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或复印机等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用于排出载有印制图像的印制介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送纸机构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用于在纸张上产生印制图像的成像装置将印制纸张的多个拷贝输出到装置机体外部的送纸盘上时,通常很难分辨各个拷贝之间的分界线,因此,用户需要在完成成像操作时对各个拷贝进行分拣。例如,当通过成像装置产生10页文献的两份拷贝时,用户必须找出在第一和第二拷贝之间的分界线,或者找出在第一拷贝的最后一页和第二拷贝的第一页之间的分界线,并使两个拷贝彼此分开。
已知有多种送纸装置能够用于传统成像装置,以便实现有效分拣。这些送纸装置设计成可选择地通过改变送纸位置而以不同方式或在不同(移位)位置传送多份印制纸张拷贝,以便于分拣。下面将介绍用于这些送纸装置的四种具体方法。
在例如日本特开平11-199124中提出的第一方法是,对于文献的相邻拷贝,以不同方位(纵向和横向)供给相同尺寸的印制纸,并以同样方位输出印制后的纸张。特别是,用于印制一个拷贝的纸张以使得各纸张的短边靠前地方式供给,而用于印制下一拷贝的纸张以使得各纸张的长边靠前的方式供给。当印制后的纸张以同样方位排出时,各拷贝可以很容易分开。
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086056中公开的第二方法利用移位盘。尽管印制后的纸张从固定的纸张输出位置排出,但是移位盘移动(移位)至不同位置,这样,印制后的纸被传送至不同位置,以便于分拣。
在例如日本特开平5-186121中提出的第三方法包括:一对纸张输出辊,它们分别安装在两个轴上;以及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布置在两轴之间。当两个纸张输出辊夹住印制后的纸张以便将它排出时,在两个纸张输出辊的旋转负载之间产生差异。差动齿轮机构在两个纸张输出辊之间产生转速差,这样,多个拷贝的印制后纸张输出至不同的送纸位置,以便于分拣。
在例如日本特开平8-208091中所述的第四方法包括用于排出印制后纸张的驱动辊组件和压紧辊组件。当要排出的印制后纸张夹在辊组件和压紧辊组件之间时,驱动辊组件变换它的轴向方向。因为由该驱动辊组件推动的该夹紧纸张也变换成沿驱动辊组件的轴向方向,各纸张的送纸位置改变,以便于分拣工作。
最近发展的成像装置是所谓的前部接近类型,如图7所示,旨在实现紧凑设计。参考图7,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扫描部分160,该图像扫描部分160位于上部;供纸部分170,该供纸部分位于下部,用于供给成像所用的纸张;以及成像部分180,该成像部分180布置在图像扫描部分160和供纸部分170之间。图像扫描部分160、成像部分180和供纸部分170在截面内通常布置成U形。送纸部分190布置在图像扫描部分160和供纸部分170之间的空间,载有印制后图像的各个纸张输出至该送纸部分。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改进特征要求,这种成像装置包括双重(双面)成像功能,该双重成像功能通过转向纸张传递方法来实现,而取代传统使用的中间盘方法。在转向纸张传递方法中,通过在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之后立即利用一对纸张输出辊191使纸张沿与正常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经过纸张传递通路S′进行传递,从而使纸张反向。
对于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并不适于采用日本特开平11-199124中的前述第一方法。这是因为需要提供用于各个纸张规格的多个纸盒,以便沿不同方向供给印制纸张,这导致很难使装置紧凑。日本专利公开No.2000-086056中的前述第二方法也不适用于该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因为很难将活动移位盘布置在送纸部分190的有限空间内。因此,分别在日本特开平5-186121和特开平8-208091中的前述第三和第四方法看起来适于该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因为该方法的装置并不需要较大空间。
不过,日本特开平5-186121中的装置并不是优选的。因为由以不同转速转动的纸张输出辊夹住的纸张类似于沿抛物线排出,且纸张的夹住部分以不同速度前进,因此,很可能在纸张中产生不希望的负载、翘曲或下垂。
在日本特开平8-208091的装置中,由于设计原因,与原动机相连并传递用于使驱动辊组件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需要与驱动辊组件一起移动。因此,需要较大空间来使驱动辊组件沿其轴向移动,因此,很难提供相对于基准位置移位的多个送纸位置。而且,当齿轮机构用于使驱动力传递装置与原动机连接时,机构的齿轮将由于由驱动辊组件沿其轴向的移动引起的摩擦以及彼此滑移而逐渐磨损,最终将很难将驱动力准确传递给驱动辊组件。
此外,因为驱动力传递装置使驱动辊组件移动,只是不使压紧辊组件移动,因此,夹在棍部件和压紧辊组件之间的纸张沿压紧辊组件拖动,这样,纸张与驱动辊组件一起移动。因此,当图像并不形成于纸张的两面上时,形成于一面上的图像很可能由于在纸张和压紧辊组件之间的摩擦而沾污。
