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两层停车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两层停车机,属于停车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停车设备,一类是在固定场地建造的大中型地上或地下模块式矩形、圆形多层集约化停车设备;一类是在单个停车位固定设置的停车设备。这类别的停车设备是由固定构架、钢丝绳、减速器、电动机、设备以及电磁、电路系统构成。但是,这类别的停车设备都要用电能驱动,不能人力驱动,一般不具备多角度旋转上下停车,上下层载车托盘不能脱离底盘(主机)提供动力,以及不能伸展错动换位,设备体量大灵活机动性差,需要用固定场地建造,不便经常移动,不能多角度排列摆放设备,建造时选择场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式两层停车机,该停车机具有能用人力驱动,可多角度旋转上下停车,以及载车托盘可脱离主机传动并伸展错动换位,占用场地小等等优点,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两层停车机,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升降装置,以及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盘上方的两层停车面,
其中第一层停车面包括:均呈拱形的下托盘和下旋转托盘,在下托盘底面从其中部至两侧均设有第一抱钳传动接头、第一挡块、第一滑轮组,以及设置在下托盘前面左右两侧的带第一承载车轮的第一螺旋收放脚架和设置在下托盘后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在底盘上对应第一抱钳传动接头处设有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对应第一挡块处设有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对应第一滑轮组处设有第一导轨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一螺旋收放脚架均通过传动元件与设置在底盘上对应位置的第一脚架接触齿条连接,在下托盘上表面两侧设有弧形导轨,在下托盘上表面中部设有环形导轨,在下旋转托盘底面对应下托盘上表面的弧形导轨和环形导轨处设有滑动轮,在下旋转托盘前后方的左右端部各设置有第一收放脚架,且在下旋转托盘前后方的右端部还设有第一滑动引板桥,下托盘和下旋转托盘的中心之间通过第一中心轴及中心轴套连接,在下旋转托盘底部还设有环形齿条;其中第一收放脚架和第一滑动引板桥通过传动元件与其中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连接,下旋转托盘底部的环形齿轮通过传动元件与另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连接;在运动时,第一抱钳传动接头可与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通过设置在底盘上的撞块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将其中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一抱钳传动接头传递给第一收放脚架和第一滑动引板桥,将另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一抱钳传动接头及传动元件传递给下旋转托盘底部的环形齿条以带动下旋转托盘的旋转,第一挡块可与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推动下托盘的横向伸缩移动,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一螺旋收放脚架可通过第一脚架接触齿条实现收放功能;
第二层停车面包括:与升降装置活动连接的均呈拱形的上托盘和上旋转托盘,其中在上托盘底面从其中部至两侧设有第二脚架接触齿轮、第二抱钳传动接头、第二挡块、第二滑轮组,以及设置在上托盘前面左右两侧的带第二承载车轮的第二螺旋收放脚架和设置在上托盘后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在上托盘上表面两侧设有弧形导轨,在上托盘上表面中部设有环形导轨,在上旋转托盘底面对应上托盘上表面的弧形导轨和环形导轨处设有滑动轮,在上旋转托盘底面中部设有环形齿条,在底盘两侧上对应上托盘的第二脚架接触齿轮处设有第二脚架接触齿条、对应上托盘的第二抱钳传动接头处设有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对应上托盘的挡块处设有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对应上托盘的第二滑轮组处设有第二导轨,上托盘和上旋转托盘的中心之间通过第二中心轴及中心轴套连接,且第二脚架接触齿轮与第二活动收放脚架连接,两个第二抱钳传动接头通过传动元件分别与第二收放脚架和第二滑动引板桥,以及上旋转托盘底部的环形齿条连接;在运动时,第二抱钳传动接头可与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通过设置在底盘上的撞块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将其中一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二抱钳传动接头传递给第二收放脚架和第二滑动引板桥,将另一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二抱钳传动接头及传动元件传递给上旋转托盘底部的环形齿条以带动上旋转托盘的旋转,第二挡块可与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推动上托盘的横向伸缩移动,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二螺旋收放脚架可通过第二脚架接触齿条实现收放功能;
