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164378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格式:PDF
  • 页数:37
  • 大小:1.8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4748.8

    申请日:

    2004.05.17

    公开号:

    CN1550134A

    公开日:

    2004.1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89/00

    主分类号:

    A01K8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野;

    发明人:

    落合浩士; 齐藤启; 北崎友和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3.05.15 JP 137329/2003; 2003.05.21 JP 143818/2003; 2003.10.03 JP 346035/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杨松龄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调节施加到卷筒上的制动力的阻力调节旋钮,该卷筒安装在卷筒轴上,该卷筒轴在其前端具有单头螺纹的第一外螺纹。该阻力调节旋钮包括:第一调节单元、传动单元、第二调节单元、和施压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包括适于旋到该第一外螺纹部分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传动单元安装在该卷筒轴上,以便与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后部接触,并且该传动单元具有多头螺纹的第二外螺纹部分。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内螺纹部分,其旋到该第二外螺纹部分上并且具有大于第一内螺纹的螺旋导程。施压单元设置在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之间,该施压单元相对于该卷筒轴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该阻力调节旋钮调 节用于制动卷筒的阻力机构的阻力,该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卷筒轴 上,以便限制该卷筒相对于该卷筒轴的向后移动,该卷筒轴可相对于 该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前后移动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前端上的第 一外螺纹部分,该阻力调节旋钮包括: 包括第一内螺纹部分的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内螺纹部分适于旋 到该第一外螺纹部分上; 适于以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卷筒轴上的传动单 元,以便使其与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后部接触,该传动单元具有第二外 螺纹部分; 包括第二内螺纹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旋到该 第二外螺纹部分上;以及 设置在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之间的施压单元,以便该施 压单元可与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接触,该施压单元相对于该 卷筒轴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 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 分的螺纹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另一个的螺纹数 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部分中的该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 分也具有较大的螺距。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 单头螺纹的螺纹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覆盖该第一调节单 元而且使该第一调节单元部分地暴露。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前端的桥接 部分。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覆盖部分包括: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的管状覆盖主体部 分;以及一对切去部分,该切去部分形成在该管状覆盖主体部分上的 相对位置上,并且使得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部分地暴露。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保持将该传动单元以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到 该第一调节单元上的第一保持部分。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 管状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其具有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后端表 面上形成为开放状态的圆形的第一凹部;以及多个接合凹槽,其沿轴 向形成在间隔开的前端表面上呈圆形形状,以便部分地连接到该第一 凹部上; 具有该第一内螺纹部分并且安装在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该第一 凹部中的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不可旋 转,并且该螺母相对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向前移动被限制; 该传动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边缘部分;以及 该第一保持部分是安装到该第一凹部上的弹性的弹簧部件,以便 保持该传动单元,并且该第一保持部分包括: 接合在多个接合凹槽中的多个接合部分;与该接合部分整体地形 成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与该传动单元的该第一边缘部分接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将该施压单元保持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第二保持部分,以便该 施压单元可相对于该第二保持部分旋转。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具有第二凹部的覆盖部分,该第二凹部在 该覆盖部分的后端表面上是开放的; 该施压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二凹部中的第二边缘部分;以及 第二保持件是与该第二边缘部分接合并旋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 螺纹件。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一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和传动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 从而产生声音。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二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二调节单元和施压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 从而产生声音。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发声部分产生的卡嗒声与该第二发声部分产生的声音相比 具有更好听的音质。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中的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的调节单 元具有限定成小于360度的旋转范围。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 特征在于, 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 单头螺纹的螺纹件。
    16: 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其包括: 摇把; 可旋转地支承该摇把的绕线轮单元; 可旋转地支承在该绕线轮单元的前部上的转子; 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上的卷筒,以便限制该卷筒相对于该卷筒 轴的向后移动,该卷筒支承在该转子的前部上以便前后移动,该卷筒 轴可相对于该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前后移动,并且该卷筒轴具 有形成在其前端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和 用于制动该卷筒的阻力机构;以及 用于调节该阻力机构的阻力的阻力调节旋钮,该阻力调节旋钮联 接到该卷筒轴的该第一外螺纹部分,并且该阻力调节旋钮包括: 包括第一内螺纹部分的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内螺纹部分适于旋 到该第一外螺纹部分上; 适于以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卷筒轴上的传动单 元,以便使其与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后部接触,该传动单元具有第二外 螺纹部分; 包括第二内螺纹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旋到该 第二外螺纹部分上;以及 设置在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之间的施压单元,以便该施 压单元可与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接触,该施压单元相对于该 卷筒轴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 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 分的螺纹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另一个的螺纹数 量。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部分中的该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 分也具有较大的螺距。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 单头螺纹的螺纹件。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覆盖该第一调节单 元而且使该第一调节单元部分地暴露。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前端的桥接 部分。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覆盖部分包括: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的管状覆盖主体部 分;以及一对切去部分,该切去部分形成在该管状覆盖主体部分上的 相对位置上,并且使得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部分地暴露。
    22: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 括: 保持将该传动单元以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到 该第一调节单元上的第一保持部分。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 管状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其具有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后端表 面上形成为开放状态的圆形的第一凹部;以及多个接合凹槽,其沿轴 向形成在间隔开的前端表面上呈圆形形状,以便部分地连接到该第一 凹部上; 具有该第一内螺纹部分并且安装在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该第一 凹部中的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不可旋 转,并且该螺母相对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向前移动被限制; 该传动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边缘部分;以及 该第一保持部分是安装到该第一凹部上的弹性的弹簧部件,以便 保持该传动单元,并且该第一保持部分包括: 接合在多个接合凹槽中的多个接合部分;与该接合部分整体地形 成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与该传动单元的该第一边缘部分接触。
    24: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 括 将该施压单元保持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第二保持部分,以便该 施压单元可相对于该第二保持部分旋转。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具有第二凹部的覆盖部分,该第二凹部在 该覆盖部分的后端表面上是开放的; 该施压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二凹部中的第二边缘部分;以及 第二保持件是与该第二边缘部分接合并旋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 螺纹件。
    26: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 括, 第一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和传动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 从而产生声音。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 括, 第二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二调节单元和施压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 从而产生声音。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发声部分产生的卡嗒声与该第二发声部分产生的声音相比 具有更好听的音质。
    2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中的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的调节单 元具有限定成小于360度的旋转范围。
    3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 单头螺纹的螺纹件。