当包括凸轮和弹簧的机构用于使驱动力传递装置与原动机连接时,用于使驱动辊组件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弹簧弹力将由于随时间的退化而逐渐较低,且它可能无法使驱动力传递装置将驱动辊组件准确移动至规定位置。
对于将实现紧凑设计的、前述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增加纸张输出辊控制的准确性将很重要,因为装置采用基于转向纸张传递方法的双重成像功能。特别是,纸张输出辊将沿它们的轴向反复移动,同时增加沿轴向方向的定位准确性和增加从原动机传递的驱动力的准确性,以便将印制后纸张的多份拷贝输出至规定移位位置。例如当载有已经形成于一面上的图像的纸张转回去以便进行双重成像工作时,如果纸张输出辊191并没有准确定位,或者驱动力并没有准确传递以便使纸张输出辊191沿它们的向前和向后转动方向转动,那么当纸张进行传递以便在相反面形成图像时,可能发生纸张堵塞或倾斜供纸。这些供纸问题可能导致使形成于纸张两面的图像彼此重合失调的问题。当日本特开平8-208091中的装置用于该前部接近类型成像装置时,前述问题很可能在双重成像工作时产生。
如前所述,传统成像装置的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很难区分在多纸张文件的多个拷贝之间的分界线。特别是,用户例如很难分辨在第一拷贝的最后一张纸和第二拷贝的第一张纸之间的分界线,因此,用户必须找到在第一和第二拷贝之间的分界线,并使各拷贝彼此分开。
为了克服该麻烦,现有技术提出了多种送纸机构,这些送纸机构的特征是具有移位器功能,该移位器功能使用户能够明显分辨在多页文件的多份拷贝(印制件)之间的分界线。用于实现移位器功能的设计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设计将供给不同方位(纵向和横向)的印制纸张,并使文件的相邻拷贝的印制图像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如日本特开平11-199124中所述。
第二设计将使用活动移位盘,当接收从固定装置输出位置弹出的印制后纸张的多份拷贝时,该活动移位盘移动(移位)至不同位置,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086056中所述。
第三设计将通过移动(移位)利用布置在送纸部分中的驱动辊组件排出的印制后纸张而改变送纸位置,如日本特开平8-208091中所述。
如前所述,前述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有双重成像功能,以便满足改进特征的要求。为了使装置的结构紧凑,双重成像功能通过转向纸张传递方法(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中间盘方法)来实现,在转向纸张传递方法中,通过在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之后立即使纸张反向,以便执行双重成像工作。
在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中,并不希望采用前述第一装置来实现移位器功能。这是因为需要提供用于各个纸张规格的多个纸盒,以便沿不同方向供给印制纸张,这导致很难使装置紧凑。也不希望采用前述第一装置来实现移位器功能。这是因为很难将活动送纸盘(移位盘)布置于可在装置的、通常U形结构(横截面)的中部未占用空间中获得的有限空间内。前述第三装置看起来适于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这是因为送纸盘可以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在减小第三装置的尺寸时不会有明显困难,在第三装置中,位于送纸部分中的驱动辊组件使印制后纸张移位,以便改变送纸位置。不过,当第三装置用于成像装置中时,产生了与使输出到移位传送位置的印制后纸张容易堆垛相关的问题。当成像装置不能很好地堆垛传送给移位位置的印制后纸张时,将使用户不容易分离各个拷贝。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纸机构,该送纸机构能够将原动机的驱动力准确传递给移位辊,并使该移位辊沿它们的轴向准确运动,同时不会使驱动力传递机构磨损,这样,印制介质可选择地排出至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的多个送纸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安装在有限空间的送纸机构。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前部接近类型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它的特征是提高纸张堆垛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它能够通过移动移位辊而有选择地将经过纸张输送通路传递的印制后纸张排出至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的多个送纸位置,该移位辊可旋转地支承,以沿纸张输送方向排出各纸张。移位辊通过经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的、来自辊子转动力发生器的驱动力而转动,并沿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移动。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包括移位机构,该移位机构可旋转地支承移位辊,并包括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该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用于使移位辊转动的驱动力,并与该移位辊一起运动。该移位机构以可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的方式被支承。
