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1491062
  • 上传时间:2018-06-18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719.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21410.5

    申请日:

    2012.01.31

    公开号:

    CN102954397A

    公开日:

    2013.03.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0申请日:20120131|||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0; F21V7/00; F21V17/10

    主分类号:

    F21S8/00

    申请人: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荣倍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11.08.18 KR 10-2011-008216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陆弋;王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公开了一种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该背光单元包括:底盖和第一反射器;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设置在该底盖上,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包括在至少一个拐点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上;以及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置在第一反射器和每个第二反射器之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底盖和第一反射器;
    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底盖上,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具有在至少一个拐点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上;以及
    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联接到所述底盖的相对侧部,所述光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反射器设置在所述盖板处。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的中央区域均具有从由以下项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形状:平面形状、凸曲面形状、以及凹曲面形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具有基于所述底盖的中央而对称的对称形状。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在其两个相反端处固定到所述盖板。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面对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并由所述盖板支撑;以及
    至少一个支撑针,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针形成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上部处,以支撑所述光学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背面侧和所述底盖的底表面处形成有至少一个联接部;并且
    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通过所述联接部固定到所述底盖。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包括:
    至少一个插入突起,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突起形成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背面侧;以及
    至少一个插入凹槽,所述至少一个插入凹槽形成在所述底盖的底表面上,以允许所述插入突起嵌装在所述插入凹槽中。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突起包括多个插入突起,所述多个插入突起设置成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突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设置成比所述第二斜面更靠近所述光源模块,并且所述第一斜面的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最大高度等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最大高度。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最大高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最大高度。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最大高度。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之比在1∶1至1∶10的范围内。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一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在1∶1.1至1∶5的范围内。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一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比在1∶0.01至1∶1的范围内。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所述第一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竖直线与从所述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距离与所述第四距离之比在1∶1至1∶20的范围内。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光学模块所处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线与从所述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一种照明系统,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

