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包含:模具,于模具的成型模槽内壁设有置放槽;弹性层,设置于前述模具成型模槽的置放槽内。如此,当标签置入前述成型模槽内,且于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时,利用前述弹性层作为标签与成品间的缓冲媒介,具有排除前述成型模槽内多余气体,及使得标签与成品表面结合更紧密的优点,提高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的价值。。
CN200510059706.6
2005.03.29
CN1840306A
2006.10.04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29C 33/10申请日:20050329授权公告日:20091202终止日期:201403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B29C33/10(2006.01); B29C49/48(2006.01); B29C49/62(2006.01)
B29C33/10
黄胜昌; 超美特殊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黄胜昌
台湾省高雄市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党晓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包含:模具,于模具的成型模槽内壁设有置放槽;弹性层,设置于前述模具成型模槽的置放槽内。如此,当标签置入前述成型模槽内,且于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时,利用前述弹性层作为标签与成品间的缓冲媒介,具有排除前述成型模槽内多余气体,及使得标签与成品表面结合更紧密的优点,提高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的价值。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模具,该模具的成型模槽内壁设置放槽;弹性层,该弹性层设置于前述模具成型模槽的置放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层内、外二表面皆为平滑状。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层一面设有任意分布及形状的凹凸纹路,另一面则为平滑状。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层的凹凸纹路可以为任意形状。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层两面皆设有任意分布及形状的凹凸纹路。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层设贯穿孔。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置放槽可以为环形状,以供配合环状标签。8.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置放槽可设为两个,以供配合两面式标签。9.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置放槽可设为一个,以供配合单面式的标签。10.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于模具上设置有真空吸器管道,将弹性层与标签吸固于设定的位置。
说明书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 背景技术 市售大部份的中空吹气成型或押出成型塑料品,如保特瓶(PET)、PP(聚丙烯)塑料品、PE(塑乙烯)塑料品等,所采用的成型方法区分如下: 一为先射出成型胚A(如图1所示),再将成型胚A置入成型模具B(如图2所示)的成型模槽B0中,经由中空吹气成型机吹气成型,即可依成型模槽B0的形状制成各种中空成型的塑料品。 二为将塑料原料C射入模具D(如图3所示)的成型模槽D0中,再由中空成型机吹气成型,即可制成中空成型制品。 但上述两种方法制成的塑料品E,为明确揭示塑料品E的内容物:如市售的汽水、果汁、矿泉水等,皆需在塑料品E装填内容物过程中,于塑料品E的外表面以热收缩膜F套于塑料品E的适当位置(如图4、5所示),再以加温方式令热收缩膜F收缩而束合于塑料品E外表面。 但前述热收缩膜F既然需以加热方式令其收缩以束合于塑料品E的外表面,相对地,当塑料品E置放于常温或稍低温环境时,收缩膜与塑料品E间的束合效果就会降低,收缩膜就会松脱,而使塑料品E的标签消失,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由此,本发明于此之前的发明有中国台湾申请第92112500号,以解决目前中空吹气成型塑料品与标签(收缩膜)无法完全结合的问题。然而,中空吹气成型机的成型模具,由于采用吹气成型方法以使塑料品成型,因此其成型模具内的成型温度均较塑料射出成型机的成型模具温度低很多,如此,对于采用中空成型的塑料品而言,为使标签与塑料品可以顺利结合并一体成型,对于制造标签的品质与原料就很挑剔,并非可由任意材质制成的标签都可被运用,使得采用中空成型模内标签一体成型的塑料品成本居高不下。 再者,所有模内标签一体成型的制造过程中,不论为较低温的如前述的中空吹气成型或押出成型;或者是较高温的射出成型过程中,皆会发生于标签与成型模槽中具有多余气体产生的问题,此气体若未适当处理,将造成成品品质不一的问题,本发明恰可解决所有模内标签一体成型的制造问题,以提高成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就是解决中空吹气成型成品的标签问题,采用一般材质制成的标签就可以与中空吹气成型的成品结合为一体,降低成品价格,以广为大众所接受。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同时解决了以低温及高温成型的成品与标签结合的问题,以使该各种成型方法,皆适用本发明。 本发明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包含:模具,该模具的成型模槽内壁设置放槽;弹性层,该弹性层设置于前述模具成型模槽的置放槽。 