    说明书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力调节旋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调节一阻力机构的阻力,该阻力机构制动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上的卷筒,该卷筒轴相对于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可来回地移动,并且该卷筒轴在其前端具有第一螺纹件,该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到卷筒轴上并且限制向后的移动。

        背景技术

        一种可调节设置在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上的前阻力机构的阻力的常规形式的阻力调节旋钮包括设定初始阻力的第一调节单元,和调节大于初始阻力的阻力的第二调节单元(例如见公开号为No.H06-29032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图8和10)。该第一调节单元用于设定最小初始阻力,例如鱼线不缠绕的初始阻力。第一调节单元旋入到形成在卷筒轴的前端处的外螺纹上。第二调节单元包括沿第一调节单元的径向朝外布置的操作部分,该操作部分旋入到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的传动件上。该传动件的向前移动由第一调节单元限制。第二调节单元与阻力接触,并且可设定大于初始阻力地阻力。这两个调节单元的螺纹螺距设定成相同或不同。

        在具有这种形式的结构的常规阻力调节旋钮中,阻力的初始载荷通过旋转该第一调节单元来设定。随后,当该初始阻力的设定时,通过第二调节单元可使得阻力从初始阻力开始增大。这可防止鱼逃跑并防止由于阻力设定成低于所必需的阻力而导致的鱼线断裂。

        在具有上述两个调节单元的常规阻力调节旋钮中,可通过增大第二调节单元的螺纹螺距以使其大于第一调节单元的螺纹螺距,从而使得阻力增加相对于第二调节单元的旋转量的百分率增大,并且由此可快速地设定所需的阻力。然而,如果螺旋螺距太大,接合的螺纹数量将减小,并将损害螺纹的强度。因此,当使用这种常规结构时,如果设定大的阻力则可能损坏该螺纹。

        如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中可容易地理解:需要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问题的经改进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本发明满足了在现有技术中的这一需要以及其它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此说明书将更明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两个调节单元的阻力调节旋钮,通过该调节旋钮可保持螺纹件的强度并且快速地设定所需的阻力。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其调节用于制动卷筒的阻力机构的阻力。该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卷筒轴上,以便限制该卷筒相对于该卷筒轴的向后移动。该卷筒轴可相对于该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前后移动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前端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该阻力调节旋钮包括:第一调节单元、传动单元、第二调节单元、和施压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包括适于旋到该第一外螺纹部分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传动单元以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卷筒轴上,以便与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后部接触,并且该传动单元具有多头螺纹的第二外螺纹部分。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内螺纹部分,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旋到该第二外螺纹部分上。施压单元设置在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之间,以便该施压单元可与该第二调节单元和该阻力机构接触,该施压单元相对于该卷筒轴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分的螺纹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螺纹部分中的另一个的螺纹数量。

        在这种阻力调节旋钮中,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中的一个具有较少螺纹数量的调节单元来调节初始阻力,例如通过小螺旋导程的单头螺纹的螺纹件来来调节初始阻力。例如,如果第一调节单元的第一内螺纹是单头螺纹的螺纹件,则第一调节单元将旋转以便调节初始阻力。当第一调节单元沿螺纹件紧固方向旋转时,第一调节单元的至少旋到第一外螺纹上的部分相对于该卷筒轴向后移动。当此发生时,第二调节单元由传动单元被施压,阻力机构由施压单元被施压,并且阻力机构的阻力增大。当第一调节单元沿相反方向旋转时,该阻力减小。在初始阻力设定之后,当具有大螺旋导程的(例如多头螺纹的螺纹件)的第二调节单元沿紧固方向旋转时,则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内螺纹部分至少相对于传动单元向后移动。随后,阻力机构由施压单元被施压,并且该阻力机构的阻力从初始阻力逐渐地增大。

        即使当第一调节单元是具有多头螺纹的调节单元时,情况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调节单元旋转时,第二调节单元的第二内螺纹部分相对于带有传动件的传动单元向后移动,以便与第一调节单元接触,该阻力机构由施压单元被施压,并且阻力设定成所需的初始阻力。当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的多头螺纹的螺纹件部分旋转时,施压单元由第二调节单元被向后施压,并且阻力从初始阻力逐渐地增大。