在该结构中,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包括可旋转地支承移位辊的移位机构,且用于传递使移位辊转动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布置成可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移位辊一起运动。
当移位机构移动(移位)时,驱动力传递机构并不整个运动,而是只有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和布置在移位机构中的移位辊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减小使移位辊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需的空间大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前部接近类型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该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扫描部分,该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装置机体的上部,用于扫描原件,以便从该原件获得图像信息;供纸部分,该供纸部分位于机体的下部,用于供给用于成像的各纸张;以及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布置在图像扫描部分和供纸部分之间,并在机体的一侧。在该成像装置中,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供纸部分布置成在机体的横截面中为大致U形形状。送纸部分(盘)形成于机体的内部未占用空间内,并恰好在图像扫描部分和供纸部分之间。送纸部分有平表面和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平表面的尾端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朝着送纸部分的后壁而向下倾斜。
在该结构中,朝着平表面排出的各纸张在它的侧边缘处沿形成于送纸部分的平表面和后壁之间的倾斜表面稍微翘曲。这使得更容易将排出的纸张从送纸部分中取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送纸机构的成像装置。
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并结合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提供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的结构的侧剖图;
图3也是表示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的结构的侧剖图;
图4是表示当成像装置利用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传送印制后纸张时在送纸盘上的移位传送位置的视图;
图5是表示由用于将印制后纸张输出至移位传送位置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一个可选装置中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的结构的局部侧剖图;
图7是表示传统成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利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送纸机构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送纸机构送纸盘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具体表示通过送纸机构排出至非移位传送位置的纸张剖视图;
图11是具体表示通过送纸机构排出至移位传送位置的纸张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提供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的成像装置100的结构视图。成像装置100允许用户选择多个成像模式,也就是复印机模式、打印机模式和传真模式。在任何成像模式中,成像装置100都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或者任意其它类型的印制介质,例如用于高射投影仪的薄膜)。
