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用
加固锚杆。
背景技术
在隧道的加固防护施工中,需要使用锚杆来增强施工的安全性,
其中锚杆杆体的种类很多,各具特点,相应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
现有的锚杆施工一般是在地层中钻孔后,将锚杆杆体装入钻孔中,再
将水泥浆或水泥砂浆通过注浆管或锚杆杆体中心孔灌注于杆体和钻
孔孔壁间的空隙内进行锚固。现有的锚杆技术若用在软土层中因注
浆前锚杆孔的收缩使锚杆的孔周只有局部空隙或已无空隙,虽注浆却
无法在锚杆周围形成柱状锚固体,只能在每个出浆孔处形成浆块或浆
脉,许多浆块或装脉挨着杆体,构成直杆上沿杆体长着许多瓜状浆体
或叶状浆体的形态,使杆周只局部分布有注浆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锚
固力,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受到损害。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
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加
固锚杆[申请号:CN201520253061.9],包括杆体及空心罩,其特征在
于:所述杆体底端固定有一锥头,空心罩套设在杆体下端,空心罩与
锥头平滑过渡呈流线型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空心罩,当
杆体推入土中后,空心罩可以支撑锚杆本体的重量,起到托浮锚杆的
作用,以增强锚固力,在灌浆后浆液流通在空心罩内形成橄榄锚固体,
增加了锚杆与浆液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杆体与浆液间的粘结强度,
同时空心罩与锥头平滑过渡呈流线型配合连接,有效减少了杆体推入
土层时的阻力,方便施工,减少了劳动强度。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空心柱
为固定结构,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大小,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
单的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隧道施工
用加固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所述的锚杆外套接有空心柱,
所述的锚杆的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供空心柱安
装的圆形安装槽,所述的空心柱包括第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
所述的第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所
述的空心柱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锚杆下端连接有锥头,所述
的空心柱的上部敞口且锚杆向上伸出空心柱的上部,所述的锚杆和空
心柱之间设有环形空间。使用时,将第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通
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形成空心柱,在注浆的时候,浆液可以流通在空心
柱内,形成柱状锚固体,增加了锚杆与浆液间的接触面积,有效保证
锚杆与浆液间的粘结强度;当需要尺寸较大的空心柱时,只需要将第
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进行更换,然后将其安装在更大的圆形安
装槽上即可,灵活性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锚杆具有支撑作
用,利于结构的稳固,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在上述的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中,所述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固定在
第一弧形分板一侧的左上弧形固定杆和左下弧形固定杆和固定在第
一弧形分板另一侧的右上弧形固定杆和右下弧形固定杆。
在上述的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中,所述的第二弧形分板的一侧开
有与左上弧形固定杆相配合的左上弧形插槽和与左下弧形固定杆相
配合的左下弧形插槽。
在上述的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中,第二弧形分板的另一侧开有与
右上弧形固定杆相配合的右上弧形插槽和与右下弧形固定杆相配合
的右下弧形插槽。
在上述的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中,所述的第一弧形分板的内壁上
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锚杆的外壁相接
触,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上开有供浆液通过的开口,所述的第二弧形分
板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锚杆的
外壁相接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上开有供浆液通过的开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的优点在于:使用时,
将第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形成空心柱,在
注浆的时候,浆液可以流通在空心柱内,形成柱状锚固体,增加了锚
杆与浆液间的接触面积,有效保证锚杆与浆液间的粘结强度;当需要
尺寸较大的空心柱时,只需要将第一弧形分板和第二弧形分板进行更
换,然后将其安装在更大的圆形安装槽上即可,灵活性强;第一支撑
板和第二支撑板对锚杆具有支撑作用,利于结构的稳固,整体设计合
理,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弧形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锚杆1、空心柱2、固定板3、第一弧形分板4、第二弧形
分板5、锥头6、左上弧形固定杆7、左下弧形固定杆8、右上弧形固
定杆9、右下弧形固定杆10、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隧道施工用加固锚杆包括锚杆1,锚杆1外套
接有空心柱2,锚杆1的下端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设有若干供
空心柱2安装的圆形安装槽,空心柱2包括第一弧形分板4和第二弧
形分板5,第一弧形分板4和第二弧形分板5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相
连接,空心柱2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板3,锚杆1下端连接有锥头6,
空心柱2的上部敞口且锚杆1向上伸出空心柱2的上部,锚杆1和空
心柱2之间设有环形空间。使用时,将第一弧形分板4和第二弧形分
板5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形成空心柱2,在注浆的时候,浆液可以流
通在空心柱2内,形成柱状锚固体,增加了锚杆1与浆液间的接触面
积,有效保证锚杆1与浆液间的粘结强度;当需要尺寸较大的空心柱
2时,只需要将第一弧形分板4和第二弧形分板5进行更换,然后将
其安装在更大的圆形安装槽上即可,灵活性强;第一支撑板11和第
二支撑板12对锚杆1具有支撑作用,利于结构的稳固,整体设计合
理,结构简单。
其中,可拆卸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弧形分板4一侧的左上弧形固
定杆7和左下弧形固定杆8和固定在第一弧形分板4另一侧的右上弧
形固定杆9和右下弧形固定杆10。第二弧形分板5的一侧开有与左
上弧形固定杆7相配合的左上弧形插槽和与左下弧形固定杆8相配合
的左下弧形插槽。第二弧形分板5的另一侧开有与右上弧形固定杆9
相配合的右上弧形插槽和与右下弧形固定杆10相配合的右下弧形插
槽。第一弧形分板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
11的一端与锚杆1的外壁相接触,第一支撑板11上开有供浆液通过
的开口,第二弧形分板5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
撑板12的一端与锚杆1的外壁相接触,第二支撑板12上开有供浆液
通过的开口。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
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锚杆1、空心柱2、固定板3、第一弧形
分板4、第二弧形分板5、锥头6、左上弧形固定杆7、左下弧形固定
杆8、右上弧形固定杆9、右下弧形固定杆10、第一支撑板11、第二
支撑板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
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
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