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顶阳光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阳光房,尤其是涉及一种圆顶阳光房。
背景技术:
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阳光房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以达
到享受阳光,亲近自然的目的,阳光房是国内外追求自然、时尚人士所推崇的建筑。阳光房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装饰,视觉连性非常重要,需要考虑其与建筑整体风格要相符,同时
整体色调尽量保持一致,而且还需要保持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还能方便安装以及拆卸,而目
前很多的阳光房的结构强度虽然很高,但是安装过程比较复杂且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与物
力,且不方便拆卸以及后期维护,从而增加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稳固性好且安装拆
卸方便的圆顶阳光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圆顶阳光房,包括下部支撑门窗架以及固定于下部支撑门窗架上端的半球形
的支撑圆顶棚,所述下部支撑门窗架设置为由多扇开合门窗围成的环形支撑门窗架,所述
支撑圆顶棚包括顶棚支架以及覆盖并固定在顶棚支架上的玻璃棚顶,所述顶棚支架包括第
一圆环形支撑梁、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以及多根第一弯曲支撑柱以及多根第二弯曲支撑柱,
所述第一圆环形支撑梁水平固定在环形支撑门窗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直
径小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且水平设置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的正上方,第一圆环形支撑梁以
及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弯曲支撑柱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
形支撑梁和第二圆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弯曲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
卡接固定,多根第二弯曲支撑柱的上端弯曲并固定在顶部固定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曲支撑柱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契合的第
一角型卡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一水平支撑臂以及朝上设置的第一支撑
挡臂,所述第一水平支撑臂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下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一
支撑挡臂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外侧面接触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曲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契合的第
二角型卡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二水平支撑臂以及朝下设置的第二支撑
挡臂,所述第二水平支撑臂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上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二
支撑挡臂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内侧面接触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弯曲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契合的第
三角型卡口结构。
所述第三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三水平支撑臂以及朝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挡臂,所述
第三水平支撑臂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上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挡臂与
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梁体内侧面接触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曲支撑柱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和第二圆环形支撑
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之间均通过长螺钉固定连
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所述圆顶阳光房的圆形顶棚支撑梁
采用水平梁与竖直梁之间卡接固定,继而有效增强了圆形顶棚的支撑强度以及结构稳定
性,而且方便安装以及拆卸,节约人工强度,方便后期维护,继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适合推
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与第一弯曲支撑柱的上端卡接时的轴测结
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与第一弯曲支撑柱、第
二弯曲支撑柱卡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与第二弯曲支撑柱连接时的仰视结构示意
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如图4所示的一种圆顶阳光房,包括下部支撑门窗架1以及固定于下部支
撑门窗架1上端的半球形的支撑圆顶棚2,所述下部支撑门窗架1设置为由多扇开合门窗围
成的环形支撑门窗架,所述支撑圆顶棚包括顶棚支架以及覆盖并固定在顶棚支架上的玻璃
棚顶,下部多扇供人进出的开关门以及可开合的门窗相互连接并围合成圆形支撑底架,门
扇与门扇之间设有支撑柱,主要用于支撑元顶棚。
为增强顶棚支架的支撑强度以及结构强度,所述顶棚支架包括第一圆环形支撑梁
3、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以及多根第一弯曲支撑柱5以及多根第二弯曲支撑柱6,所述第一圆
环形支撑梁3水平固定在环形支撑门窗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直径小于第
一圆环形支撑梁3且水平设置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3的正上方,第一圆环形支撑梁3以及第
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圆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弯曲支撑柱5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形
支撑梁3和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弯曲支撑柱6的下端与第二圆环形支撑
梁4卡接固定,多根第二弯曲支撑柱6的上端弯曲并固定在顶部固定座7上,因而在实际应用
中,通过多根第一弯曲支撑柱分别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第二圆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从而
对第二圆环形支撑梁进行有效支撑,保证其结构强度,通过多根第二弯曲支撑柱与第二圆
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继而有效实现顶棚上部分结构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方便将第一弯曲支撑柱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卡接固定,所述第一弯曲
支撑柱5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契合的第一角型卡口结构,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第一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一水平支撑臂51以及朝上设置的第一支撑挡臂52,所述
第一水平支撑臂51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下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挡
臂51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外侧面接触并固定,继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第一角型
卡口结构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安装方便且快捷,且结构稳定性高,而为进一步提
高结构稳定性,可以在第一支撑挡臂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之间设置长螺钉紧固件。
另外,同样为方便将第一弯曲支撑柱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的卡接固定,所述第一
弯曲支撑柱5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3的梁体契合的第二角型卡口结构。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第二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二水平支撑臂53以及朝下设置的第二支撑挡臂54,所
述第二水平支撑臂53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3的梁体上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二支撑
挡臂54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3的梁体内侧面接触并固定。继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第二角
型卡口结构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安装方便且快捷,且结构稳定性高,而为进一步
提高结构稳定性,可以在第二支撑挡臂与第一圆环形支撑梁之间设置长螺钉紧固件。
再者,方便将第二弯曲支撑柱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的卡接固定,为所述第二弯曲
支撑柱6的下端设有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契合的第三角型卡口结构,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第三角型卡口结构包括第三水平支撑臂61以及朝下设置的第三支撑挡臂62,所述
第三水平支撑臂61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上表面支撑接触并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挡
臂62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4的梁体内侧面接触并固定。继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第三角型
卡口结构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卡接固定,安装方便且快捷,且结构稳定性高,而为进一步提
高结构稳定性,可以在第三支撑挡臂与第二圆环形支撑梁之间设置长螺钉紧固件。
上述圆顶阳光房的圆形顶棚支撑梁采用水平梁与竖直梁之间卡接固定,继而有效
增强了圆形顶棚的支撑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而且方便安装以及拆卸,节约人工强度,方便
后期维护,实用性高。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