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1461194
  • 上传时间:2018-06-17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413.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005868.0

    申请日:

    2015.01.06

    公开号:

    CN204418270U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3B 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变更后: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变更后: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揽月路101号A座8层|||授权

    IPC分类号:

    E03B3/02; B01D36/02

    主分类号:

    E03B3/02

    申请人: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子坤; 赵树新; 唐虎

    地址:

    510034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包括进水井(1)、净化容器(10)和出水井(2),所述净化容器(10)由分隔壁(9)分隔为排泥井(3)和净化部分(4),右侧的净化部分(4)由分隔壁(9)和用于第二次过滤雨水的雨水过滤层(5)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雨水过滤层(5)由上至下依次为碎石层、活性炭层、沙粒层、滤水板层和过滤薄膜层构成,所述第一次过滤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雨水过滤层(5)容纳在下部分(12),其中,所述进水井(1)的位置高于净水容器(10)和出水井(2)。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包括进水井(1)、净化容器(10)和出水井(2),其中,
    收集落下的雨水的所述进水井(1)设在地平面之下,在进水井(1)右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排出水管(7),至少一端设有用于第一次过滤雨水的过滤网(8)的所述排出水管(7)连接进水井(1)和净化容器(10),所述净化容器(10)由分隔壁(9)分隔为排泥井(3)和净化部分(4),其中左侧的排泥井(3)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淤泥的排泥泵,右侧的净化部分(4)由分隔壁(9)和用于第二次过滤雨水的雨水过滤层(5)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11)容纳来自排出水管(7)的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水,所述雨水过滤层(5)由上至下依次为碎石层、活性炭层、沙粒层、滤水板层和过滤薄膜层构成,所述第一次过滤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雨水过滤层(5)容纳在下部分(12), 用于将二次过滤后的水连通到出水井(2)的穿孔管(6)设在所述的雨水过滤层(5)之下,所述出水井(2)设有供水泵和井盖,其中所述进水井(1)的位置高于净水容器(10)和出水井(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水管(7)两端设有不同过滤尺寸的过滤网(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9)的高度可根据用水量来调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水管(7)一端设在进水井(1)的靠近底部位置,另一端设在净化容器(10)的靠近顶部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层(5)可朝左侧由高到低倾斜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和供水泵可由控制单元控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6)至少一端设有过滤薄膜。