        在此,即使在一个调节单元中采用的多头螺纹部分和在另一调节单元中采用的单头螺纹部分具有相同的螺距,相对于采用多头螺纹部分的调节单元的旋转量的向后移动量(螺旋导程)将大于采用单头螺纹部分的调节单元的向后移动量(螺旋导程)的几倍。而且,在采用多头螺纹部分的调节单元和采用单头螺纹部分的调节单元中,所接合的螺纹的螺距和数量可以是相同的。因此,不再需要增大螺距,并且可保持螺纹件的强度,且可快速地设定所需的阻力。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部分中的该一个具有较大螺旋导程的螺纹部分也具有较大的螺距。通过这种结构,由于该螺纹部分的螺距较大,因此相对于调节单元的旋转量的移动量可进一步增大,并且可更快地设定所需阻力。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单头螺纹的螺纹件。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二内螺纹部分是相对容易制造的双头螺纹的螺纹件,因此其更便宜。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而且使该第一调节单元部分地暴露。通过这种结构,通过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前端部分,使得即使在第一调节单元具有向外突伸的突出部时鱼线也难以绞绕。此外,第二调节单元包括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同时允许第一调节单元操作的覆盖部分。因此,该第一调节单元不会由于外界物质接触或碰撞到第一调节单元而旋转。因而,依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带有两个调节单元的阻力调节旋钮的第一调节单元不太可能不经意地旋转。

        依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前端的桥接部分。通过覆盖第一调节单元的前端,使得即使在第一调节单元具有突出部时鱼线也难以绞绕。

        依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覆盖部分包括: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的管状覆盖主体部分;以及一对切去部分,该切去部分形成在该管状覆盖主体部分上的相对位置上,并且使得该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部分地暴露。在这种情况下,钓鱼者通过用他的两个手指夹紧该切去部分来操作第一调节单元,该切去部分形成在该管状覆盖主体部分上的相对位置上。

        此外,因为第一调节单元的外周部分地覆盖并且部分地暴露,所以可通过使用该暴露部分来操作第一调节单元。在这种情况下,鱼线更难以绞绕在第一调节单元上。

        依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还包括将该传动单元保持到第一调节单元上以该传动单元可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旋转的第一保持部分。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传动单元由第一保持部分保持到第一调节单元上,因此当拆卸该阻力调节旋钮时,该传动单元和第一调节单元不能彼此分离。

        依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管状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和螺母部件,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具有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后端表面上形成为开放状态的圆形的第一凹部;以及多个接合凹槽,其沿轴向形成在呈圆形形状的间隔开的前端表面上,以便部分地连接到该第一凹部上。螺母部件具有该第一内螺纹部分并且安装在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该第一凹部中,使得该螺母部件相对于该第一调节单元主体不可旋转,并且该螺母相对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向前移动被限制。该传动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一凹部中的第一边缘部分。该第一保持部分是安装到该第一凹部上的弹性的弹簧部件,以便保持该传动单元,并且该第一保持部分包括:接合在多个接合凹槽中的多个接合部分;和与该接合部分整体地形成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与该传动单元的该第一边缘部分接触。

        通过这种结构,该传动单元的第一边缘部分从其开口侧容纳在第一调节单元的第一保持部分中,第一保持部分随后从该开口侧置于第一凹部的内侧,同时压缩第一保持部分,使其穿过该开口,并且在定位第一保持部分的接合部分之后,在形成在第一凹部的外边缘部分中的接合凹槽中松释该压缩。当此发生时,接合凹槽的底表面使得与第一保持部分的接合部分接合。因此,防止第一保持部分朝向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第一凹部的开口移动。此外,接触部分与传动单元的开口侧接触,其插入到第一凹部中。因此,传动单元也不会朝向第一凹部的开口移动。因此,传动单元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的第一凹部中。接合凹槽可通过压铸制成,这是因为它们可从前端表面朝向后端表面形成。在此,由于用于接合第一保持部分的结构由压铸形成,所以第一保持部分的接合结构可在不需要机加工的情况下实现,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

        依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还包括,将该施压单元保持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第二保持部分,以便该施压单元可相对于该第二保持部分旋转。通过这种结构,因为施压单元保持在第二调节单元中,所以当第一调节单元松开并从卷筒轴上拆下时,不需分解即可拆下整个阻力调节旋钮。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九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具有第二凹部的覆盖部分,该第二凹部在该覆盖部分的后端表面上是开放的。该施压单元包括容纳在该第二凹部中的第二边缘部分。第二保持件是与该第二边缘部分接合并旋到该第二调节单元上的螺纹件。通过这种结构,螺纹件的头部可用于以简单的方式旋转地与施压单元接合。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还包括第一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和传动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产生声音。通过这种结构,可清晰地辨别第一调节单元的操作。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还包括第二发声部分,其通过第二调节单元和施压单元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产生声音。通过这种结构,可清晰地辨别第二调节单元的操作。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十二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一发声部分产生的卡嗒声与该第二发声部分产生的声音相比具有更好听的音质。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第一和第二发声部分产生的声音的不同间隔,可在操作过程中辨别区分开各个调节单元。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中的具有较大导程的螺纹的调节单元具有限定成小于360度的旋转范围。通过这种结构,具有沿一个旋转方向的较大的前后移动量(螺旋导程)的调节单元的前后移动的范围可得到限制,由此可简单地改变将阻力变化到设定值。

        依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是如上述第一到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阻力调节旋钮,其中该第一内螺纹部分是双头螺纹的螺纹件,而该第二内螺纹部分是单头螺纹的螺纹件。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参照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截面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的摆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6是包括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力机构的卷筒的截面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力调节旋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力调节旋钮的前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线XI-XI截取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力调节旋钮的截面图;以及