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手动动力组合箱和5级变速器,其中第一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手动动力组合箱,以及减速器、电动机连接,第二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升降装置,以及设置在底盘底面的驱动车轮连接,第三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设置在底盘上两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连接,第四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同下旋转托盘底部环形齿条间接连接的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以及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连接,第五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同第一收放脚架和第二滑动引板桥间接连接的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以及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四角的四根螺旋杆立柱以及安装在螺旋杆立柱上的内螺纹举升臂,其中内螺纹举升臂通过传动元件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和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包括传动套筒、连杆、动力齿轮、犄角(62)和接头副外壳,且传动套筒为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其由2个以上的套筒套接而成,在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的一端头内设有用链箱驱动轴固定于内的驱动链齿,该驱动链齿与相距一段距离的、用链箱从动轴固定于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内的从动链齿通过链条连接,且链箱从动轴向上伸出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表面并通过第二从动链齿与设置在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表面的传动链条连接,该传动链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从动链齿与固定于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最里层套筒上的传动轴连接,在传动轴的里端设置有传动链齿,传动链齿通过设置在连杆内的链条、以及设置在接头副外壳内的动力轴与动力齿轮连接;在所述链箱从动轴与传动轴之间的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表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用于安装传动链条的传动链箱上的动轴配合,在动力的作用下动轴可沿凹槽移动。
所述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是由在同一侧开设有槽口的3级套筒套接构成,其中第二级链箱套筒和第三级链箱套筒槽口均凸出并与第一级链箱套筒槽口外壁齐平。
所述第一和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包括上筒、马蹄形接头、下套筒、齿条传动连杆和卡头,在马蹄形接头内圆壁设有槽口,且马蹄形接头上端口连接下端设有槽口的上筒,下端口连接上端设有槽口的下套筒形成马蹄形空心套筒,在该马蹄形空心套筒内弯曲设置有链节式齿条,且位于上筒内的链节式齿条与位于下套筒内的链节式齿条均与设置于其间的推拉驱动齿轮和推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下套筒为活塞式伸缩推拉套筒。
所述活塞式伸缩推拉套筒是由在同一侧开设有槽口的3级套筒套接构成,其中第二级推拉套筒和第三级推拉套筒槽口均凸出并与第一级推拉套筒槽口外壁齐平,所述齿条传动连杆与第三级推拉套筒连接。
所述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抱钳从动齿轮、抱钳从动轴、抱钳驱动孔,在所述抱钳从动轴上设有与抱钳齿轮啮合的抱钳臂,所述抱钳齿轮与往返齿轮啮合,在所述往返齿轮下方设有与往返齿轮啮合的抱钳齿条连杆,抱钳齿条连杆两端分别通过翻转连杆与左凸轮和右凸轮端头铰接,在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下方分别设有相互联动的左推动装置和右推动装置,当左推动装置向上移动时,右推动装置则向下移动,并且二者的相互联动会带动抱钳齿条连杆朝一个方向移动,反之则相反。
