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1567697
  • 上传时间:2018-06-25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3.34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58641.X

    申请日:

    2012.12.20

    公开号:

    CN103075782A

    公开日:

    2013.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1/00申请日:20121220|||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1/00

    主分类号:

    F24F11/00

    申请人: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严刚; 刘运中; 赵寰; 黄欣欣; 张天富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东路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代理人:

    刘世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多联式空调安装时接线复杂,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技术方案可概括为: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包括线控器及至少一个室内机,所述线控器包括线控器处理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还包括线控器通讯电路,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通讯电路,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与室内机通讯电路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中具有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输出的电源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接线简单,适用于空调系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包括线控器及至少一个室内机,所述线控器包括线控器处理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还包括线控器通讯电路,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通讯电路,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与室内机通讯电路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中具有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输出的电源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通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通讯模块、供电模块、供电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及导通控制模块,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连接,室内机处理器与室内机通讯模块连接,室内机通讯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供电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连接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导通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供电模块与总线连接。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一、耦合电感二、电容一、整流二极管五、开关、电阻一、电阻二及电阻三,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总线的一个传输端口通过耦合电感一的一号管脚连接,另一个传输端口与耦合电感一的二号管脚连接,耦合电感一的四号管脚与耦合电感二的二号管脚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一的三号管脚与耦合电感二的四号管脚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的一号管脚与连接检测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的三号管脚与整流二极管五的负极连接,并与电阻二的一端连接,电阻二的另一端与连接检测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电阻三与电容一并联,一端与电阻二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导通控制模块连接,整流二极管五的正极与电阻一的一端连接,并与开关的一端连接,开关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一的另一端与供电检测模块连接。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一、地线、电容二、电阻四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一的二极管端正极与供电模块连接,负极与地线连接,光电耦合器一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二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二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四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检测模块包括5V直流电压输入端、光电耦合器二、光电耦合器三、电容三、电容四、电阻五、电阻六及地线,所述光电耦合器二的二极管端正极与光电耦合器三的二极管端负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的二极管端负极与光电耦合器三的二极管端正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三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三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五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三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四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四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六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一、三极管二、电容五、电容六、电阻七、电阻八、电阻九、地线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三极管一的集电极与供电模块连接,发射极与电阻七的一端连接,并与电容五的一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电阻七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电容五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一的基极与电阻八的一端连接,电阻八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二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二的发射极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容六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二的基极通过电阻九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及直流电源供电端,直流电源供电端与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连接,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与线控器通讯模块连接,并与总线连接,线控器通讯模块与线控器处理器连接,并与总线连接。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三,整流二极管一、整流二级管、整流二极管三、整流二极管四、极性电容及地线,所述极性电容负极与地线连接,正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连接,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的三号管脚连接,所述耦合电感三的二号管脚与稳压二极管四的负极连接,总线的另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的一号管脚连接,耦合电感三的四号管脚与稳压二极管三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的负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二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三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二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三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的正极连接,并与地线连接。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采用MM1192通讯芯片及其外围通讯电路。

