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1459999
  • 上传时间:2018-06-17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47.6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9171.4

    申请日:

    1997.07.21

    公开号:

    CN1205995A

    公开日:

    1999.01.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C05B1/02; C05B1/10

    主分类号:

    C05B1/02; C05B1/10

    申请人:

    湖北省荆襄磷化学工业公司;

    发明人:

    李长军

    地址:

    431910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的制造方法,它将传统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普钙,加入适量的中和剂钙镁磷肥,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及多余水分。再经破碎、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得粒状普钙。该产品克服了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传统普钙存在的缺点,既提高了有效磷的利用率,又适应了现代农业对普钙的需求,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传统的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普钙 成品(有效P 2 O 5 :12~18%;游离H 2 O:12~14%;游离酸(P 2 O 5 )≤5.5%),用成品钙镁磷肥作中 和剂,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及多余水分。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需中和的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普钙, 加入钙镁磷肥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及多余水分,然后经过破碎,使物料95%以上的粒径少于1毫米, 再转入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后将造成的粒状物再经过干燥、过筛、包装后,即得粒状过磷酸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钙镁磷肥做中和剂,用于中和粉状或与块状混 合的普钙中的游离酸及多余水分。 其化学方程式为: 钙镁磷肥的加入量m按下列公式计算: m =
    2: 035 M × ( P 2 O 5 ) [ CaO + MgO ] ]]> 其中,M为需中和普钙总量,〔P 2 O 5 〕为需中和普钙中游离酸的含量(%);〔CaO+MgO〕 为中和剂钙镁磷肥中CaO与MgO的含量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钙镁磷肥后,混合料均匀翻堆2-3次, 中和反应24小时,蒸发水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和后的普钙水份在8~10%。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链板式粉碎机,对中和处理后的普钙进行破碎, 使少于1毫米的物料达到9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造粒采用附聚成球原理,用高速雾化水束喷洒在 物料表面,使物料在滚动过程中附聚成粒,整个过粒过程可在造粒机中进行。在造粒过程中,每 次造粒时,首先加入一定量的1-3毫米的细颗粒,作为成球的“核心”,其后,将造粒循环过程 中筛分下来的、粒径少于2毫米的细颗粒即细余料,作为“核心”补充给造粒机,蒸汽压力选定 在0.5MPa以上,喷头埋设在物料内部100mm左右。 造粒机出口物料水份控制在12~13%,出口温度控制在50~55℃,颗粒控制在1~4mm。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回转干燥机内,颗粒烘干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 右,出料口温度控制在75~80℃。经干燥后的成品,水份含量在3~5%。 8、根据杈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筛分后2-4mm的颗粒合格;少于2mm的细颗粒送回造 粒机造粒;大于4mm的颗粒返回粉碎设备粉碎后,再重新进入造粒机造粒。

    说明书


    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磷肥制造领域中,特别涉及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的加工制造方法。

        普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料之一,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质量指标一直处于以下范围:

        P2O5(有效)        12~18%(分三个等级)

        H2O(游离)         12~14%

        游离酸(P2O5)      ≤5.5%

        而普钙的品种则过于单一,至今仍然为粉状和块状混合物。其物理性能长期没有得到改善,造成普钙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肥料没有粒度要求,粉块不匀,造成均匀施肥困难,肥料的利用率始终徘徊在15~25%之间,肥效得不到提高。

        2、由于粉块不匀,特别是游离酸较高,块肥接触作物根杆时,造成作物局部烧伤,影响农业丰收。

        3、肥料在储运过程中,极易受压结块和吸潮结块,给施肥带来不便。

        4、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不利于机械化施肥作业和拌种施肥,只能用于传统的小农经济。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粉状(或与块状混合)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粒状普钙的加工制造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