成像装置100包括图像扫描部分10、供纸部分20、成像部分30、送纸部分40以及其它元件,例如操作人员面板(图中未示出)。
位于成像装置100机体上部的图像扫描部分10包括台板玻璃11、原件装载盘12和光学扫描系统13。光学扫描系统13包括光源14、多个反射镜15a、15b、15c、光学透镜16和电荷耦合器件(CCD)17。光源14将光发射到置于台板玻璃11上的原件上,或者将光发射到通过原件传送通路R从原件装载盘12传递的原件上。多个反射镜15a、15b、15c连续反射由原件反射的光,以便将该反射光导向光学透镜16。该光学透镜16将由反射镜15a、15b、15c引导的反射光汇聚到CCD17上,该CCD17进行光电转换处理,以便将反射光转变成电信号。
位于成像装置100机体下部的供纸部分20包括供纸盒21、手动供纸盘22和拾取辊23。在成像操作过程中,纸张从供纸盒21或手动供纸盘22供给。单独用于供纸盒21和手动供纸盘22的拾取辊23旋转,以便将各个纸张从供纸盒21或手动供纸盘22供给纸张输送通路S内。
成像部分30位于图像扫描部分10的下面,并在成像装置100机体的、提供有手动供纸盘22的一侧。成像部分30包括激光扫描单元(下文中称为LSU)、感光鼓31和定影单元36。成像部分30还包括充电单元32、显影单元33、图像转印单元34和放电单元35,它们以该顺序沿由图1中箭头所示的感光鼓31旋转方向环绕该感光鼓31布置。
位于供纸盒21上方的送纸部分40包括前述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和送纸盘42。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使载有印制图像的纸张从纸张输送通路S排出至送纸盘42上的移位位置。送纸盘42接收由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输出的各个纸张。操作人员面板有多个输入键(未示出),它们接收由用户输入的各种设置,例如拷贝数目和印制比例系数。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将在后面更详细介绍。
当以复印机模式将原件图像拷贝到纸张上时,用户将要拷贝的原件置于图像扫描部分10的台板玻璃11上或原件装载盘上。然后,用户设置拷贝数目和印制比例系数,例如通过按下操作人员台板上的合适输入键,并按下开始键(未示出)。
当按下开始键时,成像装置100使得供纸盒21或手动供纸盘22的拾取辊23能够将纸张从该供纸盒21或手动供纸盘22供给送纸通路S。纸张首先供给至对齐辊51。对齐辊51夹住纸张的、位于沿送纸方向最前端的前缘,这样,纸张的子扫描方向变得平行于对齐辊51的轴向方向,并且形成于感光鼓31上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到纸张上时与该纸张正确对齐。
由图像扫描部分10拾取的图像数据在例如由用户输入键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图像处理,并输送给LSU作为印制数据。感光鼓31的外表面通过充电单元32均匀充电至规定电势。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印制数据)利用多棱镜和各种透镜(未示出)投射激光,LSU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形成原件图像的静电潜像。随后,粘附在色粉鼓33a的外表面上的色粉根据感光鼓31表面上的充电区域和非充电区域的分布而被吸引到感光鼓31的表面上,该色粉鼓33a布置在显影单元33的显影槽(未示出)中,且该色粉鼓33a的一部分直接对着该感光鼓31。因此,该潜像转变成可视色粉图像。
然后,由对齐辊51夹住的纸张在与色粉图像正确对齐的情况下通过在感光鼓31和图像转印单元34之间的间隙。当纸张进行输送时,色粉图像通过布置于图像转印单元34中的图像转印辊(未示出)而从感光鼓31的表面转印到纸张上。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残余色粉由鼓单元(未示出)的清洁刀片刮去,并由清洁器装置(未示出)收集。载有转印的色粉图像的装置通过布置于定影器单元36中的上部加热辊36a和下部加热辊36b。由该上部和下部加热辊36a、36b施加的压力使色粉图像熔化和定影在纸张上。然后,该纸张通过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传送给送纸盘42。
图2和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的结构的侧剖图。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包括外壳55、移位机构60、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驱动力传递机构70、移位力发生器75和移位力传递机构80。这样构成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将已经通过纸张输送通路S传递的、载有印制图像的各纸张弹出到送纸盘42上。当用户通过按下在操作人员面板上的合适输入键而输入用于起动分拣功能的设置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通过使各个纸张沿图4中箭头Y所示方向(该方向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连续移动而选择性地将印制后的纸传送给在送纸盘42上的移位传送位置B和C以及正常(基准)传送位置A。