所述左推动装置包括左推杆、左弹簧、左撞针、左曲杆和左连杆,其中左推杆与左弹簧套接,左撞针设置在左推杆的下方,左撞针内侧与左曲杆连接,左曲杆与左连杆连接;所述右推动装置包括右推杆、右弹簧、右撞针、右曲杆和右连杆,其中右推杆与右弹簧套接,右撞针设置在右推杆的下方,右撞针内侧与右曲杆)连接,右曲杆与右连杆连接;所述左连杆与右连杆通过中间连杆连接。
在第一、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与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当第一、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接头副外壳插入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上的抱钳驱动孔中并一起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的左撞针或右撞针与撞块撞触,实现抱钳臂的闭合或打开,完成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与第一、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上接头副外壳的自动连接或脱离,即完成第一、第二抱钳传动接头上的抱钳从动齿轮与第一、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61)的啮合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不能架设动力供电线路时,仍然可以用人力驱动,具有体量小可移动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随时随地组成非永久性停车设备,并能充分利用小块零星的临时场地、方长地带、道路旁、广场周边、开阔场地等临时集中或单台停放车辆,可以按多方向排列方式停放车辆,可以通过托盘的横向伸展实现上层车与下层车换位驶出,可以通过旋转托盘实现多角度上下停车。
本实用新型中链节式齿条推拉杆在使用时伸展长度较长,不需要锁销机构和液压设备,用手动或电动即可驱动,可在设定范围内纵向伸缩到任意位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抱钳传动接头可与平面上任意位置的撞块或撞条撞触,不需要精确的定位,可以解决现有传动接头不能自动离合,以及沿从动轴导移做精确的轴向对中接触的难度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中链箱套筒传动杆在传递动力时可以伸缩,可连接被传递对象一起位移并传递动力,并且接头经撞击后能自动连接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抱钳传动接头的俯视图;
图5是抱钳传动接头的主视图;
图6是链箱套筒传动杆的俯视图;
图7是链箱套筒传动杆的主视图;
图8是活塞式伸缩链箱套筒与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链节式齿条推拉杆的俯视图;
图10是链节式齿条推拉杆的主视图;
图11是活塞式伸缩推拉套筒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链节式齿条的主视图;
图13是链节式齿条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是底盘,2是螺旋杆立柱,3是内螺纹举升臂,4是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5是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6是第一承载车轮,7是第一导轨,8是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9是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10是手动动力组合箱,11是变速器,12是减速器,13是电动机,14是第二导轨,15是第二脚架接触齿条,16是第一脚架接触齿条,17是撞块,18是第一滑轮组,19是驱动车轮,20是第二中心轴及中心轴套,21是第一螺旋收放脚架,22是第一脚架接触齿轮,23是第一收放脚架,24是第一滑动轮,25是下旋转托盘,26是第一中心轴及中心轴套,27是下托盘,28是第二承载车轮,29是第二螺旋收放脚架,30是第二挡块,31是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2是第二脚架接触齿轮,33是第二滑轮组,34是第二收放脚架,35是第二滑动轮,36是上旋转托盘,37是上托盘,38是第二滑动引板桥,39是第一挡块,40是第一抱钳传动接头;
51是第一级链箱套筒,52是第二级套筒,53是第三级套筒,54是链箱驱动轴,55是链箱从动轴,56是传动链箱,57是动轴,58是传动轴,59是连杆,60是动力轴,61是动力齿轮,62是犄角,63是接头副外壳;
311是撞针推杆支架,312是上支架,313是抱钳齿轮,314是抱钳从动轴(55),315是抱钳从动齿轮,316是抱钳臂,319是右凸轮,301是右推杆,302是右弹簧(,303是右撞针,304是右曲杆,305是右连杆,306是中间连杆,307是左连杆,308是左曲杆,309是左撞针,321是左推杆,320是左弹簧,322是左凸轮,323齿条连杆,324是往返齿轮,325是下支架;
401是上筒,402是马蹄形接头,403是第一级推拉套筒,404是第二级推拉套筒,405是第三级推拉套筒,406是齿条传动连杆,407是卡头,408是推拉从动齿轮,409是推拉从动轴,410是推拉驱动齿轮,411是推拉驱动轴,412是链节式齿条,101是齿条,102是铰接块,103是圆柱滚珠,104是轴销,105是扩展翼,106是筋块,107是安装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14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1、基本零件构造