        用传统普钙制造方法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呈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普钙,根据其游离酸(P2O5)地分析含量,通过计算,按比例加入中和剂钙镁磷肥,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及多余水份,后再将经过中和的物料,经过粉碎,转入过粒机,采用附聚成球原理,在转鼓造粒机中,用高速雾化水束喷洒在物料表面,使物料滚动成粒。其后,再转入回转干燥机进行干燥,含水量达到3~5%指标后,再进行筛分,粒度在2~4mm之间,即为成品粒状普钙,经冷却后,包装出厂。粒度不符合要求者,粗返料再回转到粉碎、造粒工序,掺入新一轮造粒成形,细余料则直接返回造粒机进入下一轮造粒,这样循环往复,直至全部造粒合格。

        具体工艺流程及要求指标如下:

        1、工艺流程:

        首先,对一定数量的粉状或与块状混合的普钙,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其中游离酸(P2O5)的含量,再对准备用作中和剂的钙镁磷肥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出其中MgO、CaO的含量,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再计算钙镁磷肥的加入量。确定了钙镁磷肥的加入量后,即可称重计量,将钙镁磷肥均匀地加入普钙中,进行中和。中和反应完成后,即将中和后的普钙送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完后,再转送到造粒机中进行造粒,造粒后的普钙,水份含量高,再转入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普钙,粒度大小不匀,再转入筛分机中进行筛分,合格者,经冷却包装即为成品,不合格者,再直接返回到破碎或造粒过机,参加新一轮的破碎、造粒。具体见附图1:粒状普钙生产工艺流程图。

        2、工艺要求及指标:

        (1)中和:

        降低普钙水份和转化游离酸的有效手段是中和。本工艺方法选用钙镁磷肥作中和剂,钙镁磷肥作为一种产量大、应用广泛的一种磷肥,其有效磷以枸溶性形式出现,它与普钙适量中和,不会造成全磷和水溶性下降,相反还加入了部分枸溶性磷,有利于作物长效吸收。其化学原理是:钙镁磷肥中的Ca2(PO4)2、Mg3(PO4)2,与普钙中的游离酸和水份发生以下反应:

        这样,加入适量的钙镁磷肥,可将普钙中全部的游离酸转化为水溶性磷,并化合部分水份,同时放出的热量又蒸发一部分游离水,促使中和后的普钙水份降至8-10%。

        但应注意钙镁磷肥的加入量要以完全中和游离酸为限,若用量过多则造成水溶性磷下降,有效磷退化,甚至产生难溶的磷酸三钙。因此,应根据普钙中游离酸的含量以及钙镁磷肥的MgO、CaO含量来计算中和所需加入的钙镁磷肥的用量。

        设需要中和的普钙总量为M吨,则加入钙镁磷肥的总量m吨的计算公式为:m=1.035M×[P2O5][CaO+MgO]]]>

        其中,〔P2O5〕为待中和普钙中游离酸的含量,单位:%

        〔CaO+MgO〕为加入钙镁磷肥的MgO、CaO含量总和,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每批普钙游离酸(P2O5)的含量及钙镁磷肥MgO、CaO含量分析,来计算钙镁磷肥的加入量。

        实施例1:有10吨需中和的普钙,含游离酸(P2O5)为5.5%,用于中和的钙镁磷肥含MgO:11%,CaO:43%,则需加入钙镁磷肥总量为:

        加入钙镁磷肥后,要混合均匀,翻堆2-3次,反应24小时,蒸发水份,即形成了松散、干燥的中和普钙,为下步造粒备好了原料。

        (2)粉碎:

        中和后的普钙仍有一部分块肥,当这些大块物料参与造粒时,不仅越滚越大,还不断压坏刚成球的小颗粒,降低了成球率,破坏了颗粒园度,增加了粗返料的破碎量。因此,对中和处理后的普钙需进行破碎,使小于1毫米的物料达到95%以上。粉碎设备采用链板式粉碎机,链板易清理,使用周期长,粉碎效率高。

        (3)造粒:

        普钙造粒是采用附聚成球原理,高速雾化水束喷洒在物料表面,使物料附聚成小颗粒,然后不停地滚动成长,抛光园润成一定的球粒。经中和处理的普钙,游离酸已全部转化,水份下降至8-10%,物料经过料斗、粉碎机、皮带机进入造粒机,不会出现粘堵现象。

