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1517592
  • 上传时间:2018-06-19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31.3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25879.8

    申请日:

    2016.12.08

    公开号:

    CN106656161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3K 19/0185申请日:20161208|||公开

    IPC分类号:

    H03K19/0185

    主分类号:

    H03K19/0185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发明人:

    李现坤; 于宗光; 潘福跃; 肖培磊; 宣志斌; 罗永波

    地址:

    214035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惠河路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代理人:

    杨立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缓冲器的功耗、响应速度难以折中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路结构:通过采用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并联的方式,实现轨到轨的输入,并在NMOS差分输入对的负载处引入一个反馈环路,从而使输入级的响应速度与输入信号的幅度呈自适应变化: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NMOS差分输入管响应速度越大;输出级采用推挽式的结构,使输出端口的电流能够灵活地流出或流进,在保证电源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器的响应速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其特征是:包括输入级、输出级;其中输入级包括: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并联,所述NMOS差分输入对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MN1和NMOS管MN2;所述PMOS差分输入对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源ISS2的PMOS管MP1和PMOS管MP2;NMOS管MN1栅极和PMOS管MP2栅极相连并连接正端输入Vi_p,NMOS管MN2栅极和PMOS管MP1栅极相连并连接负端输入Vi_n;NMOS管MN1的漏极与PMOS管MP9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9的栅极与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输出端、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PMOS管MP3的漏极与PMOS管MP5的源极连接;PMOS管MP5的漏极与PMOS管MP1的漏极、PMOS管MP7的源极、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7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7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NMOS管MN2的漏极与PMOS管MP10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2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10的栅极与跨导运算放大器Gm2的输出端、PMOS管MP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4的漏极与PMOS管MP6的源极连接;PMOS管MP6的漏极与PMOS管MP2的漏极、PMOS管MP8的源极、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PMOS管MP8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8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所述输出级为两级推挽式的结构,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MN3和NMOS管MN4构成差分对结构;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PMOS管MP11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P12的栅极;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PMOS管MP13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P1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12的漏极与NMOS管MN5的漏极、栅极和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PMOS管MP14的漏极与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作为缓冲器的输出端口Vout;输入级实现轨到轨的输入,输出级采用工作于AB类工作状态的推挽式的结构,在较高的电源效率下实现大摆幅输出;其中PMOS管MP3源级、PMOS管MP4源级、PMOS管MP9源级、PMOS管MP10源级、PMOS管MP11源级、PMOS管MP12源级、PMOS管MP13源级、PMOS管MP14源级均接高电平,NMOS管MN5源级、NMOS管MN6源级均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Gm1和PMOS管MP9,跨导运算放大器Gm2和PMOS管MP10分别是一个受控的电流源负载,跨导运算放大器会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自适应控制PMOS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Gm1和PMOS管MP9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跨导运算放大器Gm2和PMOS管MP10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要求组成的反馈环路的环路增益小于1,确定环路是稳定的。 -->

    说明书

    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和产品中,都离不开电源管理芯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便
    是电源管理芯片的重要模块之一,它能够产生并且维持一个精确稳定的不随输入电压、负
    载环境以及工作条件变化的输出电压,常用于满足各类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供电
    需求。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器件的功能更多、运
    行速度更快、工作电流变化更剧烈,特别是SOC中许多功能与时钟具有同时性,会导致在很
    短的时间内器件工作电流非常剧烈(电流由mA级变化到A级),驱动LDO能够提供更大的供电
    电流、更高响应速度、更严格的电压反馈精度以及更高的效率性能。

