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GAME****980
  • 文档编号:1663862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21.0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95222.5

    申请日:

    2010.06.05

    公开号:

    CN101851744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23C 14/34申请日:20100605授权公告日:20121114终止日期:201406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3C 14/34申请日:20100605|||公开

    IPC分类号:

    C23C14/34; C23C14/00; C23C14/16; C23C14/06

    主分类号:

    C23C14/34

    申请人:

    太原理工大学

    发明人:

    李秀燕; 张莹; 杨慧岩; 唐宾

    地址: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代理人:

    庞建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强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在钛合金基体表面交替循环进行单元渗Mo和Mo/N共渗制备强韧性Mo/MoN多层复合改性层的技术方案,在工件表面先渗镀4~6μm厚的Mo底层;然后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在工件表面渗镀厚度为2~4μm的MoN层;再关闭氮气的供应,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2~4μm厚的Mo层;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继续交替循环在工件表面渗镀MoN层和Mo层,并使多层复合层的最表层为MoN层,制备调制周期为2~4μm,总厚度为10~50μm的Mo/MoN多层复合层;工件随炉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制备的Mo/MoN多层复合改性层显著改善钛合金在高接触载荷条件下的磨损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在钛合金基体表 面交替循环进行单元渗 Mo 和 Mo/N 共渗制备强韧性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的技术方案, 包 括下述步骤 : Ⅰ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表面改性, 以纯 Mo 板作溅射靶, 以钛合金工件作 基体, 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5Pa 以上, 然后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先渗镀 4 ~ 6μm 厚的 Mo 底 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40 ~ 60min ; Ⅱ在真空室依然通入氩气的情况下同时通入氮气, 继续在工件表面渗镀厚度为 2 ~ 4μm 的 MoN 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氩气与氮气的流量比 1 ∶ 2 ~ 2 ∶ 1,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20 ~ 60min ; Ⅲ关闭氮气的供应, 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 2 ~ 4μm 厚的 Mo 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 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20 ~ 40min ; Ⅳ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 继续交替循环在工件表面渗镀 MoN 层和 Mo 层, 并使多 层复合层的最表层为 MoN 层, 渗镀 MoN 层和 Mo 层的工艺参数分别与步骤Ⅱ和步骤Ⅲ相同, 最终在钛合金工件表面制备调制周期为 2 ~ 4μm, 总厚度为 10 ~ 50μm 的 Mo/MoN 多层复 合层 ; Ⅴ工件随炉冷至室温, 然后将工件取出。