        粒状普钙生产,关键要控制好进入造粒机的水份。当进入造粒机物料水份高于12%时,造粒机内会因物料过湿而成大球。因此,要求进入造粒机物料的水份要控制在8-10%,游离酸全部转变为磷酸二氢钙(镁)。

        为使造粒的成球率一开始就能达到90%,每次造粒开始即需加入一定量的1-3毫米细颗粒,作为成球的“核心”即母粒。物料进行一次造粒循环后,筛下小于2毫米的细颗粒,就可连续不断地作为“核心”补充给造粒机,从而保持整个生产过程中成粒率稳定在90%以上。如果不加入“核心”和补充细颗粒返料,成球率只有60%左右。造粒设备可选用复混肥定型转鼓造粒机,采用蒸汽转鼓造粒。它具有成球率高,颗粒强度好,颗粒表面光滑园润等特点。卧式造粒机内壁装有耐温耐腐蚀的塑料衬板,能克服造粒时物料粘壁和对造粒机金属筒体的腐蚀。蒸汽压力选定在0.5MPa以上,喷头埋设在物料内部100mm左右,采用汽液混合专用喷头,当通汽通水时,水被蒸汽雾化,形成高速细水束喷洒在运动的物料中,利用水的集聚作用形成物料小球,然后在造粒机内不断滚动成一定直径的球粒,进入后面干燥设备。所用的蒸汽能提高物料温度,使普钙中某些盐分受热融溶形成少量液体,增加物料间的湿度,有利于物料之间的集聚粘合,同时可减少造粒机的水份加入,降低后部的干燥负荷,防止形成大球和结块。如果物料水份过高,水束过大,蒸汽压力低,雾化不好,则出现大球或呈稠状物质,以致无法造粒。如果水份少,物料过干,则难以集聚,成球率降低。水份和成粒率均可由操作人员调节水汽阀门和进入的物料量控制。推荐工艺指标:进造粒机的物料水份控制在8-10%,造粒机出口的物料水份控制在12-13%,出口温度在50-55℃,出口颗粒控制在1-4mm。

        (4)干燥:

        从造粒机出来的肥料颗粒,进入回转干燥机。为防止烘干温度过高,造成有效磷退化,烘干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左右,出口物料温度控制在75℃-80℃,水份降到3-5%。

        (5)筛分;

        烘干的颗粒经胶带运输机送到筛分机,2-4mm的合格颗粒,经筛分后,冷却包装,小于2mm细颗粒经胶带机输送回造粒机,大于4mm的粗颗粒返回粉碎设备,粉碎后再进入造粒机,整个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封闭的生产流水线。

        按上述工艺方法,制出粒状普钙的质量分级及特征:              指  项                 标         目优等品一等品    合格品    Ⅰ   Ⅱ有效磷(P2O5)%≥    18    18    14    12游离水(H2O)%≤    3.5    5    5    5粒度(2.0-4.0mm)%≥    90    90    85    85颗粒平均抗压强度N≥    12    10    8    8粒状普钙除了保持粉状普钙的优点外,还有以下特征:

        (1)颗粒均匀,适用于机械化施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率。

        (2)提高了有效磷利用率,粒状普钙能防止粉肥流失,并克服了因块度不匀引起土壤局部盐份和游离酸偏高,对作物造成伤害,有效磷利用率从25%上升到35%。

        (3)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水份低、颗粒不受潮、不结块,不会受压板结,储运性好,施用方便。

        (4)能与氮肥、钾肥直接掺混成氮磷钾复混肥。掺混过程中,不会与尿素发生水解,是最简易的复混肥生产方法,用户对这样的复混肥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含有的氮磷钾成分,从而可防止假冒复混肥的冲击。

        (5)缩短丁普钙的熟化期。熟化前期主要是通过转化提高有效磷,熟化后期转化缓慢,主要是降低水份。对需造粒的普钙可提前中和,熟化期可提前3-5天。

        由于粒状普钙有上述特点,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30%产量的普钙将要以粒状普钙出现,到2010年,除少量作复混肥原料用的普钙外,传统的粉状普钙将全部被粒状普钙取代。

    关 键  词:
    粒状 普通 过磷酸钙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粒状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4599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