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饮料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饮料及制备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饮料,属于食品领域。一种植物饮料,由桑叶、牛蒡根、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组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发明制备的饮料颜色鲜亮,气味清香,口感淡中略有甜味,适口性好。降血糖、降血脂效果显著,长期饮用可以减少脂肪吸收。原料均可以食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产品符合现在消费者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CN201310738487.9
2013.12.26
CN104738774A
2015.07.01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23L 2/38申请公布日:2015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2/38申请日:20131226|||公开
A23L2/38; A23F3/14; A23L1/29
A23L2/38
天津中新药业研究中心
潘勤; 闫晓楠; 陈伟; 冯京
300457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大街21号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李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饮料,属于食品领域。一种植物饮料,由桑叶、牛蒡根、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组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发明制备的饮料颜色鲜亮,气味清香,口感淡中略有甜味,适口性好。降血糖、降血脂效果显著,长期饮用可以减少脂肪吸收。原料均可以食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产品符合现在消费者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1-30份、牛蒡根1-20份、牛蒡根提取物1-30份和桑叶提取物1-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饮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8-18份、牛蒡根1-10份、牛蒡根提取物5-15份和桑叶提取物1-3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饮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13份、牛蒡根5份、牛蒡根提取物10份和桑叶提取物2份。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饮料还含有茶叶1-10重量份。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红茶。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提取物的制法是:桑叶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7.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6-12倍量水在60-100℃提取2-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8-12倍量水在70-80℃提取2次,每次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分别以10倍量和8倍量水在80℃提取2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
说明书一种植物饮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饮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运动量的减少,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不断增多。高血糖和高血脂容易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带来健康隐患。 桑叶为桑科落叶性多年木本植物桑树(Morus alba L)的叶,药食两用。中医传统上作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中药使用。桑叶有抑制血糖上升、降低胆固醇、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通便、降血压、防癌、抑制体内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有害人体的过氧化物生等功效。 牛蒡(Arctium lappa L.)为菊科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其中蛋白质约2%,糖分约25%,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牛蒡根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干扰并减少肠道脂肪吸收,降低体内胆固醇,调节糖尿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食物消化过程,防止过度饮食引起的肥胖症等。 本发明以桑叶和牛蒡配伍,开发一种降糖、降脂的植物饮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糖降脂的植物饮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饮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1-30份、牛蒡根1-20份、牛蒡根提取物1-30份和桑叶提取物1-5份。 所述植物饮料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8-18份、牛蒡根1-10份、牛蒡根提取物5-15份和桑叶提取物1-3份。 所述植物饮料最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桑叶13份、牛蒡根5份、牛蒡根提取物10份和桑叶提取物2份。 所述植物饮料还含有茶叶1-10重量份。 所述茶叶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红茶。 所述桑叶提取物的制法是:桑叶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桑叶提取物可购买得到,加入桑叶提取物的作用是降糖、降脂,并使饮料在冲泡多次后桑叶的味道更持久。 牛蒡根提取物可购买得到,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作用是降糖、降脂,也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6-12倍量水在60-100℃提取2-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 优选的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8-12倍量水在70-80℃提取2次,每次0.5-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 最优选的所述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分别以10倍量和8倍量水在80℃提取2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 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制备的饮料颜色鲜亮,气味清香,口感淡中略有甜味,适口性好,降血糖、降血脂效果显著,长期饮用可以减少脂肪吸收。