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锁芯及与其配合的钥匙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盗锁芯及与其配合的钥匙。
背景技术
防盗锁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装置,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防盗锁有:单元楼自家门上的防盗锁,代步工具(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常用的U型防盗锁,街道铺面大玻璃门上常用的U型防盗锁,一些大的铁门、或一些大的拉闸门常用的防盗锁或铁链式防盗锁,以及一些普通单位或部门所使用的保险柜上防盗锁。
以上所列举的防盗锁,众所周知都有一个共性,也就是防盗锁芯的体积较小,使得放置起到锁卡作用的圆柱锁销的小孔直径只有2~3毫米左右,且小孔的深度也很浅,从而影响了起到锁卡作用的圆柱锁销(弹子)的长度,圆柱锁销(弹子)变得很短,其移动尺寸同样变得很短,造成了锁芯密码的组合也相应的减少,钥匙的互开几率变大,使技术手段开启防盗锁变得很容易;另外,小孔直径只有2~3毫米左右,使得圆柱锁销(弹子)及小弹簧的体积减小,其强度也变得很弱,也就使得不用钥匙、用暴力手段开启防盗锁成为可能。
现在市场上用技术手段开启所需时间越长的防盗锁,其暴力破坏性开启一般只需一到两秒便可轻松打开,而且响声也不会很大;究其原因,此类防盗锁是为了提高技术手段开启的难度,就得在现有锁芯的体积上多作文章,也就是在现有锁芯上多钻孔、多开槽,设置更多的圆柱锁销(弹子),其结果是锁芯的体积减轻、强度减弱,这样使得破坏性开启也就变得轻而易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破坏性开启和技术性开启的防盗锁芯,该防盗锁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结构强度高、防盗性能好,具有精密度高、安全性好、制造简便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现有弹子锁存在密钥量低、互开率高、易技术开启和破坏性开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锁芯,包括主体板、锁芯外壳、转动锁芯、转动锁芯外套、固定锁芯、加厚板、拨盘和轴向弹子组件;所述锁芯外壳前端面中部向后凹设有用于收容转动锁芯外套的圆柱形收容腔,锁芯外壳后端面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加厚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较圆柱形收容腔的直径小且与圆柱形收容腔相贯通;所述转动锁芯外套中部设有用于收容固定锁芯和转动锁芯的锁芯定位孔,锁芯定位孔贯穿转动锁芯外套的前后端面;转动锁芯外套定位在锁芯外壳的圆柱形收容腔内,固定锁芯和转动锁芯分别定位在转动锁芯外套的锁芯定位孔内且固定锁芯位于转动锁芯前侧,加厚板定位在锁芯外壳的定位孔中且加厚板与转动锁芯外套的后端面连接,拨盘与加厚板的后端面连接,锁芯外壳和固定锁芯的前端面分别与主体板连接;所述拨盘、加厚板、转动锁芯和转动锁芯外套通过螺钉Ⅰ连接为一体;所述主体板和固定锁芯通过螺钉Ⅲ连接为一体,主体板和锁芯外壳通过螺钉Ⅳ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厚板、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轴向弹子组件的轴向弹子孔,所述轴向弹子组件定位在所述轴向弹子孔内;主体板上还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对应、且直径较轴向弹子孔直径小的轴向钥匙穿越孔;所述轴向弹子孔的数量不少于两组,轴向弹子组件的数量与轴向弹子孔的数量对应。
所述轴向弹子孔包括贯穿固定锁芯前后端面的轴向弹子孔Ⅰ、贯穿转动锁芯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Ⅰ位置相对应的轴向弹子孔Ⅱ、以及贯穿加厚板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Ⅱ位置相对应的轴向弹子弹簧孔;所述轴向弹子组件包括前轴向弹子、后轴向弹子和轴向弹子弹簧;所述前轴向弹子、后轴向弹子和轴向弹子弹簧依次定位在轴向弹子孔中并相互抵压;在上锁状态时,所述轴向弹子弹簧定位在轴向弹子弹簧孔中并延伸至轴向弹子孔Ⅱ内,后轴向弹子定位在轴向弹子孔Ⅱ中并延伸至轴向弹子孔Ⅰ内,前轴向弹子定位在轴向弹子孔Ⅰ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该防盗锁芯还包括径向弹簧压板和径向弹子组件,所述径向弹簧压板通过螺钉Ⅱ连接在锁芯外壳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径向弹簧压板、锁芯外壳、转动锁芯外套和固定锁芯沿直径方向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径向弹子组件的径向弹子孔,所述径向弹子组件定位在所述径向弹子孔内;固定锁芯中部还设置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