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两轮摩托车.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61793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格式:PDF
  • 页数:26
  • 大小:916.2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9117.X

    申请日:

    2004.09.08

    公开号:

    CN1607152A

    公开日:

    2005.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K11/00; B62J23/00; B62J15/00

    主分类号:

    B62K11/00; B62J23/00; B62J15/00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平优

    地址:

    日本国静冈县

    优先权:

    2003.09.12 JP 2003-32232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徐申民;张惠萍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用位于下方的外管(7a)和位于上方的内管(7b)构成前叉(7),在该构成左右一对的前叉(7)之间配置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900),在外管(7a)的上部安装前护板(900),前护板(900)上,一体形成覆盖从外管(7a)的上部到内管(7b)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的叉罩(903)。能简单且可靠地防止前轮与前轮弹起或卷起的小石子等接触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外管和位于它上方的内管构成前叉,在该构成左右一对的前叉之间配置有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管的上部安装有所述前护板,
    所述前护板上,一体形成覆盖从所述外管的上部到所述内管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的叉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护板由前侧护板和后侧护板构成,
    所述前侧护板上,一体形成所述叉罩,
    把所述前侧护板与所述后侧护板组装成一体,
    将所述组装成一体的所述前侧护板和所述后侧护板安装在所述外管的上部。

