制电路20。电力控制电路20产生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力。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电路20包括将直流电源80作为输入并将该输入电压降压以输出直流电流Id的降压斩波电路。
    电力控制电路20的构成可包括开关元件21、二极管22、线圈23和电容器24。开关元件21可包括例如晶体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2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80的正电压侧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22的阴极端子和线圈23的一端连接。此外,电容器24的一端与线圈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器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22的阳极端子和直流电源80的负电压侧连接。从控制部40(后述)向开关元件21的控制端子输入电流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21的ON(导通)/OFF(截止)。可使用例如PWM(脉宽调制)控制信号来作为电流控制信号。
    这里,在开关元件21为ON时,电流流向线圈23,在线圈23积蓄能量。然后,在开关元件21为OFF时,在线圈23积蓄的能量经通过电容器24和二极管22的路径放出。其结果,产生与开关元件21为ON的时间的比例相对应的直流电流Id。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极性反相电路30。极性反相电路30通过输入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并按预定的定时进行极性反相,而生成输出作为仅在被控制的时间持续的直流或者作为具有任意频率的交流的驱动电流I。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极性反相电路30包括逆变桥电路(全桥电路)。
    极性反相电路30的构成包括例如由晶体管等构成的第一开关元件31、第二开关元件32、第三开关元件33和第四开关元件34,将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二开关元件32以及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元件33和第四开关 元件34互相并联连接。分别从控制部40向第一开关元件31、第二开关元件32、第三开关元件33和第四开关元件34的控制端子输入极性反相控制信号,根据极性反相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31、第二开关元件32、第三开关元件33和第四开关元件34的ON/OFF。
    极性反相电路30通过反复进行使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四开关元件34、以及第二开关元件32和第三开关元件33交替ON/OFF的操作,来将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极性交替地反相,从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二开关元件32的共同连接点以及第三开关元件33和第四开关元件34的共同连接点生成输出作为仅在被控制的时间持续的直流或者作为具有被控制的频率的交流的驱动电流I。
    即,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四开关元件34为ON时使第二开关元件32和第三开关元件33为OFF,在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四开关元件34为OFF时使第二开关元件32和第三开关元件33为ON。因此,在第一开关元件31和第四开关元件34为ON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以第一开关元件31、放电灯90、第四开关元件34的顺序流动的驱动电流I。此外,在第二开关元件32和第三开关元件33为ON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以第三开关元件33、放电灯90、第二开关元件32的顺序流动的驱动电流I。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电力控制电路20和极性反相电路30组合,来与放电灯驱动部230对应。即,放电灯驱动部230向放电灯90供给驱动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I。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包括控制部40。控制部40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控制部40通过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和极性反相电路30来控制驱动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频率等。控制部40对于极性反相电路30进行通过驱动电流I的极性反相定时来控制驱动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驱动电流I的频率等的极性反相控制。此外,控制部40对电力控制电路20进行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电流值的电流控制。
    控制部40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 的构成包括系统控制器41、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和极性反相电路控制器43。再有,控制部40可由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其一部分或全部。
    系统控制器41通过控制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和极性反相电路控制器43,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和极性反相电路30。系统控制器41可根据由在后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0内部设置的工作检测部60检测的驱动电压Vla以及驱动电流I,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和极性反相电路控制器4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器41的构成包括存储部44。再有,存储部44可与系统控制器41独立地设置。
    系统控制器41可根据在存储部44保存的信息,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和极性反相电路30。在存储部44,可保存例如驱动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频率、波形、调制图形等与驱动参数相关的信息。
    电力控制电路控制器42通过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而向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电流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
    极性反相电路控制器43通过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而向极性反相电路30输出极性反相控制信号,来控制极性反相电路30。
    再有,虽然控制部40可由专用电路实现以进行上述控制和/或后述的处理的各种控制,但是,也可通过例如CPU(中央处理器)执行在存储部44等存储的控制程序而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进行这些处理的各种控制。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部40的其他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控制部40可构成为通过控制程序来作为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的电流控制单元40-1、控制极性反相电路30的极性反相控制单元40-2发挥功能。
    此外,虽然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控制部40构成为放电灯点亮装置10的一部分,但也可构成为CPU580承担控制部40的部分功能。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可包括工作检测部60。工作检测部60可包括例如检测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la并向控制部40输出驱动电压信息的电压检测部和/或检测驱动电流I并向控制部40输出驱动电流信息的电流检测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工作检测部60的构成包括第一电阻61、第二电阻62和第三 电阻6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部根据通过与放电灯90并联、且互相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61和第二电阻62分压的电压来检测驱动电压Vla。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部通过在与放电灯90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63中产生的电压来检测驱动电流I。
    放电灯点亮装置10可包括点亮电路70。点亮电路70仅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工作,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将使放电灯90的电极间(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绝缘破坏而形成放电路径所需的高电压(比放电灯90的通常点亮时高的电压)向放电灯90的电极间(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供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点亮电路70与放电灯90并联连接。