径向弹子孔相贯通的径向钥匙孔;主体板上还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径向钥匙孔对应的径向钥匙穿越孔;所述径向弹子孔的数量不少于两组且沿固定锁芯的轴向排列,所述径向弹子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径向弹子孔的数量对应;所述径向弹子组件包括径向弹子Ⅰ、径向弹子Ⅱ、径向弹子Ⅲ和径向弹子弹簧;所述径向弹子孔包括径向弹子孔Ⅰ、径向弹子孔Ⅱ、径向弹子孔Ⅲ和径向弹子孔Ⅳ,所述径向弹子孔Ⅰ沿固定锁芯直径方向设置并贯穿固定锁芯的外壁;所述径向弹子孔Ⅱ贯穿转动锁芯外套的外壁并与径向弹子孔Ⅰ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径向弹子孔Ⅲ贯穿锁芯外壳的外壁并与径向弹子孔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径向弹子孔Ⅳ是设置在径向弹簧压板上并与径向弹子孔Ⅲ的位置相对应的盲孔;所述径向弹子Ⅰ、径向弹子Ⅱ、径向弹子Ⅲ和径向弹子弹簧依次定位在径向弹子孔中并相互抵压。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与上述防盗锁芯配合的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主体、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前端面的顶弹柱、以及连接在钥匙主体尾部的钥匙柄,所述顶弹柱的位置和数量与轴向弹子孔一一对应;当所述顶弹柱穿过轴向钥匙穿越孔并抵压在轴向弹子组件上,且顶弹柱完全延伸至轴向弹子孔内时,前轴向弹子和后轴向弹子的对接面与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连为一体的拨盘、加厚板、转动锁芯和转动锁芯外套可在锁芯外壳的圆柱形收容腔内转动,防盗锁芯处于解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又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与上述防盗锁芯配合的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主体、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前端面的顶弹柱、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前端面的顶弹齿、以及连接在钥匙主体尾部的钥匙柄;所述顶弹柱的位置和数量与轴向弹子孔一一对应;当所述顶弹柱穿过轴向钥匙穿越孔并抵压在轴向弹子组件上,且顶弹柱完全延伸至轴向弹子孔内,顶弹齿穿过径向钥匙穿越孔并完全延伸至径向钥匙孔内,顶弹齿的侧面抵压在径向弹子组件上时,前轴向弹子和后轴向弹子的对接面与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径向弹子Ⅰ和径向弹子Ⅱ的对接面与固定锁芯和转动锁芯外套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径向弹子Ⅱ和径向弹子Ⅲ的对接面与转动锁芯外套和锁芯外壳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连为一体的拨盘、加厚板、转动锁芯和转动锁芯外套可在锁芯外壳的圆柱形收容腔内转动,防盗锁芯处于解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及与其配合的钥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通过轴向弹子组件卡在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的对接面处,以限制转动锁芯不能相对固定锁芯转动,并且还通过径向弹子组件卡在转动锁芯外套和固定锁芯的对接面处限制转动锁芯外套不能相对固定锁芯转动,从两个方向对防盗锁芯进行锁定,大大提高了防盗锁芯的结构强度和防盗性能;解锁时只需插入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套的钥匙,钥匙的顶弹柱和顶弹齿分别抵压在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上,使弹子之间的对接面与固定锁芯的外表面齐平,解除对转动锁芯和转动锁芯外套转动的限制,最终使得连接在防盗锁后端的拨盘可以自由转动,实现解锁。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并且结构强度高、防盗性能好、精密度高、制造简便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共同限制转动锁芯外套、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对防盗锁的锁定,当不法分子意图对防盗锁实施技术开启时,不但要对轴向弹子组件进行控制,还需要对径向弹子组件进行控制,大大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同时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中的轴向弹子弹簧和径向弹子弹簧均采用强度较高的弹簧,技术开启过程中对弹子组件进行控制时,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使所有的弹子处于解锁状态,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开启防盗锁的难度。