    说明书

    两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的两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有这样一种结构的两轮摩托车,在左右一对的前叉之间,配置有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并用位于下方的外管和位于上方的内管构成该前叉。这样的两轮摩托车中,已知有这样的两轮摩托车,行驶时根据路面的变动,位于前叉下方的外管与位于上方的内管进行滑动而吸收变动,内管的滑动部分有时因为与小石等接触而受伤,所以设置叉罩进行保护。(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11-278339号公报中所揭示的。)
    可是,叉罩从外侧覆盖内管的滑动部分,存在不能防止与前轮弹起或卷起的小石子等接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且可靠地、能防止与前轮弹起或卷起的小石子接触的两轮摩托车。
    为解决上述课题且达到目的,这个发明如下所述地构成。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用外管和位于它上方的内管构成前叉,在该构成左右一对的前叉之间配置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管的上部安装上述前护板,
    上述前护板上,一体形成覆盖从上述外管的上部到上述内管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的叉罩。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护板由前侧护板和后侧护板构成,
    上述前侧护板上,一体形成上述叉罩,
    把上述前侧护板与上述后侧护板组装成一体,
    将上述组装成一体的上述前侧护板和上述后侧护板安装在上述外管的上部。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有以下效果。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在安装在外管上部的前护板上,一体形成覆盖从外管的上部到内管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的叉罩,故能简单且可靠地防止与前轮弹起或卷起的小石子等接触的问题。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因为前侧护板上一体形成叉罩,把前侧护板与后侧护板组装成一体,所以容易制作具有叉罩的前护板。还有,因为把组装成一体的前侧护板和后侧护板安装在外管的上部,所以能可靠地保护外管上端的内管的滑动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车体构架的俯视图。
    图3是座位部的侧视图。
    图4是座位部的俯视图。
    图5是吸气管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6是吸气管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的支承部的侧视图。
    图9是吸气管与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吸气管的侧视图。
    图11是吸气管的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将前护板的一部分剖断后的侧视图。
    图14是前护板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15是前护板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3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实施的形态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形态。还有,这个发明的实施形态是展示发明的最好的形态,本发明地用语不限于此。
    就小型两轮摩托车来说明本实施形态。图1是小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车体构架的俯视图,图3是座位部的侧视图,图4是座位部的俯视图,图5是吸气管安装部的侧视图,图6是吸气管安装部的俯视图,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的支承部的侧视图,图9是吸气管和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剖视图,图10是吸气管的侧视图,图11是吸气管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将前护板的一部分剖断后的侧视图,图14是前护板安装部的俯视图,图15是前护板安装部的剖视图,图16是沿着图13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在这些图里,符号1所示的是本实施形态的小型两轮摩托车。该小型两轮摩托车1将前叉7可回转地设置在车体构架4的头管21上,前叉7的下部支撑着前轮6,上部设置有方向操纵手把8。
    车体构架4,由从头管21到脚架部22以及通过座位9的下方延伸到车体的后端部的上部构架23和从这上部构架23的途中延伸到下方的下部构架24构成。上部构架23是铝合金做成的,下部构架24是铁合金做成的,也就是说,车体构架4,由于一部分是由相对较轻的铝合金做成的,故能达到轻量化。
    上部构架23,由从头管21延伸到脚架部22的前侧半部25、和焊接在这个前侧半部25的后端部上、延伸到车体后端部的后侧半部26构成。前侧半部25,由头管21、和从这个头管21延伸到后下方的左右一对的下部构架27、以及介于在这两个下部构架27之间的两个横梁28、29构成。用所谓的重力浇铸成形使上述各部形成一体。