    LDO若要提供较高负载电流,其输出功率管必须足够大,在能提供安培级的电流的
    LDO中,其输出功率管的往往面积超过50%以上,导致其栅极会呈现很大的寄生电容,当负
    载剧烈变化时,缓冲器对输出功率管的栅极迅速充放电,通过栅极电压对输出功率管进行
    调整,以实现稳压输出。图1(a)和图1(b)所示为传统的源跟随的缓冲器结构,采用PMOS管或
    NMOS管通过源极对输出功率管的栅极进行缓冲充电或放电。这种电路结构存在一些缺点:
    (1)采用PMOS管或NMOS管,其输入范围无法实现轨到轨;(2)缓冲器属于A类工作状态,电流
    源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LDO的响应速度,增大了电路的功耗。

    针对图1中的缺点(1),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如图2所示混合了PMOS管和NMOS管的差
    分输入对,从而扩展了输入范围,实现了轨到轨的输入;但是对于缺点(2),仍然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缓冲器电路输入范围小、响应速度慢、功耗高的缺点,本发
    明提供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包括输
    入级、输出级;其中输入级采用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以实现轨到轨的输入;
    输出级采用工作于AB类工作状态的推挽式的结构,在较高的电源效率下实现大摆幅输出。

    其中输入级包括: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并联,所述NMOS差分输入对
    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MN1和NMOS管MN2;所述PMOS差分输入对包括
    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源ISS2的PMOS管MP1和PMOS管MP2;NMOS管MN1栅极和PMOS管MP2栅
    极相连并连接正端输入Vi_p,NMOS管MN2栅极和PMOS管MP1栅极相连并连接负端输入Vi_n;
    NMOS管MN1的漏极与PMOS管MP9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9的栅
    极与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输出端、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PMOS管MP3的漏极与PMOS管MP5的
    源极连接;PMOS管MP5的漏极与PMOS管MP1的漏极、PMOS管MP7的源极、NMOS管MN4的栅极连
    接;PMOS管MP7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7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NMOS管MN2
    的漏极与PMOS管MP10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2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10的栅极与跨
    导运算放大器Gm2的输出端、PMOS管MP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4的漏极与PMOS管MP6的源极连
    接;PMOS管MP6的漏极与PMOS管MP2的漏极、PMOS管MP8的源极、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PMOS
    管MP8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8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所述输出级为两级
    推挽式的结构,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MN3和NMOS管MN4构成差分对
    结构;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PMOS管MP11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P12的栅极;NMOS管MN4的
    漏极连接PMOS管MP13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P1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12的漏极与NMOS
    管MN5的漏极、栅极和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PMOS管MP14的漏极与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作
    为缓冲器的输出端口Vout;输入级实现轨到轨的输入,输出级采用工作于AB类工作状态的
    推挽式的结构,在较高的电源效率下实现大摆幅输出;其中PMOS管MP3源级、PMOS管MP4源
    级、PMOS管MP9源级、PMOS管MP10源级、PMOS管MP11源级、PMOS管MP12源级、PMOS管MP13源级、
    PMOS管MP14源级均接高电平,NMOS管MN5源级、NMOS管MN6源级均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Gm1和PMOS管MP9,跨导运算放大器Gm2和PMOS管
    MP10分别是一个受控的电流源负载,跨导运算放大器会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自适应控制
    PMOS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Gm1和PMOS管MP9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跨导运
    算放大器Gm2和PMOS管MP10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要求组成的反馈环路的环路增益小于
    1,确定环路是稳定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NMOS差分输入的负载处引入反馈电路,使输入级,特
    别是NMOS差分输入的负载处的PMOS尾电流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的大小自适应调节尾
    电流的大小,从而保证输入级能够快速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输出级采用推挽式的结构,使
    输出端口的电流能够灵活地流出或流进,在保证电源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器
    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传统的源跟随结构的缓冲器电路结构。

    图2是传统的轨到轨输入差分输入的电路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本发明首先在传统的轨到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差分输入的负载处引入一个反
    馈电路,如图3中的虚线框所示,实现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