3、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解锁方式与传统的锁芯不同,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在解锁时只需将与其配套的钥匙穿过主体板的轴向钥匙穿越孔和径向钥匙穿越孔并克服弹子弹簧的弹力,完全插入防盗锁芯中即可实现解锁,防盗锁芯后端的拨盘可自由转动,此时扳动与拨盘连接的门把手就可以实现开门,不需转动钥匙;当与拨盘连接的门把手恢复原位后,将钥匙拔出即可实现上锁,操作简单。
4、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主体板将可以转动的转动锁芯外套完全挡在锁芯外壳的内部,不法分子无法通过暴力手段破坏可以转动的转动锁芯外套,也就无法实施破坏性开启防盗锁;就算不法分子想要通过暴力手段开启防盗门,也只能暴力扳动与拨盘连接的门把手,此时折断的是门把手而不是防盗锁芯,也就使得想要通过破坏性开启防盗锁变成不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只是适当地放大了其自身的体积,同时增加了多组能起到锁卡作用的轴向弹子组件,并且起到锁卡作用的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的直径和强度也增大,这样大大增加了技术性开启和破坏性开启防盗锁芯的难度,提高防盗性能;而本实用新型中具有突破性的技术革新是增加了多组能起到锁卡作用的轴向弹子组件,该轴向弹子组件有点类似左轮手枪子弹的排列方式,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防盗锁安放场所的不同或者防盗级别高低要求的不同,对起到锁卡作用的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进行数量和位置的任意排列、以及提高弹子的体积和强度,这样一来,针对防盗锁芯而言,在没有相配套的钥匙的配合下,无论是技术手段开启、还是破坏性开启,都将是既费力、又费时的一件事情,甚至有可能成为在没有相配套的钥匙的配合下,永远也打不开的一种新型防盗锁芯,只有在相配套的钥匙的配合下才能打开,能够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及与其配合的钥匙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主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防盗锁芯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主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锁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转动锁芯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固定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图2的A-A处剖视图;
图12是图3的B-B处剖视图;
图13是图3的C-C处剖视图;
图14是钥匙插入图11所示防盗锁芯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钥匙插入图12所示防盗锁芯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钥匙插入图13所示防盗锁芯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钥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螺钉Ⅰ,2-拨盘,3-轴向弹子弹簧,4-后轴向弹子,5-前轴向弹子,6-加厚板,61-轴向弹子弹簧孔,7-转动锁芯,71-轴向弹子孔Ⅱ,8-固定锁芯,81-轴向弹子孔Ⅰ,82-径向钥匙孔,83-径向弹子孔Ⅰ,9-锁芯外壳,91-圆柱形收容腔,92-定位孔,93-径向弹子孔Ⅲ,10-径向弹子Ⅰ,11-径向弹子Ⅱ,12-径向弹子Ⅲ,13-径向弹子弹簧,14-径向弹簧压板,141-径向弹子孔Ⅳ,15-螺钉Ⅱ,16-转动锁芯外套,161-锁芯定位孔,162-径向弹子孔Ⅱ,17-主体板,171-轴向钥匙穿越孔,172-径向钥匙穿越孔,173-定位点Ⅰ,18-螺钉Ⅲ,181-螺钉封头,19-钥匙,191-钥匙主体,192-钥匙柄,193-定位点Ⅱ,194-顶弹柱,195-顶弹齿,20-螺钉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6所示(图1箭头P指向为前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包括主体板17、锁芯外壳9、转动锁芯7、转动锁芯外套16、固定锁芯8、加厚板6、拨盘2和轴向弹子组件,所述轴向弹子组件包括前轴向弹子5、后轴向弹子4和轴向弹子弹簧3。