    上部构架23的后侧半部26,由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在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前后方向延伸部31及右侧前后方向延伸部32、和在前端部、中央部及后端部连接这两个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第1~第3的横梁33~35构成,用真空压铸法成型使上述各部形成一体。
    左右的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通过各自后述的支承用连杆5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将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前部与车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连接,并在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伸部31的后端部设置有连接后缓冲装置15的上端部的缓冲装置用托架36。还有,在左右的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前端部,将连接后述下部构架24的中途部份的托架37设置成向下方突出的状态。
    在连接后侧半部26的左侧前后方向延伸部31和右侧前后方向延伸部32的第1~第3的横梁33~35中,连接两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前端部相互间的第1横梁33和连接中央部相互间的第2横梁34,在它们之间能够安装一个可容纳头盔的大型的收容箱85。收容箱85是采用和以前的可以搭载在小型两轮摩托车上的一样的构造,利用座位9可将上端的开口进行开闭。
    座位9,由单个座位部9a和串联座位部9b组成。收容箱85有前侧头盔容纳部85a和后侧头盔容纳部85b,前侧头盔容纳部85a位于单个座位部9a的下方,后侧头盔容纳部85b位于串联座位部9b的下方。前侧头盔容纳部85a是开口的,后侧头盔容纳部85b被箱盖85c覆盖着。单个座位部9a成为前侧头盔容纳部85a的盖子,以前侧为支点可以开闭。串联座位部9b载置在后侧头盔容纳部85b的箱盖85c上。
    单个座位部9a以前侧为支点向前侧打开,在前侧头盔容纳部85a和后侧头盔容纳部85b中可容纳头盔。在箱盖85c上,如图3及图4所示,在箱盖85c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形成有数个孔85c1。
    收容箱85被配置成与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上方位置比较接近,受热影响而热量在内部聚集,这些热能由孔85c1排出。还有,在关闭单个座位部9a时,收容箱85里的空气如不能排出则难以关闭,因为空气从孔85c1排出,所以单个座位部9a能够顺利地关闭。还有,在箱盖85c上,如图3、图4所示,形成有几个孔85c1,而且,孔85c1位于箱盖85c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并且因为被串联座位部9b覆盖着,所以能防止水从孔85c1进入收容箱85的内部。
    连接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前部的前侧半部25的下部构架27延伸到后下方,因为在这个下部构架27上上下方向牢固地支承着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前端部,故通过使前侧半部25和后侧半部26组合,可以形成扭转方向刚性很强的上部构架23。本实施形态,为了仅用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来提高扭转方向上的刚性,在截面横向的コ字状的前部コ字的内侧,使侧视为X状的加强用肋38形成一体。车体构架4的下部构架24,由在上部构架23的下方的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管81、82;和横架在这两个管81、82之间的第1~第4的横梁83~86构成。
    两管81、82,如图1所示,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山的形状,前端部用固定用螺栓87固定在上部构架23的前侧半部25上,后端部通过上部构架23的后侧半部26的连结用托架88进行固定。这连结用托架88,是用与管81、82一样的铁合金做成箱状、下端部焊接在管81、82上、同时上端部用固定用螺栓89固定在后侧半部26上。
    还有,在两管81、82下侧向前后方向延伸部分的前端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连结板90,如图1所示,这个连结板90与在后侧半部26的前端部设置成向下方延伸的托架37用固定用螺栓91紧固,而被支承在上部构架23上。在这些左右管81、82上,将支承车体盖10下部用的撑条92与支承侧架用的撑条95等进行焊接,并通过托架110支承冷却器96。
    冷却器96,和众所周知的一样,是横向水流型的,如图1所示,在向两管81、82的后下方延伸的前端部的下方被指向前上方地倾斜地配置着。利用两管81、82形成冷却器96和发动机11之间的冷却水通道的一部分。冷却器96与管81、82用冷却水软管97连接,两管81、82与发动机11用冷却水软管98连接。
    在下部构架24中连接两管81、82的横梁850上,如图1所示,支承着燃料箱99。这个燃料箱99在横梁850的上方、被容纳在与收容箱85间形成的空间里。横梁86从车体后方看,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焊接着主架用的托架100。
    如图12(a)所示,脚架部22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踏板部22a和从这个踏板部22a的内侧端部延长到上方的纵壁部22b。这个左右一对纵壁部22b,随着向上方延伸而稍微向外侧扩大地倾斜着。这个纵壁部22b的上侧,通过配置上罩120,形成向上方膨出的中心通道部121。这个中心通道部121形成为上部侧宽度H2比下部侧宽度H1宽。
    在踏板部22a的下侧连接着侧盖122。在这个中心通道部121里,配置着收容箱85的前侧,同时在下方配置着燃料箱99。