较佳地,前述弹性层,可以为内、外皆平滑状,一面设有凹凸纹路、一面平滑状、两面皆设凹凸纹路或于前述弹性层的结构皆设贯穿孔,以配合不同的成型模具。 较佳地,本发明于模具内的置放槽,配合标签与成品间的结合问题,如为配合环状标签,该置放槽可以为环形状;若为配合两面式标签,则模具内需设置有两个置放槽;或若为配合单面式的标签,则模具内需设置有一个置放槽。 较佳地,于模具上设置有真空吸器管道,将弹性层与标签吸固于设定的位置。 根据上述方案,本发明于模具的成型模槽内壁设置放槽,于置放槽内环围设置弹性层,该弹性层的效果是:当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的瞬间,利用前述弹性层作为标签与成品间的缓冲媒介,具有排除前述成型模槽内多余气体,使得标签与成品表面结合更紧密的优点,提高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料胚的视图。 图2为第一种现有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种现有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成品与收缩膜分解图。 图5为现有成品与收缩膜组合图。 图6为本发明的成型模具运用例(一)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A部分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成型模具运用例(二)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B部分放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成型模具运用例(三)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C部分放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一)的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二)的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三)的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四)地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五)的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弹性层实施例(六)的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弹性层部分放大剖视图一。 图19为本发明弹性层部分放大剖视图二。 图20为本发明弹性层部分放大剖视图三。 图21~23为本发明塑料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模具 10……………母模具 11……………子模具 110、22 ……成型模槽 111、220……内壁 112、221……置放槽 200、210……真空吸器管道 3 ……………弹性层 30……………凹凸纹路 31……………平滑状 32……………贯穿孔 4 ……………标签 5 ……………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及7、8及9、10及11所示,为本发明的模具运用例(一)、(二)及(三),虽然只列举三种成型模具的运用例,但是,实际上本发明可以配合任何结构的成型模具,皆具备同样的效果与目的。本发明的标签模内一体成型的模具,其中如图6、7所示的第一种成型模具运用例(一),包含: 模具1,采用母、子模具10、11的结构,该运用例(一)的模具1于子模具11的成型模槽110的内壁111设置放槽112,该置放槽112可配合环形标签(参考图21),而将置放槽112制成环状,且可凹设于前述内壁111,方便下述的弹性层3的固定与设置。 又如图8、9所示的第二种成型模具运用例(二),包含: 模具2,该模具2由复数模块20、21组成,该运用例(二)的模具2于模块20、21所形成的成型模槽22的内壁220设置放槽221,该置放槽221若需配合两面式标签(参考图22),则于模具2内需设置有两个置放槽221,且置放槽221可凹设于前述内壁220,以方便下述弹性层3的固定与设置,且因为前述复数模块20、21于开启后呈现整体开放状态,因此,于复数模块20、21皆设置有真空吸器管道200、210以将弹性层3与标签4吸固于设定的位置。 又如图10、11所示的第三种成型模具运用例(三),包含: 模具2,该模具2由复数模块20、21组成,该运用例(三)的模具2于模块20、21所形成的成型模槽22的内壁230设置放槽221,该置放槽221若需配合单面式标签(参考图23),则于模具2内需设置有一个置放槽221,及置放槽221可凹设于前述内壁220,以方便下述弹性层3的固定与设置,且因为前述复数模块20、21于开启后呈现整体开放状态,因此,于复数模块20皆设置有真空吸器管道200以将弹性层3与标签4吸固于设定的位置。 该弹性层3,由塑料材质制成薄膜状最为理想,当然如果有其它适合的材质制成也可以,只要可以保持弹性层3的适当弹性,并产生所要达成的排出多余气体的效果均适用。又前述弹性层3设置于前述成型模具运用例(一)、(二)及(三)的成型模槽110、22的置放槽112、221中,可以固定方式或可拆卸方式皆可,弹性层3可以如图12所示的内、外二表面皆为平滑状31;或如图14~17所示的一面设有任意分布及形状的凹凸纹路30,另一而则为平滑状31,凹凸纹路30也可以为任意形状(参考图18、19);或如图14~17所示,两面皆设有任意分布及形状的凹凸纹路30(参考图20);或于前述各种结构的弹性层3设有贯穿孔32,贯穿孔32则可以任意分布,且数量不限制,以配合如图8、10的开放式成型模具,以确保弹性层与标签被充分固定于成型模具的成型模槽中。 如此,当标签4与成品5一体成型的瞬间(如图21、22、23所示),利用前述弹性层3作为标签4与成品5间的缓冲媒介,适时地排出前述成型模槽内的多余气体,使得标签4与成品5间的表面结合更紧密,提高标签与成品一体成型的价值。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