(1)抱钳传动接头
由上支架312、下支架325、抱钳驱动孔、抱钳从动齿轮315、抱钳从动轴314、撞针推杆支架311),以及左推动装置和右推动装置等组成。
在抱钳驱动孔上方安装有与抱钳齿轮313啮合的抱钳臂316,抱钳齿轮313又与往返齿轮324啮合,在往返齿轮324下方安装有与往返齿轮324啮合的齿条连杆323,齿条连杆323两端分别通过翻转连杆与左凸轮322和右凸轮319端头铰接,在左凸轮322和右凸轮319下方分别安装有相互联动的左推动装置和右推动装置,其中左推动装置包括左推杆321、左弹簧320、左撞针309、左曲杆308和左连杆307,其中左推杆321与左弹簧320套接,左撞针309设置在左推杆321的下方,左撞针309内侧与左曲杆308连接,左曲杆308与左连杆307连接;右推动装置包括右推杆301、右弹簧302、右撞针303、右曲杆304和右连杆305,其中右推杆301与右弹簧302套接,右撞针303设置在右推杆301的下方,右撞针303内侧与右曲杆304连接,右曲杆304与右连杆305连接。左连杆307与右连杆305通过中间连杆306连接。该种结构在左推动装置向上移动时,右推动装置则向下移动,并且二者的相互联动会带动齿条连杆323朝一个方向移动,反之则相反。
抱钳传动接头的工作原理是:当施力于左撞针309时,左撞针309向上顶推动左推杆321并与左凸轮322接触,进而推动左凸轮322转动并带动齿条连杆323移动,齿条连杆323带动往返齿轮324及抱钳齿轮313转动并实现抱钳臂316的闭合或打开,同时右撞针303则向下移动。反之,则相反。
(2)链箱套筒传动杆
其由活塞式伸缩套筒、传动链箱56和接头副外壳63组成,其中活塞式伸缩套筒是由在同一侧开设有凹槽的级套筒套接构成,其中第二级套筒52和第三级套筒53槽口均凸出并与第一级套筒槽口外壁齐平。传动链箱56由多节链箱构成,每一节链箱又由大小外壳扣合,中间用螺钉固定,两端安装链齿,且在传动链箱56内布置有链条,链条与链齿啮合,在每个链箱的中轴线上还安装有动轴57。接头副由接头副外壳63、动力轴60、动力齿轮61和犄角62等构成,并用螺栓固定于连杆的端头。
在活塞式伸缩套筒的一端头内安装用链箱驱动轴54固定于内的驱动链齿,该驱动链齿与相距一段距离的、用链箱从动轴55固定于活塞式伸缩套筒内的从动链齿通过链条连接,且链箱从动轴55向上伸出活塞式伸缩套筒表面并通过第二从动链齿与安装在活塞式伸缩套筒表面的传动链条连接,该传动链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从动链齿与固定于第三级套筒53上的传动轴58连接,在传动轴58的里端安装有传动链齿,传动链齿通过布置在连杆内的链条、以及固定在接头副外壳63内的动力轴60与动力齿轮61连接;在链箱从动轴55与传动轴58之间的活塞式伸缩套筒表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用于安装传动链条的传动链箱56上的动轴57配合,在动力的作用下动轴57可沿凹槽移动,并且连杆与第三级套筒53固定连接。
链箱套筒传动杆的工作原理是:当动力源传动力于链箱驱动轴54和驱动链齿时,驱动链齿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链齿,从动链齿再依次通过第二从动链齿、传动链条、第三从动链齿和传动轴58将力传递给动力轴60及动力齿轮61,同时在传递过程中传动轴58带动动轴57沿凹槽向前移动,进而实现传动装置与被传递对象一起位移并传递动力的功能。
具体链箱套筒传动杆与抱钳传动接头的工作原理是:在链箱套筒传动杆与抱钳传动接头的相对运动过程中,当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接头副外壳63插入抱钳传动接头上的抱钳驱动孔中并一起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抱钳传动接头的左撞针309或右撞针303与撞块17撞触,实现抱钳臂316的闭合或打开,完成抱钳传动接头与链箱套筒传动杆上接头副的自动连接或脱离,即完成抱钳传动接头上的抱钳从动齿轮315与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61的啮合或脱离。
(3)链节式齿条推拉杆
其由活塞式伸缩套筒、马蹄形接头402、上筒401、齿条传动连杆406和链节式齿条组成,其中活塞式伸缩套筒是由在同一侧开设有槽口的3级套筒套接构成,其中第二级推拉套筒404和第三级推拉套筒405槽口均凸出并与第一级推拉套筒403槽口外壁齐平。马蹄形接头402的内圆外壁开有槽口,槽宽与活塞式伸缩套筒上的第三级推拉套筒405槽宽相同。在上筒401的底部开设有槽口,槽宽与与活塞式伸缩套筒上的第三级推拉套筒405槽宽相同。链节式齿412条由多节齿条101通过带齿牙的铰接块102铰接构成,每一节齿条101包括齿牙、扩展翼105、圆柱滚珠103、轴销104和安装凸块107,其中扩展翼105连接在齿牙下方,安装凸块107通过筋块106连接在扩展翼105下方,齿牙、扩展翼筋块106为一整体构件,并且扩展翼105长度大于第一级推拉套筒403槽口宽度,在齿条101两侧面及底面均安装有圆柱滚珠103。齿条连杆323一端头焊接止动块并安装弹簧和能旋转90度角的卡头407(左右各一块),一端与链节式齿条连接,同时与活塞式套筒的第三级推拉套筒405连接。齿条传动连杆406的齿牙以及两侧的开槽和向外伸展的两翼与链节式齿条412相同。