由成像装置100的机体的框架90支承的外壳55包括在内部空间中的移位机构60和驱动力传递机构70,还安装有布置在外部的移位力发生器75和移位力传递机构80。包括内部壳61和一对上下移位辊组件62的移位机构60例如沿箭头Y(图2)所示方向从图2中所示位置移动至图3中所示位置,以便将印制后的纸张选择性地输出至各个传送位置A、B、C。内部壳61可旋转地支承各个移位辊组件62,这样,移位辊组件62可以沿纸张输送方向推出印制后的纸张。如图所示,移位辊组件62装有多对上下辊子62a、62b。这些辊子62a、62b旋转,同时夹住各纸张,以便将它传送到送纸盘42上。
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产生用于使移位辊组件62转动的驱动力。包括驱动齿轮71、轴72、连接齿轮73a、73b、73c和滑动套筒74的驱动力传递机构70,将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驱动力传递给移位辊组件62。直接安装在轴72上并与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相连的驱动齿轮71使该轴72转动。
轴72可旋转地支承在机体的框架90中。安装在该轴72上的滑动套筒74可沿该轴72滑动。还有,轴72通过该滑动套筒74和连接齿轮73a、73b、73c支承移位机构60,该滑动套筒74和连接齿轮73a、73b、73c可沿箭头Y(图2)的方向运动,该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为了限制移位机构60以及连接齿轮73a、73b、73c的活动范围,轴72有止动器销72a,该止动器销72a穿过形成于滑动套筒74中的狭槽孔74a而向外凸出,该狭槽孔74a沿滑动套筒74的轴向方向延伸。
三个连接齿轮73a、73b、73c通过布置于齿轮73a和73c之间的连接齿轮73b而啮合在一起。连接齿轮73a通过形成于内部壳61中的孔而从该内部壳61中凸出到该内部壳61的、对着轴72的一侧。这样凸出的连接齿轮73a安装在该滑动套筒74上,并由该滑动套筒74支承,这样,连接齿轮73a可沿箭头Y方向与滑动套筒74一起在轴72上滑动。当轴72旋转时,它的旋转运动通过轴72的止动器销72a而传递给连接齿轮73a。因此,轴72、滑动套筒74和连接齿轮73a一起作为单件旋转。连接齿轮73b安装在支承上部移位辊组件62的辊子62a的轴63a的一端上,这样,连接齿轮73b通过该轴63a而使上部辊子62a转动。另一方面,连接齿轮73c安装在支承下部移位辊组件62的辊子62b的轴63b的一端上,这样,连接齿轮73c通过该轴63b而使下部辊子62b转动。
当齿轮73b和73c沿相反方向转动时,上部辊子62a和下部辊子62b这样转动,即它们的接触部分(辊隙区域)沿前述纸张输送方向直接将各纸张推出。
与移位力传递机构80相连的移位力发生器75产生用于使移位机构60沿箭头Y(图2)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该移位力传递机构80包括小齿轮81和齿条82。小齿轮81可旋转地支承和连接移位力发生器75和齿条82。当由移位力发生器75驱动时,小齿轮81旋转,并使齿条82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安装在内部壳61的后上部位置(如图2所示)的齿条82在通过小齿轮81而运动时将使得内部壳61沿箭头Y的方向移动。当内部壳61这样运动时,连接齿轮73a和滑动套筒74也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因为形成于内部壳61中的孔的一边缘与连接齿轮73a的一个侧表面接触。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移位机构60与三个连接齿轮73a、73b、73c相连,且这三个连接齿轮可作为驱动力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发明,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可以利用可选装置来将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驱动力传递给移位辊组件62,只要该装置能够沿箭头Y的方向与移位机构60一起自由运动,且它不易损坏。在图6中表示了一个这样的可选装置。如图6所示,轴72有安装在滑动套筒74上的凸缘状凸出部分74b,用于限制滑动套筒74沿箭头Y的方向的滑动。环形皮带85安装在轴63a和轴72的凸出部分74b之间。在该装置中,皮带85将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驱动力传递给移位辊组件62。当内部壳61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时,皮带85与移位机构60一起沿相同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当内部壳61运动时,形成于该内部壳61中的孔的一个边缘将与一个凸出部分74b接触。
