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定位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管桩定位支架.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51790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2.11CN204151790U(21)申请号 201420564786.5(22)申请日 2014.09.28E02D 13/00(2006.01)E02D 5/52(2006.01)(73)专利权人嘉兴市晋泉管桩有限公司地址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天洪公路180号(72)发明人冯伟明(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代理人周兵(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管桩定位支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定位支架;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定位支架,包括第二定位。
2、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端的支撑筒,第一固定装置、支架、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孔、第二调节轴、第二调节装置、调节板、第三固定装置、第三连接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支撑杆、第一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轴、调节辊和第二定位孔;管桩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定位孔进行初级定位,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辊对管桩进行进一步的调节,确保定位准确,安装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51790 UCN 204151790 U1/2页21.一种管桩。
3、定位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板(9)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端的支撑筒(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部且处于其侧壁内的第一固定装置(4)、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和所述支撑筒(5)上的支架(3)、设置于所述支架(3)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板(1)、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的中间的第一定位孔(2)、穿设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内的第二调节轴(17)、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处于所述支撑筒(5)的外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调节装置(16)、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处于所述支撑筒(5)的内部的一端上的调节板(18)、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的第三固定装置(15)。
4、、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和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装置(14)、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端的第二固定装置(8)、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上的第二连接装置(7)、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14)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上的支撑杆(6)、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的外部的第一调节装置(12)、沿着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的轴向穿设所述支撑筒(5)内的第一调节轴(11)、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下部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轴(11)上的调节辊(13)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中间的第二定位孔(10);所述第一定。
5、位孔(2)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0)均与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轴对齐,所述第一定位孔(2)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直径大,所述第二定位孔(10)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直径小;在所述支撑筒(5)侧壁上于所述支架(3)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沿着所述支撑筒(5)的径向穿设有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内壁上沿着其轴向螺旋的凹设有第二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调节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17)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外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内螺纹相配合的方式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16)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调节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延伸到所述支撑筒。
6、(5)的外部的一端旋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安装槽内;所述调节板(18)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侧板头部(181)、凸设于其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板凸起部(183)和凹设于其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第四调节安装槽(183);所述侧板头部(181)与所述调节板(18)的侧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所述侧板凸起部(183)的表面为球面形状,若干个所述侧板凸起部(183)沿着所述调节板(18)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为圆柱孔,所述调节板(18)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调节板(18)沿着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弯曲方向设置,若干列所述侧板凸。
7、起部(183)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调节板(18)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183)凹设于所述调节板(18)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壁内,安装后,所述第二调节轴(17)旋设于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183)内;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旋设于所述支撑筒(5)的外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轴(11)可旋转式的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内;所述调节辊(13)包括调节辊筒(133)、沿着所述调节辊筒(133)的轴向从其端面开始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主体内的调节螺孔(131)、从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侧壁开始沿着所述调节辊筒(133)的径向穿设于所述。
8、调节辊筒(133)的主体内的调节孔(132);所述调节孔(132)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0)的直径一致;所述调节螺孔(131)的靠近所述调节辊筒(133)的端面处设置有倒角,其远离所述调节辊筒(133)的端面的延伸到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主体内的一端的内腔的侧壁上凹设有螺纹。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51790 U2/2页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定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件主体部分(43)、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上端的导向部分(44)、沿着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外圆周凹设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侧壁内的固定槽(42)、从所。
9、述导向部分(44)的上端面起沿着所述导向部分(44)的轴向凹设于所述导向部分(44)的侧壁内的夹紧槽和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直板(47)、设置于所述直板(47)的上端的斜板(46)和设置于所述斜板(46)的内侧壁上的夹紧部分(45);所述直板(47)与所述斜板(46)倾斜设置,所成夹角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40;在所述夹紧部分(45)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凹设有若干夹紧凹槽,所述夹紧凹槽为半球状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定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凹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卡设在所述第三固定槽内;在所。
10、述第二定位板(9)凹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卡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桩定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6)端部设置有扁平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穿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装置(14)穿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上;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和所述连接部上;安装后,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支撑筒(5)的轴线所成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51790 U1/5页4一种管桩定位支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定位支架。背景技术0002 通常管桩在安。