    1-4.驱动电流的极性和电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图6(A)至图6(D)是表示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和电极的温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图6(A)和图6(B)表示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工作状态。在图中,表示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前端部分。在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前端分别设有突起552p、562p。在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产生的放电主要在突起552p和突起562p之间产生。在本实施例中,与没有突起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放电位置(电弧位置)的移动。但是,可省略此类突起。
    图6(A)表示第一电极92作为阳极工作、第二电极93作为阴极工作的第一极性状态P1。在第一极性状态P1,通过放电,电子从第二电极93(阴极)向第一电极92(阳极)移动。从阴极(第二电极93)放出电子。从阴极(第二电极93)放出的电子碰撞到阳极(第一电极92)的前端。因该碰撞而产生热,然后,阳极(第一电极92)的前端(突起552p)的温度上升。
    图6(B)表示第一电极92作为阴极工作、第二电极93作为阳极工作的第二极性状态P2。在第二极性状态P2,与第一极性状态P1相反,电子从第一电极92向第二电极93移动。其结果,第二电极93的前端(突起562p)的温度上升。
    这样,阳极的温度易于比阴极高。这里,一方电极的温度比另一方电 极高的状态持续下去会引起各种不良情况。例如,在高温电极的前端过度熔化的情况下,会产生意外的电极变形。其结果,电弧长度有时从适当值偏离。此外,在低温电极的前端的熔融不充分的情况下,在前端产生的微少凹凸会没有熔化地残留。其结果,有时会产生所谓的电弧跳动(电弧位置不稳定地移动)。
    作为抑制此类不良情况的技术,可使用使得各电极的极性反复交替的交流驱动。图6(C)是表示向放电灯90(图2)供给的驱动电流I的一个实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驱动电流I表示在放电灯90流动的电流。正值表示第一极性状态P1,负值表示第二极性状态P2。在图6(C)所示的实例中,使用矩形波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而且,在图6(C)所示的实例中,交替反复成为第一极性状态P1和第二极性状态P2。这里,第一极性区间Tp表示第一极性状态P1持续的时间,第二极性区间Tn表示第二极性状态P2持续的时间。此外,在图6(C)所示的实例中,第一极性区间Tp的平均电流值是Im1,第二极性区间Tn的平均电流值是-Im2。再有,适于放电灯90的驱动的驱动电流I的频率可与放电灯90的特性一致地通过实验来确定(例如,可采用30Hz~1kHz的范围的值)。其他的值Im1、-Im2、Tp、Tn也同样地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图6(D)是表示第一电极92的温度变化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H。在第一极性状态P1中,第一电极92的温度H上升,在第二极性状态P2中,第一电极92的温度H下降。此外,由于反复成为第一极性状态P1和第二极性状态P2,因此温度H在最小值Hmin和最大值Hmax之间周期地变化。再有,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二电极93的温度以与第一电极92的温度H相反的相位变化。即,在第一极性状态P1,第二电极93的温度下降,在第二极性状态P2下,第二电极93的温度上升。
    在第一极性状态P1下,第一电极92(突起552p)的前端熔融,因此第一电极92(突起552p)的前端变得平滑。这样,可抑制第一电极92中的放电位置的移动。此外,由于第二电极93(突起562p)的前端的温度下降,因此可抑制第二电极93(突起562p)的过度熔融。这样,可抑制意外的电 极变形。在第二极性状态P2,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情况相反。因此,通过反复成为两个状态P1、P2,可抑制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每个的不良情况。
    这里,在电流I的波形是对称的情况下,即,在电流I的波形满足“︱Im1︱=︱-Im2︱、Tp=Tn”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被供给的电力的条件相同。因此,如果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条件(温度上升难易程度和/或下降难易程度)相同,则可推定为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之间的温度差变小。但是,在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处于更易于成为高温的条件下的电极前端部的突起有可能消失。在电极前端部的突起消失时,成为电弧起点变得不稳定、引起进一步的电极变形的原因。此外,从处于更易于成为高温的条件下的电极前端部蒸发过剩的电极材料,在封体上附着的黑化、针状结晶形成变得更易于进行。
    此外,当电极在较广的范围内被过度加热(电弧斑点(与电弧放电相伴的电极表面上的热斑点)增大)时,因过度的熔融而使电极的形状被破坏。反之,当电极过冷(电弧斑点减小)时,电极的前端不能充分熔融,不能使前端恢复平滑,即电极的前端易于变形。因此,在对电极持续同样的能量供给状态时,电极的前端(突起552p和突起562p)易于变形为意外的形状。
    1-5.驱动电流的控制实例
    其次,对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对第一期间、第二期间及转换定时进行说明的图。在图7中,从上依次表示驱动信号572R、572G、572B的内容、右快门412的开闭状态、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转换定时的时间关系。图7的横轴是时间。
    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驱动信号572R、572G、572B,从时刻t1到时刻t3之间成为对应于右眼用图像的驱动信号、从时刻t3到时刻t5之间成为对应 于左眼用图像的驱动信号、从时刻t5到时刻t7之间成为对应于右眼用图像的驱动信号、从时刻t7到时刻t9之间成为对应于左眼用图像的驱动信号。因此,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投影机500将时刻t1、时刻t3、时刻t5、时刻t7、时刻t9作为转换定时,转换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以交替输出。
    由时间上相邻的转换定时夹着的期间在第一期间开始,在第二期间结束。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例如,由成为转换定时的时刻t1和时刻t3夹着的期间,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开始,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结束。对于由成为转换定时的时刻t3和时刻t5夹着的期间、由成为转换定时的时刻t5和时刻t7夹着的期间以及由成为转换定时的时刻t7和时刻t9夹着的期间,也同样。再有,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虽然将第一期间的长度和第二期间的长度表示为相同,但第一期间的长度和第二期间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分别适当地设定。此外,在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之间,可存在第三期间。在第三期间,可进行与后述的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不同的控制。
    右快门412成为在将与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的至少部分期间打开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右快门412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成为关闭的状态,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成为打开的状态。此外,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在将与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右快门412,从时刻t3起开始关闭,在时刻t3与时刻t4之间结束关闭,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为关闭状态。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右快门412的开闭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闭状态的变化相同。
    左快门414成为在将与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的至少部分期间打开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左快门414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成为关闭的状态,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成为打开的状态。此外,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在将与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 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左快门414,从时刻t1起开始关闭,在时刻t1与时刻t2之间结束关闭,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为关闭状态。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闭状态的变化相同。
