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1603653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90.1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64458.5

    申请日:

    2016.03.04

    公开号:

    CN205476409U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G5/04

    主分类号:

    E04G5/04

    申请人: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文江涛; 樊冬冬; 孙吉平; 柳强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吴大道特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邬丽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包括附着架基础埋件、附着架、支撑杆、调节杆、第一附墙架以及第二附墙架,调节杆通过其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支撑杆以及第一附墙架连接,第一附墙架通过其侧向管卡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通过U型卡连接;附着架包括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与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水平圆管上,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均通过斜向圆管和剪刀撑圆管与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连接。本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采用施工电梯自身构件来解决施工电梯附着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架基础埋件、附着架、支撑杆、调节杆、第一附墙架以及第二附墙架,其中,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与附着架通过地脚螺栓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通过其端部管卡与附着架连接,所述调节杆通过其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支撑杆以及第一附墙架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可调整,第一附墙架通过其侧向管卡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通过U型卡连接;所述附着架包括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其中,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与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水平圆管上,所述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均通过斜向圆管和剪刀撑圆管与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设置有三个,一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为四根水平角铁及一根斜向角铁焊接组成的钢框,该钢框的顶端四角各设有一个地脚螺栓,所述钢框的底端四角通过焊接埋件连接板与弯折角钢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水平圆管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两所述斜向圆管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管以及焊接于支撑管一端的端部管卡,所述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上均连接有一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其端部管卡与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套设于所述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上的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以及穿设于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和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上调节孔的连接销,其中,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与连接板连接,该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两所述连接板将调节杆与支撑杆以及第一附墙架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为带螺纹的实心杆件,所述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的顶端以及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的底端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实心杆件的一端旋入螺纹孔内,所述实心杆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墙架通过侧向管卡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之间通过U型螺栓进行连接。

    说明书

    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施工技术的提高,深基坑支护形式多洋化,支护桩与喷锚支护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给下基坑施工电梯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单一的加长附着架长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特别是喷锚支护位置,附着在此位置会给基坑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旨在采用施工电梯自身构件来解决施工电梯附着困难的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包括附着架基础埋件、附着架、支撑杆、调节杆、第一附墙架以及第二附墙架,其中,

    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与附着架通过地脚螺栓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通过其端部管卡与附着架连接,所述调节杆通过其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支撑杆以及第一附墙架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可调整,第一附墙架通过其侧向管卡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通过U型卡连接;所述附着架包括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其中,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与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水平圆管上,所述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均通过斜向圆管和剪刀撑圆管与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通过管卡连接。

    优选地,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设置有三个,一所述附着架基础埋件为四根水平角铁及一根斜向角铁焊接组成的钢框,该钢框的顶端四角各设有一个地脚螺栓,所述钢框的底端四角通过焊接埋件连接板与弯折角钢连接。

    优选地,两所述水平圆管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两所述斜向圆管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管以及焊接于支撑管一端的端部管卡,所述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上均连接有一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其端部管卡与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套设于所述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上的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以及穿设于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和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上调节孔的连接销,其中,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与连接板连接,该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两所述连接板将调节杆与支撑杆以及第一附墙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构件为带螺纹的实心杆件,所述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的顶端以及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的底端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实心杆件的一端旋入螺纹孔内,所述实心杆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附墙架通过侧向管卡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之间通过U型螺栓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设计合理,安全可靠,附着架为三组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相应圆管连接组成的稳固的三角形整体,并将施工电梯正式附墙架改进形成第一附墙架和第二附墙架,能够满足30m高度范围内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要求。另外,本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利用施工电梯原有的埋件基础、标准节等构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避免附着在喷锚支护面上,降低了附着难度,增强了附着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附着架基础埋件的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附着架基础埋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附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第一附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中第二附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附着架基础埋件、2-附着架、3-支撑杆、4-调节杆、5-第一附墙架、6-第二附墙架、7-地脚螺栓、8-斜向角铁、9-水平角铁、10-埋件连接板、11-弯折角钢、12(a)-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b)-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c)-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13-水平圆管、14-斜向圆管、15-交叉圆管、16-管卡、17-剪刀撑圆管、18-支撑管、19-端部管卡、20-连接板、21-紧固螺栓、22-调节构件、23-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24-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25-连接销、26-侧向管卡、27-U型螺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8,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包括附着架基础埋件1、附着架2、支撑杆3、调节杆4、第一附墙架5以及第二附墙架6,其中,

    附着架基础埋件1与附着架2通过地脚螺栓7进行连接固定,支撑杆3通过其端部管卡19与附着架2连接,调节杆4通过其两端的连接板20分别与支撑杆3以及第一附墙架5连接,调节杆4的长度可调整,第一附墙架5通过其侧向管卡26与支撑杆3连接,第一附墙架5和第二附墙架6通过U型螺栓27连接。参照图1和图4,附着架2包括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和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12(c),其中,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与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通过管卡16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水平圆管13上,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均通过斜向圆管14和剪刀撑圆管17与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12(c)通过管卡16连接。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和第三施工电梯标准节12(c)形成一三角形结构,从而形成稳固支撑。

    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附着架基础埋件1设置有三个,一附着架基础埋件1为四根水平角铁9及一根斜向角铁8焊接组成的钢框,该钢框的顶端四角各设有一个地脚螺栓7,钢框的底端四角通过焊接埋件连接板10与弯折角钢11连接。四根水平角铁9形成一矩形框架结构,斜向角铁8架设于矩形框架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两水平圆管13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15,两斜向圆管14之间固定有交叉圆管15。通过设置交叉圆管15,从而提高了附着架2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和图5,支撑杆3包括支撑管18以及焊接于支撑管18一端的端部管卡19,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上均连接有一支撑杆3,支撑杆3通过其端部管卡19与第一施工电梯标准节12(a)和第二施工电梯标准节12(b)连接。

    参照图1和图6,调节杆4包括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23、套设于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23上的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24、以及穿设于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23和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24上调节孔的连接销25,其中,调节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构件22,调节构件22与连接板20连接,该连接板20上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21穿过两连接板20将调节杆4与支撑杆3以及第一附墙架5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调节构件22为带螺纹的实心杆件,第一空心方钢调节杆23的顶端以及第二空心方钢调节杆24的底端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实心杆件的一端旋入螺纹孔内,实心杆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板20连接。

    通过调整实心杆件旋入螺纹孔内的深度来调整调节杆4的长度。

    参照图1、图7和图8,第一附墙架5和第二附墙架6均为施工电梯正式附墙架改造而成,第一附墙架5通过侧向管卡26与支撑杆3连接,第一附墙架5和第二附墙架6之间通过U型螺栓27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其设计合理,安全可靠,附着架2为三组施工电梯标准节和相应圆管连接组成的稳固的三角形整体,并将施工电梯正式附墙架改进形成第一附墙架5和第二附墙架6,能够满足30m高度范围内的施工电梯低位附着要求。另外,本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利用施工电梯原有的埋件基础、标准节等构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避免附着在喷锚支护面上,降低了附着难度,增强了附着安全系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施工 电梯 低位 附着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施工电梯低位附着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6036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