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854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9CN203948546U(21)申请号 201420396650.8(22)申请日 2014.07.17F16F 7/104(2006.01)E04G 21/04(2006.01)(73)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089号(72)发明人王霞 张立中 赵克寒(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代理人陶尊新(54) 实用新型名称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57) 摘要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存在。
2、剧烈冲击和振动。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U型下构件开口朝上,型上构件开口朝下,侧板的嵌槽结构与边板的嵌槽结构动配合,下定位套与上定位套的内径相同,下定位套、定位杆、上定位套、定位孔轴线重合,减震弹簧套在定位杆上并位于下定位套与上定位套之间,定位杆直径小于定位孔直径,且定位杆上端探入定位孔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不论是折叠组合臂架在回落到龙门架上的瞬间出现的冲击,还是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振动,都会因减震弹簧的伸缩运动而得到明显缓解,减轻所述的冲击和振动对折叠组合臂架以及对混凝土泵车其他组成部分造成的不利影响,延长各部分疲劳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8546 UCN 203948546 U1/1页21.一种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A.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位于前者中,后者高于前者,二者轴线重合,二者之间具有环形空隙;U型下构件的两个侧板(9)分别位于底板(10)两端,并与底板(9)垂直,在侧板(9)外侧或者里侧具有嵌槽结构;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均固定在底板(10)朝向U型下构件开口一面;B.上定位套(11)和定位孔(12)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直径小于前者的内。
4、径,二者轴线重合;型上构件的两个边板(13)分别位于临近顶板(14)两端处,并与顶板(14)垂直,在边板(13)内侧或者外侧具有嵌槽结构;上定位套(11)固定在顶板(14)朝向型上构件开口一面,定位孔(12)位于顶板(14)上;C.U型下构件开口朝上,型上构件开口朝下,侧板(9)的嵌槽结构与边板(13)的嵌槽结构动配合,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的内径相同,下定位套(7)、定位杆(8)、上定位套(11)、定位孔(12)轴线重合,减震弹簧(15)套在定位杆(8)上并位于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之间,定位杆(8)直径小于定位孔(12)直径,且定位杆(8)上端探入定位孔(12)中。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震弹簧(15)的内径等于定位杆(8)的直径,减震弹簧(15)的外径等于下定位套(7)、上定位套(11)的内径,下定位套(7)、上定位套(11)、定位杆(8)分别与减震弹簧(15)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下定位套(7)、定位杆(8)、上定位套(11)、定位孔(12)、减震弹簧(15)构成一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有34组,所述34组缓冲机构均匀分布在U型下构件开口、型上构件开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特征。
6、在于,U型下构件侧板(9)外侧或者里侧的嵌槽结构与型上构件边板(13)内侧或者外侧的嵌槽结构构成滑动衔接机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48546 U1/3页3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在混凝土泵车折叠组合臂架回落到龙门架上的瞬间以及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起缓冲装置,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混凝土泵车由泵送系统、臂架系统及汽车底盘构成,泵送系统用于泵送混凝土,臂架系统用于布料。泵送系统中的输送管道附在臂架系统中的臂架上,操作人员控制臂架移动,将泵送系统泵出的混凝土直接送到浇筑点。在臂架。
7、系统中,折叠组合臂架由多节臂架铰接组合而成,铰接组合方式有R型、Z型、M型,其中M型具有伸展长度长、伸展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如图1所示。多节臂架中的1号臂架1的根部与转塔中的转台2铰接,转台安装在转塔塔座3上,塔座3则安装在副车架4一端。在副车架4另一端安装有龙门架5,二者刚性连接,如图2所示,龙门架5的两根立柱6直接安装在副车架4上。副车架4与泵车底盘走向一致,并安装在底盘上,此时,转塔的位置对应于底盘中部,龙门架5的位置对应于底盘尾部。当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折叠组合臂架由伸展状态转为收拢状态,并回落到龙门架5上。当混凝土泵车处在行驶状态时,龙门架5起支撑折叠组合臂架的作用。然而,在折叠组合。
8、臂架回落到龙门架5上的瞬间,无论怎样柔和操纵,都会发生非常剧烈的冲击,由于副车架4与龙门架5二者为刚性连接,而折叠组合臂架结构复杂、精密,除了复杂的臂架折叠机构外,还有精密的液压机构和折叠输送机构,如此剧烈的冲击势必对折叠组合臂架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当路面不平坦时,地面作用于车轮的冲击力传递至副车架4,进而引起折叠组合臂架高频率抖动,缩短折叠组合臂架以及混凝土泵车其他组成部分的疲劳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轻混凝土泵车折叠组合臂架在回落到龙门架上的瞬间出现的冲击,以及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振动,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
