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16676
  • 上传时间:2018-01-11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57.3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1423.0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号:

    CN104800626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311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3/12; A61K35/02(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潍坊市现代风湿病研究院

    发明人:

    刘明杰; 孟琴

    地址: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虞河路金丰大厦2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苏雪雪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竹花、龙骨、独活、陈皮、白花蛇舌草、绞股蓝、木腰子为主药物,淡竹、甘草、乌梅、太子参、葛花、荷叶、佛手、益母草、穿心莲、栀子、竹茹、木瓜、熟地为辅药,从中医肾为后天之本、肾主水运的原理,科学制备而成,可养肾之气,行肾水,辨证治疗肾衰竭,副作用小、疗效高、可减轻病人病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A)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药材,竹花15—55、龙骨15—25、独活15—25、陈皮15—25、白花蛇舌草15—45、绞股蓝15—25、木腰子15—35、淡竹叶5—15、甘草25—75、乌梅5—15、太子参5—35、葛花5—15、荷叶5—15、佛手5—15、益母草5—15、穿心莲5—15、栀子5—15、竹茹15—55、木瓜5—15、熟地15—35;
    B)将竹花、甘草、乌梅、荷叶、佛手、独活、益母草、穿心莲、栀子、竹茹、熟地按上述比例放进20-30℃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重量份数为800-1200;然后投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煎煮10-20分钟,再加入淡竹叶、葛花、陈皮,转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20-30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一号药液;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分别投入温水100—200重量份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温度为20-30℃,然后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及其浸泡液体一起投入砂锅,加热至水沸腾继续煎煮50分钟,滤除药渣,自然冷却后得到二号药液;
    C)将以上所得一号药液、二号药液混合均匀,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白花蛇舌草和绞股蓝,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35分钟,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治疗肾衰竭的药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药材成份重量份的配比如下
    竹花35、龙骨15、独活15、陈皮15、白花蛇舌草35、绞股蓝15、木腰子25、淡竹叶5、甘草55、乌梅5、太子参15、葛花15、荷叶5、佛手5、益母草5、穿心莲5、栀子5、竹茹35、木瓜5、熟地30。

