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466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CN203834664U(21)申请号 201420265806.9(22)申请日 2014.05.23E04B 1/342(2006.01)E04C 3/10(2006.01)(73)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镇金胜路12号(72)发明人沈晓明 王晨旭 常瀚 路江龙(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代理人董建林(54) 实用新型名称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在。
2、立体桁架空间内设置撑杆,支撑预应力拉索,使拉索形成二次抛物线形,通过二次抛物线形的拉索对立体桁架施加预应力,更好的对立体桁架提供向上的提升力,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挠度变形,实现立体桁架的大跨度,满足设计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颖、安全、更加有效的预应力施加形式,适用于立体桁架等大跨度钢结构。(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4664 UCN 203834664 U1/1页21.一种立体桁架体外预。
3、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在立体桁架空间内设置撑杆,支撑预应力拉索,使拉索形成二次抛物线形,通过二次抛物线形的拉索对立体桁架施加预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立体桁架包括上方平行的两根上弦杆、下方的一根下弦杆、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连接的多根腹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构成的空间内沿桁架长度方向设置拉索,拉索的两端连接在两根上弦杆端部之间的腹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在立体桁架上弦杆之间的腹杆与拉索之间设置连接的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桁架体外预。
4、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撑杆一端连接在两根上弦杆之间的腹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拉索上,支撑施加了预应力的拉索,撑杆数量和位置根据使拉索形成二次抛物线形来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撑杆为圆钢管。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34664 U1/2页3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与建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预应力技术因其显著的结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结构的各个领域。预应力技术可以实现结构的大跨度、挠度变形的控制以及体系的轻盈美观。对于立体桁架结构,通常采。
5、用体内预应力张拉技术,即在桁架下弦杆中设置预应力拉索,但对于没有弧度的平面的立体桁架结构,下弦杆中的预应力拉索对结构产生的向上提升力很小,故此种预应力施加方法对结构挠度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实用新型内容0003 为了实现立体桁架的大跨度,并能较好的控制结构的挠度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施加技术方法,即体外预应力张拉技术方法,此方法相较于体内预应力张拉方法,更好的减小了立体桁架的竖向变形,对结构挠度控制的效果更加理想。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立体桁架体外预应力施加结构,其特征是,在立体桁架空间内设置撑杆,支撑预应力拉索,使拉索形成二次抛物线形。
6、,通过二次抛物线形的拉索对立体桁架施加预应力,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挠度变形。0006 立体桁架包括上方平行的两根上弦杆、下方的一根下弦杆、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连接的多根腹杆。0007 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构成的空间内沿桁架长度方向设置拉索,拉索的两端连接在两根上弦杆端部之间的加强腹杆上。0008 在立体桁架上弦杆之间的腹杆与拉索之间设置连接的撑杆。0009 撑杆一端连接在两根上弦杆之间的腹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拉索上,支撑施加了预应力的拉索,撑杆数量和位置根据使拉索形成二次抛物线形来设置。0010 所述撑杆为圆钢管。0011 基于预应力技术,在立体桁架空间内设置圆钢管撑杆,支撑二次抛物线形的预应。
7、力拉索,此时预应力拉索有一定弧度,从而更好的对立体桁架提供向上的提升力,控制结构的挠度变形。00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3 (1)增大立体桁架的跨度;0014 (2)更加有效地控制立体桁架的挠度变形;0015 (3)与主体结构无接触,无预应力摩擦损失;0016 (4)适用性强,亦可类比用于其他形式的大跨度钢结构的预应力施加;0017 (5)在结构构件高度范围内,不影响建筑净高;说 明 书CN 203834664 U2/2页40018 (6)施工方便;0019 (7)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附图说明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8、;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图4所示,立体桁架包括上方平行的两根上弦杆1、下方的一根下弦杆2、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连接的多根腹杆3,立体桁架纵截面形成倒三角形。上弦杆1、下弦杆3和腹杆3构成的空间内沿桁架长度方向设置拉索4,拉索4的两端连接在接近两根上弦杆端部之间的加强腹杆上。0026 基于预应力技术,在立体桁架上弦杆1之间的腹杆31下设置向下的圆钢管作为撑杆5。撑杆。
9、5一端连接在两根上弦杆之间的腹杆31上,另一端连接在拉索4上,从而支撑施加了预应力的拉索,撑杆5与拉索4在立体桁架空间内的具体位置根据二次抛物线进行定位。此时预应力拉索有一定弧度,因此相对于体内预应力张拉方法能够更好的对立体桁架提供向上的提升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挠度变形。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3834664 U1/2页5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4664 U2/2页6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466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