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46510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2.16CN201746510U*CN201746510U*(21)申请号 201020130299.X(22)申请日 2010.03.12C10C 3/12(2006.01)E04D 7/00(2006.01)(73)专利权人袁开放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路55号专利权人郑必超(72)发明人袁开放 郑必超(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57) 摘要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包括外壳,其用于接收和保持固体沥青、液体沥青和其混合物。所述外壳包括基部、侧壁、上盖、沥青输入孔、沥青输出排放机构。电。
2、力机构被固定到该外壳并可操作地连接到该电力机构;并且加热控制机构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热机构以选择性地调控外壳内沥青温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201746515 U 1/1页21.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包括(i)构造并布置来接收和保持固体沥青、液体沥青和其混合物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基部、侧壁、上盖、沥青输入孔、沥青输出排放机构;(ii)构造并布置来固定到所述外壳并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源的电力机构;(iii)固定在所述外壳内、且构造并布置来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源机构的电热机构;以及(iv)。
3、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热机构以选择性地调控外壳内沥青温度的加热控制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沥青搅拌机构,其构造并布置来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外壳内,并包括搅拌控制机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机构包括马达,其构造并布置来连接到选自单相电源和三相电源的电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转换器,其构造并布置来选择性地将所述电力机构的单相电转换为用于输送到所述电热机构的三相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机构包括多个加热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包括凸缘浸没管状元件。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4、热机构还包括加热介质的储存器。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搅拌机构被构造并布置来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力机构,并且包括搅拌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出口可选择地连接到出口输送机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输送机构包括设置有温度调控机构的管道。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746510 UCN 201746515 U 1/3页3一种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制品的混合,更具体地说,涉及现场溶化包括橡化沥青在内的用于建造屋顶和类似表面的沥青制品的电力加热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 。
5、为了密封和保护建筑物屋顶,公知的方法是应用溶化制品,典型的是沥青或橡化沥青。传统习惯在工作场地附近溶化沥青,例如在邻近使用沥青制品场所的屋顶,或者邻近在建建筑物的屋顶。 0003 一般公知的溶化器具,例如罐体等,通常包括放置固体块状沥青的容器,以及燃料燃烧器,一般而言,使用丙烷通过明火来对罐体来提供热量。当沥青在要求的温度下处于溶化状态时,调整火焰以将沥青制品保持在该温度,而溶化的制品从罐体移出并按需要应用到场所表面。尽管已知的罐体简单有效,但也存在许多缺点,尤其是在使用明火作为加热源时。 0004 首先,考虑到工地上许多易燃材料,尤其是新建筑施工场所,存在固有的火灾隐患。尽管燃烧器可以设置防。
6、护罩或其它保护措施来降低引起工地材料火灾的风险,但某些风险仍然存在。 0005 其次,这种风险的存在要求控制或者禁止使用明火热源,尤其是在新建筑物的屋顶上。 0006 另外,当热源是明火时,对罐体内溶化制品的温度的精确控制有难度, 尤其是当施用到屋顶或类似表面,移出内容物时,反之,另外添加固体制品来补充罐体内的沥青,改变罐体内制品的容积时,因此,不断地需要热量供给以将这种变化体积的溶化制品维持在期望的温度。 0007 现有技术公知,在传统罐体里,邻近溶化制品将应用到的建筑物水平面,进行溶化操作,将溶化制品借由适合的泵机构通过输送管按需要输送。 0008 但是,除了管道长度很短的情况外,需要向管。