所述锁芯外壳9前端面中部向后凹设有用于收容转动锁芯外套16的圆柱形收容腔91,锁芯外壳9后端面中部设有用于定位加厚板6的定位孔92,所述定位孔92的直径较圆柱形收容腔91的直径小并与圆柱形收容腔91相贯通;所述转动锁芯外套16中部设有用于收容固定锁芯8和转动锁芯7的锁芯定位孔161,锁芯定位孔161贯穿转动锁芯外套16的前后端面;转动锁芯外套16定位在锁芯外壳9的圆柱形收容腔91内,固定锁芯8和转动锁芯7分别定位在转动锁芯外套16的锁芯定位孔161内且固定锁芯8位于转动锁芯7前侧,加厚板6定位在锁芯外壳9的定位孔92中且加厚板6与转动锁芯外套16的后端面连接,拨盘2与加厚板6的后端面连接,锁芯外壳9和固定锁芯8的前端面分别与主体板17连接;所述拨盘2、加厚板6、转动锁芯7和转动锁芯外套16通过螺钉Ⅰ1连接为一体;所述主体板17和固定锁芯8通过螺钉Ⅲ18连接为一体,并且螺钉Ⅲ18通过螺钉封头181紧配密封,防止不法分子从防盗锁外侧将螺钉Ⅲ18拧出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整体正常使用;同时主体板17和锁芯外壳9还通过螺钉Ⅳ20连接为一体。
所述加厚板6、转动锁芯7和固定锁芯8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轴向弹子组件的轴向弹子孔,所述轴向弹子孔包括贯穿固定锁芯8前后端面的轴向弹子孔Ⅰ81、贯穿转动锁芯7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Ⅰ81位置相对应的轴向弹子孔Ⅱ71、以及贯穿加厚板6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Ⅱ71位置相对应的轴向弹子弹簧孔61;所述前轴向弹子5、后轴向弹子4和轴向弹子弹簧3依次定位在轴向弹子孔中并相互抵压;在上锁状态时,所述轴向弹子弹簧3定位在轴向弹子弹簧孔61中并延伸至轴向弹子孔Ⅱ71内,在轴向弹子弹簧3的弹簧力作用下,后轴向弹子4定位在轴向弹子孔Ⅱ71中并延伸至轴向弹子孔Ⅰ81内,前轴向弹子5定位在轴向弹子孔Ⅰ81中;此时后轴向弹子4的两端分别位于转动锁芯7的轴向弹子孔Ⅱ71和固定锁芯8的轴向弹子孔Ⅰ81中,相当于后轴向弹子4卡在转动锁芯7和固定锁芯8之间使转动锁芯7和固定锁芯8不能相对转动,即连为一体的拨盘2、加厚板6、转动锁芯7和转动锁芯外套16不能转动,防盗锁锁芯处于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弹子孔的数量设置为4组,轴向弹子组件的数量与轴向弹子孔的数量对应,也设置为4组。主体板17上还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轴向弹子孔对应的4个轴向钥匙穿越孔171,该轴向钥匙穿越孔171的直径较轴向弹子孔直径小,从而将轴向弹子组件限位在轴向弹子孔中。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与上述的防盗锁芯配合的钥匙,包括钥匙主体191、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191前端面的4根顶弹柱194、以及连接在钥匙主体191尾部的钥匙柄192,所述顶弹柱194的位置与轴向弹子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钥匙主体191的侧面还设置有一定位点Ⅱ193,主体板17上也设置有与定位点Ⅱ193对应的定位点Ⅰ173。
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解锁过程:将钥匙的定位点Ⅱ193与主体板17上的定位点Ⅰ173对齐,钥匙的4根顶弹柱194分别穿过对应的轴向钥匙穿越孔171并抵压在每一组轴向弹子组件上,钥匙克服轴向弹子弹簧3的弹簧阻力将轴向弹子组件向后抵压,当顶弹柱194完全延伸至轴向弹子孔内时,每组前轴向弹子5和后轴向弹子4的对接面均与转动锁芯7和固定锁芯8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连为一体的拨盘2、加厚板6、转动锁芯7和转动锁芯外套16可在锁芯外壳9的圆柱形收容腔91内转动,防盗锁芯处于解锁状态。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弹子组件中的轴向弹子弹簧采用强度较高、弹簧弹力较大的弹簧,不法分子在技术开启过程中对弹子组件进行控制时,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使所有的弹子处于解锁状态,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开启防盗锁的难度。
实施例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防盗锁芯,它还包括径向弹簧压板14和径向弹子组件。所述径向弹簧压板14通过螺钉Ⅱ15连接在锁芯外壳9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径向弹子组件包括径向弹子Ⅰ10、径向弹子Ⅱ11、径向弹子Ⅲ12和径向弹子弹簧13。