    说明书

    说明书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目前虽然地球上70%为水覆盖,但其中97%为海洋,3%的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安全。由于人类浪费和污染,导致清洁的水源越来越少。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缺水现象。我国缺水问题更为严重,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雨水作为清洁的水源,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回收利用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由于雨水在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带有各种杂质,通常需要对雨水进行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这样就会增加雨水的处理成本和设备成本,使雨水处理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化难度增加,如何设计一种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的雨水处理系统一直是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控制方便,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包括进水井、净化容器和出水井,其中,
    收集落下的雨水的所述进水井设在地平面之下,便于收集雨水,在进水井右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排出水管,水压将雨水压入排出水管,至少一端设有用于第一次过滤雨水的过滤网的所述排出水管连接进水井和净化容器,雨水经过一次过滤后能够提高后续的二次过滤的效果。所述净化容器由分隔壁分隔为排泥井和净化部分,其中左侧的排泥井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淤泥的排泥泵,排泥泵的抽排沉淀的淤泥有助于提高净化效果,右侧的净化部分由分隔壁和用于第二次过滤雨水的雨水过滤层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容纳来自排出水管的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水,所述雨水过滤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滤水板层、碎石层、活性炭层、沙粒层、第二滤水板层和透水薄膜层构成,所述第一次过滤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雨水过滤层容纳到下部分,雨水中的杂质截留在第一滤水板层上,随着排泥泵的抽排而排出,用于将二次过滤后的水连通到出水井的穿孔管设在所述的雨水过滤层之下,所述出水井设有供水泵和井盖,其中所述进水井高于净水容器和出水井。
    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的重力作用,通过多次过滤和及时清淤处理,既降低了雨水处理成本和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控制方便且占用空间小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排出水管两端设有不同过滤尺寸的过滤网。进一步过滤了雨水。
    优选地,所述分隔壁的高度可根据用水量来调整。如果用水量大,通过增大分隔壁的高度来扩大下部分的容量,如果用水量下,通过减小分隔壁的高度来缩小下部分的容量。
    优选地,所述排出水管一端设在进水井的靠近底部位置,另一端设在净化容器的靠近顶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雨水过滤层可朝左侧由高到低倾斜设置。有利于将杂质、淤泥排入排泥井,提高净化效率。
    更优选地,所述排泥泵和供水泵可由控制单元控制。控制单元根据水位变化控制排泥泵和/或供水泵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常的控制单元可被连接到工作站或其他外部装置例如,控制面板和/或数据库。控制器可以从输入设备和/或传感电路接收数据。处理器接收来自用于水位、浓度等传感信号。 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其组合、或其他已知或以后开发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例如与网络、分布式处理或云计算相关的单个装置或装置组合。 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闪存储器、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其它类型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从网络装置除去,例如安全数码SD存储卡。 输入装置可以被用来输入如水位阈值等参数。输入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按钮、键区、键盘、鼠标、触摸板、语音识别电路或用于输入数据到控制单元的其他装置或部件。输入装置和显示器可被组合为触摸屏幕。输入装置可以是连接到诸如智能电话、计算机或用于发送用户设置到控制单元的笔记本的移动装置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至少一端设有过滤薄膜。第三次过滤有助于提高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雨水储存、净化处理、加压供水多项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室空间紧张的工程。其结构紧凑,管理简单,利于施工和实现自动化,能在用户用水时开启供水泵即刻供水,水处理过程还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自动化控制,不需人工操作。利用雨水进水的能量采用静压慢速过滤层渗滤雨水净化方式无能量消耗,节能节水,实现了雨水储存与沉淀、过滤工艺的融合与对接,在储水池与出水井水面的压差的作用下,实现了雨水的静压慢滤。棑泥井保证了排泥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  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雨水流通示意图;
    图2  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进水井1,出水井2,排泥井3,净化部分4,雨水过滤层5,穿孔管6,排出水管7,过滤网8,分隔壁9,净化容器10,上部分11,下部分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雨水流通示意图,设在地平面之下的进水井1收集落下的雨水,雨水经过进水井1的积蓄沉淀后,密度大的杂质沉淀在进水井1的底部,在水压的作用下,经沉淀后的雨水通过排出水管7的过滤网进入净化容器10中,在重力作用下,净化容器10中的雨水经过雨水过滤层5进入净化容器10的下部分,净化后的雨水通过穿孔管6进入出水井供用户使用,其中,净化容器10中的排泥井3可将杂质淤泥排出。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包括进水井1、净化容器10和出水井2,其中,
    收集落下的雨水的所述进水井1设在地平面之下,在进水井1右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排出水管7,至少一端设有用于第一次过滤雨水的过滤网8的所述排出水管7连接进水井1和净化容器10,所述净化容器10由分隔壁9分隔为排泥井3和净化部分4,其中左侧的排泥井3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淤泥的排泥泵,右侧的净化部分4由分隔壁9和用于第二次过滤雨水的雨水过滤层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11容纳来自排出水管7的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水,所述雨水过滤层5由上至下依次为碎石层、活性炭层、沙粒层、滤水板层和过滤薄膜层构成,所述第一次过滤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雨水过滤层5容纳在下部分12, 用于将二次过滤后的水连通到出水井2的穿孔管6设在所述的雨水过滤层5之下,所述出水井2设有供水泵和井盖,其中所述进水井2高于净水容器和出水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出水管7两端设有不同过滤尺寸的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壁9的高度可根据用水量来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出水管7一端设在进水井1的靠近底部位置,另一端设在净化容器10的靠近顶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过滤层5可朝左侧由高到低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泥泵和供水泵可由控制单元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管6至少一端设有过滤薄膜。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关 键  词:
    一体化 雨水 回收 利用 设备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设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4611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