    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在将与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右快门412关闭的期间与第一期间相对应,右快门412打开的期间与第二期间相对应。此外,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在将与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向液晶面板560R、560G、560B输入的期间中,左快门414关闭的期间与第一期间相对应,左快门414打开的期间与第二期间相对应。此外,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在第一期间中,存在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的任一快门都关闭的期间。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此外,在图8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表示为正极性,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的极性表示为负极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以使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比第二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比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大。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为I1,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为I2,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为I1,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为I2,在时刻t5以后的第一期间为I1。此外,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I1<I2。因此,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大。
    再有,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第一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和第二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期间内为一定,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 可以为以下方式:在第一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和第二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使得各期间内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大地,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以下方式:在第一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和第二期间的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各期间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使得在第一期间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小值、在第二期间取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地,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在第二期间进行以向放电灯90供给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控制部40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和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进行以向放电灯90供给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在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控制部40以下述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使得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二期间内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一定不变而使极性反相,由此生成与一个周期相当的交流电流,来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驱动电流I的频率可根据放电灯90的特性来通过实验确定。例如,可在30Hz~1kHz的范围内选择驱动电流I的频率。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控制部40以使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为最小、在第二期间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因此在使经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后的平均驱动电力为一定不变地进行驱动时,能够以与在第一期间用平均驱动电力驱动的情况相比较暗且与在第二期间用平均驱动电力驱动的情况相比较亮的方式,投影图像。在第一期间,存在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两者都关闭的期间,因此即使投影的图像较暗也难以对图像品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第二期间,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的任意某一方是打开的状态,对用户投影的图像与用平均驱动电力驱动时相比可看起来较亮。因此,可实现能以使立体图像看起来较亮的方式进 行投影的投影机。此外,通过在第一期间较暗地投影图像,而可抑制串扰的产生。此外,抑制了为了使图像看起来较亮而提高平均驱动电力的必要性,因此可抑制投影机的消耗电力。这样,可抑制与提高平均驱动电力相伴的周边部件的劣化。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控制部40在第二期间,进行以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损耗。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在第一期间进行以将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在第一期间直流控制处理中,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二期间的两个第一期间中,能以将极性相互相反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驱动电流I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为正极性的直流电流、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为负极性的直流电流、在时刻t5以后的第一期间为正极性的直流电流。即,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二期间(例如,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的两个第一期间(例如,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与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中,以将极性相互相反的直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部40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通过该控制,可保证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损耗。
    此外,如使用图2说明的那样,在投影机500包括配置在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反射以向被照明区域射出的主反射镜112和与放电灯90的主反射镜112相对地配置在第二电极93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的副反射镜50的情况下,控制部40可在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将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无论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还是 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控制部40都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包括配置在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反射以向被照明区域射出的主反射镜112和与放电灯90的主反射镜112相对地配置在第二电极93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的副反射镜50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副反射镜50反射的光(返回光)等的影响,而成为第二电极93比第一电极92温度易于上升的热条件。因此,第二电极93与第一电极92相比易于变形。