    如图3所示,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包括输入级、输出级。

    输入级包括: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并联,所述NMOS差分输入对包括
    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MN1和NMOS管MN2;所述PMOS差分输入对包括源极
    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源ISS2的PMOS管MP1和PMOS管MP2;NMOS管MN1栅极和PMOS管MP2栅极相
    连并连接正端输入Vi_p,NMOS管MN2栅极和PMOS管MP1栅极相连并连接负端输入Vi_n;NMOS
    管MN1的漏极与PMOS管MP9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9的栅极与
    跨导运算放大器Gm1的输出端、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PMOS管MP3的漏极与PMOS管MP5的源极
    连接;PMOS管MP5的漏极与PMOS管MP1的漏极、PMOS管MP7的源极、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
    PMOS管MP7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7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NMOS管MN2的
    漏极与PMOS管MP10的漏极、跨导运算放大器Gm2的正端输入连接;PMOS管MP10的栅极与跨导
    运算放大器Gm2的输出端、PMOS管MP4的栅极连接;PMOS管MP4的漏极与PMOS管MP6的源极连
    接;PMOS管MP6的漏极与PMOS管MP2的漏极、PMOS管MP8的源极、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PMOS
    管MP8的漏极与地连接;PMOS管MP8的栅极通过与电阻串联,最终连接地。

    所述输出级为两级推挽式的结构,包括:源极对应连接并连接电流沉ISS1的NMOS管
    MN3和NMOS管MN4构成差分对结构;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PMOS管MP11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
    管MP12的栅极;NMOS管MN4的漏极连接PMOS管MP13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P14的栅极连
    接;PMOS管MP12的漏极与NMOS管MN5的漏极、栅极和NMOS管MN6的栅极连接;PMOS管MP14的漏
    极与NMOS管MN6的漏极连接作为缓冲器的输出端口Vout

    输入级采用NMOS差分输入对(MN1与MN2)和PMOS差分输入对(MP1和MP2),以实现轨
    到轨的输入;输入级NMOS差分输入对的负载是如图3虚线框中所示电路结构,为一个由跨导
    运算放大器控制的PMOS电流,再通过PMOS管MP3、MP4,与PMOS差分输入对信号一起,通过负
    载为二极管连接结构的NMOS管,作为输出级的输入信号。输出级是一个两级的推挽式的结
    构,通过差分输入(MN3和MN4)的二极管结构(MP11和MP13)推挽第二级(MP14和MN6)输出。

    本发明电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级为差分输入结构,以正端输入Vi_p为例,当Vi_p增大时,对于NMOS差分输入
    管,A点电位减小,同时A点作为跨导运放的正端输入,使PMOS栅极B点较小,控制PMOS负载电
    流源MP9漏电流增大,形成反馈减小A点电位减小幅度,同通过MP3的共源级传递到输出级,
    提高缓冲器的响应速度;对于PMOS差分输入管,当Vi_p增大时,F点电压较小;F点作为输出
    级的输入端,通过两级推挽结构驱动输出端口。其中对于NMOS差分输入管响应速度,会随着
    输入信号的幅度的变化而呈自适应变化: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NMOS差分输入管响应速度
    越大。

    同理,以负端输入Vi_n进行分析时,缓冲器的各个节点电压变化,以及输入信号的
    幅度与NMOS差分输入管响应速度关系,具有类似的作用。

    跨导运算放大器Gm1和PMOS管MP9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跨导运算放大器Gm2和
    PMOS管MP10电流构成一个反馈的环路,要求组成的反馈环路的环路增益小于1,确定环路是
    稳定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本发明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通过采
    用NMOS差分输入对和PMOS差分输入对并联的方式,实现轨到轨的输入,并在NMOS差分输入
    对的负载处引入一个反馈,从而使输入级的响应速度与输入信号的幅度自适应变化:输入
    信号的幅度越大,NMOS差分输入管响应速度越大;输出级采用推挽式的结构,使输出端口的
    电流能够灵活地流出或流进,在保证电源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缓冲器的响应速度。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轨到轨 自适应 快速 响应 缓冲器 电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轨到轨的自适应快速响应缓冲器电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51759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