11、装时是直接将两个管子进行对齐,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因此对齐的效果不能有效保证,通常很难保证上下两个管桩弯曲轴向对齐,安装定位很不准确。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定位支架,解决管桩使用时定位不准确,安装困难的问题。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管桩定位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端的支撑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部且处于其侧壁内的第一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支撑筒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板、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中间的第一定位孔、穿设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内的第二调。
12、节轴、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处于所述支撑筒的外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处于所述支撑筒的内部的一端上的调节板、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的第三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和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端的第二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的第二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的外部的第一调节装置、沿着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轴向穿设所述支撑筒内的第一调节轴、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下部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轴上的调节辊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中间的第二。
13、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轴对齐,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直径大,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直径小;在所述支撑筒侧壁上于所述支架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沿着所述支撑筒的径向穿设有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内壁上沿着其轴向螺旋的凹设有第二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调节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外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内螺纹相配合的方式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调节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延伸到所述支撑筒的外部的一端旋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安装槽内;所述调节板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侧板头部、。
14、凸设于其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板凸起部和凹设于其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第四调节安装槽;所述侧板头部与所述调节板的侧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所述侧板凸起部的表面为球面形状,若干个所述侧板凸起部沿着所述调节板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所述支撑筒的内腔为圆柱孔,所述调节板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调节板且沿着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弯曲方向设置,若干列说 明 书CN 204151790 U2/5页5所述侧板凸起部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调节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凹设于所述调节板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壁内,安装后,所述第二调节轴旋设于所。
15、述第四调节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旋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轴可旋转式的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内;所述调节辊包括调节辊筒、沿着所述调节辊筒的轴向从其端面开始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调节螺孔、从所述调节辊筒的侧壁开始沿着所述调节辊筒的径向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一致;所述调节螺孔的靠近所述调节辊筒的端面处设置有倒角,其远离所述调节辊筒的端面的延伸到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一端的内腔的侧壁上凹设有螺纹。0006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主体部分、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的上端的导向部分、沿着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的外圆周凹。
16、设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的侧壁内的固定槽、从所述导向部分的上端面起沿着所述导向部分的轴向凹设于所述导向部分的侧壁内的夹紧槽和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直板、设置于所述直板的上端的斜板和设置于所述斜板的内侧壁上的夹紧部分;所述直板与所述斜板倾斜设置,所成夹角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40;在所述夹紧部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凹设有若干夹紧凹槽,所述夹紧凹槽为半球状的凹槽。0007 其中,在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凹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卡设在所述第三固定槽内;在所述第二定位板凹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卡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0008 其中,在所述支撑。
17、杆端部设置有扁平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穿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穿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连接部上;安装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筒的轴线所成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0009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0010 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定位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端的支撑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部且处于其侧壁内的第一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支撑筒上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板、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中间的第一定位孔、穿设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内的第二调节轴、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处于所。
18、述支撑筒的外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处于所述支撑筒的内部的一端上的调节板、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的第三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和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端的第二固定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的第二连接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的外部的第一调节装置、沿着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轴向穿设所述支撑筒内的第一调节轴、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下部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轴上的调节辊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中间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
19、位孔均与所述支撑筒的内腔轴对齐,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直径大,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直径小;在所述支撑筒侧壁上于所述支架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沿着所述支撑筒的径向穿设有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内壁说 明 书CN 204151790 U3/5页6上沿着其轴向螺旋的凹设有第二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调节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外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内螺纹相配合的方式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调节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轴的延伸到所述支撑筒的外部的一端旋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安装槽内;所述调节板包括设置于其两。