    说明书


    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 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 强化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高结合强度、 强韧性 Mo/MoN 多层复合改 性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 热稳定性好、 耐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 被应用于航空航天、 化工、 生物医学、 汽车制造、 体育用品等领域。 但钛合金的耐磨性差, 这影响了钛合金构件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 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改性层是改 善钛合金磨损性能的有效手段, 可以极大地拓展钛合金的应用范围。
         我国学者发明的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 美国专利 4520268) 及相应的设备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 ( 中国专利 CN 1030262A) 用于钛合金的表面改性具有独特的优 势。该技术是在真空环境中, 利用气体 ( 通常用氩气 ) 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 其中的正离 子轰击金属靶, 溅射出的金属元素在高温的金属基体表面沉积、 扩散, 从而形成具有连续扩 散层的表面渗镀改性层。如果同时通入反应气体 ( 如氮气、 氧气等 ), 则可实现金属靶元素 和反应气体元素在基体表面的共渗, 在基体表面形成金属化合物的渗镀层。考虑到钛合金 重要构件主要使用退火态, 所以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用于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既可改 善其表面性能, 同时又基本不降低材料的整体性能。
         为了改善钛合金的磨损性能, 本申请的发明人曾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 钛合金表面分别形成了单元渗 Mo 改性层和 Mo/N 共渗改性层 ( 该技术公开在 《摩擦学学报》 2003 年 23 卷 2 期 “Ti6Al4V 表面双层辉光离子渗 Mo 及其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和 《中国有色 金属学报》 2003 年 13 卷 4 期 “利用双层辉光放电形成 Mo-N 硬质镀层的研究” 等文章中 )。 在钛合金表面进行单元渗 Mo, 是以钛合金为基体, 以 Mo 板作溅射靶, 在真空室只通入氩气 的条件下, 通过气体放电在钛合金表面形成 Mo 渗镀改性层。在钛合金表面进行 Mo/N 共渗, 是以钛合金为基体, 以 Mo 板作溅射靶, 在真空室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的条件下, 通过气体 放电在钛合金表面形成 MoN 渗镀改性层。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经过单元渗 Mo 和 Mo/N 共渗表面改性后钛合金的磨损性能进 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 Mo/N 共渗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高硬度 ( 强度 )MoN 改性层, 在较低 接触载荷工况条件下对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是有益的 ; 但在较高接触载荷工况条件下, 只 强调钛合金表面改性层的高强度并不可取。例如, TC4 合金经 850℃ 3 小时单元渗 Mo 后表 面硬度为 HV700, 而 Mo/N 共渗后表面硬度可达 HV1500, Mo/N 共渗改性层的硬度显著高于渗 Mo 改性层。在较低接触载荷的磨损试验中, 高强度的 Mo/N 共渗改性层表现出优于单元渗 Mo 改性层的耐磨性能 ; 在较高接触载荷的磨损试验中, 高强度的 Mo/N 共渗改性层由于韧性 不足发生开裂脱落, 而强度较低但韧性良好的单元渗 Mo 改性层则与基体结合良好。因此, 在高接触载荷的磨损条件下, 单方面追求钛合金表面改性层的高强度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 果, 还应重视改性层的韧性。 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强韧性良好的表面改性层, 才能更有效
         地提高钛合金在高接触载荷条件下的磨损性能。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的目的在于 : 将 Mo/N 共渗 改性层的高强度与单元渗 Mo 改性层的高韧性结合起来, 提供一种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 强韧性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在钛合 金基体表面交替循环进行单元渗 Mo 和 Mo/N 共渗制备强韧性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的技 术方案, 包括下述步骤 :
         Ⅰ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表面改性, 以纯 Mo 板作溅射靶, 以钛合金工 件作基体, 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5Pa 以上, 然后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先渗镀 4 ~ 6μm 厚的 Mo 底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40 ~ 60min ;
         Ⅱ在真空室依然通入氩气的情况下同时通入氮气, 继续在工件表面渗镀厚度为 2 ~ 4μm 的 MoN 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氩气与氮气的流量 比 1 ∶ 2 ~ 2 ∶ 1,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20 ~ 60min ; Ⅲ关闭氮气的供应, 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 2 ~ 4μm 厚的 Mo 层, 其工艺条件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 ~ 18cm, 气压 30 ~ 50Pa, 靶电压 950 ~ 1200V, 工件电压 450 ~ 650V, 工件温度 800-1000℃, 渗镀时间 20 ~ 40min ;
         Ⅳ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 继续交替循环在工件表面渗镀 MoN 层和 Mo 层, 并 使多层复合层的最表层为 MoN 层, 渗镀 MoN 层和 Mo 层的工艺参数分别与步骤Ⅱ和步骤Ⅲ相 同, 最终在钛合金工件表面制备调制周期为 2 ~ 4μm, 总厚度为 10 ~ 50μm 的 Mo/MoN 多层 复合层 ;
         Ⅴ工件随炉冷至室温, 然后将工件取出。
         本发明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 其有益效果为 :