    通常,从电极温度为低温的状态起在增大电流值而提高电极温度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可使电极的形状较稳定。例如,与在减小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向放电灯90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的情况相比,在增大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向放电灯90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时,可使电极的形状较稳定。因此,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使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和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的前半部分合起来,在比第一电极92易于变形的第二电极93侧,在增大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这样,可抑制比第一电极92易于变形的第二电极93的变形,可使放电灯90的电极间距离稳定。
    1-6.变形例1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此外,在图9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在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控制部40以下述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使放电灯驱动部230在第二期间内使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为一定不变而使极性反相,由此来生成与2周期相当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再有,为了确保第二期间中的第 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优选,控制部40以将与1周期的整数倍相当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这样,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驱动电流I的频率和波长可根据需要适当设定。
    1-7.变形例2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此外,在图10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控制部40可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一期间的两个第二期间中,进行以将相位相互相反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
    在图10所示的实例中,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负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通过此类控制,可确保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损耗。在副反射镜50所产生的热影响小的情况和/或使用设计成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条件为对称的放电灯来作为放电灯90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2.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
    其次,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光学系统和电路等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相同。因此,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的驱动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再有,对于驱动信号572R、572G、572B的内容、右快门412 的开闭状态、左快门414的开闭状态、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转换定时的时间关系,与已经使用图7说明的相同。
    2-1.驱动电流的控制实例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此外,在图11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以使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比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比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并且,在第二期间,进行以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关于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的详细情况和各种变形、关于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详细情况和各种变形、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可在第一期间进行以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驱动电流I的频率可根据放电灯90的特性而通过实验来确定。例如,可在30Hz~1kHz的范围内选择驱动电流I的频率。
    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驱动电流I在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中皆为交流电流。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为I1,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为I2,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为I1,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为I2,在时刻t5以后的第一期间为I1。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I1<I2。因此,驱动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一期间相对较小,在第二期间相对较大。
    通常,在电极温度低的情况下,易于发生闪烁。为抑制闪烁的发生,用交流电流驱动放电灯90比用直流电流驱动理想。因此,通过在第一期间 和第二期间都将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而可抑制在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降低的第一期间中的闪烁的发生。此外,抑制闪烁的产生也是放电起点的位置稳定。因此,可抑制电极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的突起的变形。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机500中,控制部40可在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以将比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频率高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第一期间的驱动电流I都是比第二期间的驱动电流I频率高的交流电流。
    通常,在电极温度低的情况下,用高频的交流电流驱动可使电极的放电起点较稳定。因此,在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中,通过将比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频率高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可进一步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降低的第一期间的闪烁的产生。此外,抑制闪烁的产生也是放电起点的位置稳定。因此,可抑制电极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的突起的变形。