20、端的侧板头部、凸设于其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板凸起部和凹设于其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第四调节安装槽;所述侧板头部与所述调节板的侧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所述侧板凸起部的表面为球面形状,若干个所述侧板凸起部沿着所述调节板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所述支撑筒的内腔为圆柱孔,所述调节板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调节板且沿着所述支撑筒的内腔的弯曲方向设置,所述若干列所述侧板凸起部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调节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凹设于所述调节板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侧的侧壁内,安装后,所述第二调节轴旋设于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调。
21、节装置旋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轴可旋转式的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内;所述调节辊包括调节辊筒、沿着所述调节辊筒的轴向从其端面开始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调节螺孔、从所述调节辊筒的侧壁开始沿着所述调节辊筒的径向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一致;所述调节螺孔的靠近所述调节辊筒的端面处设置有倒角,其远离所述调节辊筒的端面的延伸到所述调节辊筒的主体内的一端的内腔的侧壁上凹设有螺纹;使用时,管桩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定位孔进行初级定位,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辊对管桩进行进一步的调剂,确保定位准确,安装方便。附图说明0011 图1是。
22、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定位支架的主视图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板的主视图。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辊的主视图。00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装置的主视图。0015 1-第一定位板;2-第一定位孔;3-支架;4-第一固定装置;42-固定槽;43-固定件主体部分;44-导向部分;45-夹紧部分;46-斜板;47-直板;5-支撑筒;6-支撑杆;7-第二连接装置;8-第二固定装置;9-第二定位板;10-第二定位孔;11-第一调节轴;12-第一调节装置;13-调节辊;131-调节螺孔;132-调节孔;133-调节辊筒;14-第三连接装置;15-第三固定装置;16-第二调节装置;17-第二。
23、调节轴;18-调节板;181-侧板头部;182-侧板凸起部;183-第四调节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17 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定位支架进行详细说明。0018 本实用新型的管桩定位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板9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端的支撑筒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部且处于其侧壁内的第一固定装置4、说 明 书CN 204151790 U4/5页7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和所述支撑筒5上的支架3、设置于所述支架3的上端的第一定位板1、穿设于所述第一定。
24、位板1的中间的第一定位孔2、穿设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内的第二调节轴17、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处于所述支撑筒5的外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调节装置16、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处于所述支撑筒5的内部的一端上的调节板18、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的第三固定装置15、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和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的第三连接装置14、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上端的第二固定装置8、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上的第二连接装置7、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14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上的支撑杆(6)、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的外部的第一调节装置12、沿着所述第一调节。
25、装置12的轴向穿设所述支撑筒5内的第一调节轴11、设置于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下部且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轴11上的调节辊13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中间的第二定位孔10;所述第一定位孔2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0均与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轴对齐,所述第一定位孔2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直径大,所述第二定位孔10的直径比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直径小;在所述支撑筒5侧壁上于所述支架3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沿着所述支撑筒5的径向穿设有第二调节孔,在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内壁上沿着其轴向螺旋的凹设有第二调节内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外壁上凸设有第二调节外螺纹,所述第二调节轴17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外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内螺纹相。
26、配合的方式旋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16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调节安装槽,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延伸到所述支撑筒5的外部的一端旋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安装槽内;所述调节板18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侧板头部181、凸设于其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板凸起部183和凹设于其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第四调节安装槽183;所述侧板头部181与所述调节板18的侧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所述侧板凸起部183的表面为球面形状,若干个所述侧板凸起部183沿着所述调节板18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为圆柱孔,所述调节板18的横截面为圆弧,所述调节板。
27、18且沿着所述支撑筒5的内腔的弯曲方向设置,所述若干列所述侧板凸起部183均匀的设置于所述调节板18的远离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183凹设于所述调节板18的靠近所述第二调节轴17的一侧的侧壁内,安装后,所述第二调节轴17旋设于所述第四调节安装槽183内;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旋设于所述支撑筒5的外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轴11可旋转式的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2内;所述调节辊13包括调节辊筒133、沿着所述调节辊筒133的轴向从其端面开始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主体内的调节螺孔131、从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侧壁开始沿着所述调节辊筒133的径向穿设于所述调节辊筒13。
28、3的主体内的调节孔132;所述调节孔132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0的直径一致;所述调节螺孔131的靠近所述调节辊筒133的端面处设置有倒角,其远离所述调节辊筒133的端面的延伸到所述调节辊筒133的主体内的一端的内腔的侧壁上凹设有螺纹。0019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件主体部分43、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上端的导向部分44、沿着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外圆周凹设于所述固定件主体部分43的侧壁内的固定槽42、从所述导向部分44的上端面起沿着所述导向部分44的轴向凹设于所述导向部分44的侧壁内的夹紧槽和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槽内的直板47、设置于。
29、所述直板47的上端的斜板46和设置于所述斜说 明 书CN 204151790 U5/5页8板46的内侧壁上的夹紧部分45;所述直板47与所述斜板46倾斜设置,所成夹角大于等于120,且小于等于140;在所述夹紧部分45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凹设有若干夹紧凹槽,所述夹紧凹槽为半球状的凹槽。0020 在所述支撑筒5的侧壁上凹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卡设在所述第三固定槽内;在所述第二定位板9凹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卡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0021 在所述支撑杆6端部设置有扁平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穿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装置14穿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固定装置15上;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8和所述连接部上;安装后,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支撑筒5的轴线所成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00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说 明 书CN 204151790 U1/1页9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5179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