    说明书

    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肾衰竭即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目前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可用药物也比较单一。并且由很大一部分病人。治疗后复发和反复的可能性很高。给病人造成的痛苦非常大。现有肾病综合征治疗手段单一,所用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现急需一种副作用小、疗效明显以及成本相对少可减轻病人病痛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高、可减轻病人病痛的治疗肾衰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顺序进行如下步骤:
    A)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药材,竹花15—55、龙骨15—25、独活15—25、陈皮15—25、白花蛇舌草15—45、绞股蓝15—25、木腰子15—35、淡竹叶5—15、甘草25—75、乌梅5—15、太子参5—35、葛花5—15、荷叶5—15、佛手5—15、益母草5—15、穿心莲5—15、栀子5—15、竹茹15—55、木瓜5—15、熟地15—35;
    B)将竹花、甘草、乌梅、荷叶、佛手、独活、益母草、穿心莲、栀子、竹茹、熟地按上述比例放进20-30℃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重量份数为800-1200;然后投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煎煮10-20分钟,再加入淡竹叶、葛花、陈皮,转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20-30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一号药液;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分别投入温水100—200重量份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温度为20-30℃,然后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及其浸泡液体一起投入砂锅,加热至水沸腾继续煎煮50分钟,滤除药渣,自然冷却后得到二号药液;
    C)将以上所得一号药液、二号药液混合均匀,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白花蛇舌草和绞股蓝,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35分钟,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治疗肾衰竭的药物。
    所述各药材成份重量份的优选配比如下
    竹花35、龙骨15、独活15、陈皮15、白花蛇舌草35、绞股蓝15、木腰子25、淡竹叶5、甘草55、乌梅5、太子参15、葛花15、荷叶5、佛手5、益母草5、穿心莲5、栀子5、竹茹35、木瓜5、熟地30。
    竹花又名竹黄、天竹花、淡竹花等属于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黄属真菌。 多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竹林中,药用部位是真菌竹黄的子座。具有镇咳化痰、理气止痛、镇惊之功效。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主要功用: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辛、苦,微温,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中医常用治疗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等。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又称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参、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七叶胆、五叶参和七叶参等。味苦;微甘;性凉。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木腰子,是热带植物九龙藤的种子。性平、味甘、涩。主治:失眠多梦、小儿惊吓、顽固风湿等。
    淡竹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别称为碎骨草、山鸡米草、竹叶草。根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
    甘草,处方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L的根及根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据现代研究,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 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甘,微苦,微温。补虚药,补气药。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葛花,为豆科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具有清热、解毒、护肝、养颜、补肾之作用。
    荷叶,处方名:荷叶、莲叶、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等。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植物佛手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实。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苦、辛,微寒。归肝、心包经。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竹茹,又名竹皮,青竹茹,淡竹皮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含木质素、纤维素。性微寒,味甘。中医常用于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及病热烦躁,惊悸。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酸,温。归肝、脾经。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本发明所述治疗肾衰竭的药物,以竹花、龙骨、独活、陈皮、白花蛇舌草、绞股蓝、木腰子为主药物,淡竹、甘草、乌梅、太子参、葛花、荷叶、佛手、益母草、穿心莲、栀子、竹茹、木瓜、熟地为辅药,从中医肾为后天之本、肾主水运的原理,养肾之气,行肾水,辨证治疗肾衰竭,副作用小、疗效高、可减轻病人病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制备方法如下:竹花15—55、龙骨15—25、独活15—25、陈皮15—25、白花蛇舌草15—45、绞股蓝15—25、木腰子15—35、淡竹叶5—15、甘草25—75、乌梅5—15、太子参5—35、葛花5—15、荷叶5—15、佛手5—15、益母草5—15、穿心莲5—15、栀子5—15、竹茹15—55、木瓜5—15、熟地15—35。 上述具体成分含量可以根据适应病症的特点和原材料的来源在上述范围内调整。
    A)将竹花、甘草、乌梅、荷叶、佛手、独活、益母草、穿心莲、栀子、竹茹、熟地按上述比例放进20-30℃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重量份数为800-1200;然后投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煎煮10-20分钟,再加入淡竹叶、葛花、陈皮,转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20-30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一号药液;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分别投入温水100—200重量份的温水中浸泡4-6个小时,温水的温度为20-30℃,然后将龙骨、太子参、木瓜、木腰子及其浸泡液体一起投入砂锅,加热至水沸腾继续煎煮50分钟,滤除药渣,自然冷却后得到二号药液。
    B)将以上所得一号药液、二号药液混合均匀,入砂锅加热至沸腾后加入白花蛇舌草和绞股蓝,保持沸腾状态继续煎煮35分钟,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治疗肾衰竭的药物。
    服用方法如下:将上述治疗肾衰竭的药物分成每50克为一份,每日三次服用,口服每次一份,每15天为一疗程。
    病人王某女士,31岁。整个人精神疲备,面容憔悴,形体消瘦,身体状况很差。化验结果报告单显示:血肌酐716μmol/L、尿蛋白++、血尿酸502.7 umol/L、尿素氮28.2mmol/L。B超显示:患者的双肾已萎缩,左肾7.5CM,右肾7.9CM。综合各项指标诊断结果为:尿毒症中晚期,双肾萎缩,高尿酸血症。根据患者肾脏检查指标,对病人肾脏受损程度进行判定,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一个月之后,其精神足了,气色也好了,走路都有劲了,饭量增加,睡眠也正常了,化验血肌酐降到了324 umol/L,血尿酸降到436微摩尔,尿素氮降到18.5。在第二个月后,肌酐又降了85umol/L,尿素氮降了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尿酸全都达到了正常指标,第三个月后,大部分指标趋势于正常。现在病情稳定。身体情况明显好转,能干农活了。
    实施例2: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35—55、龙骨15—25、独活15—25、陈皮15—25、白花蛇舌草35—45、绞股蓝15—25、木腰子15—25、淡竹叶5—15、甘草55—75、乌梅5—15、太子参5—15、葛花5—15、荷叶5—15、佛手5—15、益母草5—15、穿心莲5—15、栀子5—15、竹茹35—55、木瓜5—15、熟地30—35。上述具体成分含量可以根据适应病症的特点和原材料的来源在上述范围内调整。 
    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病人侯某某,男,34岁。5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以及腰部不适、并伴有发热、恶寒、头晕乏力、夜尿增多。入院检查时精神疲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患者有时中上腹或全腹疼痛,左肾区及肋脊角叩击阳性。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白细胞升高,蛋白尿+++,尿隐血++,双肾b超检查双肾大小不等。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辅助针灸治疗。6日后患者肾血流灌注开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提高,尿肌酐排泄逐渐增多,血清肌酐逐渐开始下降。治疗10日后,出院。跟踪回访两个月,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反复,状态良好。建议六个月后复查。
    实施例3: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35、龙骨15、独活15、陈皮15、白花蛇舌草35、绞股蓝15、木腰子25、淡竹叶5、甘草55、乌梅5、太子参15、葛花15、荷叶5、佛手5、益母草5、穿心莲5、栀子5、竹茹35、木瓜5、熟地30。
    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
    病人于某某,男,山西人。一年多来总感觉到恶心、乏力,当时觉得是工作压力过大所致,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个月后,便出现了头晕、头痛、厌食、胸闷等一系列的症状。到医院进行检查,血肌酐490umol/L、血压230/170mmHg、采用实施例2的药物治疗,经过第一阶段一个半月的治疗。病人精神体力逐渐恢复,肾功能明显恢复,检查血肌酐控制到400umol/L。食欲恢复。再次会诊结果。决定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增加病人抗病毒的能力、补充肾气强其筋骨,经过第二阶段2个疗程后肾功能逐渐恢复,复查血肌酐200umol/L左右。后病人自行出院,建议继续服用两个疗程药物,六个月后复查。
    经临床试用统计,选取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衰竭病人五十人,治愈32人,有明显改善15人,无效2人,转院1人,综合治愈率为64%,有效率为94%。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衰竭 药物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肾衰竭药物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67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