         (1) 在钛合金工件表面渗镀厚度约 4 ~ 6μm 的 Mo 底层, 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改性层 的韧性 ; 另一方面, Mo 层的硬度介于软基体钛合金与硬质层 MoN 之间, 能够起到一定的力学 协调作用, 可以增大改性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
         (2) 由于改性层的制备均在较高基体温度下进行, 基体与相邻的 Mo 底层发生互扩 散, 形成的扩散层保证了二者间结合的牢固性 ; 其余相邻的 Mo 与 MoN 层间亦会发生互扩散, 使 Mo 层与 MoN 层间结合良好。这样使得改性层与基体之间以及多层复合改性层整体都有 很高的结合强度。
         (3) 改性层由 Mo 层与 MoN 层交替复合而成, 综合了 Mo 层的良好韧性和 MoN 层的高 强度, 形成了强韧性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 ; 此外, 改性层最表层为高强度的 MoN 层, 改性 层的总体结构设计既保证了改性层良好的耐磨性, 也保证了改性层的使用持久性。
         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方式 1
         (1) 将钛合金 TC4 工件放入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中作为基体, 用纯 Mo 板作溅射 靶。 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5Pa 以上, 在只通入氩气的条件下, 在工件表面先渗镀厚度约为 4μm 的 Mo 底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气压 40Pa ; 靶电压 1060V ; 工件电压 520V ; 工件温度 900℃ ; 渗镀时间 40min。
         (2) 然后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2μm 的 MoN 层。 工艺 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氩气与氮气的流量比为 1 ∶ 1, 并使炉内气压为 40Pa ; 靶电压 1140V ; 工件电压 490V ; 工件温度 900℃, 渗镀时间 30min。
         (3) 关闭氮气的供应, 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2μm 的 Mo 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气压 40Pa ; 靶电压 1060V ; 工件电压 520V ; 工件温度 900℃, 渗镀时间 20min。
         (4) 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 继续在工件表面交替循环渗镀 MoN 层和 Mo 层, 渗 镀次数分别为 3 次和 2 次, 最表层为 MoN 层。渗镀 MoN 层和 Mo 层的工艺参数分别如 (2) 和 (3) 所述。最终形成总厚度约为 18μm 的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
         (5) 工件随炉冷至室温, 然后将工件取出。
         实施方式 2
         (1) 将钛合金 TC11 工件放入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中作为基体, 用纯 Mo 板作溅射 靶。 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5Pa 以上, 在只通入氩气的条件下, 在工件表面先渗镀厚度约为 6μm 的 Mo 底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cm ; 气压 35Pa ; 靶电压 1100V ; 工件电压 510V ; 工件温度 900℃ ; 渗镀时间 50min。
         (2) 然后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3μm 的 MoN 层。 工艺 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cm ; 氩气与氮气的流量比为 2 ∶ 1, 并使炉内气压为 35Pa ; 靶电压 1150V ; 工件电压 500V ; 工件温度 900℃ ; 渗镀时间 40min。
         (3) 关闭氮气的供应, 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3μm 的 Mo 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5cm ; 气压 35Pa ; 靶电压 1100V ; 工件电压 510V ; 工件温度 900℃ ; 渗镀时间 25min。
         (4) 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 继续在工件表面交替循环渗镀 MoN 层和 Mo 层, 渗 镀次数分别为 3 次和 2 次, 最表层为 MoN 层。渗镀 MoN 层和 Mo 层的工艺参数分别如 (2) 和 (3) 所述。最终形成总厚度约为 27μm 的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
         (5) 工件随炉冷至室温, 然后将工件取出。
         实施方式 3
         (1) 将纯钛 TA2 工件放入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中作为基体, 用纯 Mo 板作溅射 靶。 将真空室抽真空至 5Pa 以上, 在只通入氩气的条件下, 在工件表面先渗镀厚度约为 4μm 的 Mo 底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气压 40Pa ; 靶电压 1020V ; 工件电压 480V ; 工件温度 800℃ ; 渗镀时间 60min。
         (2) 然后同时通入氩气和氮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2μm 的 MoN 层。 工艺 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氩气与氮气的流量比为 1 ∶ 2, 并使炉内气压为 40Pa ; 靶电压 1100V ; 工件电压 490V ; 工件温度 800℃ ; 渗镀时间 40min。
         (3) 关闭氮气的供应, 真空室内只通入氩气, 在工件表面继续渗镀厚度约为 2μm的 Mo 层。工艺参数为 : 工件与 Mo 靶之间距离 16cm ; 气压 40Pa ; 靶电压 1020V ; 工件电压 480V ; 工件温度 800℃ ; 渗镀时间 30min。
         (4) 通过开启和关闭氮气的供应, 继续在工件表面交替循环渗镀 MoN 层和 Mo 层, 渗 镀次数分别为 4 次和 3 次, 最表层为 MoN 层。渗镀 MoN 层和 Mo 层的工艺参数分别如 (2) 和 (3) 所述。最终形成总厚度约为 22μm 的 Mo/MoN 多层复合改性层。
         (5) 工件随炉冷至室温, 然后将工件取出。6

    关 键  词:
    钛合金 表面 韧性 多层 复合 改性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钛合金表面强韧性多层复合改性层的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638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