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弹簧压板14、锁芯外壳9、转动锁芯外套16和固定锁芯8沿直径方向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径向弹子组件的径向弹子孔,径向弹子孔包括径向弹子孔Ⅰ83、径向弹子孔Ⅱ162、径向弹子孔Ⅲ93和径向弹子孔Ⅳ141,所述径向弹子孔Ⅰ83沿固定锁芯8直径方向设置并贯穿固定锁芯8的外壁;所述径向弹子孔Ⅱ162贯穿转动锁芯外套16的外壁并与径向弹子孔Ⅰ8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径向弹子孔Ⅲ93贯穿锁芯外壳9的外壁并与径向弹子孔Ⅱ16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径向弹子孔Ⅳ141是设置在径向弹簧压板14上并与径向弹子孔Ⅲ93的位置相对应的盲孔。固定锁芯8中部还设置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径向弹子孔相贯通的径向钥匙孔82;主体板17上还设有贯穿其前后端面并与径向钥匙孔82对应的径向钥匙穿越孔172。
装配时,将径向弹子Ⅰ10、径向弹子Ⅱ11、径向弹子Ⅲ12和径向弹子弹簧13依次定位在径向弹子孔中并相互抵压,再通过螺钉Ⅱ15将径向弹簧压板14连接在径向弹子孔外侧的锁芯外壳9上,从而将径向弹子组件限位在径向弹子孔中。上锁状态时,在径向弹子弹簧13的作用下,将径向弹子Ⅰ10、径向弹子Ⅱ11和径向弹子Ⅲ12向固定锁芯8的中心方向抵压,此时,径向弹子Ⅱ11位于固定锁芯8和转动锁芯外套16的对接面处,径向弹子Ⅲ12位于转动锁芯外套16和锁芯外壳9的对接面处,使得转动锁芯外套16被径向弹子Ⅱ11和径向弹子Ⅲ12卡住不能在锁芯外壳9的圆柱形收容腔91中相对固定锁芯8转动,防盗锁芯处于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弹子孔的数量设置为2组,且沿固定锁芯8的轴向排列,径向弹子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径向弹子孔的数量对应,也为2组。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与实施例二所述的防盗锁芯配合的钥匙,包括钥匙主体191、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191前端面的4根顶弹柱194、凸出设置在钥匙主体191前端面的顶弹齿195、以及连接在钥匙主体191尾部的钥匙柄192。所述顶弹柱194的位置与轴向弹子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钥匙主体191的侧面还设置有一定位点Ⅱ193,主体板17上也设置有与定位点Ⅱ193对应的定位点Ⅰ173。
将钥匙的定位点Ⅱ193与主体板17上的定位点Ⅰ173对齐,钥匙的4根顶弹柱194分别穿过对应的轴向钥匙穿越孔171并抵压在每一组轴向弹子组件上,钥匙克服轴向弹子弹簧3的弹簧阻力将轴向弹子组件向后抵压,当顶弹柱194完全延伸至轴向弹子孔内时,每组前轴向弹子5和后轴向弹子4的对接面均与转动锁芯7和固定锁芯8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同时,顶弹齿195穿过径向钥匙穿越孔172并完全延伸至径向钥匙孔82内,顶弹齿195的侧面抵压在径向弹子组件的径向弹子Ⅰ10上,径向弹子组件克服径向弹子弹簧13的作用力向外侧移动,径向弹子Ⅰ10和径向弹子Ⅱ11的对接面与固定锁芯8和转动锁芯外套16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径向弹子Ⅱ11和径向弹子Ⅲ12的对接面与转动锁芯外套16和锁芯外壳9的对接面处于同一平面,此时,连为一体的拨盘2、加厚板6、转动锁芯7和转动锁芯外套16可在锁芯外壳9的圆柱形收容腔91内相对固定锁芯8转动,防盗锁芯处于解锁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共同限制转动锁芯外套、转动锁芯和固定锁芯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对防盗锁的锁定,当不法分子意图对防盗锁实施技术开启时,不但要对轴向弹子组件进行控制,还需要对径向弹子组件进行控制,大大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变换形式,所述轴向弹子组件及轴向弹子孔的数量并不限定为实施例一所列举的4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增加,轴向钥匙穿越孔171的数量也作相应的改变即可;另外,所述径向弹子组件及径向弹子孔的数量也不限于实施例二所列举的2组,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改变;例如,当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用于银行、金库或其他重要仓库时,可以适当地将防盗锁芯增大,轴向弹子组件及轴向弹子孔、径向弹子组件及径向弹子孔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很多组,并且钥匙可以分开设置为2把或3把,只有当所有的钥匙都插入锁芯中,所有的轴向弹子组件和径向弹子组件均处于解锁状态时才能将防盗锁打开,大大增加了防盗锁的安全性能,确保银行、金库或其他重要仓库的安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