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32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CN204059322U(21)申请号 201420430886.9(22)申请日 2014.07.31E02B 15/10(2006.01)(73)专利权人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101299 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府前街31号(招商局院内)(72)发明人张苓(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代理人赵建刚(54) 实用新型名称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57) 摘要一种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收污筒,收污筒的外壁设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第二桨叶设置在第一桨叶的下部,。
2、第一桨叶与收污筒的外壁固定设置,第二桨叶与收污筒的外壁可旋转设置;收污筒内设稳油杆;所述收污筒、第一桨叶和稳油杆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同轴旋转,第二桨叶在动力装置及齿轮组的带动下与第一桨叶同轴反向旋转;收污筒上端开口作为进液口;收污筒下部侧壁设有出液口;第一桨叶旋转向下向外推水;第二桨叶旋转向外平推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广阔水面上形成向收污泵的进液口汇集的大面积流场,能够将广阔水面上的油污、垃圾等吸引到进液口,并回收;回收作用水域广阔,回收效率高。(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
3、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322 UCN 204059322 U1/1页21.一种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收污筒,所述收污筒的外壁设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第二桨叶设置在所述第一桨叶的下部,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收污筒的外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桨叶与所述收污筒的外壁可旋转设置;所述收污筒内设稳油杆;所述收污筒、所述第一桨叶和所述稳油杆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同轴旋转,所述第二桨叶在动力装置及齿轮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桨叶同轴反向旋转;所述收污筒上端开口作为进液口;所述收污筒下部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一桨叶旋转向下向外推水;所述。
4、第二桨叶旋转向外平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油杆为圆柱型稳油杆,或者所述稳油杆为带螺纹的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污泵;所述出液口的外侧连接轴承和出水套管,所述出水套管连接所述吸污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泵,为粉碎吸污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套管固定设置,并且所述出水套管与所述收污筒之间通过所述轴承可旋转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叶在北半球为可逆时针旋转设置,在南半球为可顺时。
5、针旋转设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59322 U1/2页3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背景技术0002 随着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和水上运输业的发展,污液尤其是污油对水面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现有技术中有各种水面污油或污液回收装置,但往往结构复杂、制造、运行和维护成本高,或者收集效率低、效果差。急需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水面污液或污油收集装置。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解决上述问题。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 一种双螺旋浆水。
6、面收污泵,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收污筒,所述收污筒的外壁设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0006 所述第二桨叶设置在所述第一桨叶的下部,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收污筒的外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桨叶与所述收污筒的外壁可旋转设置;所述收污筒内设稳油杆;所述收污筒、所述第一桨叶和所述稳油杆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同轴旋转,所述第二桨叶在动力装置及齿轮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桨叶同轴反向旋转;0007 所述收污筒上端开口作为进液口;所述收污筒下部侧壁设有出液口;0008 所述第一桨叶旋转向下向外推水;所述第二桨叶旋转向外平推水。0009 所述稳油杆为圆柱型稳油杆,或者所述稳油杆为带螺纹的圆柱体。0010 还包括吸污泵;所述出液。
7、口的外侧连接轴承和出水套管,所述出水套管连接所述吸污泵。0011 所述吸污泵,为粉碎吸污泵。0012 所述出水套管固定设置,并且所述出水套管与所述收污筒之间通过所述轴承可旋转设置。0013 所述第一桨叶在北半球为可逆时针旋转设置,在南半球为可顺时针旋转设置。0014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第一桨叶旋转形成一个离心场,轻质污染物聚集在离心场的中间;在开敞水域,收污筒附近的水被向外向下推向远方,收污筒上部的水自然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大的远场回流,出水套连接的吸污泵加强了这个流场。0015 第一桨叶旋转,设备本体会反向转动,第二桨叶反向旋转克服了本体自转,并加强了远场回流的力量。0016 第一桨叶向下。
8、推水,会对整体设备形成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第二桨叶整流了这个向下的水作用力。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0018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广阔水面上形成向收污泵的进液口汇集的大面积流场,能够将说 明 书CN 204059322 U2/2页4广阔水面上的油污、垃圾等吸引到进液口,并回收;回收作用水域广阔,回收效率高。附图说明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形成的水体流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9、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双螺旋浆水面收污泵,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收污筒3,所述收污筒3的外壁设有第一桨叶1和第二桨叶2;所述第二桨叶2设置在所述第一桨叶1的下部,所述第一桨叶1与所述收污筒3的外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桨叶2与所述收污筒3的外壁可旋转设置;所述收污筒3内设稳油杆4;所述收污筒3、所述第一桨叶1和所述稳油杆4在动力装置5带动下同轴旋转,所述第二桨叶2在动力装置5及齿轮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桨叶1同轴反向旋转;所述收污筒3上端开口作为进液口6;所述收污筒3下部侧壁设有出液口7;所述第一桨叶1旋转向下向外推水;所述第二桨叶2旋转向外。
10、平推水。0023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稳油杆4为圆柱型稳油杆,或者所述稳油杆4为带螺纹的圆柱体。0024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吸污泵11;所述出液口7的外侧连接轴承8和出水套管9,所述出水套管9通过吸污管10连接所述吸污泵11。0025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污泵11,为粉碎吸污泵。0026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套管9固定设置,并且所述出水套管9与所述收污筒3之间通过所述轴承8可旋转设置。0027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桨叶1在北半球为可逆时针旋转设置,在南半球为可顺时针旋转设置。002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桨叶1旋转在水面12之下形成一个离心场,轻。
11、质污染物聚集在离心场的中间;在开场水域,收污筒3附近的水被向外向下推向远方,收污筒3上部的水自然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大的远场回流,出水套连接的吸污泵11加强了这个流场。0029 第一桨叶1旋转,设备本体会反向转动,第二桨叶2反向旋转克服了本体自转,并加强了远场回流的力量。0030 第一桨叶1向下推水,会对整体设备形成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第二桨叶2抵消了这个向下的水作用力。0031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4059322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932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