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网状结构冷却塔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轻型网状结构冷却塔。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电厂凝汽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现有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多为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结构笨重、体型粗大,地基处理任务繁重,支模施工复杂、建设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采用一种轻型网状结构冷却塔替代钢筋混凝土冷却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型网状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包括:设置于塔中心的主杆,设置于塔基环状分布的多个滑轮组,设置于主杆上的缆绳套,连接所述滑轮组与所述缆绳套的钢丝缆绳,分布于塔周确保冷却塔形状的环箍,构成塔筒结构的波纹板,连接所述环箍与钢丝缆绳并支撑波纹板的支撑扣件,压紧所述波纹板的密封条,保持所述钢丝缆绳间距并在钢丝缆绳交叉节点锁紧的扣件。
进一步的,所述缆绳套套设在所述主杆上,所述缆绳套可在主杆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缆绳数量为多个,所述钢丝缆绳一端与所述缆绳套连接,所述钢丝缆绳另一端与所述滑轮组连接,多根所述钢丝缆绳呈网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缆绳交叉处设置扣件将交叉点扣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波纹板以主杆为圆心环形设置于所述钢丝缆绳所构成的网状结构表面构成塔筒结构,所述塔筒结构内外壁面均设有密封条用于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扣件设置于所述波纹板上,多个所述波纹板上的支撑扣件以主杆为圆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支撑扣件与所述环箍、钢丝缆绳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自重小、施工简便,抗震载荷高,建设周期短、建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滑轮组与钢丝缆绳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扣件示意图;
图4为图1A-A截面波纹板、密封条、支撑扣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轻型网状结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设置于塔中心的主杆1,设置于塔基环状分布的多个滑轮组2,设置于主杆1上的缆绳套3,连接所述滑轮组2与所述缆绳套3的钢丝缆绳4,分布于塔周确保冷却塔形状的环箍5,构成塔筒结构的波纹板6,连接所述环箍5与钢丝缆绳4并支撑波纹板的支撑扣件7,压紧所述波纹板6的密封条8,保持所述钢丝缆绳4间距并在钢丝缆绳4交叉节点锁紧的扣件9。
所述缆绳套3套设在所述主杆1上,所述缆绳套3可在主杆1上滑动,当缆绳套3达到预定位置后对其进行约束,使缆绳套3固定在主杆1上,不允许缆绳套3在主杆1上滑动和转动。
所述钢丝缆绳4数量为多个,所述钢丝缆绳4一端与所述缆绳套3连接,所述钢丝缆绳4另一端与所述滑轮组2连接,多根所述钢丝缆绳4呈网状布置,所述钢丝缆绳4交叉处设置扣件9将交叉点扣紧,多根钢丝缆绳4经相互交叉后扣在滑轮组2上,当缆绳套3向上缓慢牵引钢丝缆绳4时,所述滑轮组2将钢丝缆绳4拉紧后固定,滑轮组2可允许钢丝缆绳4移动。
多个所述波纹板6以主杆1为圆心环形设置于所述钢丝缆绳4所构成的网状结构表面,构成塔筒结构,所述塔筒结构内外壁面均设有密封条8用于密封,所述支撑扣件7设置于所述波纹板6上,多个所述波纹板6上的支撑扣件7以主杆1为圆心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支撑扣件7与所述环箍5、钢丝缆绳4连接,将波纹板6固定在环箍5和钢丝缆绳4的网状结构上,从而使冷却塔整体结构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自重小、施工简便,抗震载荷高,建设周期短、建造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