    像这样,通过形成为中心通道部121的上部侧的宽度H2宽、下部侧的宽度H1窄,即使上部侧的体积为大的收容箱85的前侧的场合,也能够有效地配置在这个中心通道部121里,而且,在确保脚踏板的空间H3的方面,还能通过使车宽抑制成较窄地能让靠脚性和设计性变得良好。并且,通过用脚对中心通道部121的上部的幅宽的部分进行控制,能提高夹持性。还有,如图12(b)所示,脚架部22左右分割,从踏板部22a的内侧端部延长到上方的纵壁部22b,随着延伸到上方倾斜成稍微向外侧扩大的形状,通过将一对冲压模123、124向踏板部22a和纵壁部22b的弯曲方向脱模能简单形成。
    如图1、5所示,在车体构架4的上部构架23上,脚踏板130用4个紧固螺栓131~134紧紧固定住。这个脚踏板130紧紧固定在安装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部分的前侧,通过这个脚踏板130的紧紧固定能够使上部构架23的安装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附近的刚性提高。
    包括后轮2的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是在车体构架4的后部通过连杆5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着。如图5、7及8所示,这个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通过缓冲橡胶53、54分别被弹性支承在左右的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的车体内侧的附近分别被配置、设置在两个前后方向延伸部31、32上的各两个的圆筒状轴套51、52上。
    连杆5是由冲切加工形成板状的侧板58、59和由这些侧板58、5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中途部这三处进行焊接的、拉拔材料构成的轴套55~57构成。这三处轴套55~57中,位于最上面的轴套55构成连杆5的摆动基部S1,下端部的轴套57构成连杆5的摆动端部S2,中途部的轴套56构成连杆5的中途支承部S3。
    在左右连杆5的侧板58上,焊接着向车体内侧突出的安装板200,这个左右安装板200之间的悬架托架201用紧固螺栓202、205固定。这个悬架托架201上,焊接着轴套203,这个轴套203构成摆动端部。在焊接在右侧的连杆5的下端部轴套57上焊接着安装板200,提高轴套57的支承强度。
    圆筒状轴套51、52形成在车体构架4的后侧半部26上的连杆5的侧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地延设的延设部26a上、上下方向并列的同时,形成为上侧的轴套51比下侧的轴套52位于车体的前侧。因此,连杆5向后下方向延伸地倾斜。
    在连杆3的三个轴套55~57中,构成在摆动基部的上端部轴套55和中途部轴套56上将构架连接用的支轴61、62分别立设成向车体外侧突出的状态,构成摆动端部的下端部的轴套57以及悬架托架201的轴套203由动力装置连接用的支轴63插通。构架连接用的上述支轴61、62是由螺栓构成,不仅贯通连杆5的轴套55、56,还贯通车体构架4的圆筒状轴套51、52,头部向侧方突出,把设置在圆筒状51、52内部的缓冲橡胶组合体64、65的中心部连接在连杆5上。这些缓冲橡胶组合体64、65,是由嵌入支轴61、62并与连杆5连接的内筒66、67和压入在圆筒状轴套51、52的内周面上的外筒68、69以及夹装在内筒66、67与外筒68、69之间的缓冲橡胶53、54构成。
    缓冲橡胶53、54是在内筒66、67和外筒68、69之间填充的状态下进行凝固,将内筒66、67的外表面和外筒68、69的内表面粘接。也就是说,在把这个缓冲橡胶组合体64、65压入圆筒状轴套51、52的同时,通过用支轴61、62连接在连杆5上,通过比连杆5位于车体外侧的缓冲橡胶53、54连杆5被弹性支承在车体构架4上。
    设置在连杆5的摆动端部的动力装置连接用的支轴63由螺栓构成,轴套203位于两轴套57之间,贯通这些轴套57、轴套203从车体右侧的连杆5延伸到车体左侧的连杆5。因此,车体右侧的连杆5和车体左侧的连杆5通过悬架托架201连接,甚至,通过动力装置连接用的支轴63相互连接,形成连杆组合体74。
    这个悬架托架201的安装,首先在左右连杆5的安装板200之间的悬架托架201通过紧固螺栓202、205被定位固定。在这个悬架托架201被定位固定的状态下,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连接用托架75位于左右连杆5的轴套57和悬架托架201的轴套203之间,动力装置连接用的支轴63从右侧贯通于轴套57、连接用托架75、轴套203、轴套57,突出在左侧的轴套57的支轴63的前端拧着螺母150定位地固定,再将定位状态的紧固螺栓202、205紧固固定。因此,通过动力装置连接用的支轴63,能够不影响公差地以很高的精度组装支承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
    连接在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连接用托架75上的套管76被设置成通过滑动轴承套77可回转自如。也就是说,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通过套管76的回转使连杆5以及车体构架4在上下方向进行摆动。
    这个实施形态,是通过动力装置连接用支轴63和左右连杆5的轴套55、连接左右连杆5的悬架托架201的轴套203这三点来支承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构造,因抑制动力装置连接用支轴63的弯曲而提高了行驶安全性,并且,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在向上下方向摆动时的滑动性提高了。
    如图9所示,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是与发动机本体300和V带式无级变速器301作成一体化的。发动机本体300向着大致水平前方配置着汽缸轴,在铝合金制的曲轴箱307的前壁上层叠地连接着汽缸体302,汽缸盖303,有在汽缸盖303的前侧合面上可装卸地安装着盖罩304的概略构造。汽缸体302里自由滑动插入配置的活塞305用连杆306连接在曲轴箱307内车宽方向配置的曲柄轴308。