        图10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对应的阻力调节旋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进行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

        如图1所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压式绕线轮包括:摇把1、可转动地支承该摇把1的绕线轮单元2、转子3和卷筒4。转子3可旋转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的前部。鱼线围绕卷筒4的外周表面卷绕,该卷筒布置在转子3的前部以便可前后移动。

        如图1和2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在其侧部上具有一开口2c的绕线轮主体2a、用于蜜蜂在绕线轮主体2a上的开口2c的盖2d、以及T形的杆连接腿2b,该杆连接腿2b与盖2d一体地形成并沿对角线前后延伸。

        绕线轮主体2a包括一内部空间,并且设置在该空间内的是: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以与摇把1的旋转相关的方式来转动转子3,摆动机构6用于前后移动卷筒4以便将鱼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筒4上。

        圆形的凸缘部分2e形成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2d的前部,以便覆盖转子3的后部。圆形的壁2g形成在凸缘部分2e的后部上位于绕线轮主体2a侧上,并且圆形的空间形成在该壁2g的后部上。

        转子3的结构

        如图1所示,转子3包括一柱形部分30和彼此相对安装在柱形部分30的侧部上的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该柱形部分在其后端是开放的。柱形部分30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作为单件整体地形成。

        柱形部分30设置在绕线轮主体2a的凸缘部分2e的外围侧上。柱形部分30的开放后部由凸缘部分2e来覆盖。前壁33形成在柱形部分30的前部,并且凸台33a形成在前壁33的中心部中。小齿轮12的外螺纹部分12e和卷筒轴15穿过在凸台33a中的通孔。螺母34设置在前壁33的前部,并且该螺母34旋到在小齿轮12的前端上的外螺纹部分12e上,以便将转子3固定到小齿轮12上。

        用于将鱼线引导到卷筒4上的钩臂44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的前端上,以便在鱼线盘绕状态和鱼线松释状态之间枢转。

        用于阻止转子3反向转动的防止反转机构50设置在转子3的柱形部分30的壁2g的前侧上的空间内。此防止反向转动机构50包括一的滚子类型的单向离合器51以及使该单向离合器51在(阻止反向转动的)操作状态和(允许反向转动的)非操作状态之间转换的控制机构52。该单向离合器51带有固定到绕线轮主体2a上的外环以及不可转动地安装到小齿轮12上的内环。控制机构52包括设置在绕线轮主体2a的后部上的控制杆53,并且该单向离合器51通过控制杆53的枢转在其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在操作状态中,转子3不可反向旋转,而在非操作状态中,转子3可反向旋转。

        转子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因此转子3在此不再详细的描述或说明。

        转子驱动机构5的结构

        如图1和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摇把1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上的主齿轮轴10、与该主齿轮轴10一起旋转的主齿轮11(平面齿轮)、以及与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

        小齿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a上,以便小齿轮12沿与主齿轮11的不同方向旋转。如图3和4所示,小齿轮12是与摇把1和卷筒轴15相关地旋转的管状件,该卷筒轴从前向后地延伸并穿过小齿轮12的中心部。小齿轮12包括与主齿轮11和大直径齿轮19啮合的齿轮部分12a(以下描述)、形成在齿轮部分12a的前端侧上的管状部分12b、以及切去部分12c,该切去部分沿轴向设置在齿轮部分12a之前(在图4中的左侧)并且形成的直径小于该齿轮部分12a的直径。管状部分12b和小齿轮12的齿轮部分12a的后侧借助于轴承14a和14b可旋转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2a上。齿轮部分12a是与主齿轮11(平面齿轮)啮合的交叉轴斜齿轮。平行的斜切部分12d和外螺纹部分12e形成在管状部分12b的前端上。转子3不可旋转地安装在斜切部分12d上,并且转子3由旋入到外螺纹部分12e上的螺母34固定地联接到小齿轮12的管状部分12b的前端上。切去部分12c是沿周边方向形成的环形槽,并且该槽的轴向长度大于从动齿轮16的齿轮部分的轴向长度(以下描述)。

        转子驱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转子驱动机构5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摆动机构6的结构

        摆动机构6借助卷筒轴15与摇把1相关地使得卷筒4前后往复运动。如图2和5所示,摆动机构6包括塔齿轮,其具有大直径齿轮19和小直径齿轮20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上,以便塔齿轮13沿不同于主齿轮11的轴向旋转,还包括与小直径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16、该从动齿轮16不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的蜗杆轴21、与蜗杆轴21接合并且可前后移动的滑动件22、以及上述的小齿轮12。

        为了明显地降低小齿轮12的旋转速度并将该旋转传递给从动齿轮16,设置该塔齿轮13。塔齿轮13设置在圆形空间内位于壁2g的后侧上(图4中的左侧)。塔齿轮13可旋转地支承在安装轴18上,该安装轴安装在壁2g上与卷筒轴15平行。该安装轴18的两个端由壁2g和设置在壁2g的后部上的支架2h来支承。塔齿轮13的大直径齿轮19是与小齿轮12的齿轮部分12a啮合的交叉轴斜齿轮。大直径齿轮19的齿轮齿例如在大直径齿轮19压制之后形成在其中,并且大直径齿轮19包括在其中心的长方形接合孔19a。小直径齿轮20是设置成与大直径齿轮19偏心的斜齿轮。小直径齿轮20例如由压铸形成。不可旋转地与接合孔19a接合的接合突出部20a形成在小直径齿轮20上,以朝向大直径齿轮19突伸。安装轴18穿过小直径齿轮20的中心。