原料均可以食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产品符合现在消费者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桑叶13kg、牛蒡根5kg、牛蒡根提取物10kg和桑叶提取物2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分别以10倍量和8倍量水在80℃提取2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2 原料:桑叶30kg、牛蒡根20kg、牛蒡根提取物30kg和桑叶提取物5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6倍量水在100℃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3 原料:桑叶1kg、牛蒡根1kg、牛蒡根提取物1kg和桑叶提取物1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12倍量水在60℃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4 原料:桑叶8kg、牛蒡根1kg、牛蒡根提取物5kg和桑叶提取物1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8倍量水在70℃提取2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5 原料:桑叶18kg、牛蒡根10kg、牛蒡根提取物15kg和桑叶提取物3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 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以10倍量水在70℃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6 原料:桑叶20kg、牛蒡根10kg、牛蒡根提取物15kg和桑叶提取物3kg。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原料:桑叶15kg、牛蒡根10kg、牛蒡根提取物15kg和桑叶提取物2kg。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原料:桑叶30kg、牛蒡根10kg、牛蒡根提取物10kg和桑叶提取物2kg。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原料:桑叶13kg、牛蒡根5kg、牛蒡根提取物10kg、桑叶提取物2kg,红茶1kg 桑叶提取物为市售桑叶提取物,采用常规方法水提,浓缩,喷雾干燥制得,DNJ含量≥0.5%(HPLC检测),桑叶黄酮含量≥10%(UV法检测)。 牛蒡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牛蒡根切成2-3cm的段,分别以10倍量和8倍量水在80℃提取2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既得,菊糖含量≥40%(UV法检测)。 饮料制法:桑叶提取物和牛蒡根提取物用少量水溶解,其余原料粉碎成粗粉,按组方和比例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干燥,按规格装入茶包,即可。茶包规格为3g/包。 实施例10 原料:桑叶30kg、牛蒡根20kg、牛蒡根提取物30kg、桑叶提取物5kg,绿茶10kg 制法同实施例9。 实施例11 原料:桑叶20kg、牛蒡根10kg、牛蒡根提取物15kg、桑叶提取物3kg,红茶3kg 制法同实施例9。 实施例12 原料:桑叶1kg、牛蒡根1kg、牛蒡根提取物1kg和桑叶提取物1kg,红茶5kg 制法同实施例9。 实施例13:动物实验 一.材料 1.试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ICR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07-0001。 1.2药品及试剂: 桑叶、牛蒡根,均由天津中新药业研究中心购买 四氧嘧啶,Sigma公司 盐酸二甲双胍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 葡萄糖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 葡萄糖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胆固醇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仪器: AA-800型全自动生化仪,北京埃尔玛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二.方法 2.1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2.1.1模型的建立 取健康无伤小鼠,禁食24小时,正常饮水,分别尾静脉一次注入四氧嘧啶 (40mg/kg)造模,给药体积均为0.1ml/10g。(注射后4小时至32小时给小鼠饮用5%糖水)造模后7天,禁食16小时,正常饮水,小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血糖值高于200mg/dl视为造模成功。 2.2.2药物治疗 选用上述造模成功者中血糖值相对集中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桑叶组、牛蒡组、桑叶+桑叶提取物+牛蒡根+牛蒡根提取物组(实施例1),每组10只,分别给予纯净水和受试药(80℃水温浸液适当浓缩),给药体积均为0.2ml/10g。连续灌胃给药14天,于第7、14天,同上方法测定血糖。采用SPSS11.0统计,结果见表1。 2.2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 2.2.1预防给药 取健康无伤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桑叶组、牛蒡组、桑叶+桑叶提取物+牛蒡根+牛蒡根提取物组(实施例1),每组10只,分别给予纯净水和和受试药(80℃水温浸液适当浓缩),给药体积均为0.2ml/10g。连续灌胃给药7天,于第6天禁食,16小时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75%新鲜蛋黄乳0.5ml/20g,16小时后各组小鼠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做总胆固醇(Tch)测定。采用SPSS11.0统计,结果见表2。 三.结果 3.1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表1.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桑叶与牛蒡给药14天均具有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的作用(P<0.05),桑叶、桑叶提取物、牛蒡根、牛蒡根提取物联给药7天和14天均具有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的作用(P<0.05)。 3.2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 表2.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桑叶、桑叶提取物、牛蒡根、牛蒡根提取物联合预防给药7天有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胆固醇的作用(P<0.05)。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