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22810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1.26CN201722810U*CN201722810U*(21)申请号 201020265281.0(22)申请日 2010.07.21E04B 1/80(2006.01)E04B 1/94(2006.01)E04B 1/92(2006.01)(73)专利权人郭磊地址 272600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民北路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局(72)发明人郭磊(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属于建筑工程材料领域,其结构包括板体、隔板,所述板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块,。
2、凸块上设置有磁性装置,板体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在板体下端设置有与凸块卡接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均匀设置有铁屑。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能够有效绝热、防火性能强、隔音良好、抗震等,有效避免墙体裂缝,且消耗成本低,易于回收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CN 201722812 U 1/1页21.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包括板体、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设置有磁性装置,板体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在板体下端设置有与。
3、凸块卡接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均匀设置有铁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装置为均布在凸块内部的磁屑或磁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材料为岩棉。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722810 UCN 201722812 U 1/2页3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集隔热、耐火、磁吸功能于一体的墙板。背景技术0002 在我国现有技术的建筑模块中大多使用钢模板、木模板和竹胶板,但是这些板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1、容易出现裂缝,尤其是在北方,墙体在热胀冷缩作。
4、用下容易出现裂缝;2、墙体坚固性差,房屋安全系数低,强度较低;3、抗压、防火、抗震性差。现有板材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是有限的,尤其是防火性能也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些板材的周转次数低,损耗成本高,都不能回收利用,施工的时候多采用粘接或钉子固定的方式将其固定在被装饰面上,极不方便且易产生噪音。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出现墙体裂缝、抗压抗震、防火性能强的复合型建筑墙板。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0005 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其结构包括板体、隔板,板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设置有磁性装置,板体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在板体下端设。
5、置有与凸块卡接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均匀设置有铁屑。0006 所述的磁性装置为均布在凸块内部的磁屑或磁粉。0007 所述的耐火材料为岩棉。00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0009 该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构思巧妙等特点,在板体内部填充有岩棉,岩棉则具有绝热、防火性能强、隔音良好、抗震等特点,墙板的连接采用磁吸式结构,避免了使用粘接或钉子的固定方式,有效避免墙体裂缝,且消耗成本低,易于回收使用。附图说明0010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1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12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0013 1、凸块,。
6、2、磁粉,3、隔板,4、板体,5、岩棉,6、铁屑,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作以下详细说明。0015 如附图1所示,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其结构包括板体4、隔板3,板体4的上端部设置有一凸块1,该凸块1上表面设置有磁性装置,该磁性装置为磁屑或磁粉2,板体4说 明 书CN 201722810 UCN 201722812 U 2/2页4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的耐火材料为岩棉5,在板体4下端设置有与该凸块1卡接配合的凹槽7,所述的凹槽7内均匀设置有铁屑6。0016 如附图2所示,一种隔热耐火磁吸式墙板,其结构包括板体4、隔板3,板体4的上端部设置有两平行凸块1,在凸块1上表面设置有磁性装置,该磁性装置为磁屑或磁粉2,板体4内部填充有耐火材料,所述的耐火材料为岩棉5,在板体4下端设置有与凸块1卡接配合的凹槽7,所述的凹槽7内均匀设置有铁屑6。说 明 书CN 201722810 UCN 201722812 U 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72281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