        另外,这两个齿轮19、20独立地形成并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然而,这两个齿轮19、20可整体地形成,以便使得塔齿轮13的制造更容易,并改善小直径齿轮20的特定强度相对于大直径齿轮20的强度。

        此外,切去部分12c设置在齿轮部分12a的前面。然而,切去部分12c可设置在齿轮部分12a的后面。在这种结构中,优选的是,小直径齿轮20设置在大直径齿轮19的后面而不是其前面。

        从动齿轮16是与小直径齿轮20啮合的斜齿轮,并且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设置在小齿轮12的切去部分12c的内侧。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如此设置,即,存在其与形成为环形槽的切去部分12c的底部之间的微小间隙。

        由此,通过在小齿轮12中形成切去部分12c,并将从动齿轮16的外围部分设置在切去部分12c的内侧,从而使得从动齿轮16和蜗杆轴21与卷筒轴15接触,并且在绕线轮单元2中紧凑地布置齿轮的同时可保持减速比。

        蜗杆轴21设置成与卷筒轴15平行,并且可由绕线轮主体2a可旋转地支承。此外,螺旋横截凹槽21a围绕蜗杆轴21的外围部分而形成。如上所述,从动齿轮16不可旋转地安装到蜗杆轴21的末端上。

        滑动件22包括滑动件单元25和容纳在该滑动件单元25内的接合件26。滑动件单元25由两个导向轴24a、24b平行于卷筒轴15被引导。接合件26可旋转地安装在滑动件单元25内,并且接合件26的前端与蜗杆轴21的凹槽21a啮合。

        摆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摆动机构6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卷筒4的结构

        卷筒4布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之间,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使得卷筒4的向后运动受到限制。如图6所示,卷筒轴15是阶梯形状的,以便卷筒4的直径朝向其前端逐渐地变小。卷筒轴15包括形成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的小直径部分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5a。该第一外螺纹部分15a是单头螺纹的螺纹部分。此外,相互平行的斜切部分15a设置在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基部端侧上。卷筒轴15包括在其基部端上的滑动件安装部分15c,摆动机构6的滑动件22不可旋转地且轴向不可移动地安装在其上。

        卷筒4是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的部件,并且其包括:线筒4a,鱼线围绕该线筒的外围进行卷绕;与线筒4a的后部整体地形成的大直径的裙部4b;以及与线筒4a的前部整体地形成的小直径前凸缘部分4c。线筒4a是朝向转子3的柱形部分30的外周侧延伸的柱形件。线筒4a包括盘状的安装部分4d,凸台部分形成在其中。卷筒轴15安装在该凸台部分的内周侧。安装部分4d借助边缘衬套55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容纳使卷筒4制动的阻力机构60的管状的阻力容纳部分4e形成在安装部分4d的前部中。一对接合凹槽4f沿轴向形成在阻力容纳部分4e的内周表面上。

        卷筒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因此卷筒4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的描述或说明。

        阻力机构60的结构

        阻力机构60使得卷筒4制动,并且使得阻力可由阻力调节旋钮61来调节,该调节旋钮61旋入到卷筒轴15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5a上。该阻力机构60包括与卷筒轴15的斜切部分15b不可旋转地接合的第一和第二阻力垫圈70、71,以及与卷筒4的接合凹槽4f不可旋转地接合的第三阻力垫圈72。该第三阻力垫圈7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阻力垫圈70、71之间。例如由毛毡制成的阻力盘74置于第一阻力垫圈70与第三阻力垫圈72,第三阻力垫圈72与第二阻力垫圈71,以及第二阻力垫圈71与卷筒4的安装部分4d之间。密封件56安装在阻力容纳部分4e与阻力调节旋钮61的外周部分的后端之间,并且用于防止外界物质例如液体由该间隙进入到阻力机构60中。

        阻力机构是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阻力机构60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阻力调节旋钮61的结构

        如图7-9所示,阻力调节旋钮6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80,其包括旋入到第一外螺纹部分15a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91;可相对于第一调节单元80旋转的传动单元81;可相对于传动单元81旋转的第二调节单元82;以及相对于传动单元81不可旋转的施压单元83。此外,阻力调节旋钮61包括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和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通过第一调节单元80与传动单元81之间的相对旋转来发声,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通过第二调节单元82与施压单元83之间的相对旋转来发声。

        第一调节单元80包括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和第一螺母92,第一内螺纹部分91形成在第一螺母的内周表面上。

        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用于使第一调节单元80旋转。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包括圆形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以及例如四个接合凹槽90d。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形成在后端表面90a上,以便成开放状态并与卷筒轴15的轴线偏心。接合凹槽90d由前端表面90c形成,该前端表面是在后端表面90a的另一侧上的表面,经过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外边缘穿过后端表面90a,并且接合凹槽90d沿周边方向间隔开并沿轴向形成圆形。保持弹簧95(以下将描述,第一保持部分的示例)安装在接合凹槽90d中。第一螺母容纳部分(第一凹部)90e形成在管状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内周部分中,并且用于防止第一螺母92的旋转和向前移动。此外,浅的环形凹槽90f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端表面上,其中接合凹槽90d是开放的,并且覆盖接合凹槽90d的开放部分的板密封件93粘接到环形凹槽90f上。使用这种形式的板密封件93来覆盖该开放部分将防止例如液体的外界物质进入或黏附,并且改进了旋压式绕线轮的外观。此外,圆形的销容纳凹部90g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底表面上彼此相对对称的两个位置处,并且其用于容纳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另外,中心孔90h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表面的中心处。