    说明书

    说明书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等用作典型的大型显示装置。
    与自发光型PDP不同,LCD由于缺少自发光元件而需要单独的背光单元。
    根据光源的位置,LCD中使用的背光单元被分类成边缘式背光单元和直下式背光单元。在边缘式背光单元中,光源设置在LCD面板的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并且导光板被设置成使光均匀地分散在LCD面板的整个前表面上,从而确保了均匀的亮度并且使得能够生产非常簿的显示面板。
    直下式背光单元通常应用于20英寸或更大的显示器。由于多个光源设置在面板之下,所以直下式背光单元有利地具有比边缘式背光单元更大的照明效率,并因此主要用在需要高亮度的大型显示器中。
    常规的边缘式或直下式背光单元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
    然而,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具有若干缺点,例如:由于应该一直向CCFL施加电力而导致大量的电力消耗、约占阴极射线管(CRT)的大约70%的低的颜色再现效率、以及由于汞的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目前,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研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
    在背光单元使用LED的情况下,可以接通或关断LED阵列的一部分,这能够实现电力消耗的显著减少。特别地,RGB LED表现出了超过由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提出的颜色再现范围的100%的颜色再现,并且能够向用户提供更生动的图像。
    另外,通过半导体工艺制造的LED也是环保的。
    尽管已经介绍了使用具有上述优点的LED的LCD产品,但这些LCD产品需要昂贵的驱动器、PCB等,因为LED具有不同于常规CCFL的驱动机制。为此,目前LED背光单元仅适用于高价的LCD产品。
    对于在不使用用于将LED阵列发出的光引导到显示装置前面的单独导光板的情况下来引导光经过空气的LED背光单元来说,为了使LED阵列发出的光被反射并引导到显示装置的前面,底盖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通过将配备了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斜面的反射器支撑部件联接到具有一定刚度的底盖,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该背光单元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反射特性,带有空气引导通道(air guide)。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底盖和第一反射器;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设置在该底盖上,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包括在至少一个拐点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设置在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上;以及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置在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之间。而且,该背光单元还可以包括盖板,该盖板联接到底盖的相对侧部,所述光源模块和第一反射器设置在该盖板处。
    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的中央区域均可以具有从由以下项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形状:平面形状、凸曲面形状、以及凹曲面形状。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可以具有基于底盖的中央而对称的对称形状。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可以在其两个相反端处固定到盖板。
    此外,该背光单元还可以包括:光学构件,该光学构件面对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并由盖板支撑;以及至少一个支撑针,该至少一个支撑针形成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上部处,以支撑所述光学构件。
    另外,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背面侧和底盖的底表面处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联接部,并且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可以通过该联接部固定到底盖。
    所述联接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插入突起,该至少一个插入突起形成在相应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背面侧;以及至少一个插入凹槽,该至少一个插入凹槽形成在底盖的底表面上,以允许所述插入突起嵌装在该至少一个插入凹槽中。这里,上述至少一个插入突起可以包括多个插入突起,所述多个插入突起设置成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突出。
    所述第一斜面可以设置成比第二斜面更靠近光源模块,并且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彼此不同。
    所述第一斜面的最大高度可以等于或不同于第二斜面的最大高度。例如,第一斜面的最大高度可以大于第二斜面的最大高度。第一斜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例如,第一斜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斜面的曲率半径的比率可以在1∶1至1∶10的范围中。
    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一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小于、大于或等于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例如,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比可以在1∶1.1至1∶5或1∶0.01至1∶1的范围内。
    而且,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该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例如,该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比可以在1∶1至1∶20的范围内。
    另外,在从所述拐点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光源模块所处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可以大于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照明系统包括背光单元,其中该背光单元包括:底盖和第一反射器;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设置在该底盖上,每个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均包括在至少一个拐点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二反射器,该第二反射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上;以及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置在每个第一反射器和每个第二反射器之间。
    附图说明
    可以参考以下附图来对布置结构和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两个边缘式背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顶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局部截面图;
    图6和图7是示意性地说明了反射器支撑部件的形状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的背面部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底盖的后视图;并且
    图11是图10所示的底盖与反射器支撑部件之间的联接形式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它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下,并且也可以存在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上”或“下”时,基于该元件,可以包括“在该元件下”和“在该元件上”。
    在各个图中,为了便于描述和清楚起见,每个元件的厚度或尺寸可以被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此外,每个元件的尺寸并不完全反映其实际尺寸。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两个边缘式背光单元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包括底盖100、至少一个盖板200、至少一个反射器支撑部件300、至少一个支撑针340、以及至少一个光源模块400。
    在所示的情形中,该背光单元包括盖板200,并且盖板200布置在底盖100的两个相对侧部处,从而形成使得底盖100的上部敞口的敞口区域。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根据另一示例,盖板200可以设置在底盖100的四个侧部处。
    随后,至少一个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设置在底盖100上。根据该实施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多个反射器支撑部件构成。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或诸如塑料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底盖100可以由展现出恒定硬度的、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制成。底盖100也可以由诸如塑料的聚合物树脂材料制成,以便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
    根据该实施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包括在至少一个拐点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斜面。
