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24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CN203808244U(21)申请号 201420233327.9(22)申请日 2014.05.08E04B 1/36(2006.01)E04B 1/98(2006.01)(73)专利权人武汉大学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72)发明人周艳国 江健(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代理人薛玲(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57) 摘要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支座本体和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与支座本体上端之间设。
2、置有上连接座,所述下座板与支座本体下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接座,支座本体包括若干依次交错叠层设置的金属橡胶层和钢板层,所述支座本体上端为上金属橡胶层,支座本体下端为下金属橡胶层。本实用新型能取代传统的铅芯橡胶制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物的重量,并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会有过大变形,能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使水平方向具有充分的柔韧性,能使振动衰减,限制结构的位移,并具有必要的阻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244 UCN 2。
3、03808244 U1/1页21.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1)、支座本体(3)和下座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与支座本体(3)上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接座(2),所述下座板(5)与支座本体(5)下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接座(4),支座本体(3)包括若干依次交错叠层设置的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所述支座本体(3)上端为上金属橡胶层(33),支座本体(3)下端为下金属橡胶层(3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与上连接座(2)通过上连接铆钉(21)连接,所述下座板(5)与下连接座(4)通过下连接铆钉(41)连接。3.如权利要。
4、求2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铆钉(21)至少设置四枚,所述下连接铆钉(41)至少设置四枚。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橡胶层(33)的上端与上连接座(2)硫化连接,下金属橡胶层(34)的下端与下连接座(4)硫化连接。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为正方形,在上座板(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孔(11)。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5)为正方形,在下座板(5)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下连接孔(51)。7.如权利要求1或2。
5、或3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橡胶层(31)与钢板层(32)硫化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橡胶层(31)为圆柱型。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32)为圆柱型。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244 U1/3页3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背景技术0002 目前建筑隔震技术中,主要采用的隔震方式为摩擦滑移隔震技术和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其中叠层橡胶中常含有铅芯,即为铅芯橡胶。常规的隔震方法是通过在建筑结构。
6、的隔震层中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通过支座中的铅芯吸收、耗散地震的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减弱地震震动的效果。其中,铅芯橡胶隔震技术以其隔震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和阻尼效果,已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并已逐渐成为实际工程应用的主流。但传统的叠层隔震技术存在以下缺陷:0003 1铅芯橡胶支座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橡胶老化徐变和疲劳破坏等耐久性问题,在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存在耐高温和耐低温的力学性能问题,在遇到火灾情况下,存在耐火性问题;0004 2铅芯橡胶中的铅芯的生产和使用中,容易造成铅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在我国地震多发的西南地区,工程建设尤为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铅芯橡胶的使用受到。
7、很大限制,需要研究可替代铅的材料。0005 3运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体系对自振周期较短的房屋减震效果较好,但对长自振周期的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或隔震效果并不佳。发明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能取代传统的铅芯橡胶制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物的重量,并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会有过大变形,能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使水平方向具有充分的柔韧性,能使振动衰减,限制结构的位移,并具有必要的阻尼。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支座本体和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与支座本体上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接座,所述下座板与支。
8、座本体下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接座,支座本体包括若干依次交错叠层设置的金属橡胶层和钢板层,所述支座本体上端为上金属橡胶层,支座本体下端为下金属橡胶层。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座板与上连接座通过上连接铆钉连接,所述下座板与下连接座通过下连接铆钉连接。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铆钉至少设置四枚,所述下连接铆钉至少设置四枚。00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金属橡胶层的上端与上连接座硫化连接,下金属橡胶层的下端与下连接座硫化连接。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座板为正方形,在上座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下座板为正方形,在下座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
9、金属橡胶套筒与钢板层硫化连接。说 明 书CN 203808244 U2/3页40013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橡胶层为圆柱型。所述钢板层为圆柱型。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5 1采用了金属橡胶材料代替传统橡胶,解决了传统橡胶在使用中的老化徐变疲劳破坏等耐久性问题,遭遇火灾情况下的耐火性问题,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存在耐高温和耐低温力学性能问题,以及铅芯橡胶支座里的铅芯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铅污染等问题;0016 2金属橡胶层的变形和金属橡胶内金属丝的摩擦力,可以提供支座本体所需的弹性回复力和阻尼力;0017 3金属橡胶层和钢板层组成的叠层结构可以增强支座本体的竖向承载能力,防止。
10、支座本体在上部机构的重力作用下竖向变形量过大;0018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力能很好的控制上部机构在地震时的位移,防止上部机构在地震时位移过大。附图说明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2 图中:0023 1上座板;11上连接孔,0024 2上连接座;21上连接铆钉,0025 3支座本体;31金属橡胶层;32钢板层;33上金属橡胶层;34下金属橡胶层,0026 4下连接座;41下连接铆钉,0027 5下座板;51下连接孔,0028 6上部机构,0029 7下部机构,0030 8螺栓。具体实。
11、施方式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3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叠层式金属橡胶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1、支座本体3和下座板5,所述上座板1与支座本体3上端之间设置有上连接座2,所述下座板5与支座本体5下端之间设置有下连接座4,支座本体3包括若干依次交错叠层设置的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所述支座本体3上端为上金属橡胶层33,支座本体3下端为下金属橡胶层34。金属橡胶套筒31的材质为金属橡胶,此材料为传统橡胶的替代品,既具有金属的固有特性,又具有类似于橡胶的弹性,在空间环境下不蒸发,不惧高温和低温,利用金属橡胶层31的变形和金属橡胶内金属丝的摩擦力,能提供支。
12、座本体3所需的弹性回复力和阻尼力。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组成的叠层结构可以增强支座本体3的竖向承载能力,防止支座本体3在上部机构6的重力作用下竖向变形量过大。说 明 书CN 203808244 U3/3页50033 所述上座板1与上连接座2通过上连接铆钉21连接,所述下座板5与下连接座4通过下连接铆钉41连接。所述上连接铆钉21至少设置四枚,所述下连接铆钉41至少设置四枚。上连接铆钉21均匀分布于上座板1与上连接座2之间,下连接铆钉41均匀分布于下座板5与下连接座4之间,能使连接处受力均匀,且连接部位较多,使连接更加稳固。0034 所述上金属橡胶层33的上端与上连接座2硫化连接,下金属橡胶。
13、层34的下端与下连接座4硫化连接。0035 所述上座板1为正方形,在上座板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孔11。所述下座板5为正方形,在下座板5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下连接孔51。上座板1和下座板5设置为正方形可以使其受力均匀,且安装方便。上连接孔11和下连接孔51提供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上部机构6和下部机构7之间的螺栓8的安装位置。0036 所述金属橡胶层31与钢板层32硫化连接。所述金属橡胶层31为圆柱型。所述钢板层32为圆柱型。由于圆形截面为隔震支座的常用截面,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各向同性,且圆形模具易于制作,圆形试件易冲压成型,故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的横截面为圆形。0037 如图3,本实。
14、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0038 将螺栓8穿透上连接孔11和下连接孔51,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上部机构6和下部机构7之间,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共同承担上部机构6的重量,当地震力作用时,金属橡胶层31通过变形和金属橡胶中的金属丝间的摩擦,提供支座本体3所需的弹性回复力和阻尼力,金属橡胶层31和钢板层32组成的叠层结构可以增强支座本体3的竖向承载能力,从而减轻上部机构6的地震响应,以此来达到隔震的目的。0039 本实用新型所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替换或变形,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3808244 U1/2页6图 1图 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44 U2/2页7图 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4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