    V带式无级变速器301是在从发动机本体300的左侧部由车辆左侧延伸向后方的传动箱310的传动室320里容纳变速器本体的。变速器本体有在安装在位于传动箱310内的发动机本体300侧的曲柄轴(驱动轴)308的左侧端部的驱动滑轮311和安装在位于后轮2侧的从动轴314上的从动滑轮312上卷绕V带313的概略结构。主要地,从动轴314的回转是对应于各齿轮的齿数比一面减速一面传达给通过配置在传动室320内的中间轴315的后轮轴316。
    传动箱310具有:延伸到和曲轴箱307形成一体的后轮轴316的箱本体317;在箱本体317的外侧(左侧)可装卸安装的铝合金制的箱罩318及覆盖在箱罩318外表面的树脂制罩319。
    如图5、6、9~11所示,这个实施形态,在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传动室320里具有导入冷却风的吸气管400。在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上,形成在传动箱310的前侧突出、在传动室320的前侧导入冷却风的导入开口部320a。通过设置在驱动滑轮311的外侧部的冷却风扇330的回转,从导入开口部320a吸入冷却风,这冷却风流过传动室320进行冷却,并从形成在传动箱310的后侧的排气口部320b排出。吸气管400在管本体400a的后侧有连接开口部400b,在前侧有外气取入开口部400c。管本体400a的后侧上部400a1通过2个螺栓410固定在脚踏板130的脚踏部130a,通过脚踏板130安装在上部构架23上。还有,在管本体400a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安装孔400a2,使安装螺栓411从外侧贯通安装孔400a2而安装在下部构架24的托架420上。
    象这样,通过将吸气管400安装在上部构架23和下部构架24上,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把吸气管400支承在车体构架4上。
    这个吸气管400的连接开口部400b和导入开口部320a之间有间隙800,连接开口部400b通过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将导入开口部320a能摆动地覆盖着。还有,吸气管400的外气取入开口部400c从管本体400a向前侧延伸,向着车体内侧开口,外气从这个外气取入开口部400c导入,经过导管本体400a,从这个管本体400a通过连接开口部400b,再从排气口部320b送到传动室320。
    象这样,吸气管400的连接开口部400b,因为能摆动地覆盖导入开口部320a,所以容易确保在摆动的组合摆动式动力装置3的传动室320上导入冷却风用的吸气通道的开口面积,可以提高冷却效率。还有,吸气管400的外气取入开口部400c因为向着车体内侧开口,故能够防止行驶时从车体外方溅进泥和水。并且,将吸气管400的外气取入开口部400c配置在燃料箱99的上方位置,利用燃料箱99可以防止行驶时从车体下方溅进泥和水。
    如图1、13~16所示,这个实施形态,由用位于下方的外管7a和位于上方的内管7b构成前叉7,在这个构成左右一对的前叉7之间配置着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900。
    这个前护板900由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构成,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用合成树脂形成一体。叉罩903与前侧护板901用合成树脂形成一体。这个叉罩903覆盖从外管7a的上部7a1到内管7b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这个实施形态,覆盖着从外管7a的上部7a1到内管7b的一部分的前侧。
    在前侧护板901的左右侧部形成有安装片部901a、901b,在左右后侧部内侧形成有安装肋901c。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是通过使前侧护板901的安装片部901a、901b紧贴在后侧护板902的左右前侧部902a,从内侧插通螺钉905,用弹性螺母(日文:ナツトスプリング)906固定,安装成一体。
    如图15所示,把这安装成一体的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安装在外管7a的上部。这个前侧护板901,将安装肋901c紧贴在外管7a的前侧轴套7a1上,从内侧插上安装螺母910紧紧固定在前侧轴套7a1上。后侧护板902,将左右侧部902b紧贴在外管7a的后侧轴套7a2上,从内侧插上安装螺母911紧紧固定在后侧轴套7a2上。
    象这样的两轮摩托车,行驶时,根据路面的变动位于前叉7下方的外管7a和位于上方的内管7b进行滑动而吸收变动,确保其行驶时即使前轮6将小石子等弹起或卷起,通过叉罩903能使小石子等不会与内管7b的滑动部分接触地进行保护。
    安装于该外管7a的上部的前护板900因为与覆盖从外管7a的上部到内管7b的一部分的至少前侧的叉罩903形成一体,所以,能简单且可靠地防止与前轮6弹起或卷起的小石子等接触的问题。
    还有,前侧护板901与叉罩903形成一体,把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安装成一体,所以能容易地制作包含叉罩903的前护板900。还有,由于将安装成一体的前侧护板901和后侧护板902安装在外管7a的上部,故可以可靠地保护外管7a上端的内管7b的滑动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这个发明适用于把覆盖前轮上方的前护板配置在左右一对前叉之间的两轮摩托车。
    [符号的说明]
    7-前叉;7a-外管;7b-内管;900-前护板

    关 键  词:
    摩托车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轮摩托车.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179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