    图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顶部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正视图。
    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包括在至少一个拐点P附近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斜面: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而且,反射器支撑部件300还可以包括位于这些斜面的下部处的支撑腿310,以便支撑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具有两个拐点P并且具有在每个拐点P附近彼此相邻的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如图2和图3所示。然而,根据另一示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也可以具有比上述斜面更多或更少的斜面。
    支撑腿310设置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底表面305的背面侧,以允许具有第一斜面301及第二斜面302的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受到支撑而不弯曲。
    此外,如下文所述,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在其两个相反端处设置有第一联接部320,并通过这些第一联接部320固定到盖板200,。
    图4是图1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的透视图。
    如图4所示,每个盖板200均包括光学构件支撑部210,同时在每个盖板200的侧面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源模块400。
    也可在每个盖板20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210的背面侧设有第一反射器250。第一反射器250可以设置在光源模块400的一个侧面处。第一反射器250可以由反射性覆膜和反射性涂覆材料层中的任一种制成,并且可用于朝向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反射从光源模块400发出的光。
    另外,在第一反射器250的与光源模块400面对的表面上可以形成有锯齿状反射图案。该反射图案可以具有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
    第一反射器250的该表面设置有上述反射图案,以朝向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区域反射从光源模块400发出的光,由此增强该背光单元的中央区域的亮度。
    光源模块400可以位于第一反射器250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之间,并且设置成靠近第一反射器250和/或反射器支撑部件300。
    在某些情况下,光源模块400可以与第一反射器250接触,同时光源模块400又设置成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间隔开预定间隙,或者,光源模块400可以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接触,同时光源模块400又设置成与第一反射器250间隔开预定间隙。
    替代地,光源模块400也可设置成与第一反射器250、反射器支撑部件300这两者均间隔开预定间隙,或者也可以同时与第一反射器250、反射器支撑部件300接触。
    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具有如下斜面:该斜面相对于与第一反射器250的上述表面平行的水平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盖板200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之间的联接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5所示,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每个第一联接部320均具有带预定图案的凹槽。每个盖板200均形成有与第一联接部320的所述凹槽的图案相对应的突起270a和270b。因此,盖板200的突起270a和270b被嵌装到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所述凹槽中,从而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联接并固定到盖板200。
    根据另一示例,盖板200和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诸如通孔等的联接部,以便将诸如螺钉等的、单独的紧固装置装配到该通孔中,并因此可以将反射器支撑部件300联接到盖板200。
    参考图5,光源模块400可以在每个盖板200处设置在第一反射器250和第二反射器600之间,并且光源模块400可以包括用于产生光的至少一个光源402(或发光元件)以及具有电极图案的电路板404。
    在这种情况下,光源40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芯片。该LED芯片可以是蓝光LED芯片或紫外光LED芯片,或者可以是把从由以下项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或多种LED芯片相组合而得到的封装:红光LED芯片、绿光LED芯片、蓝光LED芯片、黄绿光LED芯片、以及白光LED芯片。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白光LED:将黄色荧光体与蓝光LED结合、将红色和绿色荧光体这两者同时与蓝光LED结合、或者将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体同时与蓝光LED结合。
    在电路板404上可以安装至少一个光源402,并且,在电路板404上可以形成有用于供电的适配器以及用于连接光源402的电极图案(未示出)。
    例如,在电路板404的上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碳纳米管电极图案,以便将光源402和所述适配器彼此连接。
    电路板404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硅(Si)等制成的印刷电路板(PCB),在该印刷电路板(PCB)上可以安装多个光源,或者电路板404可以采取薄膜的形式。
    另外,电路板404可以选自由如下项组成的组:单层PCB、多层PCB、陶瓷板、金属芯PCB等。
    同时,第二反射器600可以设置成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第一斜面301及第二斜面302接触。也就是说,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这些斜面可以与第二反射器600的斜面具有相同结构。第二反射器600可以采取反射片的形式。
    因此,从设置在每个盖板200处的光源模块400发出的光可以被设置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上部处的第二反射器600反射,以便发射到盖板200的所述敞口区域中。
    在光源模块400介于第一反射器250和第二反射器600之间的同时,第一反射器250可以与第二反射器600间隔开以形成空的空间,因此可以形成空气引导通道的结构。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上述斜面。
    图6和图7是说明了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形状的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拐点P附件彼此相邻的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可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曲率半径R1和第二曲率半径R2。
    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之间的拐点P可以定位成靠近光源模块400,或者也可定位成远离光源模块400。
    第一斜面301设置成比第二斜面302更靠近光源模块400。因此,当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小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时,拐点P可以定位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靠近光源模块400的区域处。然而,当靠近光源模块400的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大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时,拐点P可以定位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远离光源模块400的区域处。
    如上文所述,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不同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然而,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也可以等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
    同时,第一斜面301的最大高度H1可以等于或不同于第二斜面302的最大高度H2。
    例如,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小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一斜面301的最大高度H1可以等于第二斜面302的最大高度H2,并且,拐点P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1可以小于拐点P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如图6所示。
    另一方面,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小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第一斜面301的最大高度H1可以大于第二斜面302的最大高度H2,并且,拐点P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1可以小于拐点P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L2,如图7所示。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包括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该背光单元。
    图8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靠近光源模块400的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也可以等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