图5是表示通过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执行移位送纸操作,以便将各个装置输出至移位传送位置的步骤的流程图。其中,将产生多页文件的多份拷贝,并利用分拣功能将各个拷贝输出至移位传送位置。首先,判断移位机构60的当前停止位置是否与移位机构60的下一个停止位置(它对应于下一张传送纸张将排出的送纸位置)重合(步骤S1)。当当前停止位置与下一个停止位置重合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通过使移位辊组件62旋转而将印制后的纸张输出到送纸盘42上(步骤S10)。当纸张排出时,通过使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持续旋转而使移位辊组件62保持旋转,除非当需要停止该移位辊组件62。
当在上述步骤S1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也就是判断移位机构60的当前停止位置与移位机构60的下一个停止位置(它对应于下一张传送纸张将排出的送纸位置)不同时,例如通过使用未示出的传感器来进行进一步判断,以便确定通过纸张输送通路S传递的纸张的尾端是否经过沿纸张输送通路S直接地位于移位辊组件62上游的转印辊52(步骤S2)。当判断通过纸张输送通路S传递的纸张的尾端已经通过转印辊52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停止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操作,以便停止移位辊组件62(步骤S3)。然后进行判断,以便根据移位机构60的当前停止位置以及该移位机构60的下一个停止位置而确定该移位机构60将沿哪个方向运动(步骤S4)。为了解释目的,图4中沿箭头Y从传送位置A到传送位置C的方向称为向前移动方向,而从传送位置C到传送位置A的方向称为向后移动方向。当根据步骤S4中的判断结果,移位机构将沿向前移动方向移动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使得移位力发生器75能够使移位机构60沿向前移动方向移动(步骤S5)。当根据步骤S4中的判断结果,移位机构60将沿向后移动方向移动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使得移位力发生器75能够使移位机构60沿向后移动方向移动(步骤S6)。
随后,进行判断以便确定该移位机构60是否已经到达下一个停止位置(步骤S7)。步骤S7的判断重复进行,直到移位机构60到达下一个停止位置。当移位机构60到达该下一个停止位置时(在步骤S7中为“是”),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使移位力发生器75停止(步骤S8)。然后,使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重新工作(步骤S9),这样,移位辊组件62旋转,以便使印制后的纸张排出到送纸盘42上(步骤S10)。在纸张排出后,进行判断以便确定是否还有其它纸张要通过该纸张输送通路S传递(步骤S11)。如果还有其它纸张要传递,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返回上述步骤S1,以便重新执行图5的移位送纸操作。当不再有纸张要传递时,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停止,以便执行移位送纸操作。
在前述实施例中,当移位机构60通过移位力发生器75的驱动而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时,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保持处于非操作状态,以便简化用于进行移位送纸操作的控制处理,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变化形式中,当执行移位送纸操作时,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和移位力发生器75可以同时保持操作。在该变化的一种形式中,在当纸张的尾端通过转印辊52时的时间点和当纸张通过由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施加的驱动力而通过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弹出时的时间点期间,移位力发生器75施加它的驱动力,以便使移位机构60移动至规定停止位置,这样,纸张排出到正确的送纸位置。该可选结构使得可以快速排出各个纸张,因为各个纸张可以在沿纸张输送方向前进时沿箭头Y的方向移位(图2)。
如这里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包括可沿箭头Y方向运动的移位机构60,其中,上部和下部移位辊组件62可旋转地支承成这样,即各纸张可以沿正确的纸张输送方向排出,且三个连接齿轮73a、73b、73c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连接齿轮73a、73b、73c传送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用于使移位辊组件62转动的驱动力,并沿箭头Y的方向与移位辊组件62一起移动。当包括移位辊组件62和连接齿轮73a、73b、73c的移位机构60移动(移位)时,驱动力传递机构70并不整个运动,而是只有驱动力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连接齿轮73a、73b、73c)沿箭头Y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减小使移位辊组件62能够沿箭头Y的方向移动时所需的空间量。
