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层钢筋骨架支撑垫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层钢筋骨架支撑垫块。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针对楼层进行基地支架浇铸时,需要在浇铸混凝土前,提
前预制绑扎钢筋骨架,然后再在钢筋骨架内浇铸水泥,增加建筑奠基的牢固性。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类似的支撑钢筋支撑垫块,但是由于在建筑的基层地基建
设中通常使用高强度的钢筋,而且一般使用多层,所以对垫块的要求较高,通
常的一些垫块,在支撑的过程中,将钢筋放入到支撑垫块的凹槽中后,由于钢
筋本身的重量的摆动力,常常会将凹槽打穿或者将两侧的固定本体损坏掉,从
而影响使用;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钢筋放入凹槽内还容易发生脱骨的现
象,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层钢筋骨架
支撑垫块,通过对钢筋的整体设计,能够增加垫块本体的牢固性,更加适用于
高强度的施工场所,而且本技术方案中的垫块在支撑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不
会发生脱骨现象,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层钢筋骨架支撑垫块,包括:本
体,所述本体的正投影视图为梯形,所述本体的顶面上开设有弧形的凹槽,所
述本体的下部由底面向上延伸形成拱槽,所述拱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且所述拱槽和所述凹槽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
架由钢筋编织而成,且在所述凹槽和所述拱槽的两侧的本体上均布设有所述支
撑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铁丝,所
述铁丝的一端镶嵌在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所述铁丝的另一端
延伸出所述本体的顶面,且所述铁丝的条数为偶数条,所有的所述铁丝分别对
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垫脚,所述
垫脚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所有的所述垫脚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拱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由混凝土或者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拱槽分为上部支撑槽和下部开口,
所述支撑槽为供钢筋穿过的圆筒状,所述开口与所述支撑槽相连通,且所述支
撑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横向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在同一垂
线上的凹槽和拱槽,能够在支撑上部钢筋的同时对下部的钢筋进行定位,将本
体设置成梯形能够增加本体的稳定性;在本体内设置支撑架能够增加整体的牢
固性,防止在对钢筋骨架进行支撑的过程中,由于钢筋的压力导致垫块被打穿,
同时还能够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碰撞等原因使凹槽或者拱槽两侧的本体受
损。
在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以固定钢筋的铁丝,能够防止在使用支撑垫块进
行支撑的过程中脱骨现象的发生,通过对称设置的铁丝能够将放置在凹槽内的
钢筋固定在凹槽内,从而使垫块和钢筋成为一个整体,杜绝了脱骨现象的发生,
本设计中的垫块在进行制作前,将铁丝固定在支撑架上能偶增加铁丝的牢固性。
在本体的底部设置垫脚,能够使垫块和底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浇铸
水泥的过程中能够将该间隙填满,从而将整个垫块包裹起来,使其和墙体融为
一体,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制作成混凝土材料或者塑料材料的,使用更加的
灵活。
将本体下部的拱槽设置成支撑槽和开口两部份,能够在支撑侧过程中增加
对下部钢筋支撑的稳定性,而且在浇铸混凝土之后能够更好的将钢筋骨架、垫
块和地基固定到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钢筋的稳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基层钢筋混凝土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基层钢筋混凝土垫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基层钢筋混凝土垫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凹槽;3、拱槽;31、支撑槽;32、开口;4、铁丝;5、
支撑架;6、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
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层钢筋骨架支撑垫块,包括:
本体1,本体1的正投影视图为梯形,本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弧形的凹槽2,本
体1的下部由底面向上延伸形成拱槽3,拱槽3的深度大于凹槽2的深度,且
拱槽3和凹槽2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本体1内设置有支撑架5,支撑架5由
钢筋编织而成,且在凹槽2和拱槽3的两侧的本体上均布设有支撑架5。通过
将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在同一垂线上的凹槽2和拱槽3,能够在支
撑上部钢筋的同时对下部的钢筋进行定位,将本体1设置成梯形能够增加本体
1的稳定性;在本体1内设置支撑架5能够增加整体的牢固性,防止在对钢筋
骨架进行支撑的过程中,由于钢筋的压力导致垫块被打穿,同时还能够避免在
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碰撞等原因使凹槽2或者拱槽3两侧的本体受损。
本体1的顶面上还设置有铁丝4,铁丝4的一端镶嵌在本体1内,且与支
撑架5相连接,铁丝4的另一端延伸出本体1的顶面,且铁丝4的条数为偶数
条,所有的铁丝4分别对称设置在凹槽2的两侧,在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用
以固定钢筋的铁丝4,能够防止在使用支撑垫块进行支撑的过程中脱骨现象的
发生,通过对称设置的铁丝4能够将放置在凹槽2内的钢筋固定在凹槽2内,
从而使垫块和钢筋成为一个整体,杜绝了脱骨现象的发生,本设计中的垫块在
进行制作前,将铁丝4固定在支撑架5上能偶增加铁丝4的牢固性。
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垫脚6,垫脚6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多个垫脚6
均匀的分布在拱槽3的两侧。在本体1的底部设置垫脚6,能够使垫块和底面
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浇铸水泥的过程中能够将该间隙填满,从而将整个垫
块包裹起来,使其和墙体融为一体,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制作成混凝土材料
或者塑料材料的,使用更加的灵活。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拱槽3分为上部支撑槽31和下部开
口32,支撑槽31为供钢筋穿过的圆筒状,开口32与支撑槽31相连通,且支
撑槽31的直径大于开口32的横向宽度,能够在支撑侧过程中增加对下部钢筋
支撑的稳定性,而且在浇铸混凝土之后能够更好的将钢筋骨架、垫块和地基固
定到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钢筋的稳固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