马蹄形接头402上端口连接下端设有槽口的上筒401,下端口连接上端设有槽口的活塞式伸缩套筒形成马蹄形空心套筒,在该马蹄形空心套筒内弯曲安装有链节式齿条,其中安装凸块107安装在马蹄形空心套筒内,扩展翼105布置在马蹄形空心套筒上的槽口外,圆柱滚珠103均与马蹄形空心套筒内壁接触,且位于上筒401内的链节式齿条与位于下套筒内的链节式齿条均与设置于其间的推拉驱动齿轮410和多个推拉从动齿轮408啮合,其中推拉驱动齿轮410通过推拉驱动轴411与动力源连接,推拉从动齿轮408上通过推拉从动轴409固定,齿条传动连杆406一端与链节式齿条412连接,同时该端也与活塞式套筒的第三级推拉套筒405连接。
链节式齿条推拉杆的工作原理是:动力源传动力与推拉驱动轴411、推拉驱动齿轮410,推拉驱动齿轮410通过链条带动推拉从动齿轮408,推拉驱动齿轮410和推拉从动齿轮408一起驱动位于马蹄形空心套筒两侧的链节式齿条412移动,同时带动活塞式伸缩套筒伸缩移动,由此链节式齿条推动齿条传动连杆406并传递动力于载荷对象,链节式齿条与活塞式伸缩套筒一起向前延伸及回拉移动。
(4)驱动装置
由电动机13、减速器12、手动动力组合箱10和5级变速器11,其中电动机13通过减速器12与5级变速器11连接,手动动力组合箱10也与5级变速器11连接。
(5)升降装置
其由设置在底盘1四角的四根螺旋杆立柱2以及安装在螺旋杆立柱2上的内螺纹举升臂3组成,在动力的驱动下,内螺纹举升臂3可沿螺旋杆立柱2上下移动,其中内螺纹举升臂3通过传动元件与驱动装置连接。
(6)下托盘
下托盘27呈拱形,在下托盘27上表面两侧设有弧形导轨,在下托盘27上表面中部设有环形导轨。
(7)下旋转托盘
在下旋转托盘25底面对应下托盘27上表面的弧形导轨和环形导轨处设有滑动轮,在下旋转托盘25底部还设有环形齿条。
(8)上托盘
上托盘37呈拱形,在上托盘37上表面两侧设有弧形导轨,在上托盘37上表面中部设有环形导轨。
(9)上旋转托盘36
在上旋转托盘36底面对应上托盘37上表面的弧形导轨和环形导轨处设有滑动轮,在上旋转托盘36底部还设有环形齿条。
2、组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旋转式两层停车机,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1上的升降装置,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底盘1上方的两层停车面。
其中第一层停车面包括:下托盘27和下旋转托盘25,下托盘27和下旋转托盘25的中心之间通过第一中心轴及中心轴套26连接,在下托盘27底面从其中部至两侧均设有第一抱钳传动接头40、第一挡块39、第一滑轮组18,以及设置在下托盘27前面左右两侧的带第一承载车轮6的第一螺旋收放脚架21和设置在下托盘27后面左右两侧的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在底盘1上对应第一抱钳传动接头40处设有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对应第一挡块39处设有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8,对应第一滑轮组18处设有第一导轨7,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一螺旋收放脚架均通过传动元件与设置在底盘1上对应位置的第一脚架接触齿条16连接,在下旋转托盘25前后方的左右端部各设置有第一收放脚架23,且在下旋转托盘25前后方的右端部还设有第一滑动引板桥;其中第一收放脚架23和第一滑动引板桥通过传动元件与其中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61连接,下旋转托盘25底部的环形齿轮通过传动元件与另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动力齿轮61连接;在运动时,第一抱钳传动接头40可与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通过设置在底盘1上的撞块17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将其中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一抱钳传动接头40传递给第一收放脚架23和第一滑动引板桥,将另一个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一抱钳传动接头40及传动元件传递给下旋转托盘25底部的环形齿条以带动下旋转托盘25的旋转,第一挡块39可与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8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推动下托盘27的横向伸缩移动,第一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一螺旋收放脚架可通过第一脚架接触齿条16实现收放功能;
第二层停车面包括:抵靠在内螺纹举升臂3上的上托盘37和上旋转托盘36,上托盘37和上旋转托盘36的中心之间通过第二中心轴及中心轴套20连接,其中在上托盘37底面从其中部至两侧设有第二脚架接触齿轮32、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第二挡块30、第二滑轮组33,以及设置在上托盘37前面左右两侧的带第二承载车轮28的第二螺旋收放脚架29和设置在上托盘37后面左右两侧的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在底盘1两侧上对应上托盘37的第二脚架接触齿轮32处设有第二脚架接触齿条15、对应上托盘37的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处设有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5、对应上托盘37的第二挡块30处设