当三个连接齿轮73a、73b、73c移动时,形成于内部壳61中的孔的一个边缘保持与连接齿轮73a的一个侧表面接触,且齿轮73a、73b、73c保持啮合状态。这用于防止齿轮73a、73b、73c的啮合部分的磨损,并将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驱动力传递给移位辊组件62。因此,各纸张能够沿纸张排出方向准确前进。
而且,因为用于使移位机构60沿箭头Y方向移动的移位力发生器75以及用于使移位辊组件转动的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布置成彼此分开,因此可以简化结构,并有利于布置该用于传递各个驱动力的机构。
因为除了移位机构60的基准停止位置(对应于正常传送位置A,用作各个送纸的基准位置)外,移位机构60还有两个停止位置(对应于移位传送位置B和C),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更多数目的传送位置而分拣印制后纸张的多个拷贝。还有,可以在空间需要增加最小的情况下将印制后的纸张排出到多个传送位置,这些传送位置沿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定位,因为只有移位机构60沿箭头Y的方向移位。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对原动机(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和移位力发生器75),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当移位辊组件62可以旋转且移位机构60可以沿箭头Y的方向移动(以与前述相同的方式)时,即使通过单个原动机也可以获得与由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优点相同的有利效果。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用作各个送纸的基准位置的正常传送位置A外,还有两个移位送纸位置B和C,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成像装置的结构和物理尺寸,可以提供所需数目的送纸位置。
前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有以下特征和效果:
(1)当包括移位辊组件62和连接齿轮73a、73b、73c的移位机构60移动(移位)时,驱动力传递机构70并不整个运动,而是只有驱动力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连接齿轮73a、73b、73c)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减小使移位辊组件62能够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时所需的空间量。
(2)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70的一部分的连接齿轮73可滑动地安装在轴72上,且连接齿轮73a、73b、73c在啮合状态下一起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这可以防止齿轮73a、73b、73c的啮合部分的磨损,并使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的驱动力准确传递给移位辊组件62。因此可以使各个纸张沿纸张排出方向准确前进。
(3)因为用于使移位机构60沿纸张输送方向移动的移位力发生器75以及用于使移位辊组件转动的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布置成彼此分开,因此可以简化结构,并有利于布置用于传递各个驱动力的机构。
(4)当由驱动力发生器65、75中的一个施加的驱动力传递给移位机构60时,驱动力发生器65、75中的另一个并不向移位机构60传递任何驱动力。该装置能够简化在用于将印制后的装置排出到多个传送位置时的控制处理,这些传送位置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
(5)在该实施例的一个变化形式中,辊子转动力发生器65和移位力发生器75同时操作,以便在纸张沿纸张输送方向前进时使印制后的纸张沿与该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该结构可以快速排出各个纸张。
(6)通过除了基准停止位置外还设置多个移位机构60的停止位置,送纸位置的数目可以增加,以便于各个印制后纸张的分拣。还有,可以选择地将印制后纸张排出至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的多个传送位置,同时空间需要的增加最少,因为只有移位机构60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下面将参考图8至11介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送纸机构。
图8是采用第二实施例的送纸机构的成像装置100的透视图。