    这里,第一斜面301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斜面302的第二曲率半径R2之比可以在1∶0.1至1∶10的范围内。
    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D1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在某些情况下,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D1也可以小于或大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这里,第一距离D1与第二距离D2之比可以在1∶0.01至1∶5的范围内。
    另外,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D3可以小于或大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D4。
    在某些情况下,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一斜面301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二竖直线之间的第三距离D3也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竖直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竖直线之间的第四距离D4。
    这里,第三距离D3与第四距离D4之比可以在1∶0.05至1∶20的范围内。
    随后,从拐点P延伸的上述第一水平线与从光源模块400所处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D5可以等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上述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从拐点P延伸的第一水平线与从光源模块400所处的点延伸的第四水平线之间的第五距离D5也可以大于从拐点P延伸的该第一水平线与从第二斜面302的远端点延伸的第三水平线之间的第二距离D2。
    而且,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具有关于底盖100的中央而对称的对称形状。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302可以形成为关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而对称。
    此外,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区域可以具有凸曲面形状。在某些情况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区域也可具有平面形状或凹曲面形状。也就是说,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区域也可以具有平面形状、凸曲面形状、以及凹曲面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并且还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
    参考图8,光学构件500可以由每个盖板20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210支撑,并且可以设置成面对该反射器支撑部件300。
    光学构件500可以包括从由以下项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个光学片:扩散片、棱镜片、增亮片等。
    该扩散片用于对从光源模块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棱镜片用于将扩散的光引导到发光区域,而增亮片用于增强亮度。
    光学构件5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有用于光的均匀扩散的不均匀图案。
    图9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背面部的透视图。
    如图9所示,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包括支撑腿310和至少一个第二联接部330。支撑腿310和第二联接部330形成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背面侧。
    第二联接部330利用在底盖100的底表面上形成的第三联接部来紧固,以将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固定到底盖100。
    根据该实施例,在所示的情形中,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包括第二联接部,并且第二联接部330可以包括分别在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背面侧307处形成的三个插入突起330a、330b以及330c。
    根据该实施例,多个插入突起330a、330b以及330c可以设置成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突出。也就是说,位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中央的一个支撑腿310处的第一插入突起330a可以沿第一方向突出,而位于该支撑腿310两侧的两个支撑腿处的第二插入突起330b和第三插入突起330c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突出,如图9所示。在下文中,将结合第三联接部(例如,在底盖100处形成的用于嵌装第一插入突起330a、第二插入突起330b和第三插入突起330c的多个插入凹槽)来给出以下描述。
    这样,由于第一插入突起330a的突出方向与第二插入突起330b、第三插入突起330c的突出方向相反,所以,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在不沿左右方向弯曲的情况下更稳固地固定到底盖100的底表面。
    尽管第二联接部330具有诸如图9所示的插入突起330a、330b以及330c的形状,但根据另一示例,第二联接部330也可具有通孔的形状,从而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可以利用诸如螺钉等的另一紧固装置而固定到底盖100的底表面。
    图10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底盖100的后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底盖100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之间的联接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0所示,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利用多个第二联接部330而固定到底盖100的底表面。
    参考示出了底盖100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之间的联接部分的图11,反射器支撑部件300的第二联接部330可以具有诸如所述插入突起330a、330b和330c的形状,而底盖100的第三联接部能够以插入凹槽110的形式形成在其底表面处。通过分别将插入突起330a、330b和330c嵌装到插入凹槽110中来将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固定到底盖100。
    这些插入突起330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下半部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因此,当把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布置在底盖100的上侧底表面的相应位置并且朝向底盖100按压该反射器支撑部件300时,这些插入突起300以可滑动方式插入并紧固到相应的插入凹槽110中,从而可以将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固定到底盖100。
    根据该实施例,反射器支撑部件300通过上述构造而联接到底盖100。因此,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反射特性的、带有空气引导通道的背光单元,并且该背光单元可以实现提高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1或图4所示,反射器支撑部件300也可在其上部处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针340,以支撑光学构件500。这是因为:光学构件500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空气引导通道,因此,光学构件500的中央区域可能向下垂。这里,支撑针340可以稳定地构造成使得其下表面的与反射器支撑部件300接触的面积大于其上表面的面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包括第一反射器250和第二反射器600以及光源模块400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单元可适用于显示装置、指示装置以及照明系统,并且该照明系统例如可以包括灯、街灯等。
    该照明系统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对多个LED进行聚焦来发光的灯,尤其用作内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壁中并且安装成使灯罩(shade)的开口侧暴露的朝下照明灯。
    如上文的描述中显而易见的,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反射特性的、带有空气引导通道的背光单元,并且该背光单元可以实现提高的可靠性。
    尽管已参考本发明的多个说明性实施例对其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构思出将落入本公开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修改和实施例。更特别地,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主题组合布置结构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方面的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除了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方面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替代用途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关 键  词:
    背光 单元 包括 照明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4910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