        第一螺母92是六边形的,并具有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91。第一螺母92安装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第一螺母容纳部分(第一凹部)90e,以便防止旋转和向前移动。第一螺母92与借助垫圈96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中的传动单元81接触。因此,第一螺母92置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和传动单元81之间。

        传动单元81与第一调节单元80的后部接触,并且安装在卷筒轴15上,不可旋转但可沿轴向移动。传动单元81是大致管状的部件,该传动单元81在其外周上包括第二外螺纹部分98,该外螺纹部分具有不同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螺旋导程。传动单元81包括在其前端部分上的大直径的第一边缘81a。第一边缘81a的外径小于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内径,并且第一边缘81a可插入到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中。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前端表面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底表面接触。此外,形成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的多个发声凹部84a沿周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前端表面上。第二外螺纹部分98形成到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后部上并与该第一边缘部分81a间隔开一间隙。第二外螺纹部分98是双头螺纹的螺纹部分,其螺距大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因此,第二外螺纹部分98的导程大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导程。小直径的保持凹部81b形成在第一边缘部分81a和第二外螺纹部分98之间。保持凹部81b设置用于安装保持弹簧95。具有相互平行的斜切部分81c的旋转接合部分81d设置在第二外螺纹部分98的后部处。旋转接合部分81d设置用于安装施压单元83,以便该施压单元83不可旋转并且可沿轴向移动。此外,接合孔81e的截面为椭圆形并且与卷筒轴15的斜切部分15b不可旋转地接合,该接合孔81e形成在传动单元81的内周表面上。

        保持弹簧95是弯曲成曲线形状的金属线材部件。该保持弹簧95可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开放侧安装,以便可旋转地将该传动单元81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80内。保持弹簧95包括:接合部分95a,其由与四个接合凹槽90d接合的拐角部分构成,在接合状态中其向后的移动被限制;接触部分95b,其与接合部分95a整体地形成并从传动单元容纳凹部90b的开放侧与传动单元81的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后表面接触,以便限制第一边缘部分81a的向后移动。在此,用于与保持弹簧95的接合的结构由圆板牙形成,由此该保持弹簧95的接合结构可在不进行机加工的情况下实现,并且降低了机加工的成本。

        第二调节单元82包括:盘状的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第二螺母102,其包括旋入到第二外螺纹部分98上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以及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的前表面上的旋钮部分103。

        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包括:旋钮主体100a;一对从旋钮主体100a向前突伸的旋钮连接器100b;以及在旋钮主体100a上突伸的覆盖部分100c,其在旋钮连接器100b之间成渐缩的管状。此外,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包括从旋钮主体100a上向后突伸的管状的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以及在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的外周侧上向后突伸的施压单元容纳凹部(第二凹部)100e。

        旋钮主体100a是板状部分,其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中的通孔。旋钮连接器100b沿对角线向前朝向旋钮主体100a的相对对称的端部的大致中心突伸。用于安装旋钮部分103的通孔100f形成在旋钮连接器100b中,并且旋钮部分103旋入到旋钮连接器100b上并且固定地装接到旋钮主体100a上。此外,用于容纳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的圆形销容纳凹部100g形成在旋钮主体100a的后表面上。覆盖部分100c如此形成,使得其管状部分(覆盖主体部分)100h进行覆盖并同时部分地暴露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外周。更具体地说,通过在渐缩的管状部分100h的外周的相对位置上形成一对切去部分100h,从而使得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外周部分地暴露。第一调节单元80可在该暴露部分处被施压和旋转。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防止第二螺母102旋转和向前移动。施压单元83的(上述)第二边缘部分110a可旋转地容纳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第二凹部)100e中。此外,C形的旋转限制凹槽100i形成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100e的内周侧上,以便与卷筒轴15的轴线偏心,并且用于将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限制在大约330度的范围内。换言之,第二调节单元82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的螺旋导程大于第一内螺纹91的螺旋导程,该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限制在小于360度的范围内。

        第二螺母102是六边形的,并具有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的第二内螺纹部分101。该第二螺母102安装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的第二螺母容纳部分100d中,在这种状态中第二螺母102与保持在第二调节单元82中的施压单元83接触。因此,第二螺母102置于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与施压单元83之间。

        旋钮部分103用于使第二调节单元82旋转。旋钮部分103包括:在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沿直线延伸的桥接部分103a;一对从桥接部分103a向后延伸的装接柱体103b;从桥接部分103a的中心向后延伸的轴部分103c,其插入到第一调节单元柱体90的中心孔90h中;以及从桥接部分103a的中心部展开成碗形的宽部分103d。该成对的装接柱体103b穿过通孔100f。螺纹件105旋入到装接柱体103b的后端表面中,以便将旋钮部分103固定地联接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桥接部分103a和宽部分103d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80的第一调节单元主体90的前端表面。在此,通过部分地覆盖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前端部分,使得鱼线不容易缠在该第一调节单元80上。此外,因为该第一调节单元80的外周的一部分暴露并且其另一部分由覆盖部分100c来覆盖,所以可通过暴露部分来操作该第一调节单元80,同时使得鱼线不容易缠在该第一调节单元80上。