如图8所示,送纸部分40有侧开口以及前部开口,以便增加送纸部分40的内部未占用空间的可视性。当排出较大尺寸的纸张时,侧开口使得纸张的前缘能够输出到外部,这样,纸张可以很容易通过前部开口或侧开口而取出,同时更方便处理。
送纸部分40在内部未占用空间的前部和侧部向外部开口,同时在送纸部分40的前部和侧部之间的拐角处并没有提供竖直的前壁或竖直柱。该结构保证送纸部分40的内部空间具有很高的可视性,并使用户能够从成像装置100的前部或侧部取出印制后的纸张,同时可以清楚观察排出的印制后纸张,从而更容易处理。
参考图9,送纸部分40的送纸盘42有平表面42a和倾斜表面42b,该倾斜表面42b从平表面42a的内侧端(尾端)朝着后壁43向下倾斜。尽管在图9的剖视图中,倾斜表面42b表示为平直形式,但是该倾斜表面42b实际上稍微弯曲,如图8中所示。这样,在印制后的纸张中,不会在平表面42a和倾斜表面42b之间的交界线处留下弯曲标记。
当这样构成的送纸机构在无移位状态下(如图10所示)朝着送纸盘42的平表面42a排出印制后的纸张时,印制后的纸张处于正常(非移位)传送位置,其中,各纸张的侧边缘部分稍微沿形成于平表面42a和后壁43之间的倾斜表面42b翘曲,这样,可以更容易取出排出的印制后纸张。图10中的一对点划线表示移位区域C(在本实施例中为1英寸),该移位范围C表示了排出的纸张从参考中心线L1到移位传送位置的移动宽度。
当送纸机构的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操作时,印制后的纸张可选择地排出至非移位和移位传送位置。例如,当多组印制后纸张交替排出至非移位和移位传送位置时,如图11所示,排出至非移位传送位置的纸张主要以稳定形式堆垛在平表面42a上,以后排出至更靠近后壁43的移位传送位置主要堆垛在倾斜表面42b上,同时纸张的侧边缘与后壁43对齐。因此,移位和非移位的纸张以能够很容易分拣的方式明显分开,同时提高了纸张堆垛性能。
在第二实施例的前述结构中,当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驱动以便使用它的移位器功能时,送纸机构将要传送至移位传送位置的印制后纸张朝着倾斜表面42b弹出。这样,移位的印制后纸张主要堆垛在倾斜表面42b上,同时纸张的侧边缘与后壁43对齐。因此,移位纸张与非移位纸张明显区分开。
应当知道,本发明的前述送纸机构不仅可用于图8中所示的成像装置100,而且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成像装置。特别是,本发明的送纸机构可用于任何前部接近类型的成像装置,不管它的结构或设计如何,只要该装置包括:图像扫描部分,该图像扫描部分位于装置机体的上部,用于扫描原件,以便从该原件获得图像信息;供纸部分,该供纸部分位于机体的下部,用于供给用于成像的纸张;以及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布置在图像扫描部分和供纸部分之间,并在机体的一侧,其中,该图像扫描部分、成像部分和供纸部分布置成在机体的截面中基本为U形形状。
上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有以下特征和效果:
(1)位于机体的内部未占用空间中并只在图像扫描部分10和供纸部分20之间的送纸部分(送纸盘42),沿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有平表面42a和倾斜表面42b,该倾斜表面42b从平表面42a向下朝着送纸部分的后壁43倾斜。在该结构中,朝着平表面42a排出的各个纸张在它们的边缘部分沿在平表面42a和后壁43之间形成的倾斜表面稍微翘曲。这使得能够更容易将排出的纸张从送纸部分中取出。
(2)机体的内部未占用空间在其前部和侧部连续地向机体的外部开口,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前部开口或侧开口而将堆垛在送纸部分中的印制后纸张取出。该结构用于使成像装置100的操作更容易。
(3)因为各纸张朝着送纸部分的平表面42a排出,因此,即使当生成大量印制后纸张时,各个纸张也可以以稳定形式进行排出和堆垛。
(4)因为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的纸张输出辊(辊子62a、62b)使印制后的纸张移位,以便选择地将它们排出至送纸部分上的不同传送位置,因此,当使用移位送纸功能时通过利用靠近送纸部分的后壁43的倾斜表面42b,使排出纸张明显分离(分拣),从而提高了纸张堆垛性能。
(5)当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操作时,非移位纸张以稳定形式排出到送纸部分的平表面42a上,这样,非移位纸张明显与移位纸张分开。
(6)当输出纸张移位器单元41操作时,移位纸张朝着送纸部分的倾斜表面42b排出。尽管排出到倾斜表面42b上的移位纸张易于朝着送纸部分的后壁43而向下滑动,但是后壁43沿它的侧边缘可靠接收移位纸张。因此,移位和非移位纸张以容易分拣的方式明显分开,从而提高了纸张堆垛性能。
尽管已经这样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显然,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些变化并不能认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所有这些变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并将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