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墙砌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墙砌块。
背景技术
在水运、水利等建设中,均需要设置挡墙,以实现使用功能或边坡结构安全,或节约空间。传统的挡墙结构,为了达到整体抗滑、抗倾稳定,通常采用加宽底板D以增加抗力,或采用内摩擦角较大的块石棱体作为墙后回填料,以减小墙后水平土压力。加宽底板一方面会增加挡墙本身的工程量,还会由此增加工作面开挖及墙后回填的工程量,经济性较差;采用块石棱体作为墙后回填料,需要开山采石,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挡墙虽然能够起到了基部的结构目的,可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中,却缺少了对环境的改善,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环境的新的要求,需要一种能够形成新的挡墙的砌块,采用这种砌块砌制而成的挡墙结构不仅能够承担工程上的结构功能,还能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墙砌块。采用该砌块,可以砌成具有生态功能的墙体,可以用于河道沿岸等方面,提高环境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墙砌块,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部设有横向的弧形槽,主体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弧形槽相配的横向设置的阻隔条,主体内前部设有空心的生物腔,主体的后部两侧设有贯通上下的固定孔,固定孔的位置与阻隔条、弧形槽的位置相配,主体后侧设有凸出于后侧面的附着部,前部端头设有砌面,砌面在水平方向为弧形面。
弧形槽和阻隔条的配合可以加固上下两层砌块的结合,提高墙体的强度,生物腔可以用于养殖植物,同时,当期位于水面以下时,可以为水中鱼类提高活动场所。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腔是上方开口的半封闭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腔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砌面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条,凸条为曲线形状。
凸条可以为贝壳类提供栖息活动的场所,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凸条的高度为1-3cm,凸条的间距为3-5cm。
作为优选,生物腔的两侧上部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便于生物腔内的植物的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砌面在竖直方向为为斜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能够形成结构稳固的墙体,并且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砌块的砌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弧形槽,3阻隔条,4生物腔,5固定孔,6附着部,7砌面,8凸条,9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生态墙砌块,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设有横向的弧形槽2,主体1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弧形槽2相配的横向设置的阻隔条3,主体1内前部设有空心的生物腔4,生物腔4是上方开口的半封闭结构,生物腔4的截面为圆形。生物腔4的两侧上部设有通风孔9。主体1的后部两侧设有贯通上下的固定孔5,固定孔5的位置与阻隔条3、弧形槽2的位置相配,主体1后侧设有凸出于后侧面的附着部6,前部端头设有砌面7,砌面7为弧形面,砌面7在竖直方向为斜面,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度。
如图3所示,所述砌面7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条8,凸条8为曲线形状,凸条8的高度为1-3cm,凸条8的间距为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