有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4、对应上托盘37的第二滑轮组33处设有第二导轨14,第二脚架接触齿轮32与第二活动收放脚架连接,两个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通过传动元件分别与第二收放脚架34和第二滑动引板桥38,以及上旋转托盘36底部的环形齿条连接;在运动时,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可与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9、5通过设置在底盘1上的撞块17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将其中一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9、5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传递给第二收放脚架34和第二滑动引板桥38,将另一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9、5上的转动力通过第二抱钳传动接头31及传动元件传递给上旋转托盘36底部的环形齿条以带动上旋转托盘36的旋转,第二挡块30可与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4实现连接或脱离,进而可推动上托盘37的横向伸缩移动,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和第二螺旋收放脚架可通过第二脚架接触齿条15实现收放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抱钳传动接头随上托盘37一起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与链箱套筒传动杆端的接头副外壳接触,并带动接头副外壳一起移动,在移动中抱钳传动接头的撞针与撞块17接触,实现抱钳臂316的闭合或打开,完成抱钳传动杆接头与接头副外壳的自动连接和脱离。
5级变速器11的第一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手动动力组合箱10,以及减速器12、电动机13连接,第二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升降装置,以及设置在底盘1底面的驱动车轮19连接,第三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设置在底盘1上两个第二链箱套筒传动杆5连接,第四级变速器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同下旋转托盘25底部环形齿条间接连接的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5,以及第二链节式齿条推拉杆4连接,第五级变速器11分别通过传动元件与同第一收放脚架23和第二滑动引板桥38间接连接的第一链箱套筒传动杆,以及第一链节式齿条推拉杆8连接。其中每一级变速器均设置有手柄,手柄可向左或向右拨动,以切换传动元件实现不同零件的连接。
3、工作过程
(1)关于电动机手动力的切换
首先切换到第一级变速器,然后通过左右拨动手柄实现电动机13驱动或人工动力驱动切换。
(2)关于驱动车轮与升降装置动力的升降切换
切换到第二级变速器,然后通过左右拨动手柄实现驱动车轮19的移动或升降装置的上下移动切换。
(3)关于上旋转托盘的旋转及零部件运动动力的切换
切换到第三级变速器,然后通过左右拨动手柄实现上旋转托盘36的旋转驱动或第二收放脚架34的收放、第二滑动引板桥38的伸缩切换。
(4)关于下旋转托盘的旋转及上托盘移动的动力切换
切换到第四级变速器,然后通过左右拨动手柄实现下旋转托盘25的旋转驱动或上托盘37横向移动的切换。
(5)关于下旋转托盘零部件运动及下托盘移动的动力切换
切换到第五级变速器,然后通过左右拨动手柄实现下旋转托盘25的第一收放脚架23的收放、第一滑动引板桥的伸缩或下托盘27横向移动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旋收放脚架21、第一活动收放脚架、第二螺旋脚架和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均为常规脚架,手动组合箱和5级变速器11也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或公知手段。例如:第一、第二螺旋收放脚架29可由脚架接触齿轮、传动轴、齿轮组、外齿内螺纹轴轴套、外螺纹轴连车轮支架及车轮构成,其中脚架接触齿轮接触底盘上的第一、第二脚架接触齿条15后实现收放;第一、第二活动收放脚架可由脚架接触齿轮、传动轴、传动齿轮组、止动齿条箱、止动块、脚架及车轮构成,其中脚架接触齿轮接触底盘上的第一、第二脚架接触齿条15后实现收放;手动组合箱可由一组复合轮系组成,其中行星架齿轮与右机壳内齿啮合,同时与中间机壳内的定轴轮系齿轮啮合,行星架中轴与右机壳外的链齿连接,内机壳内齿轮与左机壳内齿轮连接,左机壳内齿轮及轴与左机壳外的手柄连接。
5级变速器11可由上机盖、下机盖、机盖垫圈、中心传动轴及轴上的5级齿轮,中心轴左右侧第一至第五级的带花键的传动轴和齿轮及链齿、轴承、螺栓等构成,左右侧各级齿轮通过滑环在花键上的滑动实现与中心轴上的齿轮啮合,实现动力的分级传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滑动引板桥38可由两级空心钢套接构成,并通过一段链节式齿条与钢筒以及传动元件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