    说明书

    说明书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特别涉及多联式空调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线控器主要采用五线制供电通讯电路,即其中两根线用于为线控器提供电源,其余三根线通过RS485通讯芯片用于室内机与线控器的通讯。由于该方式连接线太多,且该电路采用RS485通讯,通讯存在极性之分,因此在空调机组(特别是多联式空调)安装时接线复杂、且容易接错线,而造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电路。耦合电感一般包括四个端口,分为两侧,每一侧指两个连接端口通过一个电感连接,一般为一号管脚与四号管脚为一侧,二号管脚与三号管脚为一侧,一号管脚与二号管脚的位置对应,四号管脚与三号管脚的位置对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多联式空调安装时接线复杂,容易出错的缺点,提供一种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包括线控器及至少一个室内机,所述线控器包括线控器处理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还包括线控器通讯电路,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通讯电路,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与室内机通讯电路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中具有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输出的电源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
    具体的,所述室内机通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通讯模块、供电模块、供电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及导通控制模块,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连接,室内机处理器与室内机通讯模块连接,室内机通讯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供电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连接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导通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供电模块与总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一、耦合电感二、电容一、整流二极管五、开关、电阻一、电阻二及电阻三,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总线的一个传输端口通过耦合电感一的一号管脚连接,另一个传输端口与耦合电感一的二号管脚连接,耦合电感一的四号管脚与耦合电感二的二号管脚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一的三号管脚与耦合电感二的四号管脚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的一号管脚与连接检测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的三号管脚与整流二极管五的负极连接,并与电阻二的一端连接,电阻二的另一端与连接检测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电阻三与电容一并联,一端与电阻二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导通控制模块连接,整流二极管五的正极与电阻一的一端连接,并与开关的一端连接,开关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一的另一端与供电检测模块连接。
    具体的,所述供电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一、地线、电容二、电阻四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一的二极管端正极与供电模块连接,负极与地线连接,光电耦合器一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二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二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四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检测模块包括5V直流电压输入端、光电耦合器二、光电耦合器三、电容三、电容四、电阻五、电阻六及地线,所述光电耦合器二的二极管端正极与光电耦合器三的二极管端负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的二极管端负极与光电耦合器三的二极管端正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三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三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五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三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四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四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六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一、三极管二、电容五、电容六、电阻七、电阻八、电阻九、地线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所述三极管一的集电极与供电模块连接,发射极与电阻七的一端连接,并与电容五的一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电阻七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电容五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一的基极与电阻八的一端连接,电阻八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二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二的发射极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容六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二的基极通过电阻九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线控器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及直流电源供电端,直流电源供电端与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连接,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与线控器通讯模块连接,并与总线连接,线控器通讯模块与线控器处理器连接,并与总线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三,整流二极管一、整流二级管、整流二极管三、整流二极管四、极性电容及地线,所述极性电容负极与地线连接,正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连接,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的三号管脚连接,所述耦合电感三的二号管脚与稳压二极管四的负极连接,总线的另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的一号管脚连接,耦合电感三的四号管脚与稳压二极管三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的负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二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三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二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三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的正极连接,并与地线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采用MM1192通讯芯片及其外围通讯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网络,可以使多联式空调在安装过程中,线控器连接时不必在意总线的极性,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且对电路进行保护,方便安装人员,且节省安装线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的供电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的供电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的连接检测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的导通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线控器通讯电路的系统框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线控器通讯电路的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通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一个线控器控制多台室内机的供电通讯网络示意图。
