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箔印花的粘接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烫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箔印花的粘接工艺。
背景技术
烫金胶液即金属箔印花粘合剂,俗称烫金胶,是一种性能特殊的粘合剂,也是金属箔印花得以成功的关键。它由合适的热熔胶和粘合树脂组成一种特殊粘合剂其组成分两分:
1.有聚酰胺系列、聚酯系列、聚乙烯系列、聚氨酯系列的热熔胶等。
2.粘合树脂(粘合剂)有PA系列(含有丙烯腈)和PU系列多种
以上两部分合理复配组成特殊的粘合剂用上金属箔印花要求配成的印花浆透网及运动性能良好,能在布面上得到均匀的涂层能向基布适当而不过度地渗透还应热熔点低,不收缩,耐水洗、耐干洗性好,手感柔软。
现有技术的布料印烫方法是:将烫金浆用33T的网版印刷到布料上,至少印两遍,再用100-150℃左右烘烤5-10分钟,然后烫金,滚烫180℃;平烫150℃以上,时间15-25秒(16μm厚的烫金纸,如果是国产12μm的,温度和时间可适量下调),压力4kg/cm以上,过程复杂,工艺要求高,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程简单,工艺要求低,成本较低的金属箔印花的粘接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烫金胶液,包括下述按质量配比,基础胶31%-34%,固化剂16%-25%,光亮剂3%-10%,防粘剂0.5%-1.5%和稀释剂25%-35%。
优选的,所述基础胶为烫金胶和特种胶以6:4的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光亮剂为水性硝化棉、油性硝化棉、丙烯酸、聚氨酯或醋酸棉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蜡感剂为有机硅蜡感剂。
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丁酮。
一种金属箔印花的粘接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下述质量比混合及搅拌原料,基础胶31%-34%,固化剂16%-25%,光亮剂3%-10%,防粘剂0.5%-1.5%和稀释剂25%-35%,形成烫金胶液;
(2)将步骤1中的烫金胶液均匀涂覆于花辊上;
(3)准备烫金膜纸若干,使所述烫金膜纸通过步骤1后的花辊;
(4)将步骤3后的烫金膜纸经过75-79度的烘箱20秒,再与基布叠合后通过烫金辊,烫金辊的温度为126摄氏度-146摄氏度,通过的速度为30米/分钟;
(5)风干后,将烫金膜纸与基布撕离。
优选的,所述烫金膜纸为OPP膜、特种烫金膜或高光膜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光亮剂为水性硝化棉、油性硝化棉、丙烯酸、聚氨酯或醋酸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蜡感剂为有机硅蜡感剂。
综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应用此烫金胶液的烫金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原来要在麂皮涂覆烫金胶液,改为在烫金膜纸的背面涂覆烫金胶液;从而省去了两次丝网印刷工艺,采用了转印技术,使之烫金后其技术效果与两次丝网印刷再烫金的技术效果相同,减少了制作成本,加快了制作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一种金属箔印花的粘接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下述质量比混合及搅拌原料,基础胶31%-34%,固化剂16%-25%,光亮剂3%-10%,防粘剂0.5%-1.5%和稀释剂25%-35%,形成烫金胶液;
(2)将步骤1中的烫金胶液均匀涂覆于花辊上;
(3)准备烫金膜纸若干,使所述烫金膜纸通过步骤1后的花辊;
(4)将步骤3后的烫金膜纸经过75-79度的烘箱20秒,再与基布叠合后通过烫金辊,烫金辊的温度为126摄氏度-146摄氏度,通过的速度为30米/分钟;
(5)风干后,将烫金膜纸与基布撕离。
优选的,所述烫金膜纸为OPP膜、特种烫金膜或高光膜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光亮剂为水性硝化棉、油性硝化棉、丙烯酸、聚氨酯或醋酸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蜡感剂为有机硅蜡感剂。
实施例1
按照下述质量比混合及搅拌原料,基础胶350克,其中烫金胶245克,特种胶105克,环氧树脂254克,水性硝化棉40克,防粘剂5.5克和丁酮350克,形成烫金胶液;将步骤1中的烫金胶液均匀涂覆于花辊上;准备烫金膜纸若干,使所述烫金膜纸通过步骤1后的花辊;将步骤3后的烫金膜纸经过75度的烘箱20秒,再与基布叠合后通过烫金辊,烫金辊的温度为126摄氏度,通过的速度为30米/分钟;风干后,将烫金膜纸与基布撕离。
实施例2
按照下述质量比混合及搅拌原料,基础胶330,其中烫金胶231克,特种胶99克,聚氨酯树脂224克,油性硝化棉100克,防粘剂15克和丁酮330克,形成烫金胶液;将步骤1中的烫金胶液均匀涂覆于花辊上;准备烫金膜纸若干,使所述烫金膜纸通过步骤1后的花辊;将步骤3后的烫金膜纸经过79度的烘箱20秒,再与基布叠合后通过烫金辊,烫金辊的温度为146摄氏度,通过的速度为30米/分钟;风干后,将烫金膜纸与基布撕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