        施压单元83设置在第二调节单元82与阻力机构之间并且这两者接触,并且该施压单元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但可沿轴向移动。施压单元83包括盘状的施压单元主体110,其具有第二边缘部分110a和带齿垫圈111,该带齿垫圈用于使得该施压单元主体110与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的传动单元81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

        该施压单元主体110可旋转地安装到传动单元81上,并且其包括第二边缘部分110a,该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外周边缘容纳在施压单元容纳凹部100e。第二边缘部分110a由两个螺纹件105可旋转地保持在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该螺纹件用于将旋钮103固定到第二调节单元主体100上。与带齿垫圈111不可旋转地接合的接合凹部110b形成在施压单元主体110的内周部分中。此外,与旋转限制凹槽100i接合的限制突出部110c在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前端表面上向前突伸。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范围通过使得该限制突出部110c与该旋转限制凹槽100i的接合从而得到限制。因此,阻力的设定值可通过限制该旋转范围从而容易地改变。而且,形成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的多个发声凹部85a沿周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在第二边缘部分110a的前端表面上,但除了限制突出部110c形成的位置之外。

        该带齿垫圈111设置用于使得施压单元主体110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更具体地说,带齿垫圈111不可旋转地安装到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的传动单元81上,由此使得施压单元83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带齿垫圈111包括多个接合齿111a,其以间隔方式沿周边方向形成在其外周上并且向外径向突伸。接合齿111a以均匀的间隙间隔开,但除了缺少的一个齿之外。这使得施压单元83相对于第二调节单元82成预定的转动角位移。与传动单元81的旋转接合部分81d不可旋转地接合的长方形的接合孔111b形成在带齿垫圈111的内周表面上。接合孔111b相对于接合齿111a具有预定的转动角位移。

        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包括:形成在传动单元81上的多个发声凹部84a;容纳在两个销容纳凹部90g中的两个发声销115,其朝向发声凹部84a延伸并缩回离开该发声凹部84a;以及将该发声销115推向发声凹部84a的发声弹簧116。

        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包括:形成在边缘部分110a中的发声凹部85a;容纳在销容纳凹部100g中的发声销120,其朝向发声凹部85a延伸并缩回离开该发声凹部85a;以及将该发声销120推向发声凹部85a的发声弹簧121。

        发声部分84的发声销115的头部直径小于发声部分85的发声销120的头部直径。此外,发声凹部84a之间的间隙小于发声凹部85a之间的间隙。因此,第一旋钮发声部分84与第二旋钮发声部分85相比可发出更好听的卡嗒声。

        此外,如图6所示,当阻力机构60操作且卷筒4相对于卷筒轴15旋转时阻力发声部分62发出声音,该阻力发声部分62设置成与卷筒4滑动接触。如图6所示,该阻力发声部分62包括:发声件125,其借助垫圈65安装到边缘衬套55的边缘部分的后表面上;端部封闭的管状发声爪126,其可枢转地安装到卷筒4上并可与发声件125接触;以及(在该图中未示出的)卷圈弹簧,其将发声爪126推到与发声件125接触的位置。发声件125可旋转地安装到卷筒轴15上。发声件125不可旋转地与卷筒垫圈66接合并且不可旋转地安装到卷筒轴15的斜切部分15b的后端部分上,在这种状态中卷筒垫圈66的向后移动被限制。这使得发声件125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注意,卷筒垫圈66借助发声件125和该垫圈66限制卷筒4的向后移动。该发声件125包括发声筒125a,其外周设置在卷筒4的安装部分4d的凸台部分的外周上,并且多个发声突出部125b沿周边方向间隔地形成在发声筒125a的外周表面上。

        发声爪126由枢转销127枢转地支承,该枢转销压配合到安装筒4g的端表面上。该安装筒4g形成为柱形,以便在卷筒4的安装部分4d上向后突伸。垫圈128置于发声爪126与安装筒4g的端表面之间。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垫圈128,发声爪126不会沿垂直于枢转方向的方向摆动,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在安装筒4g上支承发声爪126的表面。因此,安装筒4g的沿径向的厚度可减小,由此由铝锻造的卷筒4的重量也可减小。

        绕线轮的操作和功能

        在使用这种旋压式绕线轮时,可在依据钓鱼方法和希望钓的鱼的种类而接合鱼线之前调节绕线轮的阻力。当阻力被调节时,第一调节单元80首先被旋转,并且设定初始阻力。当第一调节单元80沿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母92向后移动,以便借助传动单元81、第二螺母102、和施压单元83来对阻力机构62施压,并且由此增加阻力。当第一调节单元80沿相反方向旋转时,则降低阻力。当此发生时,由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和第一内螺纹部分91是小螺距的单头螺纹的螺纹部分,因此初始阻力被精确地设定。

        当初始阻力已经设定时,第二调节单元82旋转,以便设定当鱼被钓到时的所使用的通常阻力。当第二调节单元82沿螺纹紧固方向旋转时,第二螺母102向后移动,以便借助施压单元83对阻力机构60施压,并且由此增加阻力。当此发生时,由于第二外螺纹部分98和第二内螺纹部分101是大螺距的双头螺纹的螺纹部分,因此与第一螺母92旋转的情况相比,第二螺母102根据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从而更大程度地向后移动。因为第一内螺纹部分91是单头螺纹,第二内螺纹部分101比第一内螺纹部分91具有更大的螺距和数量更多的螺纹。由此,通过简单地移动第二调节单元82一小距离则可明显地改变阻力。