    其中,FL1为耦合电感一,FL2为耦合电感二,FL3为耦合电感三,D1为整流二极管一,D2为整流二极管二,D3为整流二极管三,D4为整流二极管四,D5为整流二极管五,J101为开关,R1为电阻一,R2为电阻二,R3为电阻三,R4为电阻四,R5为电阻五,R6为电阻六,R7为电阻七,R8为电阻八,R9为电阻九,C1为电容一,C2为电容二,C3为电容三,C4为电容四,C5为电容五,C6为电容六,C101为极性电容,P11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2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5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6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7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五电平信号输入端,Q1为三极管一,Q2为三极管二,Q3为光电耦合器一,Q4为光电耦合器二,Q5为光电耦合器三,1为一号管脚,2为二号管脚,3为三号管脚,4为四号管脚,VCC为直流电源输入端,VDD为5V直流电压输入端,U为直流电源供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网络,包括线控器及至少一个室内机,线控器包括线控器处理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处理器,线控器还包括线控器通讯电路,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通讯电路,其中,线控器通讯电路与室内机通讯电路通过总线连接,线控器通讯电路中具有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输出的电源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
    实施例
    本例中,室内机通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通讯模块、供电模块、供电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及导通控制模块,其系统框图如图1,线控器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及直流电源供电端,其系统框图如图6,通讯模块采用MM1192通讯芯片及其外围通讯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8,其中的芯片为通讯芯片MM1192,其本身自带编码解码电路,它将来自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进行编码,然后附加到总线的直流载波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室内机或线控器),同样利用MM1192将载波上滤出的信号还原成处理器控制信号,由于MM1192通讯芯片及其外围通讯电路为现有标准电路,此处不再详述,其中,通讯芯片MM1192管脚配置及功能如下:
    PIN1:Receive DATA OUT接收信号输出      PIN9:OUT(A)发送信号输出(A)
    PIN2:VIN(8~40V)电源输入                PIN10:OUT(B)发送信号输出(B)
    PIN3:Boost Capacitor自举电容连接端     PIN11:Vcc(5V)工作电源输入
    PIN4:Boost Capacitor自举电容连接端     PIN12:COLLECTOR(b)集电极(b)
    PIN5:RESET                              PIN13:GND
    PIN6:DATA IN发送信号输入               PIN14:COLLECTOR(a)集电极(a)
    PIN7:out(b)输出Tr基极驱动用引脚(b)   PIN15:IN(2)接收信号输入(2)
    PIN8:out(a)输出Tr基极驱动用引脚(a)   PIN16:IN(1)接收信号输入(1)。
    如图1,室内机通讯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输入端、通讯模块、供电模块、供电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及导通控制模块,所述直流电源输入端与供电模块连接,室内机处理器与室内机通讯模块连接,室内机通讯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供电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连接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导通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并与室内机处理器连接,供电模块与总线连接。该直流电源输入端输入的是15V直流电源。
    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供电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一FL1、耦合电感二FL2、电容一C1、整流二极管五D5、开关J101、电阻一R1、电阻二R2及电阻三R3,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总线的一个传输端口通过耦合电感一FL1的一号管脚1连接,另一个传输端口与耦合电感一FL1的二号管脚2连接,耦合电感一FL1的四号管脚4与耦合电感二FL2的二号管脚2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一FL1的三号管脚3与耦合电感二FL2的四号管脚4连接,并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FL2的一号管脚1与连接检测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电感二FL2的三号管脚3与整流二极管五D5的负极连接,并与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电阻二R2的另一端与连接检测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电阻三R3与电容一C1并联,一端与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导通控制模块连接,整流二极管五D5的正极与电阻一R1的一端连接,并与开关J101的一端连接,开关J101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一R1的另一端与供电检测模块连接。其中,耦合电感二FL2用于滤除总线上的差模信号,耦合电感一FL1用于滤除总线的共模信号。
    供电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供电检测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一Q3、地线、电容二C2、电阻四R4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所述光电耦合器一Q3的二极管端正极与供电模块连接,负极与地线连接,光电耦合器一Q3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二C2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二C2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四R4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连接。用于检测直流电源输入端VCC是否给总线供电,具体过程是:当开关J101短接时,直流电源输入端VCC给总线供电,光电耦合器一Q3将导通,此时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的信号为低电平;当开关J101断开时,直流电源输入端VCC不能给总线供电,光电耦合器一Q3不能导通,此时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的信号为高电平。亦即,如果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的信号为低电平,则直流电源输入端VCC给总线供电;如果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的信号为高电平,则直流电源输入端VCC没有给总线供电。
    连接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连接检测模块包括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光电耦合器二Q4、光电耦合器三Q5、电容三C3、电容四C4、电阻五R5、电阻六R6及地线,所述光电耦合器二Q4的二极管端正极与光电耦合器三Q5的二极管端负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Q4的二极管端负极与光电耦合器三Q5的二极管端正极连接,并与供电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二Q4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三C3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三C3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五R5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连接,光电耦合器三Q5的三极管端,发射极与地线连接,并与电容四C4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四C4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电阻六R6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连接。用于检测总线连接是否完好,具体过程是:当总线连接完好时,总线上有载波电压,光电耦合器二Q4、光电耦合器三Q5其中一个将导通,此时相应的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或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为低电平;当总线连接断开时,总线上没有载波电压时,光电耦合器二Q4和光电耦合器三Q5都不能导通,此时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当两条总线短接时,光光电耦合器二Q4和光电耦合器三Q5的两端压降为0,光电耦合器二Q4和光电耦合器三Q5都不能导通,此时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亦即,如果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其中任何一个检测到的信号为低电平,则总线连接完好;如果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则总线连接断开或短路。