    此外,如使用图2说明那样,在投影机500包括配置在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反射以向被照明区域射出的主反射镜112和与放电灯90的主反射镜112相对地配置在第二电极93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的副反射镜50的情况下,控制部40可在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和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的至少一方中以将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无论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还是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或是在时刻t5以后的第一期间,控制部40都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无论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 间,还是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控制部40都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包括配置在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反射以向被照明区域射出的主反射镜112和与放电灯90的主反射镜112相对地配置在第二电极93侧且将由放电灯90产生的光束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的副反射镜50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副反射镜50反射的光(返回光)等的影响,而成为第二电极93比第一电极92温度易于上升的热条件。因此,第二电极93与第一电极92相比易于变形。
    通常,从电极温度为低温的状态起在增大电流值以提高电极温度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时,可使电极的形状较稳定。因此,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在电极温度降低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之后,将从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在比第一电极92易于变形的第二电极93侧,在从电极温度为低温的状态起使电流值增大以提高电极温度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这样,可抑制比第一电极92易于变形的第二电极93的变形,可使放电灯90的电极间距离稳定。
    2-2.变形例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驱动电流I的电流值。此外,在图12中,将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正值,将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情况下的驱动电流I表示为负值。
    控制部40可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一期间的两个第二期间中,进行以将相位相互相反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二期间交流控制处理。
    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负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通过此类控制,可确保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损耗。在副反射镜50所产生的热影响小的情况和/或使用设计成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条件为对称的放电灯来作为放电灯90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此外,控制部40可在时间上夹着一个第二期间的两个第一期间中,进行以将相位相互相反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来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一期间交流控制处理。
    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以及时刻t5以后的第一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二电极93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中,控制部40以将从负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即,以第一电极92为阳极的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通过此类控制,可确保放电灯90的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负荷平衡。因此,可抑制放电灯的电极偏损耗。在副反射镜50所产生的热影响小的情况和/或使用设计成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热条件为对称的放电灯来作为放电灯90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再有,在由时间上相邻的转换定时夹着的第一期间和第二期间,能以将从相互相反相位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控制部40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控制部40以将从负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 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控制部40以将从负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另一方面,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控制部40以将从正极性开始的交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I向放电灯90供给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通常,从电极温度为低温的状态起在增大电流值以提高电极温度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时,可使电极的形状较稳定。例如,与在减小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向放电灯90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的情况相比,在增大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向放电灯90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时,使电极的形状较稳定。
    因此,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使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一期间的后半部分和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二期间合起来,在第一电极92侧,在增大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此外,使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的第一期间的后半部分和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的第二期间合起来,在第二电极93侧,在增大成为同一极性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电流值之后供给使极性反相的驱动电流I。这样,可抑制第一电极92和第二电极93的变形,可使放电灯90的电极间距离稳定。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使用三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使用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透射型的投影机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反射型的投影机。这里,“透射型”意指如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等那样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调制装置是使光透射的类型,“反射型”意指如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和/或微镜型光调制装置等那样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调制装置是将光反射的类型。作为微镜型光调制装置,例如,可使用DMD(数字微镜器件,Texas Instruments社的商标)。在反射型的投影机中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得到与透射型的投影机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可在应用于从观察投影图像侧投影的正面投影型投影机的情况下使用,也可在应用于从与观察投影图像侧相反一侧投影的背面投影型投影机的情况下使用。
    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本发明包括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与效果相同的构成)。此外,本发明包括将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替换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可起到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构成。再有,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中添加公知技术的构成。

    关 键  词:
    投影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投影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813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