7、道提供加热构件(一般来说,加热线圈或类似物)以将溶化制品维持在适当温度范围内,以便其能按需要流动并处于适合的温度,当通过管道输送到应用场地表面时,以达到更有效的应用。清楚的是,罐体和应用场所表面之间的距离越大,确保溶化制品处于适当状态的难度越大,为了向输送管道提供充分的加热机构所产生的成本也就越高。 0009 公知的方法是为其它施工应用(例如,铺路操作)的沥青提供各种热源。特别地,公知的方法是将加热构件用于上述操作,这可以简便地通过与车辆的电源连接而提供。 0010 但是,上述提供热量来溶化沥青制品并将其保持在需要的温度范围内的方法不能实际地适应于在许多建筑施工场所使用,尤其是在屋顶或者任何其。
8、它较高的表面。 0011 在试图为上述较高表面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遇到的另一问题是,许多已有建筑物和大部分新建建筑物在应用屋顶沥青时仅有单相电源,而不是三相电源,在优选或需要三相电源时,这就成为另一个问题。 说 明 书CN 201746510 UCN 201746515 U 2/3页4【 实用新型内容 】0012 提供一种沥青溶化装置,其中,传统火焰加热装置的优点得以保留,例如,简便性、便携性以及经济性,但是其中,热量通过电力机构提供,这样使得该装置符合安全标准。 0013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沥青”应该被理解为包括相关的沥青制品,包括但不限于橡化沥青。 0014 因此,本实用新型试图提供一种。
9、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其包括:i)构造并布置来接收和保持固体沥青、液体沥青和其混合物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基部、侧壁、上盖、沥青输入孔、沥青输出排放机构;ii)构造并布置来固定到所述外壳并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源的电力机构;(iii)固定在所述外壳内、且构造并布置来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源机构的电热机构;(iv)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电热机构以选择性地调控外壳内沥青温度的加热控制机构。 0015 所述装置可以设置有沥青搅拌机构,其构造并布置来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外壳内,并包括搅拌控制机构。 0016 优选地,所述沥青搅拌机构被构造并布置来可操作地连接到电力机构,并且包括搅拌架。 0017 优选地,所述电力机构包。
10、括马达,其被构造并布置来连接到单相或三相电源。 0018 优选地,所述加热构件设置有三相电源。 0019 为了在没有三相电源的场所使用,本装置可以设置有转换器,其构造并布置来可选择地连接到单相电源,并将单相电源转换成用于加热机构的 三相电源。 0020 优选地,所述电热机构包括多个加热棒,更优选地,所述加热棒包括凸缘浸没管状元件。热量可以通过诸如空气或油料储存器这类的流体介质供给到加热棒。 0021 优选地,所述沥青出口可操作地连接到出口输送机构,更优选地,连接到设置有温度调控机构的输送管道。 0022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文所公开的用于溶化沥青的装置其使用灵活方便、可以通过单相供电,避免传统方。
11、法的明火加热,从而更安全有效,且缩短了输送管道距离,适于在各种建筑场地使用。 0023 【附图说明】0024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 【具体实施方式】0027 参照图1,罐体10包括外壳12,该外壳12具有底部14、侧壁16和上盖18。入口孔20,其设置有合适的盖体(未示出),允许固体沥青(未示出)添加到罐体10。在合适的场所,罐体10设置传统的通风孔22,以及用于通过传统构件输送溶化制品的出口(未示出)。在罐体10的内部,加热构件(例如,加热棒,优选为凸缘浸没管状元件,统一标号为24)被适当地固定,以便在两个相对侧壁16之。
12、间基本纵向延伸。在罐体内,诸如传统搅拌架(未示出)之类的搅拌机构可以选择性可拆卸地固定,尤其是对于沥青制品为橡化沥青的应用中;并且搅拌机构根据罐体10内沥青制品 的状态选择性地工作。在罐体10的外壳12外面,控制区域26包括需要用来将电力输送到罐体10的部件。未在图1中单独特别示出的说 明 书CN 201746510 UCN 201746515 U 3/3页5位于控制区域26的电力部件包括电力机构;从电机到各搅拌机构和各加热棒24的电力连接;以及用于选择性地调控各电力部件的工作的计算机控制。 0028 此外,转换器(未示出)可以设置到控制区域26,用来将单相电力转换为加热机构(例如,加热棒24。
13、)的三相电力。 0029 罐体10可以设置有适合的用于溶化制品的输送机构(未示出),例如包括传统管道的机构,其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加热构件,用于保持溶化沥青需要的温度直到应用到场地表面。但是,在罐体10可以放置在应用点附近的情况下,用于输送管道的辅助加热构件是不必要的。 0030 操作中,罐体10首先被带到选择的场所。沥青装通过入口孔20载进罐体10。如果需要使用转换器,在马达和电源之间建立电连接,电力被供应到加热棒24,从而开始溶化过程。当溶化沥青的体积足够时,搅拌机构被启动,以便搅拌溶化沥青,并加速制造所需体积的有效溶化制品。因此,制品可以输送出罐体并以传统方式应用到待处理的表面。 0031 优选地,罐体的各种部件可以比较容易地移除,以方便清洁以及移入施工场所或从其移出。 说 明 书CN 201746510 UCN 201746515 U 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74651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