        在此,即使第二调节单元82的双头螺纹的螺距和第一调节单元80的单头螺纹的螺距是相同的,相对于采用双头螺纹部分的第二调节单元82的旋转量的向后移动量也将大于采用单头螺纹部分的第一调节单元80的对应移动量的几倍。而且,因为采用了双头螺纹,可使得在采用双头螺纹的调节单元和在采用单头螺纹的调节单元中所接合的螺纹的螺距和数量是相同的。因此,不再需要增加螺纹的螺距,并且可保持螺纹件的强度并且可快速地设定所需的阻力。

        当使用该旋压式绕线轮进行抛钓时,钩臂44从鱼线卷绕状态翻转到鱼线松释状态。因此,钓杆甩出并钓具抛出。当此发生时,鱼线以螺旋方式从卷筒4的前部松释。此时,由于鱼线致密地卷绕在卷筒4上,因此几乎没有松释阻力。

        当鱼线卷绕到卷筒4上时,钩臂44返回到鱼线收回状态。当摇把1沿鱼线卷绕方向转动时,这由(该图中未示出的)凸轮和弹簧自动地实现。当摇把1沿鱼线卷绕方向转动时,旋转力借助主齿轮轴10和主齿轮11传递给小齿轮12。传递给小齿轮12的旋转力借助小齿轮12的前部传递给转子3,并且转子3沿鱼线卷绕方向转动。

        同时,塔齿轮13通过与小齿轮12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9而旋转,并且该旋转借助小直径齿轮20传递给从动齿轮16。其结果为,蜗杆轴21以小齿轮12的旋转速度旋转,即小于转子3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蜗杆轴21的旋转使得与蜗杆轴21的凹槽21a啮合的滑动件22前后移动,这由导向轴24a、24b引导。由钩臂44引导到卷筒4上的鱼线卷绕到卷筒4的线筒4a上,并且鱼线致密地卷绕在卷筒4上。因此,鱼线更有效地卷绕在卷筒4上。

        此外,小齿轮12包括沿周边方向切去的切去部分12c,其直径小于齿轮部分12a的直径,并且从动齿轮16的外周部分可设置在该切去部分12c中。因此,即使绕线轮单元2的容纳空间较小,也可保持减速比,并且通过将具有相同减速比的从动齿轮16设置在切去部分12c中,使得各个齿轮紧凑地布置在绕线轮单元2中。

        其它实施例

        参照图10,描述依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力调节旋钮。由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似,第二实施例中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部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为了简化省去了这些相同部件的描述。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初始阻力通过第一调节单元精确地设定,通常的阻力通过第二调节单元来设定,但也可相反。换言之,第二调节单元具有单头螺纹,第一调节单元具有双头螺纹。

        在图10中,阻力调节旋钮161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80、传动单元181、第二调节单元182、和施压单元183。

        第一调节单元180包括:盘状第一调节单元主体190,其具有在其前表面上沿直线延伸的突出部190a,以及不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190内的第一螺母192,这这种状态中向前移动被限制。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5a是双头螺纹,在第一螺母上旋入到第一外螺纹部分15a上的第一内螺纹部分191也是双头螺纹。

        传动单元181可旋转地保持在第一调节单元主体190上。因为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相同,所以省去了对保持结构的描述。形成传动单元181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二外螺纹部分198是与第一外螺纹部分15a的螺距相同的单头螺纹部分。

        第二调节单元182是形成在第一调节单元180的后表面上的盘状件,以具有覆盖第一调节单元180的外周表面的大直径。第二调节单元182包括盘状的第二调节单元主体200,并且具有第二内螺纹的第二螺母202旋入到第二外螺纹198上。第二调节单元主体2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但除了其形状之外。

        施压单元183包括盘状的施压单元主体210和带齿垫圈211,该带齿垫圈用于将该施压单元主体210与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的传动单元181不可旋转地联接。

        在具有这种结构形式的阻力调节旋钮161中,当初始阻力设定式,例如该第二调节单元182的外周表面旋转,以便调节该阻力,而第一调节单元180不旋转。此外,突伸部分190a下推,并且当设定设定该法向阻力设定,第一调节单元180旋转。即使在该实施例中,可获得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b)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单元81由保持弹簧95保持,并且施压单元83由螺纹件105保持。然而,该保持结构不限于保持弹簧或螺纹件。例如,可设置弹性保持的突出部,以便保持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传动单元、或施压单元。

        (c)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双头螺纹部分是多头螺纹部分,但是可采用三头或更多头螺纹的螺纹部分,作为该多头螺纹部分的示例。

        依据本发明,即使在一个调节单元中采用的多头螺纹和在另一调节单元中采用的单头螺纹具有相同的螺距,相对于采用多头螺纹的调节单元的旋转量的向后导程移动量将大于采用单头螺纹的调节单元的向后导程移动量的几倍。而且,在采用多头螺纹的调节单元和采用单头螺纹的调节单元中,螺纹的螺距和数量可以是相同的。因此,不再需要增大螺距,并且可保持螺纹件强度,且可快速地设定所需的阻力。

        在本文中,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向术语旨在表示装备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相对于装备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此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37329、No.2003-143818、No.2003-346035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37329、No.2003-143818、No.2003-346035的所有公开内容结合于此作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关 键  词:
    用于 旋压式绕线轮 阻力 调节 旋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43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