    导通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5,导通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一Q1、三极管二Q2、电容五C5、电容六C6、电阻七R7、电阻八R8、电阻九J1010、地线及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所述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与供电模块连接,发射极与电阻七R7的一端连接,并与电容五C5的一端连接,且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五电平信号输入端P17连接,电阻七R7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电容五C5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一Q1的基极与电阻八R8的一端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二Q2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二Q2的发射极与5V直流电压输入端VDD连接,并通过电容六C6与地线连接,三极管二Q2的基极通过电阻九R9与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连接。用于控制直流电源输入端VCC,经过总线后的接地回路是否导通,当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一Q1和三极管二Q2将导通,从而直流电源输入端VCC,经过总线后的接地回路导通;当室内机处理器的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一Q1和三极管二Q2将不能导通,从而直流电源输入端VCC,经过总线后的接地回路断开,功率电阻七R7用于保护总线回路,当总线上的电流过大时,功率电阻七R7将烧断,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利用连接检测模块和导通控制模块,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总线短路而损坏电路。具体过程是:当总线短路时,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此时室内机处理器将其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置为高电平,将总线的接地回路断开,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因总线短路而损坏电路。
    如图6,线控器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及直流电源供电端,直流电源供电端与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连接,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与线控器通讯模块连接,并与总线连接,线控器通讯模块与线控器处理器连接,并与总线连接。
    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电源极性转换滤波模块包括耦合电感三FL3,整流二极管一D1、整流二级管D2、整流二极管三D3、整流二极管四D4、极性电容C101及地线,所述极性电容C101负极与地线连接,正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U连接,总线具有两个传输端口,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FL3的三号管脚3连接,所述耦合电感三FL3的二号管脚2与稳压二极管四D4的负极连接,总线的另一个传输端口与通讯模块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并与耦合电感三FL3的一号管脚1连接,耦合电感三FL3的四号管脚4与稳压二极管三D3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D1的负极与直流电源供电端U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二D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一D1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三D3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二D2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D4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三D3的正极与稳压二极管四D4的正极连接,并与地线连接。这里的直流电源供电端U即是指为整个线控器提供电源的端口。其中,整流二极管一D1、整流二级管D2、整流二极管三D3及整流二极管四D4组合成极性转换电路,经过极性转换后的电源将不受总线上电源的极性影响。
    本例基本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在室内机通讯电路,闭合开关J101,直流电源输入端VCC通过开关J101、整流二极管五D5后,加载到总线上;同时,来自室内机处理器的信号经过通讯芯片MM1192编码后,再经其外围通讯电路耦合到总线上,与输入电源叠加成电源通讯信号,叠加后的电源通讯信号,经过耦合电感一FL1滤除共模干扰后,从总线传输送给线控器通讯电路。由于耦合电感二FL2滤除通讯信号和整流二极管五D5的单向导通,通讯信号将不会影响到直流电源输入端VCC输入的直流电源。
    在线控器通讯电路,从总线接收来自室内机通讯电路的电源通讯信号,通过耦合电感三FL3滤除通讯信号,再通过整流二极管一D1、整流二级管D2、整流二极管三D3及整流二极管四D4进行电源极性转换和极性电容C101滤波后,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同时,通讯芯片MM1192的外围通讯电路将叠加的电源通讯信号中通讯信号耦合到通讯芯片MM1192的总线接收端,最后通讯芯片MM1192将来自总线的通讯信号进行解码,并传输给线控器处理器。
    同理,以上的逆过程可将线控器处理器的信号传输到室内机处理器。
    运用以上线控器通讯电路及室内机通讯电路,可实现一个线控器同时控制多台室内机。下面将介绍一个线控器控制N台室内机时,整个通讯网络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其系统框图如图9:
    供电方式采取单电源供电方式,即当一个线控器控制多台室内机时,只有一台室内机作为主机为线控器提供电源,其余的室内机都作为从机不提供电源。采取该方式供电,能使线控器工作电源更加稳定。具体过程是:作为主机的室内机将开关J101闭合,从而将电源加载到总线上,此时该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低电平信号,然后室内机处理器将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置为低电平信号,控制总线接地回路导通,允许总线上电流回到本控制器,作为从机的室内机将开关J101断开,电源将不能被加载到总线上,此时从机处理器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入端P11检测到高电平信号,然后从机处理器将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置为高电平信号,控制总线接地回路断开,阻止总线上电流流到本控制器,当主机室内机的开关J101闭合后,主机将电源加载到总线上,为线控器提供工作电源。同时为其它从机室内机的通讯提供载波电压,使其抗干扰能力更强,能有效通讯的距离也更远。当主机室内机在给线控器供电的任何时刻,如果主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的情况,说明总线上出现故障(总线短路或断开),主机室内机处理器会将第四电平信号输入端P16置为高电平信号,控制总线接地回路断开,避免主机室内机通讯电路受到损坏。当从机室内机处理器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入端P12和第三电平信号输入端P15检测到的信号都为高电平时,说明总线上出现故障(总线短路或断开),虽然从机室内机的总线接地回路本身就是断开的,一般不会使从机室内机通讯电路损坏,但通过检测到的信号,可以知道造成通讯故障的原因是总线短路或断开。线控器与各室内机的通讯方式采取逐台循环通讯。

    关 键  词:
    多联式 空调 极性 供电 通讯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多联式空调无极性供电通讯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5676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