9、之间的缓冲装置。0004 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如图3图5所示,0005 A.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位于前者中,后者高于前者,二者轴线重合,二者之间具有环形空隙;U型下构件的两个侧板9分别位于底板10两端,并与底板9垂直,在侧板9外侧或者里侧具有嵌槽结构;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均固定在底板10朝向U型下构件开口一面;0006 B.上定位套11和定位孔12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直径小于前者的内径,二者轴线重合;型上构件的两个边板13分别位于临近顶板14两端处,并与顶板14垂直,在边板13内侧或者外侧具有嵌槽结构;上定位套11固定在顶板14朝。
10、向型上构件开口一面,说 明 书CN 203948546 U2/3页4定位孔12位于顶板14上;0007 C.U型下构件开口朝上,型上构件开口朝下,侧板9的嵌槽结构与边板13的嵌槽结构动配合,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的内径相同,下定位套7、定位杆8、上定位套11、定位孔12轴线重合,减震弹簧15套在定位杆8上并位于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之间,定位杆8直径小于定位孔12直径,且定位杆8上端探入定位孔12中。0008 本实用新型其技术效果如下所述。0009 如图3图6所示,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龙门架5经由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与副车架4连接,具体连接方案如下,立柱6固定在。
11、型上构件顶板14背向型上构件开口一面,U型下构件的底板10固定在副车架4上,龙门架5的两根立柱6不再是直接安装在副车架4上。由于U型下构件的侧板9与型上构件的边板13通过彼此的嵌槽结构动配合连接,又由于在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之间加入减震弹簧15,以及定位杆8上端与定位孔12的配合,因此,不仅实现了U型下构件、型上构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定位,还实现了U型下构件、型上构件在z轴方向上、在减震弹簧15的弹性行程内的相对运动,同时,龙门架5的立柱6的空心特点为定位杆8提供了伸缩空间。可见,不论是折叠组合臂架在回落到龙门架5上的瞬间出现的冲击,还是在混凝土泵车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振动,都会因减震弹。
12、簧15的伸缩运动而得到明显缓解,减轻所述的冲击和振动对折叠组合臂架以及对混凝土泵车其他组成部分造成的不利影响,延长各部分疲劳寿命。附图说明0010 图1为现有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的龙门架与副车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该图也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后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的龙门架与副车架连接关系示意图,该图同时作为摘要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该图也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
13、装置后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的龙门架与副车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该图也是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与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的副车架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后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中的龙门架与副车架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 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中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3图6所示。0012 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位于前者中,后者高于前者,二者轴线重合,二者之间具有环形空隙;U型下构件的两个侧板。
14、9分别位于底板10两端,并与底板10垂直,在侧板9外侧或者里侧具有嵌槽结构;下定位套7和定位杆8均固定在底板10朝向U型下构件开口一面。说 明 书CN 203948546 U3/3页50013 上定位套11和定位孔12的结构关系包括:后者直径小于前者的内径,二者轴线重合;型上构件的两个边板13分别位于临近顶板14两端处,并与顶板14垂直,在边板13内侧或者外侧具有嵌槽结构;上定位套11固定在顶板14朝向型上构件开口一面,定位孔12位于顶板14上。0014 U型下构件开口朝上,型上构件开口朝下,侧板9的嵌槽结构与边板13的嵌槽结构动配合,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的内径相同,下定位套7、定位杆8、。
15、上定位套11、定位孔12轴线重合。减震弹簧15的内径等于定位杆8的直径,减震弹簧15的外径等于下定位套7、上定位套11的内径,减震弹簧15套在定位杆8上并位于下定位套7与上定位套11之间,下定位套7、上定位套11、定位杆8分别与减震弹簧15动配合。定位杆8直径小于定位孔12直径,且定位杆8上端探入定位孔12中。0015 由所述下定位套7、定位杆8、上定位套11、定位孔12、减震弹簧15构成一组缓冲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之混凝土泵车龙门架与副车架之间的缓冲装置中,所述缓冲机构有34组,如4组,所述34组缓冲机构均匀分布在U型下构件开口、型上构件开口之间。0016 U型下构件侧板9外侧或者里侧的嵌槽结构与型上构件边板13内侧或者外侧的嵌槽结构构成滑动衔接机构,如燕尾槽机构。说 明 书CN 203948546 U1/3